林姑娘先行邁出店門,她身旁的小廝卻跑過來和自己耳語幾句。陶玄安回以了然的眼神。
他摸摸鼻子,“宋大人莫急,我倒是知道有家店賣蓧麵窩窩。”
----
宋正甫坐在逼仄小店裏慢悠悠品著茶。其餘人不愛這粗野食物,被他強行要求留在今耀樓吃自個的。
此刻過了飯點,小店裏不過寥寥數人。
進門處的大鍋中咕嘟咕嘟煮著粥,倒像那南邊沿海的做法。
掌廚的是個年輕的小娘子,生得貌美,再聯想到陶公子的風流性子他不禁皺眉,這能行嗎?
今耀樓說是南來北往的吃食應有盡有,他正是奔著老家的蓧麵窩窩而來。誰知坐定了小二才告訴自己,沒有。想到此處宋正甫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朝那跑堂的娘子喚道,“勞煩快些。”
“就來”後廚傳來極年輕的應答聲。
蓧麵窩窩和貓耳朵做法有些類似,一個是拇指搓出花紋,一個是用食指卷成窩窩。一卷卷灰褐色蓧麵立滿蒸籠,吃的就是粗糲原始的味道。
她之前扛著台攝像機到處跑,天南海北的吃個遍,跟位老師傅學了一手好麵點。楚雲飛說山西菜上不得台麵不過自謙,真正吃起來才知其中內涵。
蘸料隻有山藥絲和油辣子,在林繡的飲食理論裏,碳水配碳水可是絕頂美味。
老醋轉著圈兒的倒了小半瓶。莊嫻光是看著這覺牙齒酸軟,“真的不酸嗎?”
林繡點頭。酸就對了,不酸哪是老醯兒呢。
竹籠蒸的蓧麵窩窩還冒著熱氣,一掀籠蓋,撲麵而來的酸香讓他口齒生津。
鹵子竟是山藥擦絲!他顧不上驚訝,忙捉起筷子。
這辣椒對味,黃河邊上的辣子都是香而不燥。他在老家時自詡能吃辣,直到第一次吃川飯店的麵條,險些辣麻了舌頭。
光吃幹的太噎人,林繡掀簾子端出個砂鍋來。黃澄澄的沁縣小米養人,她自己都沒舍得喝呢。
煮粥時到底是冷水下米還是熱水,各派廚師吵吵數年也沒有定論。她更喜歡冷水下鍋,米粒飽吸水分才圓漲香軟。
米湯上凝著層厚厚的米油。用調羹吃就落笑話了,仰頭痛飲幾口,香香濃濃不剌嗓子。有幾個穀殼沒去完全,增添份粗糙的山野氣。
客人一口麵一口湯吃得暢快,林繡樂見如此,給自己倒杯水歇息一會。
食客愛吃自己做的菜,算是對廚師最大的讚譽。林繡晃蕩著腿,暖風拂麵,心情舒暢。看來自己的小館並非毫無可取之處嘛。
正想著,莊嫻走過來捅捅她,遞上個眼神。
不知什麽時候放下的筷子,這位客人以手掩麵,滾滾淚珠透過手掌落了下來。
這是好吃哭了?
眾目睽睽下大哭實在傷麵子,林繡顧不得震驚,把他請到裏間慢用說是裏間,不過是她們日常起居的小小待客室。
宋正甫揉揉眼睛,此刻才平複下心情,他也不想如此失態的。到盛京生活許多年,才知道同鄉所說“跨過汾河不吃麵”是何解。
同伴裏陝地人常炫耀,盛京多陝味麵館,還極正宗,讓他嫉妒得發狂。
想起家中母親一點一點卷成的蓧麵窩窩與清淡的米湯,宋正甫很是傷感。
好不容易找到家合心意的麵館,竟用那洋柿子作鹵,實在可惡。蓧麵定要配山藥才好吃。
看這涕淚漣漣的,應當同張季鷹蓴鱸之思一樣。猜也知他肯定思念家鄉味道,林繡岔開話題,聊起隴西的洪澇來。
從隴西扯到漠北,她腦海裏突然拚湊起句詩。既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也莫怪何人不起故園情。
諸位家鄉尚可回,她自己可真是“歸無計”了。比慘是第一生產力,若不是自己懷的秘密太大,定要比得麵前宋長史為自己掬一把同情淚。
插科打諢半晌,宋正甫心情舒朗起來。
小娘子收起碗筷衝他笑笑,“明日請您吃豆角燜麵。”
他又擦擦眼睛。怎麽還是想哭呢?
第21章 水晶燒麥與羊雜湯 糯米還是肉餡?
夏日纏纏綿綿延續許久,新涼又出晚晴天。
移觀道兩旁的飯館皆人來人往,店主忙個不停當,唯獨一家小店從掌勺的到夥計都很閑散。
別的酒家飯莊都在晌午營業,這家卻主營朝食與夕食。晝食不是沒有,隻不過限量,您來得稍晚就售罄。
林繡倒不是故弄玄虛,隻是實在人手不夠,何況她自己也要吃午飯呢。
宋正甫一打聽才知,這家炊餅鋪子原本是她父親林老丈經營,後來才改的粥店,也兼賣些小食。
林老丈年紀漸老,一直沒娶妻生子,就靠著賣炊餅的微薄收入養活自己。有天在牆根底下撿到隻繈褓,花被裹著的女嬰瘦瘦小小,餓得都沒氣力哭喊。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他自己先撒手去了。若是此刻還在,有林小娘的手藝,慢慢享福的好日子才剛開始。
說到這兒,鄰居們也不免唏噓。
起初有街坊憐其體弱,時常來照顧生意。沒想到小娘子技藝出人意料的好,吃過的沒一個不想再來。就這麽一傳十十傳百,名聲打了出去。
宋正甫慢慢聽著,更是不好受了。他慣常是容易多愁善感的,尤其見不得好人受苦。
思來想去,幹脆拉上京官江學士和劉長史為林小娘撐下場麵。
當然了,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有兩分私心所在劉長史是陝地人,帶著外省官員們吃遍了大小陝菜館,這次定要好好挫挫他的風頭。
宋正甫一路走著,邊絮絮講起林小娘子的廚藝。他早讓小廝預定了菜肴羊湯得老火慢燉,不提前說不行。
劉長史笑得有些勉強,雖同為黃河邊上,他向來覺得晉菜過於粗俗,難以下咽。
“食不在繁瑣,貴在有心。”這話不錯,可出自不苟言笑的江大人口中,算的上是極高的讚譽。
前方便是了。
幾人停下腳步,有幡幟迎風而動。
江霽容頷首:“二位先請。”
宋正甫走到前麵帶路,笑道:“小巷難尋,在下先為大家指路”
江白微微擦汗,該說不說,其實他家大人早已熟門熟路
-----
莊嫻在外盛粥、端粥進進出出,廚房裏林繡也忙活的腳不沾地。
她是不太愛做炒菜的,尤其是古代少了油煙機轟隆隆聲,小廚房煙霧繚繞,熏得人直咳嗽。
蒸煮稍好,隻是騰騰水氣讓室內空氣都濕了幾個度。
透過蒙蒙白霧,林繡覺出點從前拍攝時的樣子。
這職業看著光鮮,從選材到拍攝到後期,她都親力親為,沒睡過幾個整覺。
好不容易熬出頭,還沒等她找個團隊替自己分擔,就莫名其妙穿過來。
真是天意弄人,哲學家林托克揮著鍋鏟,很為自己扼腕。
誰說膀大腰圓必是廚子,明明做完飯擺好盤就累得少了食欲。
想到平行世界裏怕是新人輩出,早遺忘了她這前浪。林繡微微惆悵,我這該死的勝負欲
水沸肉熟,撲騰著快要頂翻蓋子。她掀起鍋蓋,拋入蔥結和嫩薑,再略一攪拌。蔥薑若放得太早,就會把肉味奪了,讓湯“死氣沉沉”。
熱天喝冷飲是通神舒爽、消夏解暑,熱天喝熱湯則祛火落汗、不違天時。反正她是廚子,自然怎麽說都有理。
清湯慢煨,皮肉酥爛。
精挑細選的肋邊肉緊密細嫩,柴火猛燉出又為肉質添份爛糊,白水羊肉蘸蒜泥辣子可謂美哉。
都說魚羊為鮮,她總覺得吃魚太麻煩,羊肉可以大快朵頤,絕對屬上等佳品。
林繡毫不客氣地捧碗吃了半晌。是嵌著牙縫的緊實,半透明樣夾在絲絲縷縷中的羊筋,愈嚼愈有纏綿的肉香。
不足為外人道的,難以言語形容的肉味。
莊嫻挑簾子剛要說話,不由震驚道,“姑娘吃了半斤羊肉”
林繡摸摸肚子,不自然地咳嗽一聲,“正事要緊。”
莊嫻這才回歸正題,“宋長史到了。”她想了想又補充:“同行還有江大人。”
林繡一挑眉梢,江大人怎麽突然到訪?
嘴上說著“小店真是蓬蓽生輝”,林繡忙把他們請至裏間。不然別的客人見了,也都嚷著吃燒麥喝羊湯可怎麽辦。
林繡思忖著搖頭,又想,待有錢了定要把店做大,讓每個食客都圓著肚子出門。
奔回小廚房,嚐了鹹淡正正好,便壓火收湯,盛進大白瓷盆中。
蒸的一籠水晶燒麥皮薄柔軟,折出嬌花狀的十八疊褶子。小傘一樣,輕盈的風一吹就能飄起來。
咬開一個小口,羊肉湯汁爭先恐後流出來。頂上刻著鮮綠蔥絲,讓她想起《鶴林玉露》裏蔡京的包子廚上人,專門鏤刻包子肉餡上的蔥絲。
忙活半晌,菜品上桌。
江霽容夾起一個燒麥,外皮晶瑩剔透,隱約能看見微紅的肉餡。
劉長史疑惑道:“怎麽是肉餡的?”
他吃過的燒麥在江南小館,多以糯米做餡,清香細膩。
宋長史吃得滿嘴是油,“就得是肉餡的!”
羊雜湯滿滿當當裝了一盆,各人用湯勺分食。羊腸與芫荽交映頗為鮮亮,辣子飄紅,浮起一層薄油。
林繡知江大人不怎麽吃雜碎,又給他單獨做了碗羊肉湯。
瓷碗端在手中燒手,喝進嘴裏燙口,二人卻滋滋喝得香甜,額頭都染上晶瑩。
劉長史還嫌不過癮,去隔壁買了個白饃,掰成黃豆粒大小泡著吃。
這下味就對了。他一邊埋頭唏哩呼嚕,還不忘指點著宋長史,“你老頭不懂吃。”
宋正甫極不讚同地搖搖頭,“要我說,喝羊湯還得來個”
“紅糖燒餅。”另一道聲音同時響起。
林繡笑吟吟地端來幾杯水,順口接道。
宋正甫心中大生知音之情,這小娘子會吃。
他摸摸鼻子,“宋大人莫急,我倒是知道有家店賣蓧麵窩窩。”
----
宋正甫坐在逼仄小店裏慢悠悠品著茶。其餘人不愛這粗野食物,被他強行要求留在今耀樓吃自個的。
此刻過了飯點,小店裏不過寥寥數人。
進門處的大鍋中咕嘟咕嘟煮著粥,倒像那南邊沿海的做法。
掌廚的是個年輕的小娘子,生得貌美,再聯想到陶公子的風流性子他不禁皺眉,這能行嗎?
今耀樓說是南來北往的吃食應有盡有,他正是奔著老家的蓧麵窩窩而來。誰知坐定了小二才告訴自己,沒有。想到此處宋正甫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朝那跑堂的娘子喚道,“勞煩快些。”
“就來”後廚傳來極年輕的應答聲。
蓧麵窩窩和貓耳朵做法有些類似,一個是拇指搓出花紋,一個是用食指卷成窩窩。一卷卷灰褐色蓧麵立滿蒸籠,吃的就是粗糲原始的味道。
她之前扛著台攝像機到處跑,天南海北的吃個遍,跟位老師傅學了一手好麵點。楚雲飛說山西菜上不得台麵不過自謙,真正吃起來才知其中內涵。
蘸料隻有山藥絲和油辣子,在林繡的飲食理論裏,碳水配碳水可是絕頂美味。
老醋轉著圈兒的倒了小半瓶。莊嫻光是看著這覺牙齒酸軟,“真的不酸嗎?”
林繡點頭。酸就對了,不酸哪是老醯兒呢。
竹籠蒸的蓧麵窩窩還冒著熱氣,一掀籠蓋,撲麵而來的酸香讓他口齒生津。
鹵子竟是山藥擦絲!他顧不上驚訝,忙捉起筷子。
這辣椒對味,黃河邊上的辣子都是香而不燥。他在老家時自詡能吃辣,直到第一次吃川飯店的麵條,險些辣麻了舌頭。
光吃幹的太噎人,林繡掀簾子端出個砂鍋來。黃澄澄的沁縣小米養人,她自己都沒舍得喝呢。
煮粥時到底是冷水下米還是熱水,各派廚師吵吵數年也沒有定論。她更喜歡冷水下鍋,米粒飽吸水分才圓漲香軟。
米湯上凝著層厚厚的米油。用調羹吃就落笑話了,仰頭痛飲幾口,香香濃濃不剌嗓子。有幾個穀殼沒去完全,增添份粗糙的山野氣。
客人一口麵一口湯吃得暢快,林繡樂見如此,給自己倒杯水歇息一會。
食客愛吃自己做的菜,算是對廚師最大的讚譽。林繡晃蕩著腿,暖風拂麵,心情舒暢。看來自己的小館並非毫無可取之處嘛。
正想著,莊嫻走過來捅捅她,遞上個眼神。
不知什麽時候放下的筷子,這位客人以手掩麵,滾滾淚珠透過手掌落了下來。
這是好吃哭了?
眾目睽睽下大哭實在傷麵子,林繡顧不得震驚,把他請到裏間慢用說是裏間,不過是她們日常起居的小小待客室。
宋正甫揉揉眼睛,此刻才平複下心情,他也不想如此失態的。到盛京生活許多年,才知道同鄉所說“跨過汾河不吃麵”是何解。
同伴裏陝地人常炫耀,盛京多陝味麵館,還極正宗,讓他嫉妒得發狂。
想起家中母親一點一點卷成的蓧麵窩窩與清淡的米湯,宋正甫很是傷感。
好不容易找到家合心意的麵館,竟用那洋柿子作鹵,實在可惡。蓧麵定要配山藥才好吃。
看這涕淚漣漣的,應當同張季鷹蓴鱸之思一樣。猜也知他肯定思念家鄉味道,林繡岔開話題,聊起隴西的洪澇來。
從隴西扯到漠北,她腦海裏突然拚湊起句詩。既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也莫怪何人不起故園情。
諸位家鄉尚可回,她自己可真是“歸無計”了。比慘是第一生產力,若不是自己懷的秘密太大,定要比得麵前宋長史為自己掬一把同情淚。
插科打諢半晌,宋正甫心情舒朗起來。
小娘子收起碗筷衝他笑笑,“明日請您吃豆角燜麵。”
他又擦擦眼睛。怎麽還是想哭呢?
第21章 水晶燒麥與羊雜湯 糯米還是肉餡?
夏日纏纏綿綿延續許久,新涼又出晚晴天。
移觀道兩旁的飯館皆人來人往,店主忙個不停當,唯獨一家小店從掌勺的到夥計都很閑散。
別的酒家飯莊都在晌午營業,這家卻主營朝食與夕食。晝食不是沒有,隻不過限量,您來得稍晚就售罄。
林繡倒不是故弄玄虛,隻是實在人手不夠,何況她自己也要吃午飯呢。
宋正甫一打聽才知,這家炊餅鋪子原本是她父親林老丈經營,後來才改的粥店,也兼賣些小食。
林老丈年紀漸老,一直沒娶妻生子,就靠著賣炊餅的微薄收入養活自己。有天在牆根底下撿到隻繈褓,花被裹著的女嬰瘦瘦小小,餓得都沒氣力哭喊。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他自己先撒手去了。若是此刻還在,有林小娘的手藝,慢慢享福的好日子才剛開始。
說到這兒,鄰居們也不免唏噓。
起初有街坊憐其體弱,時常來照顧生意。沒想到小娘子技藝出人意料的好,吃過的沒一個不想再來。就這麽一傳十十傳百,名聲打了出去。
宋正甫慢慢聽著,更是不好受了。他慣常是容易多愁善感的,尤其見不得好人受苦。
思來想去,幹脆拉上京官江學士和劉長史為林小娘撐下場麵。
當然了,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有兩分私心所在劉長史是陝地人,帶著外省官員們吃遍了大小陝菜館,這次定要好好挫挫他的風頭。
宋正甫一路走著,邊絮絮講起林小娘子的廚藝。他早讓小廝預定了菜肴羊湯得老火慢燉,不提前說不行。
劉長史笑得有些勉強,雖同為黃河邊上,他向來覺得晉菜過於粗俗,難以下咽。
“食不在繁瑣,貴在有心。”這話不錯,可出自不苟言笑的江大人口中,算的上是極高的讚譽。
前方便是了。
幾人停下腳步,有幡幟迎風而動。
江霽容頷首:“二位先請。”
宋正甫走到前麵帶路,笑道:“小巷難尋,在下先為大家指路”
江白微微擦汗,該說不說,其實他家大人早已熟門熟路
-----
莊嫻在外盛粥、端粥進進出出,廚房裏林繡也忙活的腳不沾地。
她是不太愛做炒菜的,尤其是古代少了油煙機轟隆隆聲,小廚房煙霧繚繞,熏得人直咳嗽。
蒸煮稍好,隻是騰騰水氣讓室內空氣都濕了幾個度。
透過蒙蒙白霧,林繡覺出點從前拍攝時的樣子。
這職業看著光鮮,從選材到拍攝到後期,她都親力親為,沒睡過幾個整覺。
好不容易熬出頭,還沒等她找個團隊替自己分擔,就莫名其妙穿過來。
真是天意弄人,哲學家林托克揮著鍋鏟,很為自己扼腕。
誰說膀大腰圓必是廚子,明明做完飯擺好盤就累得少了食欲。
想到平行世界裏怕是新人輩出,早遺忘了她這前浪。林繡微微惆悵,我這該死的勝負欲
水沸肉熟,撲騰著快要頂翻蓋子。她掀起鍋蓋,拋入蔥結和嫩薑,再略一攪拌。蔥薑若放得太早,就會把肉味奪了,讓湯“死氣沉沉”。
熱天喝冷飲是通神舒爽、消夏解暑,熱天喝熱湯則祛火落汗、不違天時。反正她是廚子,自然怎麽說都有理。
清湯慢煨,皮肉酥爛。
精挑細選的肋邊肉緊密細嫩,柴火猛燉出又為肉質添份爛糊,白水羊肉蘸蒜泥辣子可謂美哉。
都說魚羊為鮮,她總覺得吃魚太麻煩,羊肉可以大快朵頤,絕對屬上等佳品。
林繡毫不客氣地捧碗吃了半晌。是嵌著牙縫的緊實,半透明樣夾在絲絲縷縷中的羊筋,愈嚼愈有纏綿的肉香。
不足為外人道的,難以言語形容的肉味。
莊嫻挑簾子剛要說話,不由震驚道,“姑娘吃了半斤羊肉”
林繡摸摸肚子,不自然地咳嗽一聲,“正事要緊。”
莊嫻這才回歸正題,“宋長史到了。”她想了想又補充:“同行還有江大人。”
林繡一挑眉梢,江大人怎麽突然到訪?
嘴上說著“小店真是蓬蓽生輝”,林繡忙把他們請至裏間。不然別的客人見了,也都嚷著吃燒麥喝羊湯可怎麽辦。
林繡思忖著搖頭,又想,待有錢了定要把店做大,讓每個食客都圓著肚子出門。
奔回小廚房,嚐了鹹淡正正好,便壓火收湯,盛進大白瓷盆中。
蒸的一籠水晶燒麥皮薄柔軟,折出嬌花狀的十八疊褶子。小傘一樣,輕盈的風一吹就能飄起來。
咬開一個小口,羊肉湯汁爭先恐後流出來。頂上刻著鮮綠蔥絲,讓她想起《鶴林玉露》裏蔡京的包子廚上人,專門鏤刻包子肉餡上的蔥絲。
忙活半晌,菜品上桌。
江霽容夾起一個燒麥,外皮晶瑩剔透,隱約能看見微紅的肉餡。
劉長史疑惑道:“怎麽是肉餡的?”
他吃過的燒麥在江南小館,多以糯米做餡,清香細膩。
宋長史吃得滿嘴是油,“就得是肉餡的!”
羊雜湯滿滿當當裝了一盆,各人用湯勺分食。羊腸與芫荽交映頗為鮮亮,辣子飄紅,浮起一層薄油。
林繡知江大人不怎麽吃雜碎,又給他單獨做了碗羊肉湯。
瓷碗端在手中燒手,喝進嘴裏燙口,二人卻滋滋喝得香甜,額頭都染上晶瑩。
劉長史還嫌不過癮,去隔壁買了個白饃,掰成黃豆粒大小泡著吃。
這下味就對了。他一邊埋頭唏哩呼嚕,還不忘指點著宋長史,“你老頭不懂吃。”
宋正甫極不讚同地搖搖頭,“要我說,喝羊湯還得來個”
“紅糖燒餅。”另一道聲音同時響起。
林繡笑吟吟地端來幾杯水,順口接道。
宋正甫心中大生知音之情,這小娘子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