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挽被他說懵了:「你誰?」
「在下劉思義。」
「不是,」唐挽蹙眉,「你哪個衙門的?」
「天華京報。」劉思義說著,想將腰中的書冊掏出來給唐挽看看,奈何他被反綁著雙手,用力之下凹成了一個滑稽的姿勢。唐挽抬手示意他不必麻煩了。天華京報這名字,唐挽還真聽說過。
在大庸,重大消息的傳播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官報,一個是私報。官報又稱邸報,由通政司管轄,每五日發報一次,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書、起居言行、內閣的法令公報、各級臣僚的章奏疏表和邊防新聞等等;私報則是民間小報,內容主題不一。建成以前,朝廷為了控製輿情,私報是被明令禁止的。
自從黨派建立以後,各黨需要定期發布一些內部動態,以達到對外募集資金和成員、對內增強凝聚力的目的。藉由這股東風,私報也終於迎來了春天。朝廷對其有明確的立法,所有的私報必須先註冊,統一接受通政司的監管,且對發布的時間、主題都有明確的要求。合法之後的私報也首次擁有了各自的報頭,隻不過民間習慣統一稱之為「京報」。
這個天華京報就是其中較為成功的一家,每十日發一次,常訂多達八千冊。這其中就有淩霄。淩霄習慣在每日睡前讀報,故而天華京報時常會出現在唐挽的床頭。閑來無事時,唐挽也曾翻閱過幾次,越翻越覺得有意思。
一般的京報大多以抄錄官報為主,偶爾也增加一些自己的評論,原創比例不過十之二三。可這天華京報卻另闢蹊徑,幾乎每一篇都是原創,還經常能在上麵看到一些冷門的文章。之前名家學者顧芳諷刺胡孫樹的文章就是最早發表於天華,後來各家紛紛轉載,顧芳也因此而名聲大噪。
此事也帶動了整個私報行業的發展。許多報房試圖模仿天華京報的模式,卻沒有那樣強悍的筆力,隻得另闢蹊徑。許多文章誇大其詞不說,有些小報為了博取眼球,還搞出些媚俗的噱頭。百姓無不愛獵奇獵艷,這竟慢慢成了京報行謀利的手段。
此種風氣已經引起了通政司的主意。就在不久之前,李提塘剛向內閣上奏,請求對私報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整頓。隨著奏疏報上來的還有幾冊主要刊登世情小說的樣刊,其中不免有些香/艷情節。
此事上升到廷議,立時便觸動了幾位老臣的逆鱗。有人說應當立即查封這幾家京報;有人說應當把這幾個報房的主事全都抓起來問罪;還有人說應當馬上嚴明立法,知會所有的文人,凡是「脖子以下」皆不能寫。寫了便是犯罪,有功名的罰功名,沒功名的永不許參加科舉。
有人激動著要封禁京報,也自然有人反對封禁。廷議就是這麽個有趣的地方,官員們各執己見,盡可以放開了去爭吵。吵到最後,所有的道理都說透了,所有的邏輯都理清了,才能得到一個完滿的答案。
如今的唐挽自然不會再參加官員們的爭論。她高高坐在主位上,不管堂下吵得再熱鬧,她也永遠是那副淵深持重的模樣。
隻有與她平起平坐的謝閣老才知道,當她看著那些人半天說不到點子上,心裏有多著急。急也不行,廷議不是一言堂。越是位高權重,就越要惜字如金,不能輕易露出自己的態度。
沒想到廷議裏還沒論出個結果,這京報的主事竟爬上了自己的牆頭。
「唐閣老,求求您了。您就讓我問兩個問題。不,一個就行。問完了,我自去投官!」劉思義高聲道。
唐挽覺得好笑,說道:「你半夜爬牆,就是為了問我問題?」
劉思義急忙點頭。為了今日,他已經準備了半個月了。
唐挽挑唇,看了身邊的元朗一眼。元朗也是一副饒有興味的樣子。
「那你問吧。」唐挽抬手點了點,對雙瑞說道,「給他鬆開。」
便有兩個小廝上前鬆開了繩子。雙瑞給唐挽添茶,低聲在她耳邊說道:「公子,這群報蟲滿嘴裏跑舌頭,您可別信他。」
唐挽淡淡點了點頭。
劉思義被放開了手腳,卻也沒有站起來。他借勢一屁股坐在地上,從腰中掏出紙筆,將毛筆尖在嘴裏潤了潤。
「隻能問一個,你要想好。」唐挽手肘著膝蓋,居高臨下地看著他。
劉思義的表情瞬間肅然。他急忙翻開自己的小本子,琢磨了許久,終於下定決心似的點了點頭。
「請問唐閣老,您認為您與謝閣老之中,誰更能勝任內閣首輔?」
這實在是個刁鑽的問題。看得出來,劉思義是將全部的身家都壓在這個問題上麵了。可惜此時他並不知道坐在旁邊的這位就是謝儀,否則他的問題定然能更精彩些。
劉思義凝神看著唐挽。他知道這些官老爺定然不會直接回答這樣的問題。正好,唐挽越是顧左右而言他,自己就越能從其中找出紕漏來作文章。
唐挽淡淡一笑,說道:「自然是我了。」
※※※※※※※※※※※※※※※※※※※※
唐挽:一向很自信,從來都不慫
元朗:習慣了
劉思義:作者留步,脖子以下不能寫的事兒是認真的嗎?
十黛:別慫
第202章
唐挽並沒有將劉思義送交官府。並不是因為她寬宏大量, 而是因為她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她很想知道在劉思義的筆下,將會怎樣描寫唐府這一段故事。
「在下劉思義。」
「不是,」唐挽蹙眉,「你哪個衙門的?」
「天華京報。」劉思義說著,想將腰中的書冊掏出來給唐挽看看,奈何他被反綁著雙手,用力之下凹成了一個滑稽的姿勢。唐挽抬手示意他不必麻煩了。天華京報這名字,唐挽還真聽說過。
在大庸,重大消息的傳播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官報,一個是私報。官報又稱邸報,由通政司管轄,每五日發報一次,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書、起居言行、內閣的法令公報、各級臣僚的章奏疏表和邊防新聞等等;私報則是民間小報,內容主題不一。建成以前,朝廷為了控製輿情,私報是被明令禁止的。
自從黨派建立以後,各黨需要定期發布一些內部動態,以達到對外募集資金和成員、對內增強凝聚力的目的。藉由這股東風,私報也終於迎來了春天。朝廷對其有明確的立法,所有的私報必須先註冊,統一接受通政司的監管,且對發布的時間、主題都有明確的要求。合法之後的私報也首次擁有了各自的報頭,隻不過民間習慣統一稱之為「京報」。
這個天華京報就是其中較為成功的一家,每十日發一次,常訂多達八千冊。這其中就有淩霄。淩霄習慣在每日睡前讀報,故而天華京報時常會出現在唐挽的床頭。閑來無事時,唐挽也曾翻閱過幾次,越翻越覺得有意思。
一般的京報大多以抄錄官報為主,偶爾也增加一些自己的評論,原創比例不過十之二三。可這天華京報卻另闢蹊徑,幾乎每一篇都是原創,還經常能在上麵看到一些冷門的文章。之前名家學者顧芳諷刺胡孫樹的文章就是最早發表於天華,後來各家紛紛轉載,顧芳也因此而名聲大噪。
此事也帶動了整個私報行業的發展。許多報房試圖模仿天華京報的模式,卻沒有那樣強悍的筆力,隻得另闢蹊徑。許多文章誇大其詞不說,有些小報為了博取眼球,還搞出些媚俗的噱頭。百姓無不愛獵奇獵艷,這竟慢慢成了京報行謀利的手段。
此種風氣已經引起了通政司的主意。就在不久之前,李提塘剛向內閣上奏,請求對私報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整頓。隨著奏疏報上來的還有幾冊主要刊登世情小說的樣刊,其中不免有些香/艷情節。
此事上升到廷議,立時便觸動了幾位老臣的逆鱗。有人說應當立即查封這幾家京報;有人說應當把這幾個報房的主事全都抓起來問罪;還有人說應當馬上嚴明立法,知會所有的文人,凡是「脖子以下」皆不能寫。寫了便是犯罪,有功名的罰功名,沒功名的永不許參加科舉。
有人激動著要封禁京報,也自然有人反對封禁。廷議就是這麽個有趣的地方,官員們各執己見,盡可以放開了去爭吵。吵到最後,所有的道理都說透了,所有的邏輯都理清了,才能得到一個完滿的答案。
如今的唐挽自然不會再參加官員們的爭論。她高高坐在主位上,不管堂下吵得再熱鬧,她也永遠是那副淵深持重的模樣。
隻有與她平起平坐的謝閣老才知道,當她看著那些人半天說不到點子上,心裏有多著急。急也不行,廷議不是一言堂。越是位高權重,就越要惜字如金,不能輕易露出自己的態度。
沒想到廷議裏還沒論出個結果,這京報的主事竟爬上了自己的牆頭。
「唐閣老,求求您了。您就讓我問兩個問題。不,一個就行。問完了,我自去投官!」劉思義高聲道。
唐挽覺得好笑,說道:「你半夜爬牆,就是為了問我問題?」
劉思義急忙點頭。為了今日,他已經準備了半個月了。
唐挽挑唇,看了身邊的元朗一眼。元朗也是一副饒有興味的樣子。
「那你問吧。」唐挽抬手點了點,對雙瑞說道,「給他鬆開。」
便有兩個小廝上前鬆開了繩子。雙瑞給唐挽添茶,低聲在她耳邊說道:「公子,這群報蟲滿嘴裏跑舌頭,您可別信他。」
唐挽淡淡點了點頭。
劉思義被放開了手腳,卻也沒有站起來。他借勢一屁股坐在地上,從腰中掏出紙筆,將毛筆尖在嘴裏潤了潤。
「隻能問一個,你要想好。」唐挽手肘著膝蓋,居高臨下地看著他。
劉思義的表情瞬間肅然。他急忙翻開自己的小本子,琢磨了許久,終於下定決心似的點了點頭。
「請問唐閣老,您認為您與謝閣老之中,誰更能勝任內閣首輔?」
這實在是個刁鑽的問題。看得出來,劉思義是將全部的身家都壓在這個問題上麵了。可惜此時他並不知道坐在旁邊的這位就是謝儀,否則他的問題定然能更精彩些。
劉思義凝神看著唐挽。他知道這些官老爺定然不會直接回答這樣的問題。正好,唐挽越是顧左右而言他,自己就越能從其中找出紕漏來作文章。
唐挽淡淡一笑,說道:「自然是我了。」
※※※※※※※※※※※※※※※※※※※※
唐挽:一向很自信,從來都不慫
元朗:習慣了
劉思義:作者留步,脖子以下不能寫的事兒是認真的嗎?
十黛:別慫
第202章
唐挽並沒有將劉思義送交官府。並不是因為她寬宏大量, 而是因為她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她很想知道在劉思義的筆下,將會怎樣描寫唐府這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