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見「司禮監」「廢廷議」「硃批禦筆」這幾個詞,個個都露出了悚然的神色。被皇權壓製的恐懼,被內監窺探的屈辱,如同潮水一般席捲而來。大臣們才剛剛直起脊梁骨,百姓們也還沒過上幾年好日子。天下事要天下議,豈能靠著一支禦筆定幹坤?廷議決不可廢,內監也決不能容。


    這已不是兩黨之間的矛盾了,是朝臣與內監的矛盾,是士人所追求的正大光明與權術投機者的舞權弄私之間的衝突。在捍衛廷議製度這件事上,東閣黨和翰林黨達成了空前的一致。畢竟隻有保住了廷議,兩黨才有關起門來吵架的地方。


    「今日上書彈劾唐公的那幾人,我已查過。雖然是翰林黨黨籍,卻都不是核心人物,且這段日子都與宮廷有些來往。可以肯定,已有舊勢力滲入了我黨之中,」楚江道,「在下已與褚閣老商議,在翰林黨內部展開自查。也請東閣黨能與我們協作,共同剷除那些不利於新法的蠹蟲。」


    「楚大人所言有理,」有東閣黨人應和道,「還請馮公拿個主意。」


    馮晉陽手捋青須,沉思半晌,說道:「請大人代為傳達,我希望能與貴黨的褚春彥大人會麵。」


    馮晉陽走出小樓,夜風掀動著他的袍角,胸中窒悶也一掃而空。他抬起頭,正對上屋脊那一輪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江山代有才人出。不知不覺間,他們至和九年這一科已熬成了朝中元老。也是時候仰仗後來人了。


    建成七年八月,安定了多年的內閣終於迎來了一場閣潮。事情的起因是禮科給事中胡孫樹一封含沙射影的上書,上書中用各種不具實的假設和模稜兩可的論證,直指內閣閣老唐挽是通敵案的幕後推手。此事在當日的晨會上引起一場激烈的辯論,東閣黨和翰林黨之間的矛盾再度激化。


    消息迅速傳入市井,更多的猜測紛至遝來。不難看出這是一場構陷。唐閣老在兵部尚書任上,南平倭寇、北拒韃虜,大庸這數年的安定是她一力促成。唐閣老通敵?她若真的通了敵,京城早不知被踏平多少次了。


    隨即便有人推測,這一切是謝閣老在背後主使。兩人爭奪首輔之位已久,加上唐閣老現在不在京城,實在是一個清除政敵的最好機會。


    隻是這欲加之罪,未免太拙劣了些。


    於是眾人都擦亮了眼睛,等待東閣黨的反擊。然而東閣黨還沒什麽動靜,稷下學宮卻先熱鬧起來了。


    首先說話的是法家學派的幾個學生。他們將三法司的判書內容逐條做了整理批註,分析這其中有無暗箱操作的空間。結果是,這個案子是板上釘釘,絕無人為操作的可能。批註的文書被貼在了稷下學宮的公示欄內,當天就傳遍了整個學界。


    做學問的人都愛較真。當他們無聊的時候,就會特別愛較真。也不隻是哪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官員,把胡孫樹參奏唐挽的奏摺原文傳了出來,瞬間點燃了各位學界泰鬥們的熊熊戰火。


    口舌功夫一向是名家的看家本領,眾人紛紛對上書中的行文、用詞展開校對,以「雞蛋裏也要挑出骨頭」的態度,逐字逐句進行批駁。於是胡孫樹這一篇五百字的上書,衍生出上萬字的筆墨官司。


    其中一個叫顧芳的名家辯者在這場圍攻胡孫樹的運動中異軍突起,他行文詼諧幽默,卻又邏輯強勢,環環相扣。他引用胡孫樹原文裏「其伐誅異己之心且莫須有」一句,結合胡孫樹的為官曆程,給他編出了一個「莫須有」的故事。故事中胡孫樹才是內閣的實際掌權人,他甚至夜夜睡在宮廷裏,連皇帝都要聽他的訓斥。


    這個荒誕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諷刺意味。隨即又有人模仿他的筆調,寫出新的故事以供娛樂。一時間人人爭相效仿,京城掀起了一陣以「莫須有」造句的狂潮。


    想像中兩黨之間的內鬥並沒有到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由學界發起的、全民參與的,對造謠生事的亂臣的群嘲。督察院體會民意,向內閣上書,直言胡孫樹少德多寵、才下位高,未免傷害百姓對朝廷的信任,請求罷免他的官職。


    這話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這人水平太差,被百姓們嘲笑了。為了避免整個朝廷跟著他一起丟臉,還是早早給他發落了吧!


    內閣中,元朗對著紛至而來的彈劾胡孫樹的上書,陷入了沉思。怎麽事情的發展和他當初設計的完全不一樣呢?


    每一個現象都有它的根源。學政改革自顯慶二年開始,至今已歷經十三個年頭。雖然還達不到人人讀書、個個識字的程度,可百姓們崇尚學問的意識已經建立,尊師尚辯的風氣已經形成。再加上儒學絕對地位的動搖,百家學說的興起,百姓已不再盲從於權威。同樣一件事,往往能延伸出十個角度,衍生出上百種評判。大多數的人已經學會了選擇自己的立場,並且包容他人的不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當朝廷將百姓看做愚蠢的牲畜,用陳腐的教條來禁錮他們,用惡俗的棒子來驅趕他們時,百姓亦會用愚蠢和盲從來回應;可是如果朝廷能將百姓視為平等的人,給予他們知識,分享他們信息,讓他們能夠獨立判斷,明辨是非,民眾就不會被輕易地被煽動和利用。百姓人心穩固,才是國家真正的長治久安。


    元朗覺得自己錯了。可他錯得暢快,錯得欣慰。當百姓的頭腦開始覺醒,新法的春天才真正來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良臣[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黛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黛色並收藏不良臣[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