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拱手道:「都安排下去了。」


    天是淡淡的青色,下合著墨綠、淺綠層層浸染的青山黛樹。天地交會間留有一道窄窄縫隙,內藏著幹坤萬物,十丈軟紅。元朗目送著那人車的馬被縫隙吞沒,薄唇抿緊,轉身走下城樓。


    這是唐挽十幾年來第一次離開京城。馬車沿著平坦官道達達而行,兩側景物飛速變換。唐挽看著車窗外向後退去的屋舍、良田,還有田地中辛勤勞作著的百姓們,忽從心中激起一陣激盪之情。


    唐挽原計劃沿著她當初上任蘇州時的那條路線下江南。可盧淩霄卻說什麽也不願路過蘇州,於是他們隻能走新開通的膠萊運河。一路水道暢通,到達浙江境內,已是十日之後了。


    讓唐挽欣慰的是,這一路上所經府縣十餘個,沒有一個地方長官大肆招待,行奉承之事。可見經過這麽多年的改革,大庸的吏治已漸漸清澈起來。


    藏汙納垢之處自然還會有,但廉潔奉公已成主流。這便是新法的成果。


    「下官江浙總督謝昭,見過唐公。」


    驛官門前,前來迎接的當地官員列作兩排。唐挽下了馬車,拱手見禮:「諸公辛苦。」


    「唐公辛苦,」謝昭道,「快請入內。」


    這謝昭已近不惑之年,眉眼氣度,竟果真與元朗有幾分相似。世家門楣之下教養出來的子弟,終究與常人不同。


    謝昭陪著唐挽一起,在官驛用了午飯。菜上桌時,唐挽特意觀察,見是四菜一湯,符合規製,便也吃得放心。謝昭是翰林黨人,唐挽原還想著是否要將自己代元朗前來視察的關係吐露一二。未曾想他對待唐挽卻無絲毫保留,將織造園建立的計劃和盤托出,還邀請唐挽下午一同去附近的織造工坊參觀。


    自江南建區的國策施行之後,餘杭附近已成了生絲生產的集中地,吸引了不少絲綢商人來此就近建立工坊。今日他們參觀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家。上百台織機同時運作,工坊內坐滿了工人,卻不聞人聲,唯有機器吱吱呀呀的聲響。


    唐挽被這場麵震撼了,緩步穿行其中,問身邊的謝昭道:「這樣的工坊,一年產量能有多少?」


    謝昭答道:「每年可產絲綢十五萬匹。這樣規模的工坊,本地共有四家。」


    四家,每家十五萬匹,加起來就是六十萬匹。唐挽想起來之前聽馮晉陽說起,南陽商人僅一個訂單就要五十萬匹。於是問道:「夠用麽?」


    謝昭說道:「除了外商的訂單之外,還要供給本地的市場和宮廷用度。所以我們的織造規模急需提升。」


    唐挽點點頭,道:「不能隻重規模,更重要的是效率。土地就這麽多,若都養了桑樹,還如何種糧食呢?糧食自足是朝廷穩定的第一要務。要多想辦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更多的收穫。」


    眼下雖然盛世太平,可朝廷卻必須時刻做好開戰的準備。什麽都可以通過貿易獲得,隻有糧食不行。國庫的糧食必須自足。


    「唐閣老說的是,」謝昭道,「此處還有一件寶物,想請唐閣老一觀。」


    唐挽挑眉:「什麽寶物?」


    謝昭含笑道:「能使絲綢產量翻倍的寶物。」


    第191章


    工坊的老闆在前麵帶路, 引著唐挽和謝昭來到後堂。後堂內一應的紅木家具, 裝飾擺設清新雅致。老闆命人煮上茶,請唐挽和謝昭小坐, 自己下去準備了。


    「這位崔老闆可不是一般的平頭百姓。他的身上有舉人的功名。」謝昭喝著茶, 向唐挽介紹道。


    「哦?」唐挽挑眉,「那他為何不去參加會試?」


    謝昭笑道:「我也曾問過他,大好的年華何不去求取功名。你道他說什麽?」


    「說什麽?」


    「功名如浮雲,還是真金白銀更實在些。」


    唐挽啞然失笑。從來讀書人都是重名而輕利, 即便心裏愛財愛得緊,表麵上也都要做出一副是金錢如糞土的樣子。倒是少見如崔老闆這樣, 堂而皇之地將「利」字宣之於口的。


    兩人笑過一陣, 唐挽說道:「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崔老闆能將自家產業經營得如此紅火, 不給官府添麻煩不說, 還幫著養活了這麽多工人,已是大善。」


    謝昭眸色一亮,道:「唐公所言甚是。」


    說話間,崔老闆已經回來了,說是「寶物」已經準備好了,請他們二人往後院去。


    後院裏有一間小房子。剛走到門外, 便可聽到裏麵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音。崔老闆上前將房門打開, 隻見屋子正中擺著一張碩大的織機, 一個工人正在背後操作。說是織機也不像, 四周延伸出八個錠子, 像是蜘蛛的八隻腳。機器下另有一個巨大的齒輪,齒輪連帶著兩張腳踏板,正在工人的蹬動下飛速旋轉,


    唐挽對絲綢織造的工序並不熟悉,故而問道:「這是什麽?」


    崔老闆躬身答道:「回大人,這是繅絲機。」


    崔老闆繼續解釋道:「蠶繭變成生絲,需要經歷的一個沸水化膠的步驟,便是繅絲,八根蠶緒絞為一縷絲線。往常一個工人一天下來也不過繅絲半斤。這繅絲機利用齒輪帶動,一個工人可同時處理十六緒,則一天之內生絲的產量就翻了一倍。」


    唐挽雖不知其中工藝,可崔老闆的話她聽懂了。按照先前一年六十萬匹絲綢的量來計算,翻一倍便是一百二十萬匹。這樣的貿易量,外商的財富便可大量流入中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良臣[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黛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黛色並收藏不良臣[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