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 沈岱怎麽會那麽巧就被派去了餘杭?借糧填倉的證據,怎麽會如此輕易就落入了他人之手?京察期間一切從嚴, 吏部的官員又怎麽敢配合沈榆消案?這一切都太像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
唐挽不知道籌劃這一切的人是誰, 但是她可以確定,對方的目的,就是要讓內閣分崩離析。
「雙瑞。」唐挽喚道。
「公子,我在。」聲音從窗根下傳來。
「備轎,去謝府。」唐挽道。
「公子,這都已經二更了。」雙瑞說道, 「況且這大半夜的, 會不會太引人矚目了?」
唐挽挑唇:「對方都打到家門口了, 還有什麽可藏的。明刀明槍, 跟他們幹一場。」
雙瑞一頓, 立時道:「是,小的這就去安排。」
元朗也還沒有睡下。他披著竹青色的外袍,坐在烏木圈椅中,雪白的寢衣領口微敞,一身清冷蕭瑟。燭光將他眼底的暗潮映得愈發明顯,唐挽本已平靜下來的心,也跟著起了波瀾。
元朗抬手按了按額角,一聲嘆息:「瑞芝怎會如此糊塗。」
「事已至此,我們隻能先想辦法保護瑞芝,」唐挽道,「另外,還可以順著吏部杜運生這條線,查出幕後的主使。」
吏部所牽涉的那些官員自然要查,元朗此時的心思卻不在這裏。他抬眸,望向唐挽:「如何保護?」
帝國至高的權力就掌握在他們二人手中,想要保護一個人,有的是辦法。可元朗偏偏這樣問,語氣寒涼,更有著三分無奈。
兩人相識太久。元朗神情中的細微變化,逃不過唐挽的眼睛。她隻覺得心口一懸,顫著聲音道:「難道你要放任不管麽?」
元朗起身,負手立在窗前,許久,說道:「人人都會犯錯。你我也都曾為自己過失,付出代價。瑞芝何故例外呢?」
「可現在是京察期間!一旦獲罪便是一輩子的恥辱,連起復的機會也沒有了,」唐挽仰頭望著他的背影,急急說道,「況且學政改革正在緊要關頭,稷下學宮的重建也迫在眉睫,我們不能在這個時候失去瑞芝!」
元朗轉過身,幽深的雙眸望著唐挽。這個被百官稱作「冷肅寡情」的謝閣老,也隻有在她麵前,終於展露出了眉宇間的無奈:「匡之,你要我怎麽做?」
救人的辦法自然是有。不管是外放地方,還是尋個由頭放於林下,隻要讓沈榆遠離內閣,就無法成為彈劾的目標。等到京察的風聲過去,再想個由頭起復。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於新法的大局無礙。
可真的無礙於新法麽?從古至今的律法,不過是約束百姓的工具。官員、宗室、皇帝,都可淩駕於法律之外,享受平民未有的特權。這也是每一個王朝於廢墟中興起,卻終又歸於塵埃的根源。
而新法的精髓,就在於無差別的平等。不論是官是民,但有過失,就該接受相應的懲罰。一個王朝不能承受兩套製度,太陽底下,容不得特權。
沈榆是內閣閣老,於新法的實施有著巨大的功勞。可難道因此,他就能夠享有被赦免的特權麽?重典之下,不乏同沈岱一樣無辜的官員。他們的聲音又有誰能聽得見?
唐挽恍然明白過來,這才是做局者的用心所在。內閣如果不保沈榆,就會失去一個的核心力量;可如果保了沈榆,就等於放棄了整個新法。
唐挽的肩膀微微顫抖,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憤怒。雖說古來變法,未有不流血犧牲的。可她惱恨那些躲在陰溝裏的小人,斷送了她並肩戰鬥的同僚。
元朗從身後環著她,低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瑞芝今夜能來找你,說明他已經想好了該怎麽做。我們也該留給他最後的尊嚴。」
唐挽雙手握住元朗的手臂,深吸一口氣,道:「元朗,就按照你說的做吧。」
她轉過身,直視著元朗的眼睛,眸光沉毅堅定:「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再考慮那麽多了。對方在暗,隻會耍些陰詭手段;我們在明,便以堂堂之師,與他們決個勝負!」
元朗看著唐挽凜然的神情,心下慨嘆,這便是他喜歡到骨子裏的人啊。一顆赤誠之心,一身剛強傲骨;即便曾走過最黑暗處,卻仍對光明報以忠誠。她的學識、格局、談吐,無一處不吸引著他的目光。元朗忽然明白,自己永遠不可能將唐挽圈在身側。這樣的人,值得一個更加寬廣的天地。
建成四年的秋天,是一個多事之秋。
八月,內閣閣老沈榆上書自陳,引出吏部在京察期間徇私枉法一案,牽連出一眾涉案官員。沈閣老自此致仕。內閣再一次發起各部司的自查,期間又有七人遭遇拾遺,斷送了前程。
此事又在京城引發一番議論,其中一條與唐挽有關的陰謀論迅速崛起。人人都知道沈榆是謝黨的核心力量,他此番遭遇棄市,等於卸去了謝閣老的一條臂膀。此事對誰最有利?當然是唐挽。不需要什麽憑據來作證,唐挽的身份就是她的原罪。一時間人人都說,平時看上去和善可親的唐閣老,才是最心狠手辣之人。
唐挽卻絲毫沒有理會這些議論。她的全部心思,都在營造一個更大的局麵。
九月,黃河在邳州決口,十三道督察禦史楚江奉命南下賑災。民情尚可控,京城卻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騷亂。大庸的政權在北方,可多數的資源都出自南方。從南到北,每年幾百萬石的糧食,無數的絲綢鹽鐵,全靠著漕運維繫。黃河決口後,從大寧到宿遷的一百八十裏河水驟淺,江南糧船一概不能北上。京城的祿米要發,西北的韃子要打。整個朝廷,瞬間陷入危機。
唐挽不知道籌劃這一切的人是誰, 但是她可以確定,對方的目的,就是要讓內閣分崩離析。
「雙瑞。」唐挽喚道。
「公子,我在。」聲音從窗根下傳來。
「備轎,去謝府。」唐挽道。
「公子,這都已經二更了。」雙瑞說道, 「況且這大半夜的, 會不會太引人矚目了?」
唐挽挑唇:「對方都打到家門口了, 還有什麽可藏的。明刀明槍, 跟他們幹一場。」
雙瑞一頓, 立時道:「是,小的這就去安排。」
元朗也還沒有睡下。他披著竹青色的外袍,坐在烏木圈椅中,雪白的寢衣領口微敞,一身清冷蕭瑟。燭光將他眼底的暗潮映得愈發明顯,唐挽本已平靜下來的心,也跟著起了波瀾。
元朗抬手按了按額角,一聲嘆息:「瑞芝怎會如此糊塗。」
「事已至此,我們隻能先想辦法保護瑞芝,」唐挽道,「另外,還可以順著吏部杜運生這條線,查出幕後的主使。」
吏部所牽涉的那些官員自然要查,元朗此時的心思卻不在這裏。他抬眸,望向唐挽:「如何保護?」
帝國至高的權力就掌握在他們二人手中,想要保護一個人,有的是辦法。可元朗偏偏這樣問,語氣寒涼,更有著三分無奈。
兩人相識太久。元朗神情中的細微變化,逃不過唐挽的眼睛。她隻覺得心口一懸,顫著聲音道:「難道你要放任不管麽?」
元朗起身,負手立在窗前,許久,說道:「人人都會犯錯。你我也都曾為自己過失,付出代價。瑞芝何故例外呢?」
「可現在是京察期間!一旦獲罪便是一輩子的恥辱,連起復的機會也沒有了,」唐挽仰頭望著他的背影,急急說道,「況且學政改革正在緊要關頭,稷下學宮的重建也迫在眉睫,我們不能在這個時候失去瑞芝!」
元朗轉過身,幽深的雙眸望著唐挽。這個被百官稱作「冷肅寡情」的謝閣老,也隻有在她麵前,終於展露出了眉宇間的無奈:「匡之,你要我怎麽做?」
救人的辦法自然是有。不管是外放地方,還是尋個由頭放於林下,隻要讓沈榆遠離內閣,就無法成為彈劾的目標。等到京察的風聲過去,再想個由頭起復。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於新法的大局無礙。
可真的無礙於新法麽?從古至今的律法,不過是約束百姓的工具。官員、宗室、皇帝,都可淩駕於法律之外,享受平民未有的特權。這也是每一個王朝於廢墟中興起,卻終又歸於塵埃的根源。
而新法的精髓,就在於無差別的平等。不論是官是民,但有過失,就該接受相應的懲罰。一個王朝不能承受兩套製度,太陽底下,容不得特權。
沈榆是內閣閣老,於新法的實施有著巨大的功勞。可難道因此,他就能夠享有被赦免的特權麽?重典之下,不乏同沈岱一樣無辜的官員。他們的聲音又有誰能聽得見?
唐挽恍然明白過來,這才是做局者的用心所在。內閣如果不保沈榆,就會失去一個的核心力量;可如果保了沈榆,就等於放棄了整個新法。
唐挽的肩膀微微顫抖,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憤怒。雖說古來變法,未有不流血犧牲的。可她惱恨那些躲在陰溝裏的小人,斷送了她並肩戰鬥的同僚。
元朗從身後環著她,低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瑞芝今夜能來找你,說明他已經想好了該怎麽做。我們也該留給他最後的尊嚴。」
唐挽雙手握住元朗的手臂,深吸一口氣,道:「元朗,就按照你說的做吧。」
她轉過身,直視著元朗的眼睛,眸光沉毅堅定:「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再考慮那麽多了。對方在暗,隻會耍些陰詭手段;我們在明,便以堂堂之師,與他們決個勝負!」
元朗看著唐挽凜然的神情,心下慨嘆,這便是他喜歡到骨子裏的人啊。一顆赤誠之心,一身剛強傲骨;即便曾走過最黑暗處,卻仍對光明報以忠誠。她的學識、格局、談吐,無一處不吸引著他的目光。元朗忽然明白,自己永遠不可能將唐挽圈在身側。這樣的人,值得一個更加寬廣的天地。
建成四年的秋天,是一個多事之秋。
八月,內閣閣老沈榆上書自陳,引出吏部在京察期間徇私枉法一案,牽連出一眾涉案官員。沈閣老自此致仕。內閣再一次發起各部司的自查,期間又有七人遭遇拾遺,斷送了前程。
此事又在京城引發一番議論,其中一條與唐挽有關的陰謀論迅速崛起。人人都知道沈榆是謝黨的核心力量,他此番遭遇棄市,等於卸去了謝閣老的一條臂膀。此事對誰最有利?當然是唐挽。不需要什麽憑據來作證,唐挽的身份就是她的原罪。一時間人人都說,平時看上去和善可親的唐閣老,才是最心狠手辣之人。
唐挽卻絲毫沒有理會這些議論。她的全部心思,都在營造一個更大的局麵。
九月,黃河在邳州決口,十三道督察禦史楚江奉命南下賑災。民情尚可控,京城卻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騷亂。大庸的政權在北方,可多數的資源都出自南方。從南到北,每年幾百萬石的糧食,無數的絲綢鹽鐵,全靠著漕運維繫。黃河決口後,從大寧到宿遷的一百八十裏河水驟淺,江南糧船一概不能北上。京城的祿米要發,西北的韃子要打。整個朝廷,瞬間陷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