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榆笑了笑, 蒼白的臉上竟有一絲慌亂:「剛聽說你們兩個打起來了, 元朗的拳頭我可是見識過的。匡之,沒事吧?」
「沒事。」唐挽麵色如常,一顆心卻急速墜落,藏在袖中的拳微微握緊。
然後就再也沒了別的話可說。他們三人隔著光明與黑暗的交界對立, 緘口不言,各懷心事。沈榆當真就是那攪弄朝局的人麽?唐挽不願相信。可他此時此刻出現在這裏, 探尋的目光和慌亂的神情, 無不印證著元朗之前的推測。
就在此時,一個端著茶盤的小太監出現在外隔間門前, 打破了眼前詭異的寂靜。
小太監明顯也感覺到了氣氛的緊張。小太監躬了躬身子, 小心翼翼地說道:「幾位閣老叫了茶?」
然而眼下的情況,沒有人再會為一個小太監而分心了。沈榆意識到自己來錯了,神情中盡是懊悔。他再也待不下去了,轉過身,幾乎是落荒而逃。
……
唐挽趕在下鑰之前出了宮。街市上人聲喧譁,晚風和暖, 華燈初上。唐挽透過窗子向外張望, 入目處是無盡的浮華。
白圭曾說, 萬裏錦繡河山, 滿朝饕餮蛀蟲。唐挽一直以為所謂的「蛀蟲」指的是貪官汙吏, 今日才明白,其實是指人心的詭譎多變。那些玩弄權術的貪官,曾經也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隻是在這名利場中行走久了,忘了自己原本的模樣。
唐挽曾走過黑暗深處,對人性的惡念並不陌生。可即便如此,她也不願相信沈榆會是那個在背後離間內閣、攪弄朝局的人。瑞芝一向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這其中,定然有什麽隱情。
可唐挽的心裏又有一個聲音說,閆炳章和唐奉轅,也曾同樣地信任過徐階啊。
轎子在望嵩樓前停下,今夜兵部眾員在此為陳延光踐行。早有官員在大門前等候唐挽,見了她的轎子,遠遠地躬身行禮。唐挽按下心頭的蕭索,隨著來人步入那一片燈火輝煌之中。
陳延光回京不久,與眾官員談不上有多少交情。眾人不過是看著唐挽,想趁這機與這位站立在權力核心的內閣大臣拉一拉關係。怎料唐挽興致不高,接連擋了幾個人的敬酒。眾人再不敢造次,紛紛找了個由頭,退席而去了。
「唐公何故悶悶不樂?」人群散盡後,陳延光抱著酒壺,挨著唐挽坐下。
唐挽挑唇:「這麽明顯麽?」
「可不,你把他們都嚇走了,沒人陪我喝酒了。」陳延光自顧自斟了一杯,也不邀唐挽同飲。他蜷起一條腿踩在凳子上,胳膊掛在膝頭,抬眸望向窗外的明月,說道,「唐公,你莫要擔心。」
唐挽側頭,隻見陳延光目光堅毅,沉聲說道:「還記著十年前在彭城,你對我說,我不該隻是個偏守一隅的將軍,我信了你。三年前我要練義烏水軍,找你要萬石軍糧,你也信了我。」
陳延光灼灼地望著唐挽,說道,「都說抗倭艱難,可我們終於也贏了。不過是因為你信我,而我也信你。西北的大門,你便交給我吧。」
明燭高照,滿桌狼藉,眼前的場景似曾相識。唐挽忽然想起許多年前,她在蘇州大宴賓客的那個夜晚。當時她孤身奮戰,不知前途艱險,竟也無所畏懼。今日,高朋在側,她何故灰心至此?
陳延光的話雖然沒說到點子上,卻真真正正說到了唐挽的心裏。她該相信元朗,內事自有他來決斷。也該信瑞芝,總能迷途知返。人心向來詭譎多變,所以她自己,首先不能動搖。
唐挽從陳延光的手裏奪過酒壺,將兩人的杯子斟滿。唐挽舉杯,說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此一句,與君共勉。」
「好!」陳延光爽快地與她碰了杯。
冷酒入喉,熱血愈沸。唐挽的心忽然安定下來。她對朋友,向來是赤誠坦蕩。陳延光如此,沈榆亦是如此。與其糾結揣測,不如與他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唐挽拿定了主意,明日,她便去尋沈榆。
忽然陳延光在她耳邊說道:「唐公,我就是隨便問問哈,你所謂的『立大事』,該不會是要造反吧?」
唐挽一口酒噴沒來得及咽下去,咳得整張臉通紅:「陳將軍,你哪兒來的這種想法?」
陳延光觀察著唐挽臉上的表情,確定她不是在刻意掩飾,方才鬆了口氣,說道:「不是就好,不是就好。咱們大庸現在外患未除,可經不起內鬥了。」
唐挽覺得這酒不能再喝了,於是連推帶拽地將陳延光扶上了馬背。陳延光上了馬,卻又俯下身來,在唐挽耳邊小聲說道:「唐公,等我把韃靼平了,再琢磨你的『大事』,啊。」
「你可快走吧!」唐挽一巴掌拍在他的馬屁股上。馬兒受驚往前跑去,陳延光堪堪拉住韁繩,回過頭來高聲說道:「唐公,我是支持你的!」
唐挽的眉頭跳了跳。她已經可以預見,日後參她的奏本裏,又會多上一條謀逆的罪名。
不過陳延光的推測也算不得錯。唐挽歲不至於謀反,卻也同謀反差不多了。賢臣良相,她這輩子是做不得了。唯「不良」一途,倒還能有些建樹。
夜已經深了。星風吹拂,酒意發散。唐挽靠在轎子裏迷迷糊糊睡了一路,猛然立在這晚風中,隻覺得一陣寒冷。
唐府的大門前站著一個身影。唐挽半倚在雙瑞肩頭,眯著眼睛看了看,喚道:「瑞芝?」
「沒事。」唐挽麵色如常,一顆心卻急速墜落,藏在袖中的拳微微握緊。
然後就再也沒了別的話可說。他們三人隔著光明與黑暗的交界對立, 緘口不言,各懷心事。沈榆當真就是那攪弄朝局的人麽?唐挽不願相信。可他此時此刻出現在這裏, 探尋的目光和慌亂的神情, 無不印證著元朗之前的推測。
就在此時,一個端著茶盤的小太監出現在外隔間門前, 打破了眼前詭異的寂靜。
小太監明顯也感覺到了氣氛的緊張。小太監躬了躬身子, 小心翼翼地說道:「幾位閣老叫了茶?」
然而眼下的情況,沒有人再會為一個小太監而分心了。沈榆意識到自己來錯了,神情中盡是懊悔。他再也待不下去了,轉過身,幾乎是落荒而逃。
……
唐挽趕在下鑰之前出了宮。街市上人聲喧譁,晚風和暖, 華燈初上。唐挽透過窗子向外張望, 入目處是無盡的浮華。
白圭曾說, 萬裏錦繡河山, 滿朝饕餮蛀蟲。唐挽一直以為所謂的「蛀蟲」指的是貪官汙吏, 今日才明白,其實是指人心的詭譎多變。那些玩弄權術的貪官,曾經也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隻是在這名利場中行走久了,忘了自己原本的模樣。
唐挽曾走過黑暗深處,對人性的惡念並不陌生。可即便如此,她也不願相信沈榆會是那個在背後離間內閣、攪弄朝局的人。瑞芝一向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這其中,定然有什麽隱情。
可唐挽的心裏又有一個聲音說,閆炳章和唐奉轅,也曾同樣地信任過徐階啊。
轎子在望嵩樓前停下,今夜兵部眾員在此為陳延光踐行。早有官員在大門前等候唐挽,見了她的轎子,遠遠地躬身行禮。唐挽按下心頭的蕭索,隨著來人步入那一片燈火輝煌之中。
陳延光回京不久,與眾官員談不上有多少交情。眾人不過是看著唐挽,想趁這機與這位站立在權力核心的內閣大臣拉一拉關係。怎料唐挽興致不高,接連擋了幾個人的敬酒。眾人再不敢造次,紛紛找了個由頭,退席而去了。
「唐公何故悶悶不樂?」人群散盡後,陳延光抱著酒壺,挨著唐挽坐下。
唐挽挑唇:「這麽明顯麽?」
「可不,你把他們都嚇走了,沒人陪我喝酒了。」陳延光自顧自斟了一杯,也不邀唐挽同飲。他蜷起一條腿踩在凳子上,胳膊掛在膝頭,抬眸望向窗外的明月,說道,「唐公,你莫要擔心。」
唐挽側頭,隻見陳延光目光堅毅,沉聲說道:「還記著十年前在彭城,你對我說,我不該隻是個偏守一隅的將軍,我信了你。三年前我要練義烏水軍,找你要萬石軍糧,你也信了我。」
陳延光灼灼地望著唐挽,說道,「都說抗倭艱難,可我們終於也贏了。不過是因為你信我,而我也信你。西北的大門,你便交給我吧。」
明燭高照,滿桌狼藉,眼前的場景似曾相識。唐挽忽然想起許多年前,她在蘇州大宴賓客的那個夜晚。當時她孤身奮戰,不知前途艱險,竟也無所畏懼。今日,高朋在側,她何故灰心至此?
陳延光的話雖然沒說到點子上,卻真真正正說到了唐挽的心裏。她該相信元朗,內事自有他來決斷。也該信瑞芝,總能迷途知返。人心向來詭譎多變,所以她自己,首先不能動搖。
唐挽從陳延光的手裏奪過酒壺,將兩人的杯子斟滿。唐挽舉杯,說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此一句,與君共勉。」
「好!」陳延光爽快地與她碰了杯。
冷酒入喉,熱血愈沸。唐挽的心忽然安定下來。她對朋友,向來是赤誠坦蕩。陳延光如此,沈榆亦是如此。與其糾結揣測,不如與他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唐挽拿定了主意,明日,她便去尋沈榆。
忽然陳延光在她耳邊說道:「唐公,我就是隨便問問哈,你所謂的『立大事』,該不會是要造反吧?」
唐挽一口酒噴沒來得及咽下去,咳得整張臉通紅:「陳將軍,你哪兒來的這種想法?」
陳延光觀察著唐挽臉上的表情,確定她不是在刻意掩飾,方才鬆了口氣,說道:「不是就好,不是就好。咱們大庸現在外患未除,可經不起內鬥了。」
唐挽覺得這酒不能再喝了,於是連推帶拽地將陳延光扶上了馬背。陳延光上了馬,卻又俯下身來,在唐挽耳邊小聲說道:「唐公,等我把韃靼平了,再琢磨你的『大事』,啊。」
「你可快走吧!」唐挽一巴掌拍在他的馬屁股上。馬兒受驚往前跑去,陳延光堪堪拉住韁繩,回過頭來高聲說道:「唐公,我是支持你的!」
唐挽的眉頭跳了跳。她已經可以預見,日後參她的奏本裏,又會多上一條謀逆的罪名。
不過陳延光的推測也算不得錯。唐挽歲不至於謀反,卻也同謀反差不多了。賢臣良相,她這輩子是做不得了。唯「不良」一途,倒還能有些建樹。
夜已經深了。星風吹拂,酒意發散。唐挽靠在轎子裏迷迷糊糊睡了一路,猛然立在這晚風中,隻覺得一陣寒冷。
唐府的大門前站著一個身影。唐挽半倚在雙瑞肩頭,眯著眼睛看了看,喚道:「瑞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