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省是熱帶季風氣候,去年季風勢力弱,被壓製著多雨,以致洪水泛濫;今年季風勢力強,早早跑到北部山區,以致恆河流域高溫幹旱。


    每當這個時候,註定是各種流言滿天飛的時候,這回也不例外。


    很快,各地流言紛起,沐琮殺害僧侶的行為惹怒了上天,上天要降罪了。


    僧侶們紛紛進言:「應該停止殺戮。」


    沐琮的眼睛總算從地圖上挪開:「你們應該勸兇手放下武器,而不是讓朝廷放下尊嚴。——殺人償命,這是律法,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有個年輕僧侶庫納勒忍不住:「您再這樣下去,神靈會發怒的。」


    沐琮一揚眉:「誰告訴你的?」


    庫納勒道:「這是濕婆大神的啟示。」


    沐琮哦了一聲:「是嗎?」


    庫納勒進言:「您真的不能再殺人了,濕婆會發怒的,今年恆河水已經下降了很多。」


    他說起一個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洶湧澎湃,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髮,讓洶湧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灌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


    沐琮笑:「什麽時候惡徒不再殺人,我也就可以不動刀子了。你既然能和濕婆說上話,就麻煩你去跟他說一聲,朝廷是有王法的,希望他能遵守朝廷的王法,否則,是不行的。」


    轉臉吩咐把這個和尚投進恆河,讓他去給濕婆帶話。


    結果沒想到和尚後麵還跟著一大群人,有的是他的同門師兄弟或者其他寺廟的和尚,也有普通人。


    他們都是心甘情願去給濕婆帶話的。


    河岸邊跪滿了為他們祈福的人群,他們奔走哭嚎,甚至跳進河裏一起祈禱著上天的寬恕,祈禱神靈懲罰這罪惡昭彰的惡人。


    沐琮的嘴角動了動,把地圖交給原傑:「就這麽辦吧。」


    原傑要做的,是引恆河之水灌溉,這在中原地區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景泰省,也並不少見。早在經典和神話中已經描述過;自12世紀以來,灌溉高度發展,蒙兀兒國王後來修築了幾條灌渠。


    如今對景泰省的地理地形還在進行勘測,係統水利工程上馬為時過早,但沐琮打算充分利用這些已有的灌溉設施。


    與此同時,不能坐以待斃。


    調虎離山。


    鬧得這樣轟轟烈烈,肯定是背後有人。


    誰?


    婆羅門。


    盡管沐琮和朝廷已經極度忍讓,沒有取消種姓製度,但就不許侵犯官軍和殺人者死以及繳納稅賦這三條基本原則,他們也不能接受,在背後鼓動和慫恿甚至串聯全省各地的和尚們,煽動百姓鬧事。


    必須要阻止他們。


    但他們不可能被收買——與他們既得利益相比,朝廷所能承諾的太少,而且雙方已經撕破了臉,政治互信已然沒有了。


    殺人不是不行,但恐怕殺不盡絕。明朝畢竟是外來戶,比起土著來,人數太少,要命的是語言不通,土著又多是文盲,想發點檄文唱點童謠搞點宣傳都不行。


    最好的辦法,把這幾尊佛送走。他們在景泰省是大佛,去了北京,就該感受一下朝廷的鐵拳了。


    沐琮毫不考慮這件事將給丈母娘帶來什麽樣的煩惱,國事為重。


    沐琮是個心動不如行動的人,定下了計劃,很快就動手,以朝廷仰慕佛教的名義,邀請眾多婆羅門僧侶前往北京麵聖傳教;與此同時,進行文字翻譯和著述工作。


    傻子都能看得出來沐琮的目的是什麽,婆羅門們當然不幹;事實上,已經有很多婆羅門收拾行囊,逃往南部的德幹高原或者西北和北部山區;如果不是對麵的白羊王朝三觀不合,說不定也可以渡海過去試試。


    但是沐琮定了決心,先是高官們上門勸說:「當今太後是最仁慈不過的,她特別信奉宗教,佛教道教各種教都發展的很好,你們去了,肯定也會受到重用。」


    然後掰歷史:「佛教傳入中國很早,尤其很多婆羅門教士在中原地區名聲很大,尤其大詩人劉禹錫你知道嗎?他曾經患眼疾,經婆羅門教士用金蓖術治好,所以寫了一首詩:『三秋傷望遠,終日泣途窮。兩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師有金蓖術,如何為發朦?』」


    「你們的醫術那麽好,光是藥方都有好多,你們去了,一定能光大門庭。」


    還是不去?


    沒事,鼓動軍士和民眾請願,讓婆羅門們去北京朝覲,表達景泰省的臣服,懇求太後皇帝賜下更多的福祉。


    還不願意去?那就由不得你了。


    沐琮讓左參政方佑帶著這一大波人回京。


    方佑字廷輔,南直桐城人,景泰八年進士,官監察禦史。凡所巡歷,人不敢循私,隻是他一直催促皇帝親政,被調到陝西當知府,又提了參政。


    四月初八,佛誕日。沐琮在景德府舉行了隆重的送別儀式,帶領屬官和士兵歡送赴京的高級僧侶。


    景德府就在恆河邊上,確切的說穿城而過。沐琮讓方佑帶人押送婆羅門們上船,最大限度的切斷他們和普通民眾的聯繫。


    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眾人商量了半天,製定了詳細的應急方案,並作了周密的部署。


    這回赴京的婆羅門特別多,尤其全省頂級僧侶幾乎都在這份名單上,因此前來送別的百姓特別多,幾乎是傾城而出。


    僧侶們當然想煽動百姓,但提前就被官府控製,被鎖在寺院裏,外麵還有兵士守門;甚至出了門,也是被堵了嘴捆著塞在轎子裏。


    婆羅門們還想說什麽,但是下麵人聲鼎沸,根本沒有人聽他們說什麽,反而是軍民百姓載歌載舞的;士兵還帶著百姓一起誦經,為遠行的僧侶祈福。


    送別的地點就在碼頭上,沐琮一揮手,上千名僧侶就被領上了大船。他們有的掙紮著不肯走,被背後的軍士強行推上了船隻;有人不甘心,直接投入恆河。


    士兵們沒有救援,提前將官們交代的很清楚:「重要的是把這些人送走,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要死的隨他去,如果有妄圖劫持的,一律就地處決!」


    相繼有不少僧侶跳入恆河,但是沒有人去救,僧侶們妄圖衝出船,被士兵們擋在艙門處,船上的窗戶都被釘上了木條。


    很快,水手們滑動雙槳,朝著大海而去。


    原傑有點擔心:「總督,把這些人送走,我省就真的能夠高枕無憂嗎?」


    沐琮麵無表情:「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好歹打掉了老窩。」


    話還沒說完,就得到消息,說相繼有好幾座寺廟起火。


    沐琮冷哼了一聲:「讓他燒吧,他要自焚,非我放火。」


    秦紘道:「總督,還是要救一救的。」


    天幹物燥,這麽多地方一起火,官軍衙役群眾又忙著歡送儀式,趕到現場救火的時候已經不早了;再取水救火,剩下的幾乎隻有殘垣斷壁了。


    沐琮還帶領屬官親自到現場踏勘,看著殘存的廟宇,橫七豎八的屍體,確實有點不是滋味。


    防火安全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全省上下宣傳的重點,為了確保安全,沐琮下令全省所有寺廟關閉一個月進行整改,消防不過關不許開放——當然現在也沒這麽個說法,但是宣政司列了清單,行文各地,占地麵積多大,相對應的水缸、有水桶、雲梯、火鉤、槓索、長鉤、短斧、藤鬥水槍等救火用具要有多少。


    這是全省的統一行動,各地官員都很明白上司的意思,也積極配合,馬上帶領衙役出去查封。


    僧侶們當然不幹,老和尚們走了不要緊,但印度教有的是群眾基礎,他們煽動群眾湧到寺廟,甚至與衙役甚至地方官直接衝突。


    開頭沐琮還說著:「膽敢鬧事,全部拿下,直接正法。」


    但是一波又一波不怕死的湧上來,沐琮覺得有點抖。


    景泰省上空陰雲密布,南方各省也都是一片愁雲慘澹。


    景泰省的問題在南方各省普遍存在,隻是程度有輕重。


    最初沒有得到朝廷的旨意,官軍們不敢亂動,隻是一麵維護社會秩序,一麵發展生產——開荒種地。畢竟中高層軍官基本都在北京培訓過。


    別的其實也還好,隻是駐紮在暹羅的李定很不淡定了:以前隻聽說暹羅盛產糧食,沒想到這樣盛產糧食。


    ——暹羅已經是獨立的王國,自然有了相當程度的開發,大片土地都是有主人的;但是和廣袤的地域比起來,程度還是不夠的。


    李定除了率領官軍進行屯田,也招徠了不少流民。一望無垠的中部平原,不僅雨熱充沛,而且土地極其肥沃。第一年收成的時候,官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當朝廷官員到來,開始收稅,舊王朝的權貴和大地主們還有僧侶都躁動起來,他們鼓動百姓上街集會鬧事,意圖逼迫官方讓步。


    李定沒有退讓,抓人、殺人是那段時間的重要工作。


    可能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當地方搞不定時,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中央。當然這也是傳統——新設了省府,要編撰書籍,要選拔人才,於是各省都選擇了一批有名望、有影響力的高僧、士人,送往北京。


    不破不立,這註定是個痛苦的過程。


    小劇場:


    太祖:難得今天太宗皇帝做東,可要好好品品你家的茶。


    二鳳:哈哈,這也是托你家的福,借花獻佛罷了。


    野豬:怎麽回事,外頭怎麽鬧哄哄的?


    太宗:是隔壁地府的鬼過來了?


    祖龍:不對。前些時候地府是和隔壁幾個地府談判,既然漢昌景泰等省已經歸屬大明,自然生死輪迴也要由中原地府管理;不過早已經塵埃落定,鬼魂都相繼都送過來關押了。這語言還不通,估計沒那麽快發落。


    野豬:別是出亂子了?


    隱帝:不得了了,老祖宗,沐琮在印度大開殺戒,一堆死鬼湧進地府啦!


    景帝:什麽印度,現在是景泰省了!


    太祖:剛剛平定,免不得鎮壓前朝餘孽,什麽要緊。


    隱帝:不是,聽說沐琮在景德府見人就殺,殺得天地失色、日月無光,連恆河都斷流了;現在一船一船把人往海裏扔。


    景帝:胡說八道!!怎麽會有這樣的事!


    隱帝:我沒胡說,你女婿是殺人狂魔!


    景帝:你胡說!


    太宗:行了,沒見識的東西,少見多怪!還不退下!


    隱帝:╭(╯^╰)╮


    景帝:???


    祖龍、野豬、二鳳:(?.??)嗬嗬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