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極十四年到來了,望著外頭紛紛揚揚的大雪,汪舜華知道,這一年,註定不會平靜。
年初的朝賀照樣熱熱鬧鬧。秦王公錫身率十六位親王在奉天門東廊接受文武官員朝賀,岷王音埑在養病,汪舜華和太醫院反覆研究,確定他這病是真沒辦法,於是破格讓他襲爵;反正他有六個嫡子,沒必要為難他;趙王係還在等上位。六位世襲親王與眾不同,其他人就按輩分站立。太祖皇帝製定了派語,倒是很容易分辨;隻是榮王是世宗的兒子,還是要優於隱帝的兒子的。
秦王、晉王、瑞王、代王的字輩都到了第三字,比皇帝高一輩;周王、魯王、岷王、沈王才第二字,反而是唐王輩分最高——第一字呢;和皇帝同為太宗係的襄王、淮王等,更是一目了然。
現在,不管是宗室,還是群臣,都愈發適應了現在的生活。
元宵節當天晚上,都督孫鏜去世,年八十。他在歷史上因為參加奪門之變封為懷寧伯;後來又以平定曹欽之亂進侯。這回沒有這樣的待遇,但也還稱得上生榮死哀。
這時接到代王係定安王府教授葉宗顯的舉報。定安王長子聰潏居喪不守禮法,多次和親舅舅王讓等人一起出遊,葉宗顯多次勸諫而從潏不聽,於是告發了。
宗室出城其實沒什麽,但是不孝是大罪。汪舜華特意派了代王帶著錦衣衛和刑部官員,協同巡按山西禦史等官核查。沒多久呈上了調查報告,代王低著頭紅著臉不好意思說話,下麵的言官可不客氣,聲色俱厲的申討了一番,最後決定聰潏停止襲封,定安除國;王讓發配海南種地。
二月裏,皇帝帶著宗室重臣去搞完親耕,回頭舉行考封文試,比以前稍微好了一點,畢竟範圍圈定了,不再天馬行空;但教材畢竟才編出來,出題官們都是鴻儒,信手拈來;但是參加考試的宗室勛貴可不是這樣,因此秒殺一片並不是什麽意外的事情。
武試的成績照例比文試好一些,經過這麽些年的垂錘鍊,擺上檯麵能看的多了很多,看著汪舜華連連點頭。
十九歲的趙王庶長子見灂終於戴上了王冠。這孩子在歷史上名聲相當臭,幹了不少違法亂紀的勾當,但那主要是父親死得太早,十二歲就當上親王,無人約束,這回自幼進宮接受詹事府官員最嚴格的管束,上麵又有一堆大佛,倒是相當老實。
因為趙王係始祖就是個造反派,汪舜華和朝臣們曾經猶豫過,到底讓他襲封親王還是郡王,但太宗三個嫡子,一個做了皇帝,一個造反除國,就剩這麽一個,那就給吧。
趙王上位,意味著13位親王已經集齊,因此,冊封典禮很是隆重;連臥病的岷王也由人扶著入宮參加慶典。
當然秦王也很高興,13歲的兒子誠泳一舉拿到了12分,錯的都是數學題,武藝也相當能看,爭臉啊!
秦王當然不知道,和唐朝的秦王相比,明朝的秦王係相當不出色,號稱秦王之恥,第一藩封卻屢被父皇鄙視,讓燕王係後來居上,但他的這個兒子卻挽回秦王係的顏麵。
按照史書的說法,這是一個有品行、有學問的好人,如果是皇帝,應該是明君以上;如果是大臣,應該有自己單獨的傳記,拿到一個不錯的諡號;可惜是個親王,隻能在宮城裏熬日子,靠讀書來打發時間。
他沒有兒子,從弟臨潼王朱誠澯之子秦昭王朱秉欆襲爵。
這回卻完全不一樣,而且就在不久的將來。
誠泳被封為鎮安王。
今年的集體婚禮也極其盛大隆重:榮王見泓、鄭王見滋、趙王見灂、晉王世子奇源、魯王世子陽鑄、周王庶長子睢陽王同鏕、襄王庶長孫襄陽王見淑都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這些還隻是藩王級別的人物;此外,隱帝的四女崇德公主也到了發嫁之年;當然,最重要的是汪太後嫡出的永寧長公主和黔國公沐琮的婚事。
四月初,正式冊封故禮部尚書胡濙孫女胡清妍為榮王妃,文華殿大學士李賢次女李瑤為鄭王妃,禮部尚書章綸之女寶珠為趙王妃;尚宮沈瓊蓮為晉王世子妃,王鍾英為魯王世子妃,文淵閣大學士彭時之女為睢陽王妃,吏部尚書李秉之女麗君為襄陽王妃,工部尚書白圭之女秀琴為安昌王妃。下麵的名單上還有一波郡王、將軍;與此同時,崇德公主下嫁昭毅將軍申忠嗣。
申忠嗣早在建極五年襲了千戶的職位,卻因為年少一直留在宮裏讀書,直到五年後入職錦衣衛,後來申請到京營當差,參加了遼東作戰,雖然功勞不如沐琮和薛輔顯赫,但也相當能看;戰後論功升了正四品。
此次完婚,又升了正三品,朝廷免修了公主府,公主臉上也好看,對於土木之變的烈士家屬和將士們來說,也算安慰,皆大歡喜。
王妃中,獨有晉王世子妃沈瓊蓮出身平民,她的容貌也不算出眾,但這並不是苛待晉王係,恰好相反,這門婚事,是晉王妃主動提的。
因為沈瓊蓮是名動當世的才女。
沈瓊蓮字瑩中,烏程人。聰慧絕人,讀書過目成誦,八歲能詩。歷史上天順末年置女官,備顧問典宮籍,詔征天下才,沈瓊蓮中選,時年十三,入為女秀才,試《守宮論》:甚矣,秦之無道也,宮豈必守哉?英宗甚喜,擢為第一。
這回也差不多。汪舜華是女人,自然女人用起來更順手,加上要為親王宗室選擇端方的大家閨秀為妻,因此格外重視才女的培養選拔工作,沈瓊蓮就是這樣脫穎而出的。
這樣的才女,汪舜華相當滿意,就留在身邊伺候文墨,西苑賞花也讓她點評諸人詩詞,頗有上官婉兒稱量天下的味道。
不過沈瓊蓮畢竟比皇帝大兩歲,汪舜華又認定於錦鸞為皇後,至少在嫡子降生前,不希望有寵妃分薄寵愛,倒是沒有讓她伺候皇帝的意思,準備把她嫁給宗室。考慮到她的家世不算出眾,容貌不算頂尖,作親王側妃很捨不得,準備配個郡王作正妃,哪知道晉王世子聽說沈瓊蓮的才華,就央母親來求這門婚事。
晉王妃見過沈瓊蓮,端莊聰惠的人,自無不允;連晉王也很高興,聖旨下來就吩咐兒子:「你媳婦是天下聞名的才女,你要是不勤奮上進,可是要被她比下去!」
與此同時,汪舜華也在目送榮王前去迎親。畢竟是名義上的兒子,除了循例念通稿,還是囑咐要他:「你是先帝的次子,皇帝的兄長。如今既已成家,更當孝友恭順、勤勉謹慎,為主盡忠,為國分憂,為宗室表率,如此自可富貴綿長。」
榮王的行禮一如既往的標準。
到齡的宗室要結婚,結婚滿三年的可以配側室,比如沂王、德王。側妃都是從宮女中選擇出的佼佼者,因此容貌絕殊。尤其沂王的兩位夫人,其中一個江南美女邵氏,更是天仙化人。
汪舜華擱下筆,聽說邵貴妃是憲宗除了萬貴妃之外最寵愛的妃嬪,既然搶了人家皇位,就把寵妃還給人家吧。——真不是她記性好,而是這位邵貴妃太好認,一連死了七個未婚夫,有一個還是在結婚當天迎親路上掛的。即便是最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穿越過來,還是難免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這種危險人物,離自己的兒子越遠越好,別人的兒子就算了,聽天由命吧。
皇帝為此很是不高興——他聽人說過邵氏美貌絕倫,並不亞於瑞王妃吳氏,結果被他媽一個一個往外送!
汪舜華笑盈盈地看著他:「你還沒大婚,倒先惦記這些了。幾個美女就讓你捨不得了?你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想要什麽樣的美女找不到?怎麽不知道以後會有更出色的?」
皇帝這才怏怏的退下了。
可以說,養在太皇太後和太後身邊的適齡女子基本上都已經嫁出去了,沒出閣的也已經名花有主。
汪舜華下旨,讓她們去女宗學進學;跟在她們身後的,還有從宮女裏麵選出來的佼佼者,這些就是以後嬪妃王妃郡王妃的人選。
這也成為定製。
大家心裏有數:太皇太後年老,而皇帝年長,該避嫌疑了。
四月十六日,世宗嫡次女永寧長公主下嫁黔國公沐琮,婚禮更是熱鬧非凡。
公主出嫁的排場和三年前永安長公主出閣是一樣的,但是永寧公主畢竟是遠嫁,沐琮又是青年一輩的翹楚,汪舜華半是不舍,半是喜悅,因此私房錢很是豐盛,甚至超過永安公主。
皇帝親自帶領親王勛貴將姐姐送到黔國公府,則更是前所未有的恩遇。
當天,送嫁的火把映紅了半邊天,蜿蜒不斷的長龍讓半個內城交通癱瘓。
北京城喧鬧著,歡慶著。
再次嫁女的汪舜華看著女兒遠去的背影,眼淚卻忍不住墜落下來,孩子們越來越大,離她也會越來越遠。
永寧長公主和沐琮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梅竹馬,婚事也是早就定好的,如今花好月圓,自然柔情蜜意,恩愛非常。
小兩口入宮謝恩的時候,看著他們無法遮掩的柔情蜜意,太皇太後和汪舜華都感到了安慰。
太皇太後強打著精神,吩咐了幾句,就回宮休息了;汪舜華又說了幾句,這才讓他們去拜見皇帝。
年初的朝賀照樣熱熱鬧鬧。秦王公錫身率十六位親王在奉天門東廊接受文武官員朝賀,岷王音埑在養病,汪舜華和太醫院反覆研究,確定他這病是真沒辦法,於是破格讓他襲爵;反正他有六個嫡子,沒必要為難他;趙王係還在等上位。六位世襲親王與眾不同,其他人就按輩分站立。太祖皇帝製定了派語,倒是很容易分辨;隻是榮王是世宗的兒子,還是要優於隱帝的兒子的。
秦王、晉王、瑞王、代王的字輩都到了第三字,比皇帝高一輩;周王、魯王、岷王、沈王才第二字,反而是唐王輩分最高——第一字呢;和皇帝同為太宗係的襄王、淮王等,更是一目了然。
現在,不管是宗室,還是群臣,都愈發適應了現在的生活。
元宵節當天晚上,都督孫鏜去世,年八十。他在歷史上因為參加奪門之變封為懷寧伯;後來又以平定曹欽之亂進侯。這回沒有這樣的待遇,但也還稱得上生榮死哀。
這時接到代王係定安王府教授葉宗顯的舉報。定安王長子聰潏居喪不守禮法,多次和親舅舅王讓等人一起出遊,葉宗顯多次勸諫而從潏不聽,於是告發了。
宗室出城其實沒什麽,但是不孝是大罪。汪舜華特意派了代王帶著錦衣衛和刑部官員,協同巡按山西禦史等官核查。沒多久呈上了調查報告,代王低著頭紅著臉不好意思說話,下麵的言官可不客氣,聲色俱厲的申討了一番,最後決定聰潏停止襲封,定安除國;王讓發配海南種地。
二月裏,皇帝帶著宗室重臣去搞完親耕,回頭舉行考封文試,比以前稍微好了一點,畢竟範圍圈定了,不再天馬行空;但教材畢竟才編出來,出題官們都是鴻儒,信手拈來;但是參加考試的宗室勛貴可不是這樣,因此秒殺一片並不是什麽意外的事情。
武試的成績照例比文試好一些,經過這麽些年的垂錘鍊,擺上檯麵能看的多了很多,看著汪舜華連連點頭。
十九歲的趙王庶長子見灂終於戴上了王冠。這孩子在歷史上名聲相當臭,幹了不少違法亂紀的勾當,但那主要是父親死得太早,十二歲就當上親王,無人約束,這回自幼進宮接受詹事府官員最嚴格的管束,上麵又有一堆大佛,倒是相當老實。
因為趙王係始祖就是個造反派,汪舜華和朝臣們曾經猶豫過,到底讓他襲封親王還是郡王,但太宗三個嫡子,一個做了皇帝,一個造反除國,就剩這麽一個,那就給吧。
趙王上位,意味著13位親王已經集齊,因此,冊封典禮很是隆重;連臥病的岷王也由人扶著入宮參加慶典。
當然秦王也很高興,13歲的兒子誠泳一舉拿到了12分,錯的都是數學題,武藝也相當能看,爭臉啊!
秦王當然不知道,和唐朝的秦王相比,明朝的秦王係相當不出色,號稱秦王之恥,第一藩封卻屢被父皇鄙視,讓燕王係後來居上,但他的這個兒子卻挽回秦王係的顏麵。
按照史書的說法,這是一個有品行、有學問的好人,如果是皇帝,應該是明君以上;如果是大臣,應該有自己單獨的傳記,拿到一個不錯的諡號;可惜是個親王,隻能在宮城裏熬日子,靠讀書來打發時間。
他沒有兒子,從弟臨潼王朱誠澯之子秦昭王朱秉欆襲爵。
這回卻完全不一樣,而且就在不久的將來。
誠泳被封為鎮安王。
今年的集體婚禮也極其盛大隆重:榮王見泓、鄭王見滋、趙王見灂、晉王世子奇源、魯王世子陽鑄、周王庶長子睢陽王同鏕、襄王庶長孫襄陽王見淑都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這些還隻是藩王級別的人物;此外,隱帝的四女崇德公主也到了發嫁之年;當然,最重要的是汪太後嫡出的永寧長公主和黔國公沐琮的婚事。
四月初,正式冊封故禮部尚書胡濙孫女胡清妍為榮王妃,文華殿大學士李賢次女李瑤為鄭王妃,禮部尚書章綸之女寶珠為趙王妃;尚宮沈瓊蓮為晉王世子妃,王鍾英為魯王世子妃,文淵閣大學士彭時之女為睢陽王妃,吏部尚書李秉之女麗君為襄陽王妃,工部尚書白圭之女秀琴為安昌王妃。下麵的名單上還有一波郡王、將軍;與此同時,崇德公主下嫁昭毅將軍申忠嗣。
申忠嗣早在建極五年襲了千戶的職位,卻因為年少一直留在宮裏讀書,直到五年後入職錦衣衛,後來申請到京營當差,參加了遼東作戰,雖然功勞不如沐琮和薛輔顯赫,但也相當能看;戰後論功升了正四品。
此次完婚,又升了正三品,朝廷免修了公主府,公主臉上也好看,對於土木之變的烈士家屬和將士們來說,也算安慰,皆大歡喜。
王妃中,獨有晉王世子妃沈瓊蓮出身平民,她的容貌也不算出眾,但這並不是苛待晉王係,恰好相反,這門婚事,是晉王妃主動提的。
因為沈瓊蓮是名動當世的才女。
沈瓊蓮字瑩中,烏程人。聰慧絕人,讀書過目成誦,八歲能詩。歷史上天順末年置女官,備顧問典宮籍,詔征天下才,沈瓊蓮中選,時年十三,入為女秀才,試《守宮論》:甚矣,秦之無道也,宮豈必守哉?英宗甚喜,擢為第一。
這回也差不多。汪舜華是女人,自然女人用起來更順手,加上要為親王宗室選擇端方的大家閨秀為妻,因此格外重視才女的培養選拔工作,沈瓊蓮就是這樣脫穎而出的。
這樣的才女,汪舜華相當滿意,就留在身邊伺候文墨,西苑賞花也讓她點評諸人詩詞,頗有上官婉兒稱量天下的味道。
不過沈瓊蓮畢竟比皇帝大兩歲,汪舜華又認定於錦鸞為皇後,至少在嫡子降生前,不希望有寵妃分薄寵愛,倒是沒有讓她伺候皇帝的意思,準備把她嫁給宗室。考慮到她的家世不算出眾,容貌不算頂尖,作親王側妃很捨不得,準備配個郡王作正妃,哪知道晉王世子聽說沈瓊蓮的才華,就央母親來求這門婚事。
晉王妃見過沈瓊蓮,端莊聰惠的人,自無不允;連晉王也很高興,聖旨下來就吩咐兒子:「你媳婦是天下聞名的才女,你要是不勤奮上進,可是要被她比下去!」
與此同時,汪舜華也在目送榮王前去迎親。畢竟是名義上的兒子,除了循例念通稿,還是囑咐要他:「你是先帝的次子,皇帝的兄長。如今既已成家,更當孝友恭順、勤勉謹慎,為主盡忠,為國分憂,為宗室表率,如此自可富貴綿長。」
榮王的行禮一如既往的標準。
到齡的宗室要結婚,結婚滿三年的可以配側室,比如沂王、德王。側妃都是從宮女中選擇出的佼佼者,因此容貌絕殊。尤其沂王的兩位夫人,其中一個江南美女邵氏,更是天仙化人。
汪舜華擱下筆,聽說邵貴妃是憲宗除了萬貴妃之外最寵愛的妃嬪,既然搶了人家皇位,就把寵妃還給人家吧。——真不是她記性好,而是這位邵貴妃太好認,一連死了七個未婚夫,有一個還是在結婚當天迎親路上掛的。即便是最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穿越過來,還是難免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這種危險人物,離自己的兒子越遠越好,別人的兒子就算了,聽天由命吧。
皇帝為此很是不高興——他聽人說過邵氏美貌絕倫,並不亞於瑞王妃吳氏,結果被他媽一個一個往外送!
汪舜華笑盈盈地看著他:「你還沒大婚,倒先惦記這些了。幾個美女就讓你捨不得了?你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想要什麽樣的美女找不到?怎麽不知道以後會有更出色的?」
皇帝這才怏怏的退下了。
可以說,養在太皇太後和太後身邊的適齡女子基本上都已經嫁出去了,沒出閣的也已經名花有主。
汪舜華下旨,讓她們去女宗學進學;跟在她們身後的,還有從宮女裏麵選出來的佼佼者,這些就是以後嬪妃王妃郡王妃的人選。
這也成為定製。
大家心裏有數:太皇太後年老,而皇帝年長,該避嫌疑了。
四月十六日,世宗嫡次女永寧長公主下嫁黔國公沐琮,婚禮更是熱鬧非凡。
公主出嫁的排場和三年前永安長公主出閣是一樣的,但是永寧公主畢竟是遠嫁,沐琮又是青年一輩的翹楚,汪舜華半是不舍,半是喜悅,因此私房錢很是豐盛,甚至超過永安公主。
皇帝親自帶領親王勛貴將姐姐送到黔國公府,則更是前所未有的恩遇。
當天,送嫁的火把映紅了半邊天,蜿蜒不斷的長龍讓半個內城交通癱瘓。
北京城喧鬧著,歡慶著。
再次嫁女的汪舜華看著女兒遠去的背影,眼淚卻忍不住墜落下來,孩子們越來越大,離她也會越來越遠。
永寧長公主和沐琮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梅竹馬,婚事也是早就定好的,如今花好月圓,自然柔情蜜意,恩愛非常。
小兩口入宮謝恩的時候,看著他們無法遮掩的柔情蜜意,太皇太後和汪舜華都感到了安慰。
太皇太後強打著精神,吩咐了幾句,就回宮休息了;汪舜華又說了幾句,這才讓他們去拜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