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的話題迅速轉移,但事情鬧成這樣,不可避免的傳進了內宮。


    汪舜華去給太皇太後請安的時候,果然看她氣鼓鼓的坐在那裏,拿著帕子拭淚。


    汪舜華行了禮,笑道:「母後還在生我的氣呢。」


    太皇太後道:「你知道我要說什麽事。」


    汪舜華道:「我相信母後能夠明白我的決定。」


    太皇太後道:「我知道你為難,但是…」


    汪舜華道:「母後,沒有但是。正是因為有這樣不堪的罪名,我才不能讓步,否則,以後就沒有以後了。」


    太皇太後嘆了口氣:「我知道我說不過你,你總是有理的。」


    汪舜華道:「不是我有理,而是情勢如此,而我不願意妥協,因為沒辦法妥協。忍一時不會風平浪靜,而是暴風驟雨;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我輸不起。」


    太皇太後不說話,孩子們卻不依了。


    永安公主漲紅了臉,眼睛裏有淚光:「他們憑什麽這樣汙衊人!簡直該殺!」


    永寧公主也很生氣:「母後,不能就這樣放過他!殺了才好!」


    汪舜華摸摸女兒們的腦袋:「真是孩子脾氣,殺人還不容易?隻是殺了他,我就真成了殺人滅口欲蓋彌彰了。」


    永安怒道:「這些人其心可誅!」


    汪舜華想到林黛玉的詩:「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皇帝偷偷看著汪舜華,鼓起勇氣:「母後,那些人為什麽要汙衊你?」


    永安斥道:「不管為了什麽,都不能這樣汙衊母後。他們這是要逼死母後!」她冷笑了一聲:「為什麽,無非就是看母後礙眼了!前些時候那些被殺害的無辜女子,她們又有什麽錯?不就是不能掙的貞節牌坊了,還要吃糧,甚至分家產,自然家裏的人看他們不順眼。他們能殺自己的親人,難道會捨不得汙衊母後?」


    永寧道:「就是,什麽時候,受害的人還有錯了!」——主要是之前貞節牌坊的事鬧得太大,公主們心有餘悸。


    皇帝苦著臉:「我不是這個意思。聖人講:『吾日三省吾身』,出了事,總是要自己先反省,一個巴掌拍不響。」


    永安道:「明明是母後被人中傷,怎麽還要母後反省?從來隻聽說過殺人償命的,難道還要被殺的人想想兇徒為什麽殺你不殺別人,難道被殺也是你的錯?——讓我拍一巴掌,看能不能拍響!」


    長姐如母,永安端莊威嚴,深得弟弟妹妹的敬重,是宮裏的孩子王;皇帝沒見她這樣生氣,低了頭。


    永安說完才想起來是對著皇帝說的,有點不好意思,用力的拿著扇子扇風,給自己壯膽。


    汪舜華心說女兒真是貼心的小棉襖,笑道:「永安說得很好。不管為什麽,都不能這樣平白汙衊人,何況用這樣的方式,汙衊一個寡婦!他們不僅是是要我身敗名裂,甚至是想要我的命。」


    看到皇帝情緒低落,欲言又止:「你想說什麽?」


    皇帝道:「兒臣聽說母後寵用安國公,隻能聽得進他的話,所以他們才懷疑…」


    汪舜華道:「誰跟你說這些?」


    皇帝道:「母後…聽說朝野議論紛紛,您應該為了您的名聲,父皇的名聲……」


    汪舜華道:「你認為我應該怎麽做?」


    皇帝道:「放於謙回鄉,這樣大家就不會懷疑了。」


    汪舜華笑:「是嗎?那還會有人敢為我辦事嗎?」


    皇帝一怔,他鬧不清朝堂上複雜的關係,隻是覺得既然懷疑於謙,讓他走就行了;況且周圍人也是這樣說的。


    唾麵自幹,這是君主的氣度;瓜田李下,臣子應避嫌疑。


    汪舜華看著兒子:「你說的很對,我必須要珍惜你父親和我的名聲,這是朝廷的臉麵,也是我立身處世的根本。但是你也要記住一句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皇帝漸漸長大了,很該讓他經風雨見世麵,不能一直養在溫室裏。


    汪舜華問兒子:「知道『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嗎?」


    皇帝昂起胸脯點頭:「知道。周幽王為妖女褒姒一笑,點燃烽火台,戲弄諸侯。後來犬戎攻打鎬京,又點燃烽火,可是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不來了。於是幽王被殺,西周滅亡。人無信不立,天子一定不能失信於民。」


    汪舜華笑道:「說得很好,故事也很好,但你知不知道,這故事是假的,是編出來騙你的。」


    皇帝瞪大了眼睛:「不可能,這是寫在《史記》裏的故事,怎麽會是假的?」


    汪舜華道:「司馬遷也不是全知全能,怎麽就不能是假的?——別的先不說,幽王廢掉的太子叫什麽名字?」


    皇帝道:「叫宜臼,後來做了周平王。」


    汪舜華點頭:「褒姒的兒子叫什麽名字?」


    皇帝道:「好像叫…伯服。」


    汪舜華道:「這可就奇了怪了,當時兄弟以伯仲叔季排行。幽王既然先娶申後,後納褒姒,怎麽會把『伯』字留給褒姒的兒子,卻不給嫡長子呢?難道他嫡長子出生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將來會得到一個絕色美人,隻有她的兒子才算長子;而給真正的長子取了個普通的名字?」


    皇帝一呆,他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太衝擊他的三觀,但似乎又不是沒有道理——怎麽說宜臼也應該比伯服年長,又是嫡子,在褒姒出現之前,幽王不至於對他完全無視啊!


    汪舜華冷笑:「分明是庶子奪嫡,串通外臣勾結外邦,引狼入室,殺父弒君,覆滅家邦,居然給父親潑這樣的髒水。為了一個女人發笑,就點燃烽火讓諸侯帥兵進京,是瘋子還是傻子?——西周的時候,國家有多大,能夠修築多少烽火台,才能讓各國諸侯都能看到烽火?這麽多諸侯,即便看到了烽火,要花多少力氣檢點軍馬、籌措糧草然後奔向京城,怎麽可能同時趕到?」


    皇帝腦子亂鬧鬧的:「都是書上寫的,怎麽會是假的呢?」


    汪舜華笑:「當麵都有假話呢,怎麽書上說的就全是真的?我再跟你講個故事,漢初平定諸呂之亂,知道吧?」


    皇帝這回沒有挺起胸脯,但還是點頭:「呂後死後,諸呂作亂,被周勃、陳平平定。」


    汪舜華笑道:「被滅族是真的,作亂倒未必是。」


    皇帝一怔,汪舜華笑:「呂後既死,呂家一門軍政大權在手,隻要扶持少帝,就可以獨攬朝政,為什麽要做亂?——就是想篡位,也不是在這個時候,劉家人還沒死完呢。」


    皇帝道:「可是…也許,他們就是想做亂。」


    汪舜華點頭:「就算他們想做亂,誅殺呂家全族便可以,為什麽要連惠帝的幾個兒子都殺了?」


    皇帝道:「那幾個孩子都不是漢惠帝的兒子,所以被殺。」


    汪舜華笑道:「那幾個孩子被殺的時候都十來歲了,惠帝死的時候都好幾歲了,是不是他的孩子他不知道嗎?需要十來年後群臣指認說他們不是惠帝的兒子?再說,即便真要冒充,有一個還不夠,需要弄好幾個進來?真當皇宮大院是地主家的後院嗎?」


    皇帝一呆,汪舜華道:「秦宮裏趙高指鹿為馬,漢宮裏功臣說幾位親王都不是皇帝所生,有區別嗎?——無非是忌憚他們是漢惠帝的兒子,也是呂後的孫子,一旦留著他們,恐怕將來為呂家報仇,僅此而已。——你再想想,漢文帝知道吧?他的皇後竇氏很有名氣。」


    皇帝點頭:「知道,曾經讓漢景帝立弟弟梁王為儲君,還逼著漢武帝殺讀書人。」


    汪舜華道:「竇氏不是漢文帝的原配,他的原配和四個兒子都在進京前全部去世了。」


    皇帝不知道母親為什麽要提這一茬。


    汪舜華道:「你可記得,當年群臣指責呂後的罪名中,就有大封諸呂一條,呂氏子弟封王,而把呂氏女嫁給諸侯王。」


    皇帝道:「母後的意思是,漢文帝那個死了的原配,也是呂氏女?」


    汪舜華道:「我也就是猜測。」——畢竟隻是網友的腦洞,沒有得到證實。


    皇帝的腦子亂鬧鬧的:「怎麽會是這樣呢?」


    汪舜華笑道:「記錄紛紛已失真,言語輕重在詞臣。若將字字論心術,恐有無邊受屈人。史書記載如此,朝臣的奏疏何嚐不是如此?看似花團錦簇,背後可能是波濤洶湧;看他慷慨激昂為民請命,也許不過是黨同伐異私心作祟。——當年,朝臣史官可以這樣對待前代君主,自然也可以這樣對待我。」


    皇帝張開了嘴,不說話。


    汪舜華道:「你真的以為我讓安國公致仕,他們就會收手?他們隻會大肆宣揚我和安國公確實有見不得人的勾當,如今安國公走了,太後也應該為了清譽,退居後宮。如果我不退,好嘛,後麵會有數不清的罪名在等我,顛倒陰陽、禍亂朝綱,背棄祖製、貪黷好利,甚至說你和齊王不是我生的,先帝和隱帝是我殺的。到時人家都知道太後是個會丟卒保車的人,為了自己可以犧牲忠心辦事的臣僚,既然安國公可以犧牲,那麽別人更不會顧忌。到時候,誰會為我說話?我退了,你怎麽辦?——你才多大,怎麽親政?還不是由著人家說,聽著人家做!」


    皇帝被嚇倒了:「母後…我…」


    汪舜華看他滿臉通紅,情知被嚇倒了,摸摸兒子的臉;太皇太後摟過皇帝:「不要嚇倒我孫子!」


    汪舜華強忍住眼淚:「你以為我在嚇唬你?你越怕什麽,人家越給你來什麽!既然你們怕流言,我就專門給你造流言,從今以後大臣也不用幹事了,想排擠誰,直接造謠生事就可以。那才真是國家不國!當年紂王不過是用了副象牙筷子,朝臣就看出了亡國的徵兆,怎麽因為流言放逐賢臣,反倒成了朝廷的用人之道?從古以來,可有這樣的道理?」


    「孔子講:『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你怎樣展現你的德行,怎樣讓群臣都圍著你轉?就是空喊幾句崇文尚武的口號,就能讓下麵甘心拋頭顱灑熱血嗎?不可能的,取信於人沒那麽容易,既在上位,就是用好你手裏的權柄,堅定不移的指揮群臣朝著既定的目標去,不為風險所懼,不為幹擾所惑,賞罰分明,群策群力,如此而已。——身為皇帝,就要有皇帝的擔當、皇帝的堅守。隻有你站得穩,下麵才能立得住;隻有你給下麵撐腰,下麵才會有勁頭。否則,像廚娘和麵,水多了加麵,麵多了加水,不是多就是少,永遠被問題牽著鼻子走,那就達不到你想要的目的;甚至學宋高宗自毀長城,換來一時苟安;真到了國家危亡的時候,誰願意為你效命?」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