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隸的土地清理在十二月初順利收官,畢竟天子腳下,幹事麻利,太皇太後的娘家都不例外,其他人就老實點;當然魚鱗黃冊還在連夜編撰,估計還要兩三年才能呈上來,但好歹數據出來了:戶數達到了20餘萬,人口近800萬,比洪武末年多出了一倍有餘,和萬曆初年的數字差不多,應該是免除賤籍,大量隱形人口被清理出來的原因;田地更是多出了1.8倍!——當然包括了免稅田,好歹產糧不是。外省依靠削藩,就收回了將近20萬頃土地,占全國土地的近1/20!


    汪舜華設想過土地清理的成果,卻沒有想到成果如此豐碩。因為戶部查檔,親王賜田其實不算多。據專家統計,洪熙元年至天順八年賜六次,計為一千六百八十九頃。


    所以汪瑛父子一口氣吞下一萬六千頃土地,真的是膽大包天!


    賜田不多,但親王用各種手段拽到手裏的土地卻很不少,現在這些土地必須照章納稅;何況還有很多宗室被奪爵,這些土地就全部沒收充公。


    機關算盡太聰明,到頭來隻落得為朝廷作嫁衣裳。


    ——現在宗室人口基數還不算大,真等到嘉靖萬曆年間,那才叫要命。萬曆寵愛福王,賜莊田兩萬頃,河南一省土地不夠,還要從山東、湖廣等省劃撥;當時河南已經有了八位親王,占據了全省十分之一的土地,到了明末,更是「中州地半入藩府」;而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土地七成屬於蜀王府,二成屬於軍屯,民田僅占一成而已。


    汪舜華聽完匯報,看著珠簾之後的群臣:「古人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普天之下,盡是王土的時候,王臣們又將如何安身立命?自今以後,不許宗室勛貴文武官員擅請土地,此為定製。」


    群臣稱是。


    更讓汪舜華沒想到的是,居然有人主動提出削自己!還不僅是藩王!


    削藩已經成定局,大家都看懂了。求情也好、硬抗也罷,都不是事,世上總是要拳頭說話的。經歷了靖難之役,藩王一直是歷朝皇帝的心病。建文帝削藩,太宗皇帝也削。洪武年間藩王能夠節製軍馬、幹涉朝政,現在不行了,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說白了就是把爪牙全砍了,當豬一樣的養起來。否則,這次的削藩不可能這樣順利。拿幾千人馬去對付朝廷的雄師,藩王們還沒那麽大膽子——當然寧王那種奇葩就算了;可就算想,於謙也替他們想到了,讓王府發遣散費打發侍衛走,人家白花花的銀子不要跟你去造反?別逗。


    現在王府侍衛走了,錢也沒了,還能幹啥——廢話,遣散費一大筆,實在湊出來怎麽辦?賣家當!


    ——前幾個月就有不少宗室當街賣家當,什麽家具文具、古董文物都不少,不知道是真的缺錢,還是隻是想給朝廷施加壓力。很多朝臣覺得這很不合體統,應該阻止,汪舜華淡淡的說:「隻要買賣公平,雙方自願,便由他去。」


    當然此前於謙已經提出過這個問題,如果藩王確實不想造反,但又拿不出這麽多錢來,怎麽辦?


    「那就賣地!」


    這是丘浚的聲音,他對宗室大量占有土地早就不滿意。


    張鳳同樣義正辭嚴:「藩王的土地是朝廷賜的,不能隨便買賣。」——他們口頭說賣了,回頭又不過戶,反而向買方要租子怎麽辦?誰敢跟王府硬抗?


    當然狠話說了,事情還是要辦的,不能真把人逼到絕路了。


    於謙提議:「實在拿不出錢,就讓兵部把侍衛帶走。特別優秀的帶回北京,一般的分撥衛所。工作有著落,就不算遣散了,最多給點盤纏。」——如果這點銀子都拿不出來,就真的隻有賣地了,可以按每畝地一兩銀子補給侍衛,也可以照這個價賣給朝廷,需要的錢糧從附近府縣調撥。這樣的目的,自然是要榨幹藩王最後一點血,為朝廷多攏一點人;但如果太過分,侍衛期望太高,就容易出亂子,度還是要的。所以藩王都盼著朝廷把侍衛全帶走,這樣可以節省一大筆開銷;但是朝廷不是什麽歪瓜裂棗都要的,肯定要仔細挑選,這就便宜了兵部了。


    汪舜華在心裏感嘆,得虧碰到了於謙,真正是老臣謀國;否則真讓一幫書呆子削藩,搞不好真削出一幫反王。


    朝臣都看得出來,藩王本身對朝廷沒有什麽大威脅了,主要是吃得太多,太後不想養廢物——廢話,想養也養不起;可是藩王也是一大家子人,有爵位繼承還好,沒爵位的家裏要養著,也養不起!總不能把人轟大街上,讓龍子鳳孫做流民吧?尤其是好多已經奪爵的,雖然分了產業,但是坐吃山空,早晚都有吃光的那一天。


    怎麽辦?


    朝廷指望不上,人家還忙著收拾藩王,沒空理這事,那就隻有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蜀王悅菼就是這樣的聰明人。他是蜀獻王朱椿的第五子。朱椿孝友慈祥、篤誠寬厚,博綜典籍、容止都雅,被老爸稱為「蜀秀才」。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經濟文化有較大發展


    歷代蜀王都繼承了他的優點,節儉守法、好學能文。在明朝,蜀王係是宗室中最著名、最優秀的一支。明孝宗就曾稱讚:「諸藩中,唯蜀多賢王。」


    悅菼是父親的庶五子,也是第四位蜀王。蜀獻王朱椿的嫡長子悅熑22歲去世,追諡莊王。當時朱椿已在鳳凰山為自己修建了陵寢,沒想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痛心之下,把陵寢讓給了兒子,稱「子葬父墓」;並把王位傳給嫡長孫靖王友堉。


    靖王忠孝兩全,可惜無子;二弟黔江王友坿死得早,沒有兒子;三弟羅江王友壎繼承王位,就是蜀僖王,兩年後也去世了,同樣無子。


    這樣一來,莊王一係徹底絕嗣,這才由朱椿五兒子保寧王繼位,今年已經22歲,是朱椿和宮女所生的兒子,歷史上稱和王。華陽王友堚想謀奪蜀王位子,多次攻擊他出身不正;汪舜華沒耐心,前兩年把他收拾了。


    蜀王尚勤儉事,恪守典章,做了不少實事,歷史上評價很高。他有六個兒子,但隻有長子友垓是嫡出,其中三個小的都還沒有封王。


    友垓同樣隻有一個嫡子申鈘,今年才十歲。


    雖然說子孫兩輩不需要怎麽發愁,但難免不出現什麽意外;而且兄弟六人隻有長兄悅熑是嫡子,其他五個全是庶出,雖然都封了郡王,但全部早死,其中四個沒有留下兒子!


    而且,其他那些不能封爵的怎麽辦?總不能就守著蜀王府的家產吃!——遣散護衛已經是一大筆開支了,能分給他們的不多,就算省著花,那麽多人口,也用不了幾年!


    王室如此,宗室更是悽慘。蜀王係是大藩,繁衍很是旺盛,但按照這份新出爐的規定,王位保不住,郡王也堪憂:


    華陽王悅爠這一支徹底廢了,廢了更好,不然還要整天打官司噁心人。


    朱椿庶三子悅燇封了崇寧王,無子除國,這也不是省心的主兒。曾經因犯錯怕被老爸懲罰,偷偷跑到父親同母弟弟穀王朱橞那裏。早有異心的朱橞對外謊稱悅燇是建文帝,要為建文帝討公道。朱椿向朱棣告發朱橞,朱橞被罰,悅燇被送回成都,兩年後去世。


    朱椿庶四子悅炘封崇慶王,13歲去世,無子除國;庶五子就是蜀王,郡王位不再保留;庶六子悅烯封永川王,前幾個月死了,隻有嫡子友埐,還沒活過老爹,除國。朱椿的幾個兒子除了老六永樂二十二年封,其他都是永樂二年封的。


    蜀王的庶二子友墦正統十一年封內江王,歷史上活到正德七年,如今已經有了嫡長子申鉘,成化三年封世子,可惜沒有活過老爹,弘治十年死了,歷史上庶長子賓沚襲位。


    蜀王的庶三子友城同年封德陽王,歷史上死在了成化十一年,現在也還算吃嘛嘛香,不過他沒有嫡子,後來庶長子申銈襲爵。


    剩下的三個庶子友貢、友、友墂三個註定和王位無緣,能不能冊封為郡王,要看汪太後能不能履行承諾。


    然後就是友垓的三個兒子,長子申鈘,相當聰明,考試肯定沒問題:老二早夭,三弟去年才出生,名字都還沒拿到——親王下葬的時候,幾歲的兒子大名都沒有,這在當時真不是蜀王府的才有的遭遇。


    總結起來,按照傳統,應該有八個郡王,現在隻有兩個,其他的滿打滿算,也就四個,還要看人品。


    更要命的是,六代以後,奉國中尉的子孫,除了嫡長子能襲爵,其他的朝廷是不管的。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蜀王可不敢打包票說自己隻有正子嫡孫,沒有旁支庶出——那不是在詛咒自己子嗣不豐嗎?可孩子多了你就得養,王府每年進帳就那麽多,怎麽養?——以前還可以侵占土地,這事蜀王府也沒少幹,但是現在除了點賜田,別的土地都要納稅,自己收多少租子也有標準。如果敢犯禁,猜猜汪太後會怎麽辦?


    ——該怎麽辦?以退為進,逼著太後出政策!你把人趕出王府,總要給條活路吧,不能都到鳳陽去蹲大牢,或者台灣海南種地;不僅丟朝廷的臉,而且浪費人才!


    ——藩王們從小都是被教訓著長大的,混蛋不少,但能讀書辦事的也有,即便不能做官,買幾十畝地或者做點小生意,總要把日子過下去不是?尤其蜀王係,賢王輩出,包括悅菼和他的兒子友垓、孫子申鈘、申鑿等,都是有名的學者,博覽群書、通古博今。


    可就怕太後不答應!


    沒關係,蜀王很貼心的,首先贊成太後的做法,這些年確實宗室不知節製,給朝廷惹了不少麻煩,現在太後派人查處不肖子孫,還關心大家的學習和婚姻,督促大家成長,這是何其英明的決定!


    然後,國用不敷,我也是知道的。建議把宗室的待遇降一下,將軍以下就免了,本來就不多;藩王和郡王打個對摺,當然希望能按時足額發放,寶鈔已經沒了,但也別拿亂七八糟的實物坑我們。


    第三,宗室不能繼承爵位,也就不能享受各方麵的待遇,太後你要給他們一條出路。以前是不能參合四民之業,但是現在,對於沒有繼承資格的子孫,能不能讓他們去幹活?否則,淪落街頭還是打朝廷的臉!當然,其他人怎麽樣我們就怎麽樣,該考試考試,該納稅納稅,不搞特殊,免得太後為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