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官員忙得不可開交,內閣更是焦頭爛額。


    除了要部署各項改革工作、應對突發事件,對朝廷來說,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如何做好土地清理。


    農業社會,土地才是根本。土地清理不出來,土地兼併不能得到根本解決,農民還是無法安居樂業,朝廷的稅還是收不上來。


    但土地清丈,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年漢光武帝以開國君主的身份搞「度田均稅」都沒能成功,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也沒有真正實施。


    聽張鳳憂心忡忡的說著清丈的困難,汪舜華的決心毫不動搖:「田糧不均,偏累小民,必須據實清丈。凡有阻撓不遵者,不管宗室、勛貴、官員、士紳,不管年齡、資歷、威望,一律從嚴從重處置。」


    經驗有現成的,就是太祖。他老人家經過摸索,成功創立了黃冊製度;隻是這麽些年了,帳實不符,所以需要重新清理。


    那麽,用當年太祖的辦法不就行了?


    但是於謙認為不能照搬照抄:「當年太祖創立戶貼製、小黃冊到最終推行黃冊製度,前後歷時十餘年;而且如今的形勢與當年已經大不相同。」


    這是再明白不過的現實——太祖是開國之君,在一灘爛泥上建立了新的帝國,有這樣的魄力和能力,讓所有人低頭;而且當時舊的國家機器被砸碎,新的王朝剛剛建立,說了就能算。


    如今呢?自己隻是代兒子掌管天下,時間不能消耗太久;而且這麽些年地方太平無事,自然各種土地兼併嚴重,地頭蛇們盤根錯節,撕咬著朝廷小民的利益。


    所以,除了繼承,還要創新。


    汪舜華是實幹派,有問題不要緊,一個一個解決。


    首先明確是全部重新來,不是在之前的基礎上縫縫補補。


    張鳳認為:「黃冊帳實不符,由來已久;如今取消人丁稅,重新測量土地,新造之黃冊比起以前,變化太大,如果再要和以前對照,恐怕不僅駁查之時,任務艱巨;而且百姓擔心追繳之前的賦稅,不敢申報。」


    汪舜華點頭:「本次攢造黃冊,不和以前對比,作為全新的根本數據,以後在此基礎上更定。」


    黃冊的內容已經定下來,頒發給地方翻印;馬上就要搞試點,那麽清量的方式、時限等細則就要定下來。


    這時候就要說——經費。


    這一說不要緊,這才知道——攢造魚鱗黃冊這麽大的事,戶部居然不準備安排專門的經費!


    汪舜華嚇了一跳,聽張鳳說:「這是洪武以來的製度,黃冊攢造和管理,朝廷都沒有安排經費。」


    ???!!!


    汪舜華簡直要懷疑自己的耳朵:「你們怎麽做到的?從中央到地方幾級政府,勞師動眾,就算徭役不給工錢,飯總歸是要管的;另外造冊過程中筆墨紙硯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汪舜華深刻的記得上輩子為了一個報表要反覆修改多少次,浪費多少列印耗材;就算大明朝的官吏都能不卡殼一次過,難道還能無中生有變出花來?


    難得碰上個講道理的,張鳳簡直感動的想要哭出聲來,這才解釋:「太祖定下了製度,黃冊每十年攢造一次。大體分為六步:先是戶部奏準、曉諭天下;然後各戶依式親供;再是攢造裏冊、編排裏甲;再是彙編司府州縣總冊;再是解冊收貯;最後駁查補造。隻是不僅後湖黃冊庫從沒有撥款,甚至每次攢造黃冊,也隻有州府以上,才會安排錢糧,但這也是由他們自行籌措;下麵的,就是百姓自己出。」


    瞧朱重八這摳門勁,辦這麽大的事都捨不得給錢。他在的時候還可以鎮住人,他去世以後下麵不偷奸耍滑盤剝百姓才叫見鬼!


    張鳳猶豫著問:「現在朝廷缺錢,要不還用老辦法?」


    李賢反對:「朝廷不掏錢,但錢總要有人來掏。如今府縣一級基本沒有財政結餘,最後還得老百姓自己掏。剛說了『永不加賦』,這會兒為了造冊,又向百姓派錢,百姓會怎麽想?」


    汪舜華沒有說話,張鳳還在訴苦:「按照慣例,黃冊編成之後,還要由國子監太學生進行駁查,也都沒有額外的補助;尤其是後湖湖瘴襲人,濕氣侵體,加上無論酷熱苦寒,並無休息,因此常常生病。」


    居然還有這樣的事?


    汪舜華剛才聽他說存儲黃冊的後湖就是玄武湖,還想著這是個不錯的差事,看著風景就把活幹完了;哪成想居然是個不給錢反要命的活計。


    張鳳想是被刺激得很了,索性一起說了:「每次駁查選人,太學生往往尋找藉口逃避。宣德以前,每次駁查,還能找到一千兩百人;但正統七年,降到八百人;景泰二年,更降到六百人。原本明年該攢造黃冊,臣琢磨著估計能找到四百人也難。臣聽南京那邊的消息,去年開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監生開始申請回鄉,依親讀書了。」


    汪舜華很是疑惑:「監生還能回家讀書,不都應該老實待在學校嗎?」


    薛瑄隻好解釋:「這些年來朝廷財政困難,撥給國子監的經費也是逐年減少。南京那邊為了少發廩米,想了這個辦法,就是讓學生回家讀書,學業時間照算。」


    合著大明朝也有函授學歷?


    汪舜華皺著眉頭,這年頭的監生是可以授官的,雖然現在進士越來越多,監生的地位每況愈下,但這些都是這個年代的精英,必須嚴管厚愛。


    汪舜華的手拍在椅子上:「這項製度取消了,以後監生除非朝廷派遣,或者因為守孝之類的,必須老實待在國子監進學。再窮不能窮教育,省錢不是這麽個省法;再說,監生都是未來的棟樑之才,決不能放任自流。薛卿,你是禮部尚書,必須要想辦法端正天下的學風,尤其是國子監。」


    薛瑄稱是。


    張鳳還在叨叨:「每次黃冊入庫後所需費用,所有官員和監生所需,由國子監負責,如果不夠,則由都稅司以及江寧、上元二縣補足;紙墨文具所需,由刑部、都察院負責,如果不夠,則由應天府補足;房屋、冊架、過湖船隻、桌椅板凳之類,由工部負責添造修理。至於其他瑣碎支出,則由戶部負責。」


    一桌子菜,居然要找七八個婆婆來燒?


    這倒也不要緊,要是黃冊庫是吏部之類的實權部門,不怕這些單位不落實太祖要求,老老實實交銀子;但問題在於,黃冊庫就是後世的檔案局,還是基本上沒啥業務的檔案局,跟倉庫沒區別,戶部工部應天府之類的強勢部門憑啥買你的帳?


    ——如果是平時管理,估計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十年一次的黃冊攢造駁查,那可是大工程!上千號人員要在湖上呆幾個月,吃穿住用、筆墨紙硯哪個不是錢?


    汪舜華不知道是該笑太祖老謀深算,還是該笑他天真幼稚——合著老百姓身上出的錢就不是大明朝的錢?


    因此拍板:「後湖藏天下黃冊,實國家重務,乃億萬載無疆之根本,豈能不珍之重之?自今以後,戶部每年要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後湖黃冊的管理;尤其攢造駁查之年,更要周密準備。朝廷是要厲行節儉,但該花的錢不能省。你是戶部尚書,該說話的時候不能一言不發。」


    張鳳稱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