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係的汝陽王子坣性情暴虐。內官春彬在王府中欺瞞作弊,他就派軍校六人將其打死,言官和太學生又找了其他的罪狀,還得奪爵。


    汪舜華簡直不敢想像周王係現在的心情。


    偏偏這時候勛貴也不省心。彭城伯張瑾收其妻朱氏從嫁婢為妾,婢死自稱次妻,上章乞祭祀。被禮部駁回,結果在北直隸清理土地的言官逮到了這個反麵典型,忙裏偷閑一起彈劾,說他紊亂家法、上欺朝廷,難處以常律。


    彭城伯夫人朱氏是成國公朱永的姐姐,溫良賢淑,汪舜華對她印象不錯,招朱夫人入宮說了一通:「我知道你賢惠,但該有的體統不能少!你還在呢,成國公府還在呢,他就敢這麽胡鬧,不僅是讓你難堪,讓成國公府難堪,也是在踐踏國法的威嚴!我今兒若不處置她,回頭全天下的男人就該有樣學樣,一起寵妾滅妻了!可不是人人都有國公弟弟撐腰的!」


    本來打算求情的朱夫人也就住嘴了。


    汪舜華不依不饒的:「他可曾欺辱了你?若有什麽事,你隻管與我說,我斷不能讓功臣烈士之後,平白遭受這樣的踐踏!」


    朱夫人忙說沒有:「隻是那丫頭跟他好些年,有些情誼罷了;當時還是妾身建議的,都怨我,一時糊塗。」


    汪舜華嘆氣:「你既要替他遮掩,我也就不為難你。隻是這樣紊亂家法,不能不加以懲治。」


    轉頭下旨,革了張瑾冠帶,閑住。


    七月底,前往懷慶府削藩的襄城伯李瑾上報了一個驚天醜聞:鄭王世子祈鍈違越禮法,棄妃立妾;他的弟弟涇陽王祁銑還助紂為虐!


    真的不是誣陷,而是被官方認定的事實。


    事實上,鄭王係的名聲並不好。鄭王瞻埈是仁宗次子,李賢妃所出。仁宗崩逝時,張皇後命令他和弟弟襄王瞻墡監國。後來宣宗親征樂安,仍然命他兄弟守北京。最初封在鳳翔府,後來改在懷慶府。個性暴厲,數次杖打死人,早在正統五年就受到皇帝的嚴重警告,後來把禦史周瑛派為他的長史,行為才稍有收斂。


    這位世子也不是省油的燈,歷史上他繼承王位以後,多有不法行為,而且對世子很刻薄,兒子年紀老大不給娶妻,被皇帝罵了幾次。


    都知道汪太後和大臣們憋著壞,李瑾自然很有眼光的認真查證,鄭王喜歡殺人,這在當時不是什麽新聞。他也確實在這方麵下的力氣,其實這也是普遍的想法,查查藩王有什麽魚肉百姓的行為,鄭王父子當然並不例外,侵占民田、發放高利貸之類的一樣都不少;哪知道在選內官回京的時候,得到了這樣的醜聞——鄭王世子嫌王妃韓氏年老色衰,有了新歡。正史蓋章:世子妃為兵馬指揮韓俊之女,正統十二年冊封。世子被寵妾迷惑,放言:「這女人又老又醜,百年之後怎麽能跟她安葬在一起?」於是把她扔在別室四年,放縱群婢淩逼至死;還上書說是因為鞭撻奴婢,驚懼自縊。


    韓妃死於景泰七年正月,景帝沒怎麽放在心上,下令賜祭葬,這件事便過去了;歷史上朝廷聽到風聲,遣官取至京師戒諭,打了頓板子,又打發他回去了。


    汪舜華當年聽說過韓妃自殺的事情,覺得實在太侮辱智商,這年頭不講究什麽平等,正妻欺負妾室很正常,怎麽可能自殺?


    隻是她和景帝都要想著怎麽跟太上皇搶皇位,不敢輕易得罪藩王,尤其這樣的近枝宗室,也就沒理會;現在總算有功夫了。


    長史江萬程向李瑾揭發了不少鄭王府的陰私。


    李瑾帶著人細細的審問當時的情況;又查清楚鄭王如今臥病在床,世子終日和弟弟們吃酒飲樂,或者和小妾廝混,哪管老爹死活?何況老娘過世多年,無人約束,長史江萬程勸諫,被他痛打,甚至利用自己掌管王府的機會,削減父王衣食;即便節日也不去問候。實在不仁不孝、無禮無義之至!


    鄭王係奇葩不止世子一個。鄭靖王生了四個兒子,長子就是世子祁鍈,次子新平王祁銳、三子涇陽王祁銑、四子朝邑王祁鎔,長子和老四是嫡子,其他兩個庶出。新平王景泰七年薨,無子除國;涇陽王娶東城兵馬指揮司副指揮張斌女為妃,有過兩個兒子,都夭折了;朝邑王娶群牧千戶所副千戶呼斌女為妃,膝下空虛。


    鄭王世子如此奇葩,他的弟弟自然好不到哪去。朝邑王還好,老老實實的;涇陽王就是真奇葩了,當年他哥哥寵妾滅妻最後逼人致死,他沒少出主意,所以朝廷把他們兄弟一起招到北京痛罵;既然臭味相投,又是同胞兄弟,感情還不錯,世子幾次上書,說他弟弟沒廚子、沒小廝、沒洗衣婦,說妹妹找不到如意郎君,皇帝覺得他們骨肉情深,於是都給了,還特許放寬選擇範圍,哪知道是這麽個混球。


    如今事情報到北京,汪太後大怒不說,群臣也很憤慨:其實如果隻是侵吞民田之類的,隻要不太過分,朝廷也就讓你把田地還回去,畢竟這算共性問題,這回動靜太大,朝廷也不想太咄咄逼人,否則都來個背水一戰,隻會適得其反。


    但是不孝父親、逼死嫡妻,這問題就太嚴重了,不孝、不義屬於民間常說的十惡不赦,一般人是必須殺頭,宗室不必殺頭,但是除國那是免不了的。


    鄭王世子和涇陽王一起被發配鳳陽,鄭王被痛罵了一頓,當晚就翹了;鄭藩除國,朝邑王是嫡子也不管用。


    當然,汪太後還是格外開恩:鄭王世子妃留下的嫡子見滋今年已經八歲,考慮到他母親的慘死,把他接到北京,由皇室撫養成人。


    大家有點奇怪汪太後怎麽突然關心起這麽個小布丁,擱以前不奇怪,隻是現在力行削藩,多少王孫公子沒有著落。如果說有別的打算,也不至於——鄭藩都除了,如果想要趕盡殺絕,扔進鳳陽就行,沒必要多此一舉。


    隻是汪舜華記得,鄭王係出了一位天才的科學家,叫朱載堉,發明了五音十二律,比歐洲早幾百年。


    這樣的人物,一定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胎死腹中啊,罪過太大了。


    她沒有記錯。鄭王係雖然前期混蛋輩出,但是後來卻畫風突變。見滋的孫子恭王厚烷是位折節下士、讀書能文的賢王;而他的兒子朱載堉則是偉大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九月中旬,汪舜華收穫了一個意外之喜:趙王祁鎡薨。他是趙惠王瞻塙的嫡長子,正統九年封為世子,景泰六年襲封,享年三十。追諡悼王。


    值得高興的是,他沒有嫡子,而且整個趙王係,沒有一個根正苗紅的嫡子!


    明朝封過兩次趙王,一個是太祖第九子朱杞,剛戴上王冠就夭折,小屁孩還不滿兩周歲,自然除國;然後就是太宗皇帝的第三子朱高燧。太宗雖然後宮無數,但隻有四個兒子,最小的高爔幼殤,也不知道他媽是誰,前麵三個全都是徐皇後所生的嫡子,長子高熾就是仁宗,次子漢王高煦因為造反被殺除國,老三就是趙簡王高燧。這傢夥不是省油的燈,仗著父兄的寵愛多行不法,又與漢王陰謀奪嫡,經常打太子的小報告。導致太子下屬經常得罪。太宗查到他的不法事,大怒,誅其長史顧晟,褫其冠服,因為太子力解,這才免罪。擇國子司業趙亨道、董子莊為長史輔導,高燧這才稍改行。


    後來太監趁著太宗生病,偽造詔書,想要毒殺太宗,廢太子、立趙王。事情泄露後太宗大怒,殺了外人就來抓兒子,得虧太子求告,說都是下麵做的,這才打住;宣宗平定漢王之亂,有人打小報告,說趙王當年和漢王勾結在一起,宣宗沒聽,趙王很識相的把侍衛交出去,這才沒話說了。


    趙簡王的次子趙惠王朱瞻塙在位二十三年,沒什麽劣跡;他的嫡三子就是悼王祁鎡,在位四年。他有三個兒子:長子見灂、次子見淇、三子見洽,但都是庶子!其中見灂今年八歲。


    再往上推,趙惠王有八個兒子:長子悼王不說,老六死得早,沒有封;次子臨漳王祁鋆、三子湯陰王祁釒芮、四子襄邑王祁鋥、五子洛川王祁鋹、七子南樂王祁鉷、八子平鄉王祁鏸,無一例外,都是庶出。臨漳王和他哥的關係很不好,景泰七年底兩人互相誣告,氣得已經染病的景帝大怒,下詔大罵了一通;後來臨漳王懇求封自己的母親王氏為惠王夫人,接到自己王府居住。


    再往上,趙簡王曾經結過兩次婚。原配徐氏,永樂九年三月因無子被廢;續弦沐氏,沐晟的女兒,當年十二月冊封為趙王妃。沐妃生下兩個兒子:長子瞻坺,在他媽被立為王妃前一個月出生,結果宣德二年比他爹先死,當時才十七歲,還沒結婚,沒有留下後代,這才輪到弟弟接位。他弟弟比他小一歲,永樂二十二年受封安陽王,宣德七年襲封趙王。在位二十三年。


    所以歸根到底,現在趙王係沒有一個符合要求的,那麽皇帝陛下隻能宣布,除國;當然,考慮到三個孩子都還沒有成人,又是近枝宗室,出了熱孝,就到北京由皇室撫養。


    悼王的三個兒子均分了王府的產業——專指金銀細軟,其他的就別提;王府收回不說,賜給趙王的土地也要回收,你們自己買的土地已經在納稅了,也允許你們繼承;另外出於宗族情誼,各賞了二百兩銀子。這也是以後處理類似事件的模板。


    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和王位擦肩而過的傢夥其實不是一個省油的燈。見灂在歷史上被稱為靖王,但名聲相當臭,幹了很多違法亂紀的事,甚至先後殺死十多人。


    趙簡王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後代兒孫也出了不少不肖之徒:南樂王祁鉷杖殺二人,與臨漳王祁鋆、湯陰王祁釒芮俱強買婦女,奪人畜產,所在軍民暨行旅出其途者,多被擾害。


    這是此前就發現的,這回言官們帶著太學生去,當然發現了更多的問題,於是沒有疑問:南樂王、臨漳王、湯陰王俱奪爵為民,發配鳳陽。


    大家都很高興,隻是汪舜華批閱的時候,還是有點百感交集的:趙王是太宗嫡子,而太宗以後的嫡出,目前也隻有仁宗的嫡子襄王瞻墡和自己的齊王見潤而已;即便再加上太祖,也隻有秦王、晉王,還有剛剛除國的周王。其中周王係名聲相當不錯,尤其原本應該上位的通許王,在朝野極負重望;而且這次因為嫡庶的原因,周王係已經有好幾位失去了王爵。雖然說現在很痛快,這仇恨拉的也不淺;隻怕以後相見尷尬。


    看來,還是要想個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