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實的還有肅王。


    如今的肅王贍焰是太祖的孫子,歷史上被稱為康王。其父莊王朱楧,是太祖庶十四子。


    看看康王這輩分,正兒八經的皇帝的曾祖父輩!


    但輩分高也不管事,現在隻認嫡庶,不管輩分。肅王早在永樂二十二年襲爵,如今年近六十,膝下隻有洵陽王祿埤一個兒子,還是庶出,獨孫貢錝同樣也是庶出;再往上,肅王本身就是先王庶長子,還是獨子,所以他死了,除國沒有疑問。


    實在是豈有此理!


    我們父子兩代人辛辛苦苦為朝廷戍邊,結果沒有任何罪過,就要被朝廷除國,如果是皇帝的旨意,倒也罷了,偏偏是汪太後的旨意。


    汪太後是什麽人?一個女人!她這樣欺淩宗室,想學武則天嗎?


    肅王的腦袋馬上就炸了。


    廢話,他腦袋不炸,兒子洵陽王也會逼著他炸——熬了這麽些年,眼看著父親老了,自己可以上位了,朝廷居然來了這麽一出,是可忍孰不可忍?


    看著兒子咬牙切齒,又看著剛學會走路的孫子,肅王咬咬牙,同意了,馬上發勤王詔書,號召天下藩王一起起兵,剷除汪太後這個妖孽,扶持王室——他還煞有其事的說孫太後、隱皇帝、錢皇後乃至世宗皇帝的死,都是汪太後幹的。


    平定肅王叛亂,隻用了不到一天。


    原因很簡單——侍衛不幹,而且他遇上了一個神對手。


    廢話,朝廷有旨,侍衛自然要堵著肅王府,要求兌現,而且王府裏一大堆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大家早就眼饞了,就等著買房置地娶媳婦。


    造反?人家傻嗎?


    因為肅王府臨近邊關,民風彪悍,因此汪舜華把成國公朱儀派來削藩,還帶來了都指揮僉事趙輔。


    現在還不名一文的趙輔是明朝中葉著名的將領。他字良佐,鳳陽人,襲世職濟寧衛為指揮使。歷史上以征討大藤峽瑤民起義功封武靖伯;後拜總兵官征遼東,連戰有功,進封侯爵,去世後追贈容國公,諡號恭肅。


    這回因為北方沒有大的戰事,未能脫穎而出前往廣西征討,但是到軍校學習,得到了王驥和陳懋的賞識,又向於謙上書言軍事,得到於謙的讚賞,考慮到他的堂兄復封廣德侯,於是把他派來了。


    和寧王一樣,肅王也打算先幹掉兩個欽差,然後造反;隻是他沒有打算在酒宴上摔杯為號——他很清楚,現在侍衛的人心已經散了,要想招呼大家造反,空口白牙幹吆喝沒有用,肅王府的家財掏空了也不行——還要準備軍餉呢,怎麽辦?一不做二不休,幹脆趁夜膾了欽差,然後逼侍衛跟著自己幹,再正式發檄文。


    千算萬算,忘了欽差也是會算的。


    朱儀和趙輔出京前得了於謙的提點,又了解過肅王府的情況,因此加強了防備。等到肅王府的侍衛悄悄來稟告消息,兩人商定,索性將計就計,預先把所有人馬調出來埋伏著,等到王府的人放起火,肅王和潯陽王打著救火的旗號前來喊打喊殺,卻不見有人逃出來,轉過身一看,朱儀和趙輔分兩路殺出來——王府的侍衛一看,一鬧而散,朱儀不費吹灰之力,生擒了肅王父子。


    其實肅王係在歷史上是很平庸的一支,沒什麽優秀人才,但也沒什麽奇葩,屬於小透明;但狗急跳牆,魚急撞網,就這麽晚節不保。


    同樣不甘心被削的還有封地在附近固原鎮的慶王,也麵臨和肅王一樣的問題:無嫡。


    慶王是太祖皇帝第十六子慶王朱栴的後代,被封在甘肅省寧夏衛。朱栴在歷史上以才學著稱,正史蓋章:「天性英敏,問學博洽,長於詩文」,書法也是名聞遐邇,「海內傳重,視為珙壁。」


    太宗靖難成功後,加大對宗室的限製力度,慶王晚年過得很不如意;現在的慶王朱秩煃,是朱栴的四子,正統四年襲封,是皇帝的曾祖父輩,尋常人鎮不住;加上寧夏靠近邊關,民風彪悍,汪舜華很擔心慶王出點麽蛾子,搞些內外勾結,或者豎旗造反一類的,於是就把撫寧伯朱永派來,還準他便宜行事。


    朱永雖然才三十歲,可將門出身,撫寧伯朱謙的兒子,十六歲就跟著父親在宣府前線作戰;景泰二年,襲封撫寧伯,歷史上前後八次獲佩將軍印,在內總管十二團營兼掌都督府事,位列侯勛均名無與之相比。


    看看這彪悍的人生履歷!


    這回也差不多是一樣的。


    撫寧伯很明白汪太後的意思,雖然都姓朱,但隻是同姓而已。人家自家人都不含糊,自己一個外人沒那麽多同情心。於是帶著人前來削藩,慶王沒有老爹的才學,但是老爹的不甘心,還是感同身受的。在位都二十多年了,一直待在寧夏吃沙子,中間也提到過想內遷,皇帝沒理會,也就罷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麽些年,本來以為心氣被磨平了,哪知道臨了出了這麽個聖旨。沒有嫡子不能襲爵,偏偏自己和五個兄弟全部庶出,自己的六個兒子也全部庶出,以後隻能除國,更要命的是四子、五子早死,剩下的四個孩子都還小,都還沒有封爵——就怪汪太後,其實按照年齡,景泰末年的時候幾個孩子就該給爵位了!


    現在可倒好,王位沒了,郡王都沒有!


    想到老娘辛辛苦苦討得父皇的歡心,才掙得了這個王位,如今居然就這麽沒了,說不準還要被老冤家真寧王擠兌,慶王氣不打一起來,看著四個兒子,決定鋌而走險。


    他倒沒有膽大到認為僅憑王府的幾把槍就能搞定欽差,然後造反的地步,而是想多拉攏一些人——寧夏是邊城,這裏有很多少數民族,尤其很多元朝留下來的降兵,現在慶王派人去拉攏他們,許諾成功以後就封王。


    隻是撫寧伯軍旅出身,知道慶王心懷不軌,自然要加強防備,派人預先埋伏在王府門口,很順利的抓到了間諜,得到了書信,安排好了,還沒等慶王在城樓上舉火,就被他一舉拿下,直接衝進王府,把人往地上一丟,慶王就被拿下了。


    事情還沒有到此為止。


    慶王準備聯絡的那個人,叫做滿俊,是固原開城的土官。


    歷史上成化五年,他聚眾數萬起事,自稱招賢王。陝西總兵任壽、陳價一邊上書告急,一邊出兵討伐。結果任壽、陳價討伐失利,滿俊占領石城;寧夏總兵官廣義伯吳琮與滿俊戰,大敗,都指揮蔣泰、申澄被殺。憲宗派項忠、劉玉、毛忠率兵圍困石城,毛忠中箭身亡;項忠救援被滿俊圍困的劉玉,斷絕城中的水源,誘俘了滿俊。


    但這回不一樣。


    滿俊和慶王走得比較親近,知道慶王造反失敗,擔心事情敗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提前造反。


    撫寧伯得到了書信,自然有心理準備,聽說滿俊造反,馬上帶著從慶王府那裏抽來的六千侍衛就衝過去。撫寧伯既然軍旅出身,戰功赫赫,對付滿俊這廝那真是輕而易舉,他親自偵察敵情,製定進攻方案,和任壽、陳價內外夾擊,滿俊就悲劇了,雖然占領了石城,但被斷了水源,沒多久就被叛軍捉住拿出來邀功,事態很快平息。


    不久得到汪太後的聖旨,撫寧伯選了幾百個表現突出的壯士,將其他的侍衛交給寧夏鎮,就押著滿俊回京獻俘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