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三隻是民俗,嫡次子的滿月酒極為盛大。


    汪皇後自然沒有參加,但是兩宮太後、太上皇、錢皇後、周貴妃、杭貴妃都出席了。


    可以想見,當事雙方表情對比相當明顯。


    杭貴妃有點小小的失落,但形勢比人強;因此振作精神,帶著榮王去恭喜景帝,景帝嗯了一聲,說了聲賞。


    孫太後、太上皇的臉已經很僵硬,連笑容都擠不出來;還是錢皇後強撐著說了幾句場麵話,恭喜帝後喜得嫡子之類的。


    景帝哈哈大笑,謝過了錢皇後,就說起了汪後的辛苦,宣布復封皇後的父親汪瑛為固安伯,追封三代;她的四個叔叔,也全部復官,並賞賜金花禦酒、銀兩絹帛之類的。


    汪瑛父子喜氣洋洋,出班叩謝恩典。


    太上皇耷拉著臉。


    酒宴上觥籌交錯,隻是各人的心思各人自己知道。


    孫太後感謝皇帝大赦天下,她哥哥孫繼宗終於能夠回京。


    在這時候說這事,安心不讓皇帝心裏好過。


    景帝心煩得很,但也認了,畢竟有了兒子,什麽事都不算事。


    他眼睛一轉,似乎剛發現了太子一般,把他叫到麵前,說太子已經六歲了吧?


    太子說是,景帝沉吟著,對太上皇說,六歲了,應該出閣讀書了。不如讓太子到清寧宮居住,那裏離文華殿近,方便太子上學。


    景帝抱著太子,帶著笑意,眼睛在他身上反覆的看。


    太上皇斷然否定:不行!


    景帝停留在太子身上的目光,哪像是叔叔看侄子,簡直就像是看獵物!


    他越想越心驚:弟弟已經有了嫡子,肯定正加緊籌劃著名換太子,否則怎麽會早不說晚不說,偏偏這時候讓太子出閣讀書,還是搬到清寧宮!——脫離了南宮,進了紫禁城,可不是一切就由他擺布了,到時候,他估計能有一百種辦法,置兒子於死地,而且保證麵子上敷得幹幹淨淨!


    一定不能讓他得逞!


    因此,太上皇語氣堅定地反對,理由是太子年幼,身子很弱,離不開父母。


    景帝還在勸說,太子已經六歲了,應該進學了。這也是祖宗的慣例。


    太上皇還是不答應,我的兒子我會教,你不必操心。


    既然你這樣說,那我可真不管了哈。


    景帝笑嗬嗬的勸說,太子大了,應該進學。


    太上皇還是不答應,他還小,過兩年再說吧。


    下麵群臣都看的很明白,皇帝這是虛晃一槍,挖了坑準備太上皇跳呢;可惜太上皇還真就跳了,你要是不放心,直接說讓講官到南宮伺候不就行了?


    孫太後也看出來了,就說既然是祖宗慣例,還是讓太子進學吧,你要是捨不得,就讓講官去南宮就行。


    太上皇馬上答應了。


    景帝的臉卻僵住了,這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他還在想怎麽拒絕,兵部右侍郎李賢站了出來:太子出閣讀書,是有體統的,在什麽地方,配什麽人,讀什麽書。按照慣例,太子出閣,就是應該在文華殿,這要是改到南宮,天下人將如何議論?


    他這一說,以王文為首的群臣也紛紛附和。


    於謙沒有說話。


    那就別說了,太上皇一錘定音,太子年紀小,最近還在生病,不能離開父母,等過兩年身子強壯了,再說吧。


    那就再說吧。


    景帝回宮和汪舜華說起,今天多虧了李賢,準備讓他到禮部去當尚書,禮部尚書胡濙年老,需要有人幫襯著。


    汪舜華心裏一突——朝臣開始戰隊了。能幫景帝阻止太子出閣,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要知道,歷史上李賢提前得到奪門的消息都沒有向朝廷報告。


    不知道是因為景帝有兒子,還是實在噁心太上皇,不希望他這一脈上位。


    或許兼而有之。


    都不重要。


    景帝高高興興的去上朝了,汪舜華則閉著眼睛聽內宦們奏告各地的祥瑞——這裏發現甘泉,那裏出現祥雲,江南禾生九穗,淮北枯木再生,祥雲出於西府,瑞霞現於泰山,等等等等。


    看來老天爺真的很忙。


    不僅宮裏喜氣洋洋,一大波發現和上報祥瑞的受到了賞賜,甚至看上去沒什麽關係的也受到了賞賜。


    東甌王湯和的後代湯倫看到皇帝高興,上書懇求繼承爵位。


    湯和字鼎臣,濠州鍾離人,為人謹慎,沉敏多智。洪武十一年,由中山侯進信國公,位功臣第三。洪武二十二年,告老還鄉,賜第鳳陽。六年後,因病去世,追封東甌王,諡襄武,是少數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


    湯和有五子。長子湯鼎為前軍都僉事,隨征雲南,中途去世。少子湯醴,積功升至左軍都督同知,征討五開,死於軍中。湯鼎之子湯晟,湯晟之子湯文瑜,都早逝,沒能繼承爵位。正統年間,文瑜之子湯倫請求繼承爵位,朝廷以四十年之久沒人繼承為由,將爵位罷免。


    也算是繼承了太祖皇帝能省一個是一個的祖風。


    但是現在皇帝高興,而且感受到封賞土木忠烈之後得到的擁戴,想為嫡親的兒子造勢,於是準許湯倫襲爵。湯和當年拿到了世襲資格,因此湯倫仍襲信國公爵。


    不僅如此,景帝還下詔訪求開國功臣常遇春、李文忠、鄧愈、劉基之後襲封:太廟配享諸功臣,其贈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而子孫或不沾寸祿,淪於氓隸。朕不忍,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


    太祖開國,封名臣公爵28位,侯爵31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除了早逝追封和在大清洗中被滅的,還是有五位拿到了王爵的殊榮:鄂國公常遇春追封開平王,諡忠武;魏國公徐達追封中山王,諡武寧;曹國公李文忠追封岐陽王,諡武靖;衛國公鄧愈追封寧河王,諡武順;信國公湯和追封東甌王,諡襄武。


    常遇春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人。歸附太祖後,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嚐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他的兩個兒子,長子常茂為鄭國公,歲祿二千石。後隸宋國公馮勝北征納哈出,不奉約束,被削爵,安置在廣西龍州,四年後去世,沒有兒子。此時太祖表現出難得的溫情,將他的弟弟常升改封開國公,加太子太保。建文末,以抗靖難師安置雲南臨安,憂死;女兒則為懿文太子妃,可惜兩口子都死得早。


    常家的情況和湯家不一樣,不僅當年削爵,而且牽扯到了抗拒太宗的問題,因此不能恢復國公爵位。常升的兒子繼祖,永樂元年遷雲南臨安衛,時甫七歲,前些年也去世了,留下兒子常寧,封為懷遠侯。


    李文忠雖然有個膿包兒子李景隆,但他自己真的是絕代名將。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是太祖的外甥。十二歲時,母親曹國長公主去世,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之後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十九歲時,他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在功臣廟位次第三。


    李景隆小字九江,是一個實打實的帥哥;然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比他英俊的名聲更大的,是草包的名聲。靖難之役時,李景隆被拜為大將軍,率朝廷軍隊征討燕王朱棣,結果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最終被奪職召回。燕軍逼近南京時,李景隆開金川門迎敵,致使南京失守。太宗可能覺得這個草包是真正的大功臣,於是封太子太師,賜功臣勛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第二年遭到周王、成國公以及朝臣等人連番彈劾,被削爵圈禁。他曾絕食十日,卻始終未死,至永樂末年去世。


    這樣的經歷,顯然也沒法拿回國公的爵位,要知道李景隆和他弟弟李增枝因為被周王彈劾圖謀不軌,被禁錮私第23年,直到正統十三年才放出來,如今李景隆的孫子李濂能封為臨淮侯,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鄧愈原名鄧友德,字伯顏,泗州虹縣人。天生魁梧,勇武過人。12歲領兵抗元,後率所部萬餘人從盱眙投奔太祖,任管軍總管,太祖賜名鄧愈。為人簡重慎密,智勇兼備,嚴於治軍,善撫降者,功著一時。後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洪武十年病逝於壽春,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


    長子鄧鎮襲封衛國公,改封申國公,以征南副將軍平定永新龍泉山寇,再出塞,有功。他的妻子是李善長的外孫女,後來受牽連坐罪被殺;次子鄧銘授錦衣衛指揮僉事,征蠻,卒於軍。女兒嫁為秦王朱樉次妃,因和秦王妃元朝河南王王保保之妹爭寵,以及製造後服穿著,被太祖賜自盡,生朱樉長子秦隱王朱尚炳,次子永興懿簡王朱尚烈。


    不管怎麽說,是獲罪被殺,公爵沒有了。鄧鎮沒有兒子,過繼了弟弟鄧銘的兒子鄧源,如今也去世了,他的兒子鄧梃降等襲定遠侯。


    另外一位不是公爵但同樣得到封賞的是誠意伯劉基的後人。


    劉基是明代開國的重要功臣,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他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太祖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歲祿22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


    劉基有兩子。長子劉璉,有文行。洪武十年授考功監丞,試監察禦史,出為江西參政。太祖常欲大用之,為惟庸黨所脅,墮井死。


    次子劉璟,少年通經,才學過人,太祖念劉基,每歲召璟同章溢子允載、葉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機入見便殿,燕語如家人。後因對太宗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


    太宗考慮到劉基的功勞,沒有追究其後人,但誠意伯的爵位停襲。


    直到景泰三年,七世孫劉祿授世襲五經博士。但當時劉祿才11歲,未堪起用;如今正式封劉祿為誠意伯,世襲。


    與此同時,景帝下詔:令天下府縣皆置漏澤園。漏澤園就是官設的叢葬地,凡無主屍骨及家貧無葬地者,由官家叢葬,不使有遺漏,稱為漏澤園。創始於宋元豐間。明初,令民間立義塚。歷史上天順四年,令郡縣皆置漏澤園。


    可以想見,不僅朝廷內外,甚至天涯海角,都能感覺到皇帝陛下抑製不住的喜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