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重大的場合,汪舜華是不能出席的,甚至可以說沒女人什麽事,包括太後、皇後都得老實在宮裏待著。
汪舜華有點憤懣:有什麽了不起,老娘又不是沒去過!萬曆皇帝地宮都去過,更別說他的龍袍皇後的鳳袍了,我可都是穿過的——肯定不是原版,想都別想,其實是旅遊勝地的影樓裝,本來還有貴妃的,心說怎麽也是小妾,就沒幹。雖然衣服都是山寨的,但好歹是正大光明幹過的,照片還在電腦裏呢;況且太和殿的寶座我沒坐過,但是遂初堂、頤和園、北海團城的寶座可都是坐過的;這樣一想,又開始懷念以前揮斥方遒的時代了。
轉過頭看著離孫太後不遠的一個丫環,覺得有點胃疼。
萬貞兒。
後代大名鼎鼎的萬貞兒此刻還隻是孫太後身邊一個普通的宮女,今年十六,雖然也算漂亮,但在一眾宮女中並不算出挑,平時也不聲不響的,汪舜華費了很大力氣才把她和那個囂張跋扈的萬貴妃聯繫起來。
萬貞兒是山東諸城人。父親萬貴因親屬犯罪而被謫居霸州,為了使日後有所依靠,托同鄉把年僅四歲的萬貞兒帶進皇宮當宮女。因其懂事乖巧,得到孫太後的喜愛。
土木堡之變後,孫太後同意立郕王為皇帝,但同時立朱見深為太子。十九歲的萬貞兒被孫太後派去照料年僅兩歲的朱見深。
景泰坐穩皇位後,想廢掉侄子,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並力排眾議,將朱見深廢為沂王,立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不久朱見濟夭折。此間朱見深的日子想必不會好過,史料記載,他留下了口吃的毛病,很不願意接見群臣。英宗復辟後,朱見深被復立為太子。
英宗駕崩後,十八歲的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憲宗。他當然想冊封心愛的萬貞兒為皇後,但遭到強烈反對。此前,他的父母耗時兩年,勞師動眾,在全國範圍內為他選妃,最終憲宗屈服,立吳氏為皇後。年輕美貌的皇後並沒有打動憲宗,他依然與萬貞兒如漆似膠,形影不離。吳皇後一氣之下杖責了萬貞兒。憲宗大怒,麵見兩宮太後說吳皇後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錢太後勸說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憲宗堅持,藉口先帝選定的是王氏,吳氏隻是賄賂登上後位,下令吳氏退居別宮,還把司禮監牛玉罰往孝陵種菜。
即便如此,萬貞兒仍然沒有得償所願的登上皇後的寶座,反而便宜了王氏。王皇後汲取了吳皇後的教訓,不能不委曲求全。後妃同遊西苑,貴妃的車輦趕在了皇後前麵;歲時朝見,不執妃禮;昭德宮醞饌,每加於中宮。憲宗令妃戎服侍酒,使太監段英掌宮,皇後都不置一詞。
成化二年,三十七歲的萬貞兒生下皇長子,憲宗大喜,立即進她為貴妃,並許諾立其子為太子,又派出使者四處禱告山川諸神。誰知天不從人願,孩子居然夭折,連大名都沒有。
母憑子貴的願望落空,萬貴妃性情大變,在後宮嚴格實行打胎政策。凡有懷孕跡象的,無不使手段讓她們墮胎,險些使成化帝一脈絕嗣,導致皇宮內外驚懼。佞臣錢能、覃勤、汪直、梁芳、韋興等人紛紛貢獻財物,籠絡萬貴妃,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萬貞兒去世,時年五十八歲。得到消息的憲宗哀嘆:侍長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他主持貴妃的葬禮一如皇後之例,並輟朝七日。同年八月,憲宗駕崩,終年四十一歲。
拜《明事》和熱播影視劇所賜,這些事汪舜華還是知道的。不過她對這倆人都不感冒。真愛一個人,尤其當那個人是皇帝,需要子嗣傳承的時候,會想到去絕他的後嗎?萬貴妃愚蠢而殘忍,但作為皇帝,難道不知道怎麽才是真的好?——宋英宗為了扶劉娥、明宣宗為了扶孫貴妃上位,都是配合愛妃搞了一出借腹生子——雖然對嗣君的生母不公平,但比起趙飛燕趙合德的趕盡殺絕,顯然聰明多了。明憲宗怎麽就沒想到呢?哪怕退而求其次養個兒子在萬貴妃膝下;難道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先萬貴妃而去,嗣君不是自己的兒子,或者跟萬貴妃有仇,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寵妾;還是覺得萬貴妃一定會死在自己前麵,至於她的家人如何處置都無所謂?——得虧遇到的是老好人明孝宗,如果遇到嘉靖那樣薄情的,哭都找不到地兒!
——說真愛,當年冊立皇後的時候怎麽不拿出她不做皇後我就不做皇帝的架勢來呢?到廢後的時候就有骨氣了,讓兩個皇後倒黴;就算是政治婚姻,後麵的那些被打胎的宮女們何其無辜!人家不是父母養的,憑什麽做你們愛情的炮灰?自己管不住褲腰帶又不敢負責任,有種別到處亂播種啊,這跟漢成帝有什麽區別?怎麽一個就是昏君,一個就是真愛了?——還不如周幽王呢,人家為了討得美人一笑,直接傾國傾城了,怎麽不見有人歌頌?果然兒子親生的就是不一樣。
汪舜華不是女權主義者,對網上女尊論一向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借著男權欺負自己的同類罷了;倒是對長孫皇後之類的很有好感——倒不是因為她們符合男權社會賢惠的期待,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無力改變社會,就多給他人一點溫暖,不能因為自己在上位就草菅人命、為所欲為,這才真是人性的善。
不過吐槽也改變不了什麽,現在的萬貞兒在太後麵前也算是有頭臉的,汪舜華不會閑著沒事去找她的麻煩或者上心理課,最多看看這位傳奇人物罷了。
二月二十八日,敕諭西寧侯宋瑛、寧陽侯陳懋、尚書金濂、副都禦史丁璿等居守京城,提督各門官軍,嚴加關防,慎勿怠忽;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太師英國公張輔等扈從。
次日,英宗帶著郕王前往奉先殿拜祭祖宗,然後就出發了。這麽一大波人,自然行進速度很慢,汪舜華和太後、皇後登高送別,那支隊伍宛如長龍,向前看不見頭,往後更是看不見尾,路上鼓樂齊鳴,道路旁是百姓三呼萬歲的聲音,震天動地的,馬上就覺得古裝劇裏都是騙人的——這陣仗,太嚇人了。
當天晚上,車駕駐蹕沙河,遣工部尚書王巹祭沙河之神;直到第二天午後,才走到天壽山,又遣禮部尚書胡濙祭告天壽山之神。
三月初一,英宗謁長陵,祭太宗文皇帝、仁孝文皇後,次謁獻陵,祭仁宗昭皇帝、誠孝昭皇後,次謁景陵,祭宣宗章皇帝;扈從文武群臣陪祭。
這是祭祀,也是宣示,皇帝陛下已經完全掌握了時局。
站在山頂上,看著山下錦繡河山,一種君臨天下、俯視眾生的感受頓時湧上心頭。
郕王靜靜地看著,這個地方他是來一次少一次。
所以,且行且珍惜。
三月初二,起駕回京,當天駐蹕沙河;次日,車駕至京城。文武百官、軍民耆老人,及四夷朝使,鹹出迎於都門外,拜呼萬歲。
英宗回宮,先去謁奉先殿,然後才去拜見孫太後。當時錢皇後和汪舜華都陪著太後說話,一邊聽著小太監喜寧介紹皇帝出巡的盛大場景,孫太後等人聽得津津有味,隻恨不能身臨其境,汪舜華倒還好,看慣了閱兵式的大長腿和大決戰的場景,對英宗皇帝跑出去遊街沒什麽興趣,反倒是覺得喜寧這個名字有點耳熟。是誰呢?
她晃了晃腦袋,想不起來——這時候就覺得平時多看點書真沒壞處,到這裏來除了於謙是英雄這些小學生都知道的事,就是點宮廷八卦,好多事情真是兩眼一抹黑!——哦,還有明朝的大致情況,但是排不上用場啊!
英宗兄弟進來行了個禮,問候一聲就匆匆忙忙走了,還得去奉天門接受群臣朝賀呢。
晚上回府,郕王興致勃勃的說起一路見聞,汪舜華不能不打起精神應和了幾句——其實如果不是她看過劇本,對英宗還是比較有好感的,就目前來說,孝敬母後、友待兄弟,用人不疑——就是用了那個王八蛋王振,還有呢?對老婆錢皇後也還好,另外就是還算勤政,親自跑去祭祀祖宗,途中還照常料理國政。
這樣努力想做明君的人,最後居然差點成了亡國之君,汪舜華不知道是王振太狡猾,還是英宗太愚蠢。
不過這些事情與汪舜華無關,她很明白,飛蛾撲火,註定不會有結果,現在還是過好自己的日子比較好。
每天除了學習,汪舜華還是可以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養花。
汪順華雖然是女漢子,但對美是沒有多少抵抗力的,原來為了排遣在家的孤獨,也種過不少花,隻是實在太忙,有時出差一兩個月,回來花就已經升天。幾次痛定思痛,隻能重點耐寒皮實的多肉聊以過癮。
郕王府的花木很多,牡丹芍藥山茶梔子含笑茉莉杜鵑都有,郕王在這裏已經多年,雖然不是長住,但還是希望過得舒服點。因此讀書之餘,他也不忘蒔花弄草。
這倒和汪舜華不謀而合。於是她整天跟著郕王和花匠,學習如何養花——以前其實都是粗生粗養,定時澆水,什麽時候閑的剪剪枝葉,拔拔草,最多一年半載扔點花肥就差不多了。
當然,汪舜華也不是沒有優勢——她知道怎麽培育新品種,理論上的。當年還不那麽忙的時候,她曾經有過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花園陽台的奢侈想法,於是在網上買了不少牡丹、月季來種,結果東西倒是皮實,第二年居然開出了小白花,和照片上的奼紫嫣紅相距十萬裏。這才了解到有種叫做神苗的東西;她還不死心,接著又買,當然功課還是要做的,跑去逛月季論壇的時候,了解到培育月季品種就是進行雜交、播種、然後選育、扡插,這也就是清朝的變種之法,隻是當時隻是藉助昆蟲傳粉自然雜交。
月季如此,牡丹自然也是這個流程,隻是時間要求很長。雜交育種後五六年才能開花,前後總需要八年以上。
沒事,反正她有時間。汪舜華讓劉金帶人去外頭買了一堆牡丹芍藥山茶來,放到後院裏養著。郕王府庭院深深,不過現在院子都空著,自然有的是地方。她還按照品種進行編號,建立了詳細的台帳,就看能不能出成果。
當然,汪舜華最喜歡的其實是月季。雖然容易生病,但是四時開花不輟,長得也夠美!後代的月季基本上是歐洲日本進口的,國產貨比較少;但國月還是有不少好品種的,實在不行,拿來嫁接也是練手好的。
但麻煩在於,月季現在身份不夠高,而且有刺,並不遭人喜歡。有句話叫栽花莫栽刺,汪舜華決定,在立足未穩之前,不給自己找麻煩事情做。
當然,不能種月季,還有其他可以種的,比如——蔬菜!
那句話怎麽說的,種菜是兔子的祖傳天賦!
清明前後正是種瓜種豆的好機會,汪舜華招呼人扒拉出了幾塊地方,搭著天棚,種上了茄子、黃瓜、絲瓜、葫瓜、苦瓜、西瓜之類的菜蔬瓜果,牽上葡萄、白玉藤等各色藤蔓。
這樣的大興土木,汪舜華興高采烈,郕王很不適應。不過聽汪舜華說是為了討個瓜瓞綿綿的好彩頭;順便感受農桑的不易、造物的艱難,教育引導家人珍惜用度,免得暴殄天物。
郕王一聽,很是高興的同意了,誇汪舜華有心,一邊吩咐劉金等人要用心辦理。
汪舜華有點憤懣:有什麽了不起,老娘又不是沒去過!萬曆皇帝地宮都去過,更別說他的龍袍皇後的鳳袍了,我可都是穿過的——肯定不是原版,想都別想,其實是旅遊勝地的影樓裝,本來還有貴妃的,心說怎麽也是小妾,就沒幹。雖然衣服都是山寨的,但好歹是正大光明幹過的,照片還在電腦裏呢;況且太和殿的寶座我沒坐過,但是遂初堂、頤和園、北海團城的寶座可都是坐過的;這樣一想,又開始懷念以前揮斥方遒的時代了。
轉過頭看著離孫太後不遠的一個丫環,覺得有點胃疼。
萬貞兒。
後代大名鼎鼎的萬貞兒此刻還隻是孫太後身邊一個普通的宮女,今年十六,雖然也算漂亮,但在一眾宮女中並不算出挑,平時也不聲不響的,汪舜華費了很大力氣才把她和那個囂張跋扈的萬貴妃聯繫起來。
萬貞兒是山東諸城人。父親萬貴因親屬犯罪而被謫居霸州,為了使日後有所依靠,托同鄉把年僅四歲的萬貞兒帶進皇宮當宮女。因其懂事乖巧,得到孫太後的喜愛。
土木堡之變後,孫太後同意立郕王為皇帝,但同時立朱見深為太子。十九歲的萬貞兒被孫太後派去照料年僅兩歲的朱見深。
景泰坐穩皇位後,想廢掉侄子,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並力排眾議,將朱見深廢為沂王,立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不久朱見濟夭折。此間朱見深的日子想必不會好過,史料記載,他留下了口吃的毛病,很不願意接見群臣。英宗復辟後,朱見深被復立為太子。
英宗駕崩後,十八歲的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憲宗。他當然想冊封心愛的萬貞兒為皇後,但遭到強烈反對。此前,他的父母耗時兩年,勞師動眾,在全國範圍內為他選妃,最終憲宗屈服,立吳氏為皇後。年輕美貌的皇後並沒有打動憲宗,他依然與萬貞兒如漆似膠,形影不離。吳皇後一氣之下杖責了萬貞兒。憲宗大怒,麵見兩宮太後說吳皇後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錢太後勸說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憲宗堅持,藉口先帝選定的是王氏,吳氏隻是賄賂登上後位,下令吳氏退居別宮,還把司禮監牛玉罰往孝陵種菜。
即便如此,萬貞兒仍然沒有得償所願的登上皇後的寶座,反而便宜了王氏。王皇後汲取了吳皇後的教訓,不能不委曲求全。後妃同遊西苑,貴妃的車輦趕在了皇後前麵;歲時朝見,不執妃禮;昭德宮醞饌,每加於中宮。憲宗令妃戎服侍酒,使太監段英掌宮,皇後都不置一詞。
成化二年,三十七歲的萬貞兒生下皇長子,憲宗大喜,立即進她為貴妃,並許諾立其子為太子,又派出使者四處禱告山川諸神。誰知天不從人願,孩子居然夭折,連大名都沒有。
母憑子貴的願望落空,萬貴妃性情大變,在後宮嚴格實行打胎政策。凡有懷孕跡象的,無不使手段讓她們墮胎,險些使成化帝一脈絕嗣,導致皇宮內外驚懼。佞臣錢能、覃勤、汪直、梁芳、韋興等人紛紛貢獻財物,籠絡萬貴妃,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萬貞兒去世,時年五十八歲。得到消息的憲宗哀嘆:侍長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他主持貴妃的葬禮一如皇後之例,並輟朝七日。同年八月,憲宗駕崩,終年四十一歲。
拜《明事》和熱播影視劇所賜,這些事汪舜華還是知道的。不過她對這倆人都不感冒。真愛一個人,尤其當那個人是皇帝,需要子嗣傳承的時候,會想到去絕他的後嗎?萬貴妃愚蠢而殘忍,但作為皇帝,難道不知道怎麽才是真的好?——宋英宗為了扶劉娥、明宣宗為了扶孫貴妃上位,都是配合愛妃搞了一出借腹生子——雖然對嗣君的生母不公平,但比起趙飛燕趙合德的趕盡殺絕,顯然聰明多了。明憲宗怎麽就沒想到呢?哪怕退而求其次養個兒子在萬貴妃膝下;難道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先萬貴妃而去,嗣君不是自己的兒子,或者跟萬貴妃有仇,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寵妾;還是覺得萬貴妃一定會死在自己前麵,至於她的家人如何處置都無所謂?——得虧遇到的是老好人明孝宗,如果遇到嘉靖那樣薄情的,哭都找不到地兒!
——說真愛,當年冊立皇後的時候怎麽不拿出她不做皇後我就不做皇帝的架勢來呢?到廢後的時候就有骨氣了,讓兩個皇後倒黴;就算是政治婚姻,後麵的那些被打胎的宮女們何其無辜!人家不是父母養的,憑什麽做你們愛情的炮灰?自己管不住褲腰帶又不敢負責任,有種別到處亂播種啊,這跟漢成帝有什麽區別?怎麽一個就是昏君,一個就是真愛了?——還不如周幽王呢,人家為了討得美人一笑,直接傾國傾城了,怎麽不見有人歌頌?果然兒子親生的就是不一樣。
汪舜華不是女權主義者,對網上女尊論一向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借著男權欺負自己的同類罷了;倒是對長孫皇後之類的很有好感——倒不是因為她們符合男權社會賢惠的期待,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無力改變社會,就多給他人一點溫暖,不能因為自己在上位就草菅人命、為所欲為,這才真是人性的善。
不過吐槽也改變不了什麽,現在的萬貞兒在太後麵前也算是有頭臉的,汪舜華不會閑著沒事去找她的麻煩或者上心理課,最多看看這位傳奇人物罷了。
二月二十八日,敕諭西寧侯宋瑛、寧陽侯陳懋、尚書金濂、副都禦史丁璿等居守京城,提督各門官軍,嚴加關防,慎勿怠忽;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太師英國公張輔等扈從。
次日,英宗帶著郕王前往奉先殿拜祭祖宗,然後就出發了。這麽一大波人,自然行進速度很慢,汪舜華和太後、皇後登高送別,那支隊伍宛如長龍,向前看不見頭,往後更是看不見尾,路上鼓樂齊鳴,道路旁是百姓三呼萬歲的聲音,震天動地的,馬上就覺得古裝劇裏都是騙人的——這陣仗,太嚇人了。
當天晚上,車駕駐蹕沙河,遣工部尚書王巹祭沙河之神;直到第二天午後,才走到天壽山,又遣禮部尚書胡濙祭告天壽山之神。
三月初一,英宗謁長陵,祭太宗文皇帝、仁孝文皇後,次謁獻陵,祭仁宗昭皇帝、誠孝昭皇後,次謁景陵,祭宣宗章皇帝;扈從文武群臣陪祭。
這是祭祀,也是宣示,皇帝陛下已經完全掌握了時局。
站在山頂上,看著山下錦繡河山,一種君臨天下、俯視眾生的感受頓時湧上心頭。
郕王靜靜地看著,這個地方他是來一次少一次。
所以,且行且珍惜。
三月初二,起駕回京,當天駐蹕沙河;次日,車駕至京城。文武百官、軍民耆老人,及四夷朝使,鹹出迎於都門外,拜呼萬歲。
英宗回宮,先去謁奉先殿,然後才去拜見孫太後。當時錢皇後和汪舜華都陪著太後說話,一邊聽著小太監喜寧介紹皇帝出巡的盛大場景,孫太後等人聽得津津有味,隻恨不能身臨其境,汪舜華倒還好,看慣了閱兵式的大長腿和大決戰的場景,對英宗皇帝跑出去遊街沒什麽興趣,反倒是覺得喜寧這個名字有點耳熟。是誰呢?
她晃了晃腦袋,想不起來——這時候就覺得平時多看點書真沒壞處,到這裏來除了於謙是英雄這些小學生都知道的事,就是點宮廷八卦,好多事情真是兩眼一抹黑!——哦,還有明朝的大致情況,但是排不上用場啊!
英宗兄弟進來行了個禮,問候一聲就匆匆忙忙走了,還得去奉天門接受群臣朝賀呢。
晚上回府,郕王興致勃勃的說起一路見聞,汪舜華不能不打起精神應和了幾句——其實如果不是她看過劇本,對英宗還是比較有好感的,就目前來說,孝敬母後、友待兄弟,用人不疑——就是用了那個王八蛋王振,還有呢?對老婆錢皇後也還好,另外就是還算勤政,親自跑去祭祀祖宗,途中還照常料理國政。
這樣努力想做明君的人,最後居然差點成了亡國之君,汪舜華不知道是王振太狡猾,還是英宗太愚蠢。
不過這些事情與汪舜華無關,她很明白,飛蛾撲火,註定不會有結果,現在還是過好自己的日子比較好。
每天除了學習,汪舜華還是可以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養花。
汪順華雖然是女漢子,但對美是沒有多少抵抗力的,原來為了排遣在家的孤獨,也種過不少花,隻是實在太忙,有時出差一兩個月,回來花就已經升天。幾次痛定思痛,隻能重點耐寒皮實的多肉聊以過癮。
郕王府的花木很多,牡丹芍藥山茶梔子含笑茉莉杜鵑都有,郕王在這裏已經多年,雖然不是長住,但還是希望過得舒服點。因此讀書之餘,他也不忘蒔花弄草。
這倒和汪舜華不謀而合。於是她整天跟著郕王和花匠,學習如何養花——以前其實都是粗生粗養,定時澆水,什麽時候閑的剪剪枝葉,拔拔草,最多一年半載扔點花肥就差不多了。
當然,汪舜華也不是沒有優勢——她知道怎麽培育新品種,理論上的。當年還不那麽忙的時候,她曾經有過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花園陽台的奢侈想法,於是在網上買了不少牡丹、月季來種,結果東西倒是皮實,第二年居然開出了小白花,和照片上的奼紫嫣紅相距十萬裏。這才了解到有種叫做神苗的東西;她還不死心,接著又買,當然功課還是要做的,跑去逛月季論壇的時候,了解到培育月季品種就是進行雜交、播種、然後選育、扡插,這也就是清朝的變種之法,隻是當時隻是藉助昆蟲傳粉自然雜交。
月季如此,牡丹自然也是這個流程,隻是時間要求很長。雜交育種後五六年才能開花,前後總需要八年以上。
沒事,反正她有時間。汪舜華讓劉金帶人去外頭買了一堆牡丹芍藥山茶來,放到後院裏養著。郕王府庭院深深,不過現在院子都空著,自然有的是地方。她還按照品種進行編號,建立了詳細的台帳,就看能不能出成果。
當然,汪舜華最喜歡的其實是月季。雖然容易生病,但是四時開花不輟,長得也夠美!後代的月季基本上是歐洲日本進口的,國產貨比較少;但國月還是有不少好品種的,實在不行,拿來嫁接也是練手好的。
但麻煩在於,月季現在身份不夠高,而且有刺,並不遭人喜歡。有句話叫栽花莫栽刺,汪舜華決定,在立足未穩之前,不給自己找麻煩事情做。
當然,不能種月季,還有其他可以種的,比如——蔬菜!
那句話怎麽說的,種菜是兔子的祖傳天賦!
清明前後正是種瓜種豆的好機會,汪舜華招呼人扒拉出了幾塊地方,搭著天棚,種上了茄子、黃瓜、絲瓜、葫瓜、苦瓜、西瓜之類的菜蔬瓜果,牽上葡萄、白玉藤等各色藤蔓。
這樣的大興土木,汪舜華興高采烈,郕王很不適應。不過聽汪舜華說是為了討個瓜瓞綿綿的好彩頭;順便感受農桑的不易、造物的艱難,教育引導家人珍惜用度,免得暴殄天物。
郕王一聽,很是高興的同意了,誇汪舜華有心,一邊吩咐劉金等人要用心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