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自登基至今,已過半載,但對於朝政之事,卻從未給出過任何自己的看法和態度。
朝中不論大小事宜,每當他們要恭請聖斷時。
陛下都隻會說一句話,「朕聽母後的。」
哪裏想到,今日陛下竟會有問必答,主動地下了決斷,還直接表明,自己想當考官,這……
皇帝親自做科舉主考,對本屆學子來說,當然是無上的榮耀。
但他們這位陛下,實在有些特殊,他自幼在冷宮長大,登基之後,方才開始學習治國之策,不管是學識或是見識,恐怕都比不上在座任何一人。
若真的做了考官,欽點兩榜進士之時,難免有些讓人不能信任。
方弘覺得自己此刻有些騎虎難下,哎,陛下何必為難非要他一個老傢夥呢,想著,他的視線不自覺投向了龍椅後的那片珠簾。
「皇帝聖明,所言所想皆在點上,今科春闈是皇帝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確應多花幾分心力,眾卿務必恪盡職守,好好輔佐皇帝。」
珠簾後,傳來一陣沉靜威嚴的女聲。
方弘趕緊呼出一口氣,「陛下聖明決斷,微臣遵旨。」
陸秉行心裏不爽了。
一群蠢貨,他所說得既然沒問題,何必還固執地要再請太後意見,不知變通的廢物東西。
接下來,大家又說了些亂七八糟的事。
這會兒,元宵剛過不久,京中很是熱鬧,出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誰家放煙花爆竹,燒了鄰裏的屋頂;再者今年的薪俸,戶部晚了好幾天才發,失職,大大的失職;還有,就是哪個部門今年的節禮年剩下太多,明年可以適當削減,然後,兩個部的人,就直接當堂吵了起來。
吵了半天,也沒個結果,最後自然還是躬請聖斷。
陸秉行挑眉,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真是不假。
他直接道,「今年這事就算過了,之後各部將所屬人數交戶部備案,戶部年節之時,定額發下節禮,若當年有人致仕、病老,所在部門務必將多餘部分送還戶部。」
「是……」
那兩個人悻悻地應了聲,而後挪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隻不過,他們麵上完全沒有事情解決的愉悅,反而整個人都變得很奇怪。
不僅他們,朝堂上所有官員的神色,都變得不太對勁,有喜悅、有不滿、也有高高掛起看熱鬧。
剛開始陛下主動決斷科舉春闈之事,他們以為是陛下跟太後私下說好了的,卻沒想到,陛下居然一改往日作風,接二連三地開始過問朝政,並且完全不再請示太後的意見。
這……他們這個陛下,難道是想親政了?
婦壯而主少,幾乎是每個朝代的皇室,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他們自然也不例外,隻不過,他們東淩國如今麵對的情況,還要更加特殊一些。
世宗元和皇帝早逝,皇太子稚齡登基,時年九歲,改國號為元平,生母楊妃被封為敬仁皇太後,開啟垂簾聽政生涯。
可惜國運不濟,新皇元平帝登基不到兩年,剛過十一歲生辰,便因病駕崩,未能留下子嗣。
敬仁太後傷心之餘,又先後懿旨冊封了先皇其餘子嗣,包括元興帝、元康帝,隻可惜皇室仿佛受到詛咒般,每個帝王都未能撐過兩年。
短短七年間,東淩國舉辦了四次國喪,此何等奇葩之事,簡直聞所未聞。
然,國不可一日無君,無奈之下,敬仁太後再次冊封了永元帝慕容辰,希望慘事到此為止,慕容辰已經是先皇在世的最後一個兒子了,他要是再出事,國家就可以直接易主了。
四個皇帝,卻隻有一個敬仁太後,隻看這數字,就足夠觸目驚心的了,讓人會生出極多不好的聯想。
慕容辰是先帝所有皇子中,年齡最大的,但卻被排到了最後一個登基,足以說明,他平日在宮裏,就是個沒什麽出息的透明人。
加上又見證了前麵幾個兄弟,不明不白接連死去,慕容辰對皇位、對太後那叫一個避之不及,從登基的那天開始,就把每天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過。
整日隻顧遊玩賞樂、吃好喝好。
對於朝政大小事情,從來不會主動過問,一旦問到頭上,那就是聽太後和內閣大臣的。
他的存在,跟吉祥物沒兩樣,對了,偶爾還會幫忙用下玉璽。
就這麽一個皇帝,突然想親政,大部分文武大臣,真切覺得他腦子可能不大好,就算想跟太後對著幹,那也得厚積薄發,耐心籌謀一段時間吧……
現在這……這麽直接,太衝動了吧?
不過,倒也不是完全沒有一絲助力。
有些官員,天生就是傳統保皇黨,他們認為太後是牝雞司晨,皇帝哪怕再垃圾,那也是皇帝,先支持他立住再說。
至於朝政之事,可以慢慢學,而且今日,皇帝這幾件事都處理地不錯,可見還是有潛力的。
陸秉行坐在龍椅上,把所有人的神色盡收眼底,分辨著哪些是自己陣營的,哪些是可以拉攏的,哪些是太後的,哪些是心懷鬼胎的?
這跟講台上上課差不多,很多學生會在下麵,暗中拋眼色,偷偷睡覺、吃零食,自以為做得隱秘,沒人知道。
但兩者所在高度有天然差距,以為隻能是以為,其實一切,上麵的人清清楚楚,隻不過沒有直接指出來,讓大家都尷尬罷了。
朝中不論大小事宜,每當他們要恭請聖斷時。
陛下都隻會說一句話,「朕聽母後的。」
哪裏想到,今日陛下竟會有問必答,主動地下了決斷,還直接表明,自己想當考官,這……
皇帝親自做科舉主考,對本屆學子來說,當然是無上的榮耀。
但他們這位陛下,實在有些特殊,他自幼在冷宮長大,登基之後,方才開始學習治國之策,不管是學識或是見識,恐怕都比不上在座任何一人。
若真的做了考官,欽點兩榜進士之時,難免有些讓人不能信任。
方弘覺得自己此刻有些騎虎難下,哎,陛下何必為難非要他一個老傢夥呢,想著,他的視線不自覺投向了龍椅後的那片珠簾。
「皇帝聖明,所言所想皆在點上,今科春闈是皇帝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確應多花幾分心力,眾卿務必恪盡職守,好好輔佐皇帝。」
珠簾後,傳來一陣沉靜威嚴的女聲。
方弘趕緊呼出一口氣,「陛下聖明決斷,微臣遵旨。」
陸秉行心裏不爽了。
一群蠢貨,他所說得既然沒問題,何必還固執地要再請太後意見,不知變通的廢物東西。
接下來,大家又說了些亂七八糟的事。
這會兒,元宵剛過不久,京中很是熱鬧,出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誰家放煙花爆竹,燒了鄰裏的屋頂;再者今年的薪俸,戶部晚了好幾天才發,失職,大大的失職;還有,就是哪個部門今年的節禮年剩下太多,明年可以適當削減,然後,兩個部的人,就直接當堂吵了起來。
吵了半天,也沒個結果,最後自然還是躬請聖斷。
陸秉行挑眉,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真是不假。
他直接道,「今年這事就算過了,之後各部將所屬人數交戶部備案,戶部年節之時,定額發下節禮,若當年有人致仕、病老,所在部門務必將多餘部分送還戶部。」
「是……」
那兩個人悻悻地應了聲,而後挪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隻不過,他們麵上完全沒有事情解決的愉悅,反而整個人都變得很奇怪。
不僅他們,朝堂上所有官員的神色,都變得不太對勁,有喜悅、有不滿、也有高高掛起看熱鬧。
剛開始陛下主動決斷科舉春闈之事,他們以為是陛下跟太後私下說好了的,卻沒想到,陛下居然一改往日作風,接二連三地開始過問朝政,並且完全不再請示太後的意見。
這……他們這個陛下,難道是想親政了?
婦壯而主少,幾乎是每個朝代的皇室,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他們自然也不例外,隻不過,他們東淩國如今麵對的情況,還要更加特殊一些。
世宗元和皇帝早逝,皇太子稚齡登基,時年九歲,改國號為元平,生母楊妃被封為敬仁皇太後,開啟垂簾聽政生涯。
可惜國運不濟,新皇元平帝登基不到兩年,剛過十一歲生辰,便因病駕崩,未能留下子嗣。
敬仁太後傷心之餘,又先後懿旨冊封了先皇其餘子嗣,包括元興帝、元康帝,隻可惜皇室仿佛受到詛咒般,每個帝王都未能撐過兩年。
短短七年間,東淩國舉辦了四次國喪,此何等奇葩之事,簡直聞所未聞。
然,國不可一日無君,無奈之下,敬仁太後再次冊封了永元帝慕容辰,希望慘事到此為止,慕容辰已經是先皇在世的最後一個兒子了,他要是再出事,國家就可以直接易主了。
四個皇帝,卻隻有一個敬仁太後,隻看這數字,就足夠觸目驚心的了,讓人會生出極多不好的聯想。
慕容辰是先帝所有皇子中,年齡最大的,但卻被排到了最後一個登基,足以說明,他平日在宮裏,就是個沒什麽出息的透明人。
加上又見證了前麵幾個兄弟,不明不白接連死去,慕容辰對皇位、對太後那叫一個避之不及,從登基的那天開始,就把每天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過。
整日隻顧遊玩賞樂、吃好喝好。
對於朝政大小事情,從來不會主動過問,一旦問到頭上,那就是聽太後和內閣大臣的。
他的存在,跟吉祥物沒兩樣,對了,偶爾還會幫忙用下玉璽。
就這麽一個皇帝,突然想親政,大部分文武大臣,真切覺得他腦子可能不大好,就算想跟太後對著幹,那也得厚積薄發,耐心籌謀一段時間吧……
現在這……這麽直接,太衝動了吧?
不過,倒也不是完全沒有一絲助力。
有些官員,天生就是傳統保皇黨,他們認為太後是牝雞司晨,皇帝哪怕再垃圾,那也是皇帝,先支持他立住再說。
至於朝政之事,可以慢慢學,而且今日,皇帝這幾件事都處理地不錯,可見還是有潛力的。
陸秉行坐在龍椅上,把所有人的神色盡收眼底,分辨著哪些是自己陣營的,哪些是可以拉攏的,哪些是太後的,哪些是心懷鬼胎的?
這跟講台上上課差不多,很多學生會在下麵,暗中拋眼色,偷偷睡覺、吃零食,自以為做得隱秘,沒人知道。
但兩者所在高度有天然差距,以為隻能是以為,其實一切,上麵的人清清楚楚,隻不過沒有直接指出來,讓大家都尷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