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執拗地讓她講,沁依隻好據實相告:「喬陌已經亡故多日了,是病死的,走得很安詳。」
孫權隻覺得五雷轟頂,讓他措手不及。
他在地上癱坐一陣,才想起什麽似的奔向內室。
裏麵有著探子經年送來的畫像,他一個個地看著,一遍又一遍。
怎麽就死了呢?
怎麽就這麽突然地離開他?
在他的即位禮上,這麽風光,這麽顯赫的時候。
從此,便是孤家寡人,便是無人問津。
這麽多年,他不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就是存著一絲僥倖,想著喬陌會回來。
他不願她回來的時候找不見路。
也吃著曾經一起用膳時的菜式,每每都令廚子多做一份。隻想著她回來可以笑著說「怎麽還在吃這些?」
她能在甘寧垂危時去看他,卻不能來看看孤寂的自己麽?
孫權抱著這些畫像和對話,老淚縱橫。
聽說喬陌是安詳地離開的,那麽,走得很解脫很快樂吧?那麽,是不是也就不怨恨他了?
這些年他逐漸明白過來,他的解釋對於喬陌來說就是藉口。就像母親為自己求娶謝淑慎,張昭為自己納徐瑤一樣。
打著為了自己好,為了江東好的名頭,招搖撞騙。
所以比起囚禁她,他更希望喬陌活得自在。至少這樣,喬陌不會對他恨之入骨,隻是會覺得,那個碧綠色眼眸的少年,眼睛裏再也沒有星辰而已。
那雙眼睛,不好看了而已。
「阿陌,阿陌……」
而今才道當時錯
後記而今才道當時錯
喜歡孫權,至今已經是第七年了。
在魏蜀吳這個三國中,他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個。
他的一生,前半生英明神武,後半生老眼昏花。
因為二宮之爭殺了陸遜,為自己招致後世罵名。
喜歡他的人自然會找藉口安慰自己接受,皇帝嘛,都是這樣,何況他已經年老,思想守舊,脾氣大。
對我來說,我承認他的所有,也接受他的所有。
他以高中生剛畢業的年齡繼承家業,與現在不同的是,他活在血腥和殺伐之中的。
打仗,殺人,玩弄心術。
他與魯肅見麵時,魯肅勸他稱王稱帝,他的心裏便劃過一絲火花,而這火花,也最終點亮了。
突然覺得他和我們現在好多人有相似之處。
因為平庸,所以不敢言說夢想,隻是顧左右而言他。
而最終孫權實現了他的夢想。
真好。
我想,在孫權和喬陌的成長中,有一根數軸。他們在原點相遇,然後以為自己在陪伴著彼此成長。隻不過一個是負方向,一個是正方向。
負方向是孫權,如果他的成長值加了絕對值的話,還是可以和喬陌走到最後吧?
主公這種位置,很可怕。要用別人,又要製衡防備別人。但不得不說孫權在年輕的時候很會用人。
周瑜的赤壁之戰,陸遜的夷陵之戰,都是孫權鼎力支持的。尤其是陸遜,在輸的過於慘的時候,孫權毅然決然地用他,將大臣們的奏表都當陸遜麵燒了。
隻是遲暮的他,再沒有了那樣的信任。
成為皇帝的那一刻,坐在龍椅上,受萬人朝賀,我想那是他最孤獨的時刻吧。
皇帝活在萬人之上,他們逐漸屏蔽自己,漸漸失去了靈魂。
古往今來這麽多皇帝,無人生還。
2019年我去了中山陵,看了孫權。他連像樣的陵園都沒有,安置在中山陵裏麵。
隻有一尊雕像,孤獨矗立。
想起那首《孫權·帝業》的歌,第一次聽到「顧盼叱吒鬢染霜,追憶年少意氣輕狂」時,難受得哭出來。
他也曾是射虎少年,蘇軾筆下「親射虎,看孫郎」的翩翩少年。可是黃昏遲暮的時候,他也是煢煢孑立。
活了七十歲的他,可能也會後悔。
為什麽周圍的人都先他而去?隻留著他一個人想著以前的所有人?
回到小說。
他和喬陌,可能都是「錯的」。
不該動情,不該依賴,不該互相舔舐傷口。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淒迷。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孫權隻覺得五雷轟頂,讓他措手不及。
他在地上癱坐一陣,才想起什麽似的奔向內室。
裏麵有著探子經年送來的畫像,他一個個地看著,一遍又一遍。
怎麽就死了呢?
怎麽就這麽突然地離開他?
在他的即位禮上,這麽風光,這麽顯赫的時候。
從此,便是孤家寡人,便是無人問津。
這麽多年,他不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就是存著一絲僥倖,想著喬陌會回來。
他不願她回來的時候找不見路。
也吃著曾經一起用膳時的菜式,每每都令廚子多做一份。隻想著她回來可以笑著說「怎麽還在吃這些?」
她能在甘寧垂危時去看他,卻不能來看看孤寂的自己麽?
孫權抱著這些畫像和對話,老淚縱橫。
聽說喬陌是安詳地離開的,那麽,走得很解脫很快樂吧?那麽,是不是也就不怨恨他了?
這些年他逐漸明白過來,他的解釋對於喬陌來說就是藉口。就像母親為自己求娶謝淑慎,張昭為自己納徐瑤一樣。
打著為了自己好,為了江東好的名頭,招搖撞騙。
所以比起囚禁她,他更希望喬陌活得自在。至少這樣,喬陌不會對他恨之入骨,隻是會覺得,那個碧綠色眼眸的少年,眼睛裏再也沒有星辰而已。
那雙眼睛,不好看了而已。
「阿陌,阿陌……」
而今才道當時錯
後記而今才道當時錯
喜歡孫權,至今已經是第七年了。
在魏蜀吳這個三國中,他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個。
他的一生,前半生英明神武,後半生老眼昏花。
因為二宮之爭殺了陸遜,為自己招致後世罵名。
喜歡他的人自然會找藉口安慰自己接受,皇帝嘛,都是這樣,何況他已經年老,思想守舊,脾氣大。
對我來說,我承認他的所有,也接受他的所有。
他以高中生剛畢業的年齡繼承家業,與現在不同的是,他活在血腥和殺伐之中的。
打仗,殺人,玩弄心術。
他與魯肅見麵時,魯肅勸他稱王稱帝,他的心裏便劃過一絲火花,而這火花,也最終點亮了。
突然覺得他和我們現在好多人有相似之處。
因為平庸,所以不敢言說夢想,隻是顧左右而言他。
而最終孫權實現了他的夢想。
真好。
我想,在孫權和喬陌的成長中,有一根數軸。他們在原點相遇,然後以為自己在陪伴著彼此成長。隻不過一個是負方向,一個是正方向。
負方向是孫權,如果他的成長值加了絕對值的話,還是可以和喬陌走到最後吧?
主公這種位置,很可怕。要用別人,又要製衡防備別人。但不得不說孫權在年輕的時候很會用人。
周瑜的赤壁之戰,陸遜的夷陵之戰,都是孫權鼎力支持的。尤其是陸遜,在輸的過於慘的時候,孫權毅然決然地用他,將大臣們的奏表都當陸遜麵燒了。
隻是遲暮的他,再沒有了那樣的信任。
成為皇帝的那一刻,坐在龍椅上,受萬人朝賀,我想那是他最孤獨的時刻吧。
皇帝活在萬人之上,他們逐漸屏蔽自己,漸漸失去了靈魂。
古往今來這麽多皇帝,無人生還。
2019年我去了中山陵,看了孫權。他連像樣的陵園都沒有,安置在中山陵裏麵。
隻有一尊雕像,孤獨矗立。
想起那首《孫權·帝業》的歌,第一次聽到「顧盼叱吒鬢染霜,追憶年少意氣輕狂」時,難受得哭出來。
他也曾是射虎少年,蘇軾筆下「親射虎,看孫郎」的翩翩少年。可是黃昏遲暮的時候,他也是煢煢孑立。
活了七十歲的他,可能也會後悔。
為什麽周圍的人都先他而去?隻留著他一個人想著以前的所有人?
回到小說。
他和喬陌,可能都是「錯的」。
不該動情,不該依賴,不該互相舔舐傷口。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淒迷。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