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弘晗,像這些事情就得看他自己的悟性了,這並不是能教出來的。
巡撫知府等官員看皇帝不打算追究,之後數日還誇獎了幾個本地官員,也就放下心來,一心隻管侍奉天子,好把這一家子平安送出魯地。
「總算是有驚無險,」濟南知府鬆了口氣,「巡撫大人,皇上想來不會追究了。若是他追究了您,追究了山東上下大小官員,那陳鵬年也是孤掌難鳴,這差事不還是得咱們這些當官的來辦麽。」
蔣廷錫卻道:「聖駕一日未離山東,一日就要小心!這位主子可不好伺候啊……」
「嗯,下官倒是有個主意,先帝祭過孔子,去過衍聖公府。大人,是否您上奏皇上,咱們也為皇上辦一場祭典,多少是臣子的尊崇之意。」
看蔣廷錫沒說話,濟南知府又道:「大人,主上此來山東,在千佛寺封皇太後禮佛,又布施士紳,不也是宣傳教化。下官等為皇上搭個梯子,也是忠君之舉。您以為如何?」
蔣廷錫動心了,可胤禔不願意,他好端端幹嘛要去孔家做個磕頭蟲?
除非他有病。
「楊孫,你倒是很會給朕找活兒幹。」皇帝似笑非笑的說道,「朕侍奉皇太後南巡,也是考察地方官員,孔家不過曲阜一鄉紳爾。朕要祭孔,難道不能於京城國子監進行典禮!」
「臣有罪!」蔣廷錫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趕緊低頭認錯。
「你何必如此,這幾年你在山東也辛苦了,諸事處置的不錯。」胤禔反而開始溫言撫慰蔣廷錫,「你的功勞,朕也看在眼裏,如今隻盼著你們和衷共濟,為朝廷效力。」
「臣遵旨,謝恩!」
蔣廷錫懸著心將聖駕送走,發現自己的家眷還得到了皇後的賞賜,以為皇上不打算追究,打算把他和陳鵬年弄成個「將相和」敷衍了事,不成想等聖駕到了江寧府,南巡即將結束的時候,蔣廷錫收到了旨意,叫他去貴州……
貴州啊,那是什麽地方!
蔣廷錫兩眼發直,想要上摺子,他不當官還不行麽,回老家還不行麽!皇上您放過微臣吧!
他摺子寫的催人淚下,什麽仕宦多年未歸鄉啦,什麽公務繁忙都顧不上家中老小啦,諸如此類。文章寫的情真意切,奈何皇帝不吃這一套,兩本奏摺留中不發。
第三本摺子,蔣廷錫終於認清現實,乖乖上摺子說自己已經收拾好東西,奉旨前往貴州了。皇帝這次很給麵子,西南改土歸流的差事不好辦,所以明發諭旨好生慰勉了蔣廷錫一番。
打發走了蔣廷錫,未來半年之內,魯地官員被胤禔換了三層。而剩下的人無不戰戰兢兢勤於王事,沒人願意被皇帝打發到那種偏僻有瘴、地理艱險的地方,哪怕看上去頗為榮耀。
此時距離胤禔第一次前往江南,已經有了近三十年;距離胤禔帶著孩子們隨駕前往江南,也有快十年了。如今胤禔終於作為大家長帶著全家老小出現在了江寧府。
他也照舊帶著全家住在了江寧行宮,就是原本的織造署衙門,後來因為地理原因,織造署搬走了,這裏幾乎變成了皇帝專用的駐蹕之所。
曹寅如今已經是鬚髮半百的老人,君臣見麵,行禮之後,曹寅就道:「江寧織造上下,見聖上春秋正盛,龍體康健,無不歡騰雀躍……」雲雲。
也是頌聖的老套,隻是這話他來說透著親近,胤禔也很自然的接過話頭:「朕看你雖然上了年紀,不過精神頭還好,這樣好,朕也打算多給你加些碼。全唐詩編的如何了?」
「皇上過譽,臣馬齒徒長,隻是勉力不敢令自己懈怠,唯恐有負聖上與先帝的囑託。」
「江南情況日好,張伯行他們為官尚好,朕也放心。」胤禔笑問道:「顏冒典與蘇魯如何?」
「二織造為官謹慎,為人也甚是謙虛,臣不敢自居前輩,但二人確為後進當中難得的本分之人。」
這世上聰明人不少,自誤者更多,本分才難得。或許蘇魯和顏冒典當局者迷,但曹寅與皇帝家父子兩代人打過交道,他明白,在他們這個位置上,三個織造,有一個機靈的蠻夠,本分最好。
都和李煦似的,有什麽好下場,不如孫文成,好歹留下了體麵。
「朕祭明孝陵,延恩公年邁不便,朕就帶了延恩公世子、世孫過來。該安排的都安排好了?」
「回稟皇上,臣已經與禮部尚書等商議完畢,江南遺民士紳之家,都會有人過來。」曹寅道,「全唐詩編撰,也多賴其中數人之力。」
「朕會給予褒獎。」
顧炎武、黃宗羲那一代的遺民基本作古,他們子侄輩如徐幹學等早就步入官場多年。所謂破家縣令,滅門令尹,那些士紳之家,地方望族,是不會自誤的。
對於他們而言,兩代人為前朝哀悼已經足夠了,如今也該為自家尋出路。皇帝南巡,正是一個重新出頭的好機會,加上曹寅與他們打了這麽多年交道,彼此之間自然有幾分默契。
胤禔也沒打算毀掉這個氣氛,他也好,當年的先帝也好,不就為了這個,雖然目的不盡相同。
江南初春,皇帝南巡無論如何都稱得上是一樁引人注目的大事,而在熱鬧之下,有一群特殊的人,也在滿懷憤恨不甘,卻又無奈的求助神佛,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
沈瞭在皇上行宮外頭徘徊良久,最終想要離去,剛轉身卻被弘晗給撞見了。
巡撫知府等官員看皇帝不打算追究,之後數日還誇獎了幾個本地官員,也就放下心來,一心隻管侍奉天子,好把這一家子平安送出魯地。
「總算是有驚無險,」濟南知府鬆了口氣,「巡撫大人,皇上想來不會追究了。若是他追究了您,追究了山東上下大小官員,那陳鵬年也是孤掌難鳴,這差事不還是得咱們這些當官的來辦麽。」
蔣廷錫卻道:「聖駕一日未離山東,一日就要小心!這位主子可不好伺候啊……」
「嗯,下官倒是有個主意,先帝祭過孔子,去過衍聖公府。大人,是否您上奏皇上,咱們也為皇上辦一場祭典,多少是臣子的尊崇之意。」
看蔣廷錫沒說話,濟南知府又道:「大人,主上此來山東,在千佛寺封皇太後禮佛,又布施士紳,不也是宣傳教化。下官等為皇上搭個梯子,也是忠君之舉。您以為如何?」
蔣廷錫動心了,可胤禔不願意,他好端端幹嘛要去孔家做個磕頭蟲?
除非他有病。
「楊孫,你倒是很會給朕找活兒幹。」皇帝似笑非笑的說道,「朕侍奉皇太後南巡,也是考察地方官員,孔家不過曲阜一鄉紳爾。朕要祭孔,難道不能於京城國子監進行典禮!」
「臣有罪!」蔣廷錫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趕緊低頭認錯。
「你何必如此,這幾年你在山東也辛苦了,諸事處置的不錯。」胤禔反而開始溫言撫慰蔣廷錫,「你的功勞,朕也看在眼裏,如今隻盼著你們和衷共濟,為朝廷效力。」
「臣遵旨,謝恩!」
蔣廷錫懸著心將聖駕送走,發現自己的家眷還得到了皇後的賞賜,以為皇上不打算追究,打算把他和陳鵬年弄成個「將相和」敷衍了事,不成想等聖駕到了江寧府,南巡即將結束的時候,蔣廷錫收到了旨意,叫他去貴州……
貴州啊,那是什麽地方!
蔣廷錫兩眼發直,想要上摺子,他不當官還不行麽,回老家還不行麽!皇上您放過微臣吧!
他摺子寫的催人淚下,什麽仕宦多年未歸鄉啦,什麽公務繁忙都顧不上家中老小啦,諸如此類。文章寫的情真意切,奈何皇帝不吃這一套,兩本奏摺留中不發。
第三本摺子,蔣廷錫終於認清現實,乖乖上摺子說自己已經收拾好東西,奉旨前往貴州了。皇帝這次很給麵子,西南改土歸流的差事不好辦,所以明發諭旨好生慰勉了蔣廷錫一番。
打發走了蔣廷錫,未來半年之內,魯地官員被胤禔換了三層。而剩下的人無不戰戰兢兢勤於王事,沒人願意被皇帝打發到那種偏僻有瘴、地理艱險的地方,哪怕看上去頗為榮耀。
此時距離胤禔第一次前往江南,已經有了近三十年;距離胤禔帶著孩子們隨駕前往江南,也有快十年了。如今胤禔終於作為大家長帶著全家老小出現在了江寧府。
他也照舊帶著全家住在了江寧行宮,就是原本的織造署衙門,後來因為地理原因,織造署搬走了,這裏幾乎變成了皇帝專用的駐蹕之所。
曹寅如今已經是鬚髮半百的老人,君臣見麵,行禮之後,曹寅就道:「江寧織造上下,見聖上春秋正盛,龍體康健,無不歡騰雀躍……」雲雲。
也是頌聖的老套,隻是這話他來說透著親近,胤禔也很自然的接過話頭:「朕看你雖然上了年紀,不過精神頭還好,這樣好,朕也打算多給你加些碼。全唐詩編的如何了?」
「皇上過譽,臣馬齒徒長,隻是勉力不敢令自己懈怠,唯恐有負聖上與先帝的囑託。」
「江南情況日好,張伯行他們為官尚好,朕也放心。」胤禔笑問道:「顏冒典與蘇魯如何?」
「二織造為官謹慎,為人也甚是謙虛,臣不敢自居前輩,但二人確為後進當中難得的本分之人。」
這世上聰明人不少,自誤者更多,本分才難得。或許蘇魯和顏冒典當局者迷,但曹寅與皇帝家父子兩代人打過交道,他明白,在他們這個位置上,三個織造,有一個機靈的蠻夠,本分最好。
都和李煦似的,有什麽好下場,不如孫文成,好歹留下了體麵。
「朕祭明孝陵,延恩公年邁不便,朕就帶了延恩公世子、世孫過來。該安排的都安排好了?」
「回稟皇上,臣已經與禮部尚書等商議完畢,江南遺民士紳之家,都會有人過來。」曹寅道,「全唐詩編撰,也多賴其中數人之力。」
「朕會給予褒獎。」
顧炎武、黃宗羲那一代的遺民基本作古,他們子侄輩如徐幹學等早就步入官場多年。所謂破家縣令,滅門令尹,那些士紳之家,地方望族,是不會自誤的。
對於他們而言,兩代人為前朝哀悼已經足夠了,如今也該為自家尋出路。皇帝南巡,正是一個重新出頭的好機會,加上曹寅與他們打了這麽多年交道,彼此之間自然有幾分默契。
胤禔也沒打算毀掉這個氣氛,他也好,當年的先帝也好,不就為了這個,雖然目的不盡相同。
江南初春,皇帝南巡無論如何都稱得上是一樁引人注目的大事,而在熱鬧之下,有一群特殊的人,也在滿懷憤恨不甘,卻又無奈的求助神佛,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
沈瞭在皇上行宮外頭徘徊良久,最終想要離去,剛轉身卻被弘晗給撞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