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端坐的皇帝微微搖頭,貢士還是太嫩了,都想在這個時候猜測帝心而出彩,而不去將自己擅長的一麵展示出來,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元起年的第一次恩科,皇帝的孩子和宗室裏讀書前十名的宗室子弟,以及鹹安宮官學裏的學子也都被皇帝叫了過來。這種場麵可不是能常見的,感受一下外頭的讀書人是怎麽考試,也是增加閱歷的一種方式。
「開始答題之後,宗室們退下,皇子皇女和官學子弟一併退下。」皇帝一邊關注底下的動靜,一邊有條不紊的下命令,然而就在他說話的功夫,殿中居然有個貢士厥過去了。
殿內一陣忙亂,禮部官員趕緊叫人將考生抬出去,按照慣例禦醫會給他做檢查,如果沒大問題可以回來答題,如果真的沒法答題,那他的辛苦就白費了,再等三年罷。
從日頭初升到金烏西墜,胤禔連午膳都沒用,就一直看著貢士們埋頭奮鬥,筆耕不輟。將近酉時,所有的貢士們都完成了答卷,陸續在引導下退出了太和殿。
胤禔翻看著已經到手的試卷,閱卷官已經將皇上要求的那些試卷先一步送到了他的手上,整整一天的成果,胤禔震驚的發現,居然真的有人寫滿了三道題……
可惜,文章隻能算是一般,大概是想讓皇帝覺得自己有捷才罷?
「這個寫了三篇文章的,錄在二甲末尾就行了。」胤禔將這份卷子拎了出來,「文章寫的一般,但能寫三篇,也算是本事了。」
第25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上)
殿試的結果一般在殿試結束後五日之內發榜。
新科進士榜單發布, 可是京城中的一樁大事,隨著旗人中漸漸開始認同科舉,每年恩科殿試發榜的時候,隻要感興趣的人, 都會跑到宮門之外圍觀。
不過相比之下, 如果是大臣子弟, 他們就對看榜興致缺缺, 哪怕是自己參考。因為熙朝傳統, 大臣子弟去考試, 名詞通常會壓一壓, 這也是為了避免重蹈薑宸英、李蟠的覆轍。
這一年的三鼎甲都不是寂寂無名之輩, 總的來說, 都算是頗有來歷。
狀元王世琛頗有才名,他是明朝王鏊的的八世孫,父親曾經是熙朝早期的給事中。此人字寫得極好, 文章文風樸實無華,殿試選取的題目是關於士人風氣, 文章對於士人浮誇之風批判的很深入。
但王世琛也沒想到自己能得狀元,他看榜的時候都傻了, 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同名同姓?」
「王兄、世琛兄, 沒有看錯, 就是你!」同鄉子弟憧憬又羨慕的看著他,「你中狀元了!」
已經三十二歲的王世琛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同時, 有兩個人也迎來了人生巔峰, 本榜的榜眼趙熊詔—都禦史趙申喬的幼子,他寫的文章是關於吏治的, 還算有見地。
最後就是探花魏廷珍,他的文章也是關於士人風氣,他已經四十歲了,曾經做過李光地的幕僚。此人經歷曲折,還與何焯是同鄉,曾經被何焯介紹給老八胤禩。
不過胤禩接觸過得人多了,在那之後,魏廷珍就回鄉守孝,直到今年回京會試。
這三個人沒什麽共同點,非要說的話,狀元能文善畫,才華出眾。榜眼是官家子弟,這個有些出乎眾人預料,但趙熊詔也不是輕浮浪蕩之輩,倒也沒人公開說三道四。而探花同李光地、何焯都有舊,何況此人經歷曲折,胤禔倒還真對他有幾分興趣。
隻是這次恩科,最讓胤禔關注的並不是鼎甲這三位,而是二甲第一名孫嘉淦。孫嘉淦這一年二十八歲,殿試題目寫的也是士風和吏治,他的文章並不在文采上出眾,而是在骨氣。
「文章樸實,並不過分用辭藻渲染,一直在圍繞著題目。」弘晗看著這幾分卷子,最後說道:「兒子以為,孫嘉淦的文章不同於狀元的那種樸實,他帶著點硬氣。」
「這個還要在看看,叫你來隻是讓你瞧瞧進士們的文章,還有,」胤禔盤腿坐在炕上,笑道:「朕也要給你擇妻了,不過你也別著急……臉紅什麽,不是該安排的都安排了嗎?」
出孝之後,弘晗身邊的太監、嬤嬤,請示過皇後以後就按照前例安排了年紀比他大些的宮女,也都是旗下包衣出身,不乏家中有官身的。宮中有皇後,皇後又是大阿哥親娘,這事自然由皇後發話就行了,不過胤禔還是第一時間接到了皇後的詢問。
道琴對這事相當重視,胤禔也很重視,夫妻倆也沒什麽話不能說,討論的還是親兒子。他們倆誰也不希望自己兒子和法蘭西那個國王似的,因為這方麵受挫而逃避女人,選擇男人…
所以在這方麵選人的時候,皇帝夫婦相當慎重,並不是隨便叫太監選人,而是將備選叫道跟前問過話。
「那、那不是您給兒子擇妻,嫡福晉畢竟不同。」弘晗難得有些扭捏,不過也就是一會。因為嫡妻在宗法上的意義毋庸置疑,而娶老婆,意味著一個男人真的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
胤禔也是一笑:「這次要擇妻的不止你,還有你幾個小叔叔,和堂兄弟。還有你姐姐,還有叔叔家的女兒們,也到了擇婿的時候。」
「阿瑪……兒子能不能問問,姐姐她,她會聯姻哪位蒙古台吉嗎?」弘晗聲音有些低,「海亮和德克前兒對兒子說,蒙古那邊有人去了大姑姑府上,主要是找大姑父的,就是想打聽打聽姐姐的婚事。」
元起年的第一次恩科,皇帝的孩子和宗室裏讀書前十名的宗室子弟,以及鹹安宮官學裏的學子也都被皇帝叫了過來。這種場麵可不是能常見的,感受一下外頭的讀書人是怎麽考試,也是增加閱歷的一種方式。
「開始答題之後,宗室們退下,皇子皇女和官學子弟一併退下。」皇帝一邊關注底下的動靜,一邊有條不紊的下命令,然而就在他說話的功夫,殿中居然有個貢士厥過去了。
殿內一陣忙亂,禮部官員趕緊叫人將考生抬出去,按照慣例禦醫會給他做檢查,如果沒大問題可以回來答題,如果真的沒法答題,那他的辛苦就白費了,再等三年罷。
從日頭初升到金烏西墜,胤禔連午膳都沒用,就一直看著貢士們埋頭奮鬥,筆耕不輟。將近酉時,所有的貢士們都完成了答卷,陸續在引導下退出了太和殿。
胤禔翻看著已經到手的試卷,閱卷官已經將皇上要求的那些試卷先一步送到了他的手上,整整一天的成果,胤禔震驚的發現,居然真的有人寫滿了三道題……
可惜,文章隻能算是一般,大概是想讓皇帝覺得自己有捷才罷?
「這個寫了三篇文章的,錄在二甲末尾就行了。」胤禔將這份卷子拎了出來,「文章寫的一般,但能寫三篇,也算是本事了。」
第25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上)
殿試的結果一般在殿試結束後五日之內發榜。
新科進士榜單發布, 可是京城中的一樁大事,隨著旗人中漸漸開始認同科舉,每年恩科殿試發榜的時候,隻要感興趣的人, 都會跑到宮門之外圍觀。
不過相比之下, 如果是大臣子弟, 他們就對看榜興致缺缺, 哪怕是自己參考。因為熙朝傳統, 大臣子弟去考試, 名詞通常會壓一壓, 這也是為了避免重蹈薑宸英、李蟠的覆轍。
這一年的三鼎甲都不是寂寂無名之輩, 總的來說, 都算是頗有來歷。
狀元王世琛頗有才名,他是明朝王鏊的的八世孫,父親曾經是熙朝早期的給事中。此人字寫得極好, 文章文風樸實無華,殿試選取的題目是關於士人風氣, 文章對於士人浮誇之風批判的很深入。
但王世琛也沒想到自己能得狀元,他看榜的時候都傻了, 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同名同姓?」
「王兄、世琛兄, 沒有看錯, 就是你!」同鄉子弟憧憬又羨慕的看著他,「你中狀元了!」
已經三十二歲的王世琛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同時, 有兩個人也迎來了人生巔峰, 本榜的榜眼趙熊詔—都禦史趙申喬的幼子,他寫的文章是關於吏治的, 還算有見地。
最後就是探花魏廷珍,他的文章也是關於士人風氣,他已經四十歲了,曾經做過李光地的幕僚。此人經歷曲折,還與何焯是同鄉,曾經被何焯介紹給老八胤禩。
不過胤禩接觸過得人多了,在那之後,魏廷珍就回鄉守孝,直到今年回京會試。
這三個人沒什麽共同點,非要說的話,狀元能文善畫,才華出眾。榜眼是官家子弟,這個有些出乎眾人預料,但趙熊詔也不是輕浮浪蕩之輩,倒也沒人公開說三道四。而探花同李光地、何焯都有舊,何況此人經歷曲折,胤禔倒還真對他有幾分興趣。
隻是這次恩科,最讓胤禔關注的並不是鼎甲這三位,而是二甲第一名孫嘉淦。孫嘉淦這一年二十八歲,殿試題目寫的也是士風和吏治,他的文章並不在文采上出眾,而是在骨氣。
「文章樸實,並不過分用辭藻渲染,一直在圍繞著題目。」弘晗看著這幾分卷子,最後說道:「兒子以為,孫嘉淦的文章不同於狀元的那種樸實,他帶著點硬氣。」
「這個還要在看看,叫你來隻是讓你瞧瞧進士們的文章,還有,」胤禔盤腿坐在炕上,笑道:「朕也要給你擇妻了,不過你也別著急……臉紅什麽,不是該安排的都安排了嗎?」
出孝之後,弘晗身邊的太監、嬤嬤,請示過皇後以後就按照前例安排了年紀比他大些的宮女,也都是旗下包衣出身,不乏家中有官身的。宮中有皇後,皇後又是大阿哥親娘,這事自然由皇後發話就行了,不過胤禔還是第一時間接到了皇後的詢問。
道琴對這事相當重視,胤禔也很重視,夫妻倆也沒什麽話不能說,討論的還是親兒子。他們倆誰也不希望自己兒子和法蘭西那個國王似的,因為這方麵受挫而逃避女人,選擇男人…
所以在這方麵選人的時候,皇帝夫婦相當慎重,並不是隨便叫太監選人,而是將備選叫道跟前問過話。
「那、那不是您給兒子擇妻,嫡福晉畢竟不同。」弘晗難得有些扭捏,不過也就是一會。因為嫡妻在宗法上的意義毋庸置疑,而娶老婆,意味著一個男人真的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
胤禔也是一笑:「這次要擇妻的不止你,還有你幾個小叔叔,和堂兄弟。還有你姐姐,還有叔叔家的女兒們,也到了擇婿的時候。」
「阿瑪……兒子能不能問問,姐姐她,她會聯姻哪位蒙古台吉嗎?」弘晗聲音有些低,「海亮和德克前兒對兒子說,蒙古那邊有人去了大姑姑府上,主要是找大姑父的,就是想打聽打聽姐姐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