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旗務,毓慶宮那邊傳來的消息也是大好,胤禔已經聽過幾次有人提到「太子與皇上父子一體。」之類的話了。
皇太子本人也在努力加強「父子一體」的印象,胤礽端坐在毓慶宮中,對自己的師傅、大學士張英說道:「孤與汗阿瑪父子一體,當體察皇父心意,憂汗阿瑪所憂。」
「殿下所言甚是。」張英簡短的回應道,但他不明白太子忽然對他說這些做什麽。
胤礽就笑道:「聽說師傅的兒子廷玉正在做庶吉士?觀政結束,來詹事府如何?」
張英心中不安,趕緊道:「殿下好意,老臣心領了。不知殿下召臣前來,是有甚麽吩咐。」
「哦,倒也沒什麽。」胤礽笑道:「隻是孤聽說汗阿瑪命師傅從翰林中擇優選入詹事府,孤想請師傅留個缺兒。格爾芬和阿爾吉善快出孝了,他們兄弟原本就在詹事府,孤還是打算留下一個。」
「殿下體貼天理人情,這不難。」張英鬆了口氣,總算這位太子沒有給他出難題。
胤礽覺得自己表達了看重舊人,不會虧待「自己人」的態度,但張英離開毓慶宮之後,卻心中略有不安。早年明珠一黨勢大,如今早就風流雲散了,佛倫死了、高士奇跑了、明珠如今也已成了老朽。
可索額圖卻在去年告老,張英心中有數,索額圖怕是「被告老」的。怎麽太子還要用他兒子……
大學士怎麽也想不明白,無論如何,這位老大人也猜不到這居然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他知道,太子這個信號釋放出去,會給赫舍裏家、給索額圖,甚至給其他人造成影響。
要不要和皇上說呢?
一直到回家,張英都在猶豫,太子畢竟沒有立時讓辦,畢竟那對兄弟沒出孝;但張英總覺得此事不妥當,他眉頭緊皺,家中上下也不敢打攪,直到兒子張廷玉回家。
年輕的張公子來給父親問安,一進門就發現父親似有煩惱,而張英也有意令兒子知曉仕途險惡,不是什麽好處都能拿的。
「太子有意令你去詹事府,被為父敷衍過去了。」張英嘆氣:「詹事府都是跟著太子的老人,為父雖然忝為太子的師傅,但你……」
「兒子明白,待觀政結束之後,隻聽皇上示下就對了。」張廷玉語氣溫和順從,但下一句就知道,這個年輕人並不簡單:「但是太子特地叫父親過去,總不會隻是為了談兒子,父親可是為了太子所託之事而擔憂?」
「……」張英沉默一下,將太子所託告訴了兒子。
張廷玉馬上道:「父親從來訓導兒子,作為臣子當以忠侍君,若是父親實在覺得不安……兒子記您雖然奉命輔佐太子,可每隔幾日還要給皇上寫奏摺稟告朝廷要務,您可以趁這個機會稟告皇上。」
「你說的倒也妥帖,可皇上萬一召我過去,又驚動了太子,豈不是我在告狀麽?」
張英笑嘆:「廷玉,你還年輕,為父告訴你,這種事隻能拖著,千萬不要節外生枝。最後點哪個做詹事是皇上決定的,哪怕最後太子在名單上做手腳,也是他們父子之間的事情。」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我兒要切記,該你做的事情要做好,但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能說。」
就這樣,出於各種理由,毓慶宮風頭和存在感更盛從前。
這年初冬,胤禔和道琴迎來了他們的三阿哥,上報給康熙。此時正趕上今年的第一場雪,皇帝高興的為新添的孫子取名弘昸。
「弘昸?」
昸同冬,胤禔瞧著這個名字,深覺老爺子這是看了康熙四十年的第一場雪而心有所感,這名字也太敷衍了罷!
心裏這麽想,臉上還得帶著笑,胤禔狗腿的表示,自己代小兒子感謝汗阿瑪的恩典。畢竟皇孫總是集體賜名的,他們家小三這也算趕上了。
「哈哈哈。」康熙高興的揮手,「皇孫降生是好事,這孩子趕上這場雪,就是緣分。這名字正應景。對了,前些日子朕觀諸皇孫功課,弘晗頗有見地,那筆字也寫得好。」
「這都是汗阿瑪教導之功,不瞞您說,兒子是不催著他讀書的。」胤禔不好意思的笑道:「每次那孩子旬休歸家,兒子都打發他和姐姐弟弟一道玩去。弘晗讀書讀得好,兒子還得謝謝您。」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尤其這麽誠懇的馬屁,還是從一個一直以來在老爺子心中「真誠嚴謹」的兒子嘴裏說出來的,康熙老懷大慰,道:「看著你們一個個都成才了,朕也就放心了。」
「兒子做了阿瑪才知道,為人父者是多麽不容易,這麽多年,汗阿瑪真是不易。」再接再厲,胤禔疏遠朝政不假,可他不打算疏遠這位皇帝父親,感情牌使勁兒打,好聽話玩命說。
「你果然是進益了。」康熙捋著鬍子:「果然要娶妻生子才懂事,朕還記得你小時候……」想起保清和保成打架的事兒了,康熙覺得這個不好說,換了個話題,「你小時候就成天想著出兵放馬,為國建功。朕那個時候還擔心你滿腦子打仗,會不會將來太過蠻橫粗魯。」
如今這麽一看,自己的長子很好嘛。長的體麵,辦事得體,擔心的事情完全沒有發生!
「這回你也該回城了罷,難道你還要在園子裏過年?朕可是要留在宮中的。」
胤禔道:「兒子前段時日回城一趟,聽說王伯病了,兒子過府探望來著。」
皇太子本人也在努力加強「父子一體」的印象,胤礽端坐在毓慶宮中,對自己的師傅、大學士張英說道:「孤與汗阿瑪父子一體,當體察皇父心意,憂汗阿瑪所憂。」
「殿下所言甚是。」張英簡短的回應道,但他不明白太子忽然對他說這些做什麽。
胤礽就笑道:「聽說師傅的兒子廷玉正在做庶吉士?觀政結束,來詹事府如何?」
張英心中不安,趕緊道:「殿下好意,老臣心領了。不知殿下召臣前來,是有甚麽吩咐。」
「哦,倒也沒什麽。」胤礽笑道:「隻是孤聽說汗阿瑪命師傅從翰林中擇優選入詹事府,孤想請師傅留個缺兒。格爾芬和阿爾吉善快出孝了,他們兄弟原本就在詹事府,孤還是打算留下一個。」
「殿下體貼天理人情,這不難。」張英鬆了口氣,總算這位太子沒有給他出難題。
胤礽覺得自己表達了看重舊人,不會虧待「自己人」的態度,但張英離開毓慶宮之後,卻心中略有不安。早年明珠一黨勢大,如今早就風流雲散了,佛倫死了、高士奇跑了、明珠如今也已成了老朽。
可索額圖卻在去年告老,張英心中有數,索額圖怕是「被告老」的。怎麽太子還要用他兒子……
大學士怎麽也想不明白,無論如何,這位老大人也猜不到這居然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他知道,太子這個信號釋放出去,會給赫舍裏家、給索額圖,甚至給其他人造成影響。
要不要和皇上說呢?
一直到回家,張英都在猶豫,太子畢竟沒有立時讓辦,畢竟那對兄弟沒出孝;但張英總覺得此事不妥當,他眉頭緊皺,家中上下也不敢打攪,直到兒子張廷玉回家。
年輕的張公子來給父親問安,一進門就發現父親似有煩惱,而張英也有意令兒子知曉仕途險惡,不是什麽好處都能拿的。
「太子有意令你去詹事府,被為父敷衍過去了。」張英嘆氣:「詹事府都是跟著太子的老人,為父雖然忝為太子的師傅,但你……」
「兒子明白,待觀政結束之後,隻聽皇上示下就對了。」張廷玉語氣溫和順從,但下一句就知道,這個年輕人並不簡單:「但是太子特地叫父親過去,總不會隻是為了談兒子,父親可是為了太子所託之事而擔憂?」
「……」張英沉默一下,將太子所託告訴了兒子。
張廷玉馬上道:「父親從來訓導兒子,作為臣子當以忠侍君,若是父親實在覺得不安……兒子記您雖然奉命輔佐太子,可每隔幾日還要給皇上寫奏摺稟告朝廷要務,您可以趁這個機會稟告皇上。」
「你說的倒也妥帖,可皇上萬一召我過去,又驚動了太子,豈不是我在告狀麽?」
張英笑嘆:「廷玉,你還年輕,為父告訴你,這種事隻能拖著,千萬不要節外生枝。最後點哪個做詹事是皇上決定的,哪怕最後太子在名單上做手腳,也是他們父子之間的事情。」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我兒要切記,該你做的事情要做好,但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能說。」
就這樣,出於各種理由,毓慶宮風頭和存在感更盛從前。
這年初冬,胤禔和道琴迎來了他們的三阿哥,上報給康熙。此時正趕上今年的第一場雪,皇帝高興的為新添的孫子取名弘昸。
「弘昸?」
昸同冬,胤禔瞧著這個名字,深覺老爺子這是看了康熙四十年的第一場雪而心有所感,這名字也太敷衍了罷!
心裏這麽想,臉上還得帶著笑,胤禔狗腿的表示,自己代小兒子感謝汗阿瑪的恩典。畢竟皇孫總是集體賜名的,他們家小三這也算趕上了。
「哈哈哈。」康熙高興的揮手,「皇孫降生是好事,這孩子趕上這場雪,就是緣分。這名字正應景。對了,前些日子朕觀諸皇孫功課,弘晗頗有見地,那筆字也寫得好。」
「這都是汗阿瑪教導之功,不瞞您說,兒子是不催著他讀書的。」胤禔不好意思的笑道:「每次那孩子旬休歸家,兒子都打發他和姐姐弟弟一道玩去。弘晗讀書讀得好,兒子還得謝謝您。」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尤其這麽誠懇的馬屁,還是從一個一直以來在老爺子心中「真誠嚴謹」的兒子嘴裏說出來的,康熙老懷大慰,道:「看著你們一個個都成才了,朕也就放心了。」
「兒子做了阿瑪才知道,為人父者是多麽不容易,這麽多年,汗阿瑪真是不易。」再接再厲,胤禔疏遠朝政不假,可他不打算疏遠這位皇帝父親,感情牌使勁兒打,好聽話玩命說。
「你果然是進益了。」康熙捋著鬍子:「果然要娶妻生子才懂事,朕還記得你小時候……」想起保清和保成打架的事兒了,康熙覺得這個不好說,換了個話題,「你小時候就成天想著出兵放馬,為國建功。朕那個時候還擔心你滿腦子打仗,會不會將來太過蠻橫粗魯。」
如今這麽一看,自己的長子很好嘛。長的體麵,辦事得體,擔心的事情完全沒有發生!
「這回你也該回城了罷,難道你還要在園子裏過年?朕可是要留在宮中的。」
胤禔道:「兒子前段時日回城一趟,聽說王伯病了,兒子過府探望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