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以為伯王處置的正好。」得壽微微皺眉:「汗瑪法要將姑姑下嫁給劄薩克多羅郡王,蒙古人接二連三來京,聽說最近沒少惹出事端。都是親王郡王、台吉國公,沒有抓到現行,汗瑪法也不好處置,如今正是抓住了短處。」
「而且當機立斷處置太監,震懾雙方,將蒙古人交給步軍統領衙門。」胤礽笑笑:「那個小翰林卻平安回家,聽說還被皇上垂問,這反倒是因禍得福。這種處置自然很得皇上的心,你汗瑪法如今的心思,大抵也就是這樣。」
因為隻有父子倆在書房,得壽琢磨一下,直截了當的對父親道:「阿瑪您的意思是,汗瑪法也有意壓一壓蒙古人,向著旗下人,而且也防著太監做耗,否則不會敲打簡王?前兩個兒子倒是明白,可後一個,本朝對太監管製甚嚴,或許這隻是簡王治家不嚴。」
胤礽慈愛的看著兒子,得壽雖然身體不好,可腦子琢磨事情並不差什麽。
他慢道:「你還小,有些事情不清楚,當年康王府也出過這麽一個人,叫張鳳陽。他……當年甚至挨到了寧壽宮,巴結上皇太後,論起來倒是太監更容易做耗,就因為管得嚴,你汗瑪法才更介意宮裏或是王府中出這種事。」
「那太監不被發現,那就是王府太監狗眼看人低,可誰叫事情這麽巧。他攪合進旗下翰林和蒙古人的衝突裏,就非死不可。」胤礽最後道:「直王出頭,皇上收尾,這裏頭的東西,值得你多想想。」
這裏頭就是拉攏誰、打擊誰,給哪些人看,得壽微微點頭,想了一會卻覺得不對。
胤礽對他一向寬容,他也就習慣了有什麽說什麽,於是就道:「可是阿瑪,這裏頭原本是八叔負責,八叔、不管真假,他都錯過了。然後才有了伯王的事兒,他和汗瑪法有默契,他明白了瑪法的意思,那您呢?」
這孩子隻是下意識覺得,迎接蒙古人是八叔的差事,那就罷了。但現在王伯抓住機會表現了對汗瑪法既定策略的迎合與理解的時候,作為皇太子,他的阿瑪是不是也該表現一些存在感。
胤礽張嘴想說自己是皇儲,可他方要開口,卻停住了……從預備六格格下嫁,蒙古人進城開始,到今日皇上召見蒙古藩王—像過去自己作為儲君應該陪在皇上身邊,可現在卻被排除在外了!
第153章 衝突(下)
自康熙二十年, 胤礽站在康熙身邊宣讀漢文的攻克昆明捷書開始,這位皇太子就從來沒有成為過「局外人」。
在康熙身邊,他不止讀書,還要給父親讀奏摺;康熙出巡, 他要麽跟隨一起去, 增長閱歷見識, 要麽留京監國;等到康熙親征那幾年, 胤礽就正式的留守京師, 負責庶務。
當年胤禔在烏蘭布通抓住了噶爾丹的兒子和臣屬, 哪怕相隔百裏, 康熙也要將審訊報告一式兩份的送給太子一份。像如今這種涉及蒙古的事情, 按理來說, 應該是胤礽陪在康熙身邊,關鍵時刻,太子可以出麵說些皇上不好說的話……給太子那麽高的待遇, 做這樣的事情是理所當然。
皇太子一直覺得這算是父親與自己的默契,可突然之間, 他覺得在這件事上,自己的「官方消息渠道」似乎出現了堵塞現象, 而且胤礽可以肯定, 這種堵塞是康熙默許的。
從南巡迴來之後想起, 汗阿瑪對我也沒有表現出什麽特別不滿啊,何況還有老三吸引了皇上的全部注意力……胤礽皺著眉, 最後對兒子道:「阿瑪是儲君, 是國本。既然是一國之根本, 就不能什麽事兒都冒頭爭先,這樣顯得不穩重。」
「何況你伯王也好, 你八叔也罷,他們是皇子,是親藩宗室。本朝不同前朝,他們是做事的人,能辦事是好事兒,可若是阿瑪也和他們一樣……」
胤礽這話不止在說給得壽聽,似乎也在安慰自己:「如果凡事都要和臣子相比,那還叫皇儲麽?你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得壽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但阿瑪言辭鑿鑿,他做兒子的也隻能從善如流。胤礽叫兒子回去歇歇預備著下午的功課,自己卻坐在書房裏,定定的瞧著外頭,好一會才把自己的太監叫了過來。
「你叫人打聽一下,皇上最近常召見誰,見了多久。」胤礽吩咐道:「還有……罷了,就這些,有了消息立刻稟告孤。」
太監才要退下,就聽太子道:「還有,替孤將汪詹事請過來。還有,下個月太子妃生辰,派人告訴長泰……不,告訴綸布舅舅,舅母要來問安,他也可以來毓慶宮,孤要見他。」
因為夫人去世,兒子丁憂,索額圖遍觀家中子弟,隻能選擇施恩德安、提拔綸布。可長泰被康熙褫落在前,索額圖怎麽動心思,也隻能將綸布放在二等侍衛的位置上。
放在別人身上,二等侍衛就是祖宗積德,但綸布是噶布喇長房次子,同樣的年紀,他的叔叔兄長們都已經是有爵位的正經高官了。綸二爺有時候想想,不由得仰天長嘆:爺我生不逢時啊!
太子作何想法壓根沒被直郡王放在心上,胤禔離宮之前隻去了延禧宮,一來去給額娘安安心,免得流言蜚語給老太太嚇著—雖然他不覺得自己額娘多膽小;二來見見兒子。
惠妃的日子還是一如從前的滋潤,宮中有衛氏願意奉承她,現在還有了大孫子跟前,隔三差五還能見到兒子一家。除了偶爾午夜夢回,想到當年和康熙還是有過那麽一段親密歲月,多少有些悵然若失之外,以此時中老年婦女的平均生活狀態而言,惠妃可以說是心滿意足。
「而且當機立斷處置太監,震懾雙方,將蒙古人交給步軍統領衙門。」胤礽笑笑:「那個小翰林卻平安回家,聽說還被皇上垂問,這反倒是因禍得福。這種處置自然很得皇上的心,你汗瑪法如今的心思,大抵也就是這樣。」
因為隻有父子倆在書房,得壽琢磨一下,直截了當的對父親道:「阿瑪您的意思是,汗瑪法也有意壓一壓蒙古人,向著旗下人,而且也防著太監做耗,否則不會敲打簡王?前兩個兒子倒是明白,可後一個,本朝對太監管製甚嚴,或許這隻是簡王治家不嚴。」
胤礽慈愛的看著兒子,得壽雖然身體不好,可腦子琢磨事情並不差什麽。
他慢道:「你還小,有些事情不清楚,當年康王府也出過這麽一個人,叫張鳳陽。他……當年甚至挨到了寧壽宮,巴結上皇太後,論起來倒是太監更容易做耗,就因為管得嚴,你汗瑪法才更介意宮裏或是王府中出這種事。」
「那太監不被發現,那就是王府太監狗眼看人低,可誰叫事情這麽巧。他攪合進旗下翰林和蒙古人的衝突裏,就非死不可。」胤礽最後道:「直王出頭,皇上收尾,這裏頭的東西,值得你多想想。」
這裏頭就是拉攏誰、打擊誰,給哪些人看,得壽微微點頭,想了一會卻覺得不對。
胤礽對他一向寬容,他也就習慣了有什麽說什麽,於是就道:「可是阿瑪,這裏頭原本是八叔負責,八叔、不管真假,他都錯過了。然後才有了伯王的事兒,他和汗瑪法有默契,他明白了瑪法的意思,那您呢?」
這孩子隻是下意識覺得,迎接蒙古人是八叔的差事,那就罷了。但現在王伯抓住機會表現了對汗瑪法既定策略的迎合與理解的時候,作為皇太子,他的阿瑪是不是也該表現一些存在感。
胤礽張嘴想說自己是皇儲,可他方要開口,卻停住了……從預備六格格下嫁,蒙古人進城開始,到今日皇上召見蒙古藩王—像過去自己作為儲君應該陪在皇上身邊,可現在卻被排除在外了!
第153章 衝突(下)
自康熙二十年, 胤礽站在康熙身邊宣讀漢文的攻克昆明捷書開始,這位皇太子就從來沒有成為過「局外人」。
在康熙身邊,他不止讀書,還要給父親讀奏摺;康熙出巡, 他要麽跟隨一起去, 增長閱歷見識, 要麽留京監國;等到康熙親征那幾年, 胤礽就正式的留守京師, 負責庶務。
當年胤禔在烏蘭布通抓住了噶爾丹的兒子和臣屬, 哪怕相隔百裏, 康熙也要將審訊報告一式兩份的送給太子一份。像如今這種涉及蒙古的事情, 按理來說, 應該是胤礽陪在康熙身邊,關鍵時刻,太子可以出麵說些皇上不好說的話……給太子那麽高的待遇, 做這樣的事情是理所當然。
皇太子一直覺得這算是父親與自己的默契,可突然之間, 他覺得在這件事上,自己的「官方消息渠道」似乎出現了堵塞現象, 而且胤礽可以肯定, 這種堵塞是康熙默許的。
從南巡迴來之後想起, 汗阿瑪對我也沒有表現出什麽特別不滿啊,何況還有老三吸引了皇上的全部注意力……胤礽皺著眉, 最後對兒子道:「阿瑪是儲君, 是國本。既然是一國之根本, 就不能什麽事兒都冒頭爭先,這樣顯得不穩重。」
「何況你伯王也好, 你八叔也罷,他們是皇子,是親藩宗室。本朝不同前朝,他們是做事的人,能辦事是好事兒,可若是阿瑪也和他們一樣……」
胤礽這話不止在說給得壽聽,似乎也在安慰自己:「如果凡事都要和臣子相比,那還叫皇儲麽?你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得壽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但阿瑪言辭鑿鑿,他做兒子的也隻能從善如流。胤礽叫兒子回去歇歇預備著下午的功課,自己卻坐在書房裏,定定的瞧著外頭,好一會才把自己的太監叫了過來。
「你叫人打聽一下,皇上最近常召見誰,見了多久。」胤礽吩咐道:「還有……罷了,就這些,有了消息立刻稟告孤。」
太監才要退下,就聽太子道:「還有,替孤將汪詹事請過來。還有,下個月太子妃生辰,派人告訴長泰……不,告訴綸布舅舅,舅母要來問安,他也可以來毓慶宮,孤要見他。」
因為夫人去世,兒子丁憂,索額圖遍觀家中子弟,隻能選擇施恩德安、提拔綸布。可長泰被康熙褫落在前,索額圖怎麽動心思,也隻能將綸布放在二等侍衛的位置上。
放在別人身上,二等侍衛就是祖宗積德,但綸布是噶布喇長房次子,同樣的年紀,他的叔叔兄長們都已經是有爵位的正經高官了。綸二爺有時候想想,不由得仰天長嘆:爺我生不逢時啊!
太子作何想法壓根沒被直郡王放在心上,胤禔離宮之前隻去了延禧宮,一來去給額娘安安心,免得流言蜚語給老太太嚇著—雖然他不覺得自己額娘多膽小;二來見見兒子。
惠妃的日子還是一如從前的滋潤,宮中有衛氏願意奉承她,現在還有了大孫子跟前,隔三差五還能見到兒子一家。除了偶爾午夜夢回,想到當年和康熙還是有過那麽一段親密歲月,多少有些悵然若失之外,以此時中老年婦女的平均生活狀態而言,惠妃可以說是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