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晗緊繃的神經並未因為一兩句安慰而鬆緩,但她卻慢慢將腦袋抵在了林贇肩頭,略顯依賴。
第101章 是時候
京中的動盪早見端倪, 隨著皇帝日益老邁, 對朝局的掌控力早就不復當初。於是朝中日漸不寧,爭權奪利處處可見, 不止是皇子們在爭奪儲位, 朝臣們又何嚐不是在趁機攬權?
早早躲去信州的將軍府或許不知,如今的朝堂早已是烏煙瘴氣一片!
尤其是在去歲冬,老皇帝不慎感染風寒, 由此一病不起之後, 整個朝堂更是複雜起來。爭權的皇子,奪利的權臣,都在這短短數月間粉墨登場。即便是想要保持中立的清流,在這樣的局勢中也難以保全自身,許多人最後不得不選擇了隨波逐流。
可即便黨爭充斥著朝堂, 即便處處都是爾虞我詐,卻依舊沒有人想到變故會來得如此突兀,又是如此的駭人——除夕剛過,京中便收到北疆告急的軍報了, 隻是那時誰都沒放在心上。可誰知轉眼之間,不僅北疆戰局連連敗退, 就連固若金湯的北宸關也意外丟失了!
夏府書房內,七八位吏部官員齊聚一堂,一眼掃去盡是愁眉不展。
安靜的書房裏被「砰」的一聲巨響打破,是夏侍郎一掌拍在了書案上,而且因為用力過重, 連帶著書案上擺放的茶盞都隨著這一掌跳動了兩下。瓷器碰撞又發出了「桌球」的輕響。
夏侍郎曲了曲拍紅的手掌,又不動聲色的將手收回了身後,開口時語氣中滿是怒氣:「究竟是誰這般喪心病狂,不惜與胡族勾結,引得胡族入關他們難道就沒想過後果嗎?!」
書房裏滿室安靜,沒有人敢接話——吏部尚書年前就已經上了告老的摺子,隻是老皇帝一直是在病中,六部尚書告老又是大事,便一直將這事壓著未曾批覆。隻是吏部的人都知道尚書告老了,近來依附夏侍郎的人便愈發多了,而今日能在這書房之中的,卻都是與夏侍郎說得上話的心腹了。
可饒是如此,在這樣的局勢下,眾人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
許久之後,才有人怯怯的問了一句:「這般不管不顧,該是那無德無能無望之人所為。應當,應當與秦王殿下無關吧?」
秦王居嫡,乃是中宮皇後所出,登上儲位本是最順理成章的。由此在朝中很有些擁躉,而恰巧由夏侍郎領頭,整個吏部雖不曾對秦王投誠,卻都是偏向於他的。
因而此言一出,便有不少目光瞪向了那說話之人。包括夏侍郎都瞪了一眼過去,略顯暴躁的說道:「胡說些什麽?秦王殿下用得著這般手段嗎?放那些胡族入關,一路燒殺搶掠毀了自己的大好河山,哪怕秦王無緣大位他也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又有人說了晉王和漢王,可這兩位也都不是傻的,這還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便引了胡族入關顯然不是什麽明智之舉。而且連北宸關這樣重要的關隘都讓出去了,京城危在旦夕,那些胡族一旦入城,最先想要屠戮的恐怕就是他們這些皇室,最好還能攻入皇宮搶掠一番!
至於盟約之類的,於胡族而言基本上就是隨時可以撕毀的廢紙,夏侍郎不覺得那些皇子會傻到相信胡族的信用,所以思來想去總覺得這事處處透著詭異。
長久的靜默之後,便又有人試探著說了一句:「難道不是有人與胡族勾連,是他們自己在北疆安插了細作,幫他們破開了城防?」
這個推斷讓所有人都嗤之以鼻,畢竟這般的勢如破竹,哪裏是一兩個細作就能帶來的後果?別的不說,至少北宸關就不可能出現因一兩個細作而失守的可能!
眾人商討著朝中局勢,也對邊關失守之事各抒己見,可總的來說他們雖有憂慮,卻並不曾流露出多少畏懼來。原因無他,隻是眾人深知胡族貪婪,入關之後便是大片的富饒之地,按照以往的慣例他們是要一路劫掠的,沒個月餘光景肯定趕不來京城。至於與那幕後賣國之人的盟約……紙上寫得再好又哪裏比得過實實在在放在眼前的真金白銀?而胡人南下占據京師什麽的,憑這幾萬人突襲也是站不穩腳跟的,而且北疆的殘軍不可能毫無作為。有他們隨時封鎖後路,更多的可能性是這些胡人連城門都摸不著!
再不濟,月餘的時間,也夠周邊州府調兵來援了。
因此一屋子官員各抒己見,義憤填膺多過對未來的憂慮,亦或者說他們的憂慮基本不在南下的胡族身上,而是更關心策劃了這一切的幕後黑手。
可這些文官到底還是太天真了些,他們正說得熱鬧,書房的大門卻忽然被人一把推開了。而後隨著「砰」的一聲巨響,書房的門撞在了牆上,一身錦衣的夏晃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他身形狼狽臉色難看,抬頭便說了一句讓眾人驚掉了下巴的話:「胡人兵臨城下了!」
夏侍郎的手都跟著一抖,脫口驚道:「怎麽來得這麽快?!」
****************************************************************************
從一開始,夏侍郎就沒有手下那些官員的樂觀。他猜到了胡族肯定會來,卻沒想到他們竟是收斂了秉性,沿途秋毫無犯,急行軍直接從北宸關奔襲到了京城!
胡族大軍來得太快,京郊的駐軍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京中的氣氛也一下子緊繃了起來。
人心惶惶的當口,夏府再沒了客人,書房裏的人變成了夏侍郎和他的幾個兒子。他臉色更沉凝了,想了想便對幼子夏晨說道:「花園底下有幾間密室,從今日開始,你便領著府中的女眷和你幾個侄子搬進去住,沒有我們親自去接,你就守著她們一直別出來。」
第101章 是時候
京中的動盪早見端倪, 隨著皇帝日益老邁, 對朝局的掌控力早就不復當初。於是朝中日漸不寧,爭權奪利處處可見, 不止是皇子們在爭奪儲位, 朝臣們又何嚐不是在趁機攬權?
早早躲去信州的將軍府或許不知,如今的朝堂早已是烏煙瘴氣一片!
尤其是在去歲冬,老皇帝不慎感染風寒, 由此一病不起之後, 整個朝堂更是複雜起來。爭權的皇子,奪利的權臣,都在這短短數月間粉墨登場。即便是想要保持中立的清流,在這樣的局勢中也難以保全自身,許多人最後不得不選擇了隨波逐流。
可即便黨爭充斥著朝堂, 即便處處都是爾虞我詐,卻依舊沒有人想到變故會來得如此突兀,又是如此的駭人——除夕剛過,京中便收到北疆告急的軍報了, 隻是那時誰都沒放在心上。可誰知轉眼之間,不僅北疆戰局連連敗退, 就連固若金湯的北宸關也意外丟失了!
夏府書房內,七八位吏部官員齊聚一堂,一眼掃去盡是愁眉不展。
安靜的書房裏被「砰」的一聲巨響打破,是夏侍郎一掌拍在了書案上,而且因為用力過重, 連帶著書案上擺放的茶盞都隨著這一掌跳動了兩下。瓷器碰撞又發出了「桌球」的輕響。
夏侍郎曲了曲拍紅的手掌,又不動聲色的將手收回了身後,開口時語氣中滿是怒氣:「究竟是誰這般喪心病狂,不惜與胡族勾結,引得胡族入關他們難道就沒想過後果嗎?!」
書房裏滿室安靜,沒有人敢接話——吏部尚書年前就已經上了告老的摺子,隻是老皇帝一直是在病中,六部尚書告老又是大事,便一直將這事壓著未曾批覆。隻是吏部的人都知道尚書告老了,近來依附夏侍郎的人便愈發多了,而今日能在這書房之中的,卻都是與夏侍郎說得上話的心腹了。
可饒是如此,在這樣的局勢下,眾人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
許久之後,才有人怯怯的問了一句:「這般不管不顧,該是那無德無能無望之人所為。應當,應當與秦王殿下無關吧?」
秦王居嫡,乃是中宮皇後所出,登上儲位本是最順理成章的。由此在朝中很有些擁躉,而恰巧由夏侍郎領頭,整個吏部雖不曾對秦王投誠,卻都是偏向於他的。
因而此言一出,便有不少目光瞪向了那說話之人。包括夏侍郎都瞪了一眼過去,略顯暴躁的說道:「胡說些什麽?秦王殿下用得著這般手段嗎?放那些胡族入關,一路燒殺搶掠毀了自己的大好河山,哪怕秦王無緣大位他也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又有人說了晉王和漢王,可這兩位也都不是傻的,這還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便引了胡族入關顯然不是什麽明智之舉。而且連北宸關這樣重要的關隘都讓出去了,京城危在旦夕,那些胡族一旦入城,最先想要屠戮的恐怕就是他們這些皇室,最好還能攻入皇宮搶掠一番!
至於盟約之類的,於胡族而言基本上就是隨時可以撕毀的廢紙,夏侍郎不覺得那些皇子會傻到相信胡族的信用,所以思來想去總覺得這事處處透著詭異。
長久的靜默之後,便又有人試探著說了一句:「難道不是有人與胡族勾連,是他們自己在北疆安插了細作,幫他們破開了城防?」
這個推斷讓所有人都嗤之以鼻,畢竟這般的勢如破竹,哪裏是一兩個細作就能帶來的後果?別的不說,至少北宸關就不可能出現因一兩個細作而失守的可能!
眾人商討著朝中局勢,也對邊關失守之事各抒己見,可總的來說他們雖有憂慮,卻並不曾流露出多少畏懼來。原因無他,隻是眾人深知胡族貪婪,入關之後便是大片的富饒之地,按照以往的慣例他們是要一路劫掠的,沒個月餘光景肯定趕不來京城。至於與那幕後賣國之人的盟約……紙上寫得再好又哪裏比得過實實在在放在眼前的真金白銀?而胡人南下占據京師什麽的,憑這幾萬人突襲也是站不穩腳跟的,而且北疆的殘軍不可能毫無作為。有他們隨時封鎖後路,更多的可能性是這些胡人連城門都摸不著!
再不濟,月餘的時間,也夠周邊州府調兵來援了。
因此一屋子官員各抒己見,義憤填膺多過對未來的憂慮,亦或者說他們的憂慮基本不在南下的胡族身上,而是更關心策劃了這一切的幕後黑手。
可這些文官到底還是太天真了些,他們正說得熱鬧,書房的大門卻忽然被人一把推開了。而後隨著「砰」的一聲巨響,書房的門撞在了牆上,一身錦衣的夏晃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他身形狼狽臉色難看,抬頭便說了一句讓眾人驚掉了下巴的話:「胡人兵臨城下了!」
夏侍郎的手都跟著一抖,脫口驚道:「怎麽來得這麽快?!」
****************************************************************************
從一開始,夏侍郎就沒有手下那些官員的樂觀。他猜到了胡族肯定會來,卻沒想到他們竟是收斂了秉性,沿途秋毫無犯,急行軍直接從北宸關奔襲到了京城!
胡族大軍來得太快,京郊的駐軍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京中的氣氛也一下子緊繃了起來。
人心惶惶的當口,夏府再沒了客人,書房裏的人變成了夏侍郎和他的幾個兒子。他臉色更沉凝了,想了想便對幼子夏晨說道:「花園底下有幾間密室,從今日開始,你便領著府中的女眷和你幾個侄子搬進去住,沒有我們親自去接,你就守著她們一直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