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生仰著腦袋看她,道:「你是大祖婆!」
柳氏「嗯」了一聲,又看了張鶴與夏紀娘一眼,問道:「這麽說,花生還有二祖婆了?」
小花生想了想,道:「有小祖婆,她跟爹娘和我從好遠的地方回來的!」
柳氏抬眸看了張鶴一眼,又將視線放回到小花生的身上,她道:「有多遠?」
小花生歪了歪腦袋,儼然有些不能理解,隻能求助般看著張鶴與夏紀娘。夏紀娘笑了笑,上前道:「走官道走了一個半月,過了梅關,又沿著湞江而下,二十多天才到的廣州,有兩千多裏路呢。」
她們到廣州的時候正值酷夏,那邊的氣候比起撫州要惡劣許多,濕熱程度也要嚴重許多。呆了一個月後,兩大一小都不同程度地得了些小病,又正值多颶風的季節,雨也是整日下個沒完沒了……
張鶴跟夏紀娘回來後,都暗暗決定這輩子都不打算再去那兒了!
不過夏紀娘倒是有幸見識到了海的模樣,還有那些長相大為不同的蕃人,以及他們帶來的異國之物。有許多被朝廷和官府嚴格控製的藥材、香料,在此處也有許多……
柳氏與張顯安靜地聽夏紀娘說在廣州的見聞,而小花生偶爾會插嘴,待到晌午準備吃午食了,柳氏才問張鶴:「你小娘如何了?」
劉氏已經脫離了張家而有了自己的籍貫,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她已經不是張家的人了。不過張鶴一日是張家的人,她便隻能是張鶴的庶母。
張鶴知道柳氏早就想問劉氏的情況了,不過從她們回來至今,柳氏也不曾去見過劉氏。而劉氏,也不曾踏出家門半步,更別提來見柳氏了。
「娘何不走出家門呢?」張鶴道。
柳氏蹙眉,張鶴看了一眼這座祖宅,道:「娘除了撫州的宅邸與這兒,是否走出去過一步呢?」
如同柳氏與張雁生出了嫌隙,她打算在田莊住下,可張雁卻寧願她回祖宅住下,而他搬去田莊一樣。柳氏為妻的時候,沒出過祖宅;她為母的時候,沒出過撫州的宅邸,她的自由便是被張廷榆跟張雁——思想所禁錮了。
張鶴不能對柳氏說什麽大道理,畢竟她現在的一切都是柳氏、劉氏所賦予的,最沒有資格指責她們的便是她。她不過是以一個現代人的立場,來感慨眼下的社會對女子的不公罷了。
「我用得著你來教我嗎?」柳氏不悅。
張鶴抿著嘴唇,好一會兒才道:「兒不敢,娘想知道小娘近況,我告知娘便——」
柳氏突兀地打斷她:「不必了!」
張鶴與夏紀娘古怪地看著她,還是把出口的話給咽了回去。柳氏揉了揉太陽穴,道:「你三叔父他們想必盼著你過去找他們,你且去吧!我累了。」
婢女攙扶著柳氏離去,張鶴呼出一口氣,而小花生跟張顯則有些茫然地看著她們。張顯慢慢地記起了消失在自己腦海中的多年的身影,不過卻有些朦朧和模糊,他問道:「娘與小娘是怎麽了?」
「沒什麽。」張鶴搖搖頭。
張顯對劉氏的感情可比張鶴要淺許多,畢竟劉氏出事時,他才四歲。一開始還會哭著要爹娘,可畢竟還小,久而久之便漸漸地淡忘了這一個人。加上從前劉氏對他也算不得多親厚,以至於到了如今,張顯對劉氏的存在便也隻是「生他的人」罷了。
而張鶴對劉氏的記憶都是從別人口中聽聞的,她對劉氏自然不會有多少母女的親情在,不過是她是一個成人,而會受環境的影響,心理上會有些許傾向。好在劉氏對她也不怎麽熱絡,這距離不近不遠讓她鬆了一口氣。
「改日回家,見一見小娘。」張鶴道。
「知道了。」張顯頷首。
張鶴讓夏紀娘抱著小花生去玩,自己則去找張廷觀了,畢竟她也知道自從新帝登基後沒多久,便就張廷軒提出的多項建議而進行變法,除了爭議大的有所延緩外,一些可實施的都已經開始實施。
其中官府提倡種植新作物,不過畢竟種植的麵積不大,種子的數量有限,所以官府認為在十年內得先讓撫州四周的州府也都種上這樣的作物。以至於從撫州開始,清河稻、土豆、紅薯等都成了炙手可熱的作物。
張家的人從中發現了商機,可問題是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種子」可外銷,於是張鶴便成為這個能提供許多「種子」的人。
張鶴即便去了廣州,也安排了人如期地種植土豆與紅薯。至於優質常規稻她則混了一部分傳統水稻一起種,畢竟她不在清河村,無法控製產量,隻能以這種辦法來避免暴露自己的實際產量。
而她種的兩季土豆與紅薯,除了遵照她的吩咐留下來催芽作薯種的以外,都被官府買去了,張家的人等她一回來,便打算讓她來年給他們留一些。
張鶴並不想與他們算計太多,畢竟紅薯和土豆已經得到了官府的重視,推廣到全國也隻是時間問題,她能做的已經做了,那接下來便是該花心思在培植番茄、南瓜與玉米、花生等作物上麵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花生:娘,抱抱!
夏紀娘看了一眼胖成球的小花生:你有多重你知道嗎?
(其實小花生不胖,純屬腦洞,哈哈哈)
第127章 元康七年
洛陽皇宮中的梧桐樹在太史官的奏秋來聲響起後, 應聲落下一兩片梧桐葉, 盡管天氣仍舊十分炎熱, 可立秋已然而至。
柳氏「嗯」了一聲,又看了張鶴與夏紀娘一眼,問道:「這麽說,花生還有二祖婆了?」
小花生想了想,道:「有小祖婆,她跟爹娘和我從好遠的地方回來的!」
柳氏抬眸看了張鶴一眼,又將視線放回到小花生的身上,她道:「有多遠?」
小花生歪了歪腦袋,儼然有些不能理解,隻能求助般看著張鶴與夏紀娘。夏紀娘笑了笑,上前道:「走官道走了一個半月,過了梅關,又沿著湞江而下,二十多天才到的廣州,有兩千多裏路呢。」
她們到廣州的時候正值酷夏,那邊的氣候比起撫州要惡劣許多,濕熱程度也要嚴重許多。呆了一個月後,兩大一小都不同程度地得了些小病,又正值多颶風的季節,雨也是整日下個沒完沒了……
張鶴跟夏紀娘回來後,都暗暗決定這輩子都不打算再去那兒了!
不過夏紀娘倒是有幸見識到了海的模樣,還有那些長相大為不同的蕃人,以及他們帶來的異國之物。有許多被朝廷和官府嚴格控製的藥材、香料,在此處也有許多……
柳氏與張顯安靜地聽夏紀娘說在廣州的見聞,而小花生偶爾會插嘴,待到晌午準備吃午食了,柳氏才問張鶴:「你小娘如何了?」
劉氏已經脫離了張家而有了自己的籍貫,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她已經不是張家的人了。不過張鶴一日是張家的人,她便隻能是張鶴的庶母。
張鶴知道柳氏早就想問劉氏的情況了,不過從她們回來至今,柳氏也不曾去見過劉氏。而劉氏,也不曾踏出家門半步,更別提來見柳氏了。
「娘何不走出家門呢?」張鶴道。
柳氏蹙眉,張鶴看了一眼這座祖宅,道:「娘除了撫州的宅邸與這兒,是否走出去過一步呢?」
如同柳氏與張雁生出了嫌隙,她打算在田莊住下,可張雁卻寧願她回祖宅住下,而他搬去田莊一樣。柳氏為妻的時候,沒出過祖宅;她為母的時候,沒出過撫州的宅邸,她的自由便是被張廷榆跟張雁——思想所禁錮了。
張鶴不能對柳氏說什麽大道理,畢竟她現在的一切都是柳氏、劉氏所賦予的,最沒有資格指責她們的便是她。她不過是以一個現代人的立場,來感慨眼下的社會對女子的不公罷了。
「我用得著你來教我嗎?」柳氏不悅。
張鶴抿著嘴唇,好一會兒才道:「兒不敢,娘想知道小娘近況,我告知娘便——」
柳氏突兀地打斷她:「不必了!」
張鶴與夏紀娘古怪地看著她,還是把出口的話給咽了回去。柳氏揉了揉太陽穴,道:「你三叔父他們想必盼著你過去找他們,你且去吧!我累了。」
婢女攙扶著柳氏離去,張鶴呼出一口氣,而小花生跟張顯則有些茫然地看著她們。張顯慢慢地記起了消失在自己腦海中的多年的身影,不過卻有些朦朧和模糊,他問道:「娘與小娘是怎麽了?」
「沒什麽。」張鶴搖搖頭。
張顯對劉氏的感情可比張鶴要淺許多,畢竟劉氏出事時,他才四歲。一開始還會哭著要爹娘,可畢竟還小,久而久之便漸漸地淡忘了這一個人。加上從前劉氏對他也算不得多親厚,以至於到了如今,張顯對劉氏的存在便也隻是「生他的人」罷了。
而張鶴對劉氏的記憶都是從別人口中聽聞的,她對劉氏自然不會有多少母女的親情在,不過是她是一個成人,而會受環境的影響,心理上會有些許傾向。好在劉氏對她也不怎麽熱絡,這距離不近不遠讓她鬆了一口氣。
「改日回家,見一見小娘。」張鶴道。
「知道了。」張顯頷首。
張鶴讓夏紀娘抱著小花生去玩,自己則去找張廷觀了,畢竟她也知道自從新帝登基後沒多久,便就張廷軒提出的多項建議而進行變法,除了爭議大的有所延緩外,一些可實施的都已經開始實施。
其中官府提倡種植新作物,不過畢竟種植的麵積不大,種子的數量有限,所以官府認為在十年內得先讓撫州四周的州府也都種上這樣的作物。以至於從撫州開始,清河稻、土豆、紅薯等都成了炙手可熱的作物。
張家的人從中發現了商機,可問題是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種子」可外銷,於是張鶴便成為這個能提供許多「種子」的人。
張鶴即便去了廣州,也安排了人如期地種植土豆與紅薯。至於優質常規稻她則混了一部分傳統水稻一起種,畢竟她不在清河村,無法控製產量,隻能以這種辦法來避免暴露自己的實際產量。
而她種的兩季土豆與紅薯,除了遵照她的吩咐留下來催芽作薯種的以外,都被官府買去了,張家的人等她一回來,便打算讓她來年給他們留一些。
張鶴並不想與他們算計太多,畢竟紅薯和土豆已經得到了官府的重視,推廣到全國也隻是時間問題,她能做的已經做了,那接下來便是該花心思在培植番茄、南瓜與玉米、花生等作物上麵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花生:娘,抱抱!
夏紀娘看了一眼胖成球的小花生:你有多重你知道嗎?
(其實小花生不胖,純屬腦洞,哈哈哈)
第127章 元康七年
洛陽皇宮中的梧桐樹在太史官的奏秋來聲響起後, 應聲落下一兩片梧桐葉, 盡管天氣仍舊十分炎熱, 可立秋已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