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紀娘記得那是她與張鶴成親後沒多久,張鶴種的中稻豐收,而經過舂米、碾米後篩選出來的精米,除了留給自家食用的部分外,張鶴都賣給了糧商。後來因石青看上了清河稻,故而直至今日,張鶴再也不曾大量地將精米賣給糧商了。
夏紀娘道:「雖然清河稻盛產,可口感卻與普通的米沒什麽區別呀!」她吃了這麽多年的清河稻米,的確沒吃出有什麽區別。
方鶯笑道:「即便是我們方家的錯覺吧,今日來便是想詢問貴府可有精米能出售的?」
夏紀娘頓了一下,忽然也笑了:「我讓二郎與你談吧!」
方鶯點點頭,在她看來,張鶴的確會更清楚家中的情況,也能主事。夏紀娘起身進去將張鶴換了出來,張鶴有一絲疑惑,出來後聽方鶯再說明來意,她思忖了片刻,問:「方家需要多少精米?」
方鶯早便算清楚了,方家十多間胭脂鋪,以需要米粉為原料的胭脂水粉的熱銷度而言,一個月便需要十來石精米。而為了以防萬一,還需要多備幾石精米作為應急之用。
「二十石米,可有?」方鶯問。
張鶴想了想,道:「有,隻是價錢的話,七百文一石。」
這米價與先前的一樣,方鶯的承受能力在一貫至一貫五百文之間,卻不曾想張鶴給出了如此實惠的價格。她笑道:「難不成張家郎君不知如今撫州的米價如何了?連粗米都已經要一貫五百文一石了,精米的價格更是在兩三貫,你這整整少了數倍呀!」
「我知道,可加價的是他們,投機的也是他們,我為何要與之同流合汙?」
方鶯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不過如果是你們方家的話,我倒是能以六百文一石的價格出售。」
方鶯道:「便宜我們便不占了,不過我有個不情之請。」
「請說。」
「若是日後我們還想買你們的清河稻米,能否為我們預留一些呢?」方鶯說得很委婉,但張鶴聽懂了,若是方家覺得她的米好,以後便想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張鶴也知道她的清河稻每逢豐收,不僅是官府會來買,還有許多別的村子的人也來買,所以往往她對外宣布的都是她已經沒有餘糧了。
「可以。」張鶴道。
方鶯離去之前,她似乎想起了一件事,對張鶴笑道:「還有一事未曾謝過張家郎君呢!」
「何事需要言謝的?」
「雖然對張家而言這並不算甚麽,可對我而言,這算是讓我解了一次恨吧!」方鶯微微一笑,見張鶴實在是茫然,才又道,「我聽人說,張家近半年多以來與黃家大房四處打壓黃家二房的生意。」
張鶴反應過來,更茫然了,張家與黃家大房聯手打壓二房的生意?這是發生了何事?
「難不成張家郎君不知此事?」方鶯疑惑。
「我……不知。」
「那黃家分家之事,張家郎君也不知?」
張鶴搖頭,自從周參軍有意刁難夏家,不讓他們見夏羅綢後,夏家與黃家便斷絕了往來,她與夏紀娘便再也沒聽說過黃家之事了。
方鶯考慮張鶴與夏紀娘住在清河村,消息的確有些不靈通,便道:「其實黃家兩房一直都有內訌,隻是二房有黃家的主母偏袒,故而一直未能如願地分家。不過去年的臘月,黃家便分了家,家產、鋪子是平分的……」
黃家的長房黃靈運與其子為此分家而感到不忿,畢竟一直以來幸苦將黃家的茶葉生意又重新振作起來的是他們父子,可成果卻要與二房平分。隻是二房的背後有周參軍與夏惠,他們隻能忍氣吞聲。
後來張家為黃靈運介紹了不少從外地來的商販,這些外地來的商販自然不是來跟黃家搶生意的,反而能幫黃家在撫州被外地茶葉衝擊茶葉市場時將銷路外拓。
因更遠的地區的茶葉運送到別的地方會增加許多成本,而地理環境十分好的撫州形同樞紐,北邊來的商販可在此買到福建那邊的茶葉,嶺南的商販也可在此買到淮南六州的茶葉。
故而長江沿岸的州府已然是茶葉的集散中心,在此種情況下,也是能將本地的茶葉推送到南北各州府去的。
黃家以前嚐試過擴寬黃家的茶葉生意,卻因種種原因而無法辦到。可如今有了這樣的商販,不僅不需要黃家自己運送茶葉,節省了成本,還能藉此機會提高名聲。
黃家以前倒不是沒想過找這樣的商販,隻是這些商販所選擇的都是名氣十分大的茶葉,對他們這樣的茶葉有些看不上。
黃家也疑惑,張家的勢力範圍似乎隻在撫州這一帶,為何連淮南那邊的商販也能聯繫到?後來他們才發現,柳氏之父如今正是江淮鹽鐵轉運使,專管江淮樞紐的鹽、鐵、茶、酒等專營賦稅之事。
隻要鹽鐵轉運使開口,或給予一點便利,這些商販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而對鹽鐵等賦稅之事又不會有什麽影響。
有了這一層關係在,黃靈運父子的茶葉生意越來越好。黃靈直父子卻因為想走捷徑,使用不法的手段來打壓黃靈運父子,而被人告發,若非有周參軍,他們父子早便進入州府的大牢中了。
而張家在此中也不會吃虧,商販與黃家的每次交易中,黃家都會給張家二十分之一的傭金。此傭金數目對黃家而言不大,而張家也無需摻和到他們的生意中去。
夏紀娘道:「雖然清河稻盛產,可口感卻與普通的米沒什麽區別呀!」她吃了這麽多年的清河稻米,的確沒吃出有什麽區別。
方鶯笑道:「即便是我們方家的錯覺吧,今日來便是想詢問貴府可有精米能出售的?」
夏紀娘頓了一下,忽然也笑了:「我讓二郎與你談吧!」
方鶯點點頭,在她看來,張鶴的確會更清楚家中的情況,也能主事。夏紀娘起身進去將張鶴換了出來,張鶴有一絲疑惑,出來後聽方鶯再說明來意,她思忖了片刻,問:「方家需要多少精米?」
方鶯早便算清楚了,方家十多間胭脂鋪,以需要米粉為原料的胭脂水粉的熱銷度而言,一個月便需要十來石精米。而為了以防萬一,還需要多備幾石精米作為應急之用。
「二十石米,可有?」方鶯問。
張鶴想了想,道:「有,隻是價錢的話,七百文一石。」
這米價與先前的一樣,方鶯的承受能力在一貫至一貫五百文之間,卻不曾想張鶴給出了如此實惠的價格。她笑道:「難不成張家郎君不知如今撫州的米價如何了?連粗米都已經要一貫五百文一石了,精米的價格更是在兩三貫,你這整整少了數倍呀!」
「我知道,可加價的是他們,投機的也是他們,我為何要與之同流合汙?」
方鶯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不過如果是你們方家的話,我倒是能以六百文一石的價格出售。」
方鶯道:「便宜我們便不占了,不過我有個不情之請。」
「請說。」
「若是日後我們還想買你們的清河稻米,能否為我們預留一些呢?」方鶯說得很委婉,但張鶴聽懂了,若是方家覺得她的米好,以後便想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張鶴也知道她的清河稻每逢豐收,不僅是官府會來買,還有許多別的村子的人也來買,所以往往她對外宣布的都是她已經沒有餘糧了。
「可以。」張鶴道。
方鶯離去之前,她似乎想起了一件事,對張鶴笑道:「還有一事未曾謝過張家郎君呢!」
「何事需要言謝的?」
「雖然對張家而言這並不算甚麽,可對我而言,這算是讓我解了一次恨吧!」方鶯微微一笑,見張鶴實在是茫然,才又道,「我聽人說,張家近半年多以來與黃家大房四處打壓黃家二房的生意。」
張鶴反應過來,更茫然了,張家與黃家大房聯手打壓二房的生意?這是發生了何事?
「難不成張家郎君不知此事?」方鶯疑惑。
「我……不知。」
「那黃家分家之事,張家郎君也不知?」
張鶴搖頭,自從周參軍有意刁難夏家,不讓他們見夏羅綢後,夏家與黃家便斷絕了往來,她與夏紀娘便再也沒聽說過黃家之事了。
方鶯考慮張鶴與夏紀娘住在清河村,消息的確有些不靈通,便道:「其實黃家兩房一直都有內訌,隻是二房有黃家的主母偏袒,故而一直未能如願地分家。不過去年的臘月,黃家便分了家,家產、鋪子是平分的……」
黃家的長房黃靈運與其子為此分家而感到不忿,畢竟一直以來幸苦將黃家的茶葉生意又重新振作起來的是他們父子,可成果卻要與二房平分。隻是二房的背後有周參軍與夏惠,他們隻能忍氣吞聲。
後來張家為黃靈運介紹了不少從外地來的商販,這些外地來的商販自然不是來跟黃家搶生意的,反而能幫黃家在撫州被外地茶葉衝擊茶葉市場時將銷路外拓。
因更遠的地區的茶葉運送到別的地方會增加許多成本,而地理環境十分好的撫州形同樞紐,北邊來的商販可在此買到福建那邊的茶葉,嶺南的商販也可在此買到淮南六州的茶葉。
故而長江沿岸的州府已然是茶葉的集散中心,在此種情況下,也是能將本地的茶葉推送到南北各州府去的。
黃家以前嚐試過擴寬黃家的茶葉生意,卻因種種原因而無法辦到。可如今有了這樣的商販,不僅不需要黃家自己運送茶葉,節省了成本,還能藉此機會提高名聲。
黃家以前倒不是沒想過找這樣的商販,隻是這些商販所選擇的都是名氣十分大的茶葉,對他們這樣的茶葉有些看不上。
黃家也疑惑,張家的勢力範圍似乎隻在撫州這一帶,為何連淮南那邊的商販也能聯繫到?後來他們才發現,柳氏之父如今正是江淮鹽鐵轉運使,專管江淮樞紐的鹽、鐵、茶、酒等專營賦稅之事。
隻要鹽鐵轉運使開口,或給予一點便利,這些商販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而對鹽鐵等賦稅之事又不會有什麽影響。
有了這一層關係在,黃靈運父子的茶葉生意越來越好。黃靈直父子卻因為想走捷徑,使用不法的手段來打壓黃靈運父子,而被人告發,若非有周參軍,他們父子早便進入州府的大牢中了。
而張家在此中也不會吃虧,商販與黃家的每次交易中,黃家都會給張家二十分之一的傭金。此傭金數目對黃家而言不大,而張家也無需摻和到他們的生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