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可以。」張鶴道, 但也明白,若隻是找她租借石碾,必然不會如此忸怩。
高大郎臉上有些尷尬:「隻是,隻是我送我家江兒去村塾後,囊中羞澀,所以我——」他們家還欠著向張鶴買穀種的錢呢,這邊還未還上,又要欠下一筆錢,他十分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張鶴沉默了小會兒,點了點頭:「這沒問題。」
有了高大郎這一例,便又有許多人打著同樣的說辭來找她,張鶴不勝其煩。夏紀娘知道她不想讓人覺得她這是仗著身份為富不仁,可她也不想被人當成冤大頭,便提議道:「不如在外搭個棚子,將石碾轉移到那兒,誰要想碾米的便自行去碾,每日交一些租稅;若是想連驢一塊兒租借的,便交多一些租稅。」
張鶴認為此計可行,她主要是不希望外人進出她們家的後院,若以夏紀娘的計策,在外搭棚子也不必擔心隱私問題。
於是她去找張保長,張保長便給她就近尋了一塊空地,這兒靠近曬穀的場地,但離張鶴家也不會太遠。下回張鶴若再收割,便可就近在此碾米,可謂一舉兩得。
棚子搭好後,張鶴也僱人將石碾搬了過去。石碾過於笨重,沒有七八個壯漢也搬不動,所以她無需擔心會有人盜走石碾。倒是有人好奇地過去圍觀,還有小孩趁機在棚子裏玩耍的。
「石碾租稅,一日十文,若連同驢子,一日則需要三十文。」張鶴幹脆掛個木牌在邊上,眾人見狀紛紛叫道,「這跟雇一人舂米一日的工錢一樣了吧?!」
「你們可以自己僱人舂米呀,我這驢可是花了十幾貫錢買回來的。」張鶴道。
眾人語塞,這驢比牛還貴,而且有驢幫忙碾米,可是比人力舂米要省力,穀粒也很少受損的。雖然村中並非隻有張鶴一家有石碾,可找他們租借也得要四十文一日,相對而言,張鶴的租稅已經很便宜了。
有人花得起這個價格租借,自然也有人租不起,不過張鶴一視同仁,那些租不起的人自然也沒有什麽話可說的了。
很快便到了十月秋收之際,十月不僅是種了晚禾的人家的稻穀成熟了,連七月種的大豆也都熟了。眾人都搶在天晴之時收割,而種的多的人家也少不得要僱人幫忙,不過他們給不起張鶴或是大地主們的價格,隻能請兩三個人幫忙罷了。
即便是有孕在身的陳氏此時也得下地幫忙,夏紀娘與張鶴得了空便也去幫了李大娘一把,不過李清實想著張鶴肯把石碾和驢借給他們卻不收錢,他們可不好意思讓她們幹活,便雇了一個壯力幫忙。
每到納稅之時,窮困的人家便會主動去找這樣的活,以求能在繳納了賦稅之後還能勉強裹腹。
石青帶著邱三等來到清河村,張保長自然知道他們是為何而來,每逢收稅之際,官府都會來人將列明今年要徵收的賦稅的內容的憑由帶來給負責督促徵收賦稅的張保長。不過讓張保長有些困惑的是石青竟然親自來了,往常他都是讓底下的佐官或者差役送來的。
每年各地的賦稅徵收情況由該地的官員視情況而定,今年撫州風調雨順,故而秋稅較之往年又多了一升。一畝上田要交苗米一鬥,中田八升,下田七升四合,隻是義倉要多交二升二合、每石加納五升,加諸別的雜稅,一畝地至少要繳納三四鬥苗米。
張鶴並不需要繳納雜稅,故而百畝地所交的秋稅也不過是九石多。而尋常人家所交的秋稅以每畝兩石的產量來算,便要繳納五分之一。
石青將「稅租鈔」親自給張鶴拿來,張鶴自然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也不會拂了他的臉麵,將他與邱三請進了家中。
石青打量著張鶴的宅子,發現宅子有些舊,一些地方有新修葺的痕跡,不過整體而言也還是有大戶人家的底蘊的。
宅子的前庭四角各放置著一口大水缸,不過水缸外麵並沒有什麽花紋,裏麵隻有一波清水,倒失了一點雅致的韻味。他道:「張小郎君何不在缸中養兩條錦鯉?所謂『藏風聚氣,得水為上』,若添幾條錦鯉,聚財又富貴呀!」
張鶴一愣,倒是沒想到還有此妙法,便笑道:「石縣尉此計妙呀,改日我便養上兩條錦鯉。不過我不太會養,還請石縣尉不吝賜教!」
「這好說。」石青道。
夏紀娘將點好的茶端上,張鶴又為他們引見一番,不過夏紀娘自認為不合適這種場合,便很快離去。
石青對夏紀娘倒有些另眼相看,畢竟尋常人家會點茶的手藝的可不多。他知道夏紀娘的家世情況,在他查張鶴的身份時便一併查了夏紀娘,雖然倆人門不當戶不對,可就眼前來看,夏紀娘似乎的確有值得張鶴娶她的地方。
張鶴又與邱三一番交談,雖然倆人都能感覺到她的言辭間帶著一絲距離,可她溫和有禮的模樣讓他們討厭不起來,反而生出了與之深交的念頭。張鶴更是將自己畫的傳動機構圖拿給邱三看,道:「若有人能以鐵來打造這樣的輪軸,想必邱佐官的心願也能早日圓了。「
邱三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張二郎君說的極是,隻不過不用木卻用鐵,這造價可要貴上許多倍。」
「那不妨先從以木造輪軸、輪齒開始,隻要能造出精巧的機關,接下來的一切,我或許能資助邱佐官一二。」張鶴微微一笑。
邱三詫異,他所要打造的水轉翻車適用的地方並沒有張鶴的田,她這麽做對自己有何好處呢?
高大郎臉上有些尷尬:「隻是,隻是我送我家江兒去村塾後,囊中羞澀,所以我——」他們家還欠著向張鶴買穀種的錢呢,這邊還未還上,又要欠下一筆錢,他十分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張鶴沉默了小會兒,點了點頭:「這沒問題。」
有了高大郎這一例,便又有許多人打著同樣的說辭來找她,張鶴不勝其煩。夏紀娘知道她不想讓人覺得她這是仗著身份為富不仁,可她也不想被人當成冤大頭,便提議道:「不如在外搭個棚子,將石碾轉移到那兒,誰要想碾米的便自行去碾,每日交一些租稅;若是想連驢一塊兒租借的,便交多一些租稅。」
張鶴認為此計可行,她主要是不希望外人進出她們家的後院,若以夏紀娘的計策,在外搭棚子也不必擔心隱私問題。
於是她去找張保長,張保長便給她就近尋了一塊空地,這兒靠近曬穀的場地,但離張鶴家也不會太遠。下回張鶴若再收割,便可就近在此碾米,可謂一舉兩得。
棚子搭好後,張鶴也僱人將石碾搬了過去。石碾過於笨重,沒有七八個壯漢也搬不動,所以她無需擔心會有人盜走石碾。倒是有人好奇地過去圍觀,還有小孩趁機在棚子裏玩耍的。
「石碾租稅,一日十文,若連同驢子,一日則需要三十文。」張鶴幹脆掛個木牌在邊上,眾人見狀紛紛叫道,「這跟雇一人舂米一日的工錢一樣了吧?!」
「你們可以自己僱人舂米呀,我這驢可是花了十幾貫錢買回來的。」張鶴道。
眾人語塞,這驢比牛還貴,而且有驢幫忙碾米,可是比人力舂米要省力,穀粒也很少受損的。雖然村中並非隻有張鶴一家有石碾,可找他們租借也得要四十文一日,相對而言,張鶴的租稅已經很便宜了。
有人花得起這個價格租借,自然也有人租不起,不過張鶴一視同仁,那些租不起的人自然也沒有什麽話可說的了。
很快便到了十月秋收之際,十月不僅是種了晚禾的人家的稻穀成熟了,連七月種的大豆也都熟了。眾人都搶在天晴之時收割,而種的多的人家也少不得要僱人幫忙,不過他們給不起張鶴或是大地主們的價格,隻能請兩三個人幫忙罷了。
即便是有孕在身的陳氏此時也得下地幫忙,夏紀娘與張鶴得了空便也去幫了李大娘一把,不過李清實想著張鶴肯把石碾和驢借給他們卻不收錢,他們可不好意思讓她們幹活,便雇了一個壯力幫忙。
每到納稅之時,窮困的人家便會主動去找這樣的活,以求能在繳納了賦稅之後還能勉強裹腹。
石青帶著邱三等來到清河村,張保長自然知道他們是為何而來,每逢收稅之際,官府都會來人將列明今年要徵收的賦稅的內容的憑由帶來給負責督促徵收賦稅的張保長。不過讓張保長有些困惑的是石青竟然親自來了,往常他都是讓底下的佐官或者差役送來的。
每年各地的賦稅徵收情況由該地的官員視情況而定,今年撫州風調雨順,故而秋稅較之往年又多了一升。一畝上田要交苗米一鬥,中田八升,下田七升四合,隻是義倉要多交二升二合、每石加納五升,加諸別的雜稅,一畝地至少要繳納三四鬥苗米。
張鶴並不需要繳納雜稅,故而百畝地所交的秋稅也不過是九石多。而尋常人家所交的秋稅以每畝兩石的產量來算,便要繳納五分之一。
石青將「稅租鈔」親自給張鶴拿來,張鶴自然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也不會拂了他的臉麵,將他與邱三請進了家中。
石青打量著張鶴的宅子,發現宅子有些舊,一些地方有新修葺的痕跡,不過整體而言也還是有大戶人家的底蘊的。
宅子的前庭四角各放置著一口大水缸,不過水缸外麵並沒有什麽花紋,裏麵隻有一波清水,倒失了一點雅致的韻味。他道:「張小郎君何不在缸中養兩條錦鯉?所謂『藏風聚氣,得水為上』,若添幾條錦鯉,聚財又富貴呀!」
張鶴一愣,倒是沒想到還有此妙法,便笑道:「石縣尉此計妙呀,改日我便養上兩條錦鯉。不過我不太會養,還請石縣尉不吝賜教!」
「這好說。」石青道。
夏紀娘將點好的茶端上,張鶴又為他們引見一番,不過夏紀娘自認為不合適這種場合,便很快離去。
石青對夏紀娘倒有些另眼相看,畢竟尋常人家會點茶的手藝的可不多。他知道夏紀娘的家世情況,在他查張鶴的身份時便一併查了夏紀娘,雖然倆人門不當戶不對,可就眼前來看,夏紀娘似乎的確有值得張鶴娶她的地方。
張鶴又與邱三一番交談,雖然倆人都能感覺到她的言辭間帶著一絲距離,可她溫和有禮的模樣讓他們討厭不起來,反而生出了與之深交的念頭。張鶴更是將自己畫的傳動機構圖拿給邱三看,道:「若有人能以鐵來打造這樣的輪軸,想必邱佐官的心願也能早日圓了。「
邱三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張二郎君說的極是,隻不過不用木卻用鐵,這造價可要貴上許多倍。」
「那不妨先從以木造輪軸、輪齒開始,隻要能造出精巧的機關,接下來的一切,我或許能資助邱佐官一二。」張鶴微微一笑。
邱三詫異,他所要打造的水轉翻車適用的地方並沒有張鶴的田,她這麽做對自己有何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