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讓高大郎以為她是在施捨他,張鶴給的工錢也十分合理。高大郎想了想,便答應了。同樣的,他也將張鶴的這一行為理解為出身好以至於得一日三餐。
高大郎每日準備早食,他會把給張鶴和張顯的部分先分出來,而剩下的則放在灶裏熱著,等晚些時候和妻兒一起吃。如此一來張鶴和張顯能吃上溫熱的早食,也不會讓高大郎再費時間另外給妻兒準備早食。
到了高大郎家,便見一個皮膚黝黑的男子坐在院子的矮板凳上劈柴。李大娘在門口喚了一聲,得到高大郎的回應便走了進去。
夏紀娘打量了高家一眼,許是高大郎和高二郎分家前曾一家人都住在此,故而房屋並不小。不過裏麵的東西並不多,反倒顯得空蕩。
「這是李大娘來了!」高大郎看見她們,便拄起了拐杖正打算起身。隻見他的右腿膝蓋以下的褲子是空蕩蕩的,人一動,便開始盪。
李大娘笑道:「我來找驢哥兒,他在這兒吧?」
高大郎點了點頭,正待出聲,張鶴和張顯便從屋裏走了出來,張顯的手上還抓著一塊蒸餅,吃得正起勁。他看見夏紀娘,眼睛一亮,忙不迭地跑過去將手上的蒸餅遞給她:「夏姐姐,吃!」
「不了,你吃。」夏紀娘麵對張顯的熱情,又忽然想起張顯提議她和張鶴在一塊兒的事情,心中別扭極了。
高大郎看著那陌生的麵孔,又想起了張顯嘀咕過的,便也明白了:「這是李大娘的外甥女夏家娘子吧?」
「是呀,紀娘,這是高大郎。」
夏紀娘和高大郎打過招呼,張鶴將張顯扯回去:「把蒸餅吃完,不許浪費。」
張顯乖乖地吃完了蒸餅,又擦幹淨了手,然後便一溜煙地跑回張家去了:「二哥我回去看書了!」
張鶴搖了搖頭,對李大娘道:「大娘這是要借老牛吧,我這就回去牽出來給你。」
張鶴已經餵過老牛了,便省了李大娘餵牛的功夫。李大娘牽著牛,夏紀娘則使勁地扛起那耕犁,饒是幹習慣了粗活的她要想扛起這耕犁還是有些難度的。
正卯足了勁,忽然便覺得輕了許多。夏紀娘回過頭去,便見張鶴在後邊幫她抬了起來,張鶴朝她粲然一笑:「一個人太吃力了,我幫你。」
夏紀娘本不想勞煩張鶴,可是想到這耕犁的重量心裏又有些矛盾,須臾,她還是決定讓張鶴幫忙:「多謝……」
幫李大娘把東西搬到了田邊,張鶴便回去了。李大娘和夏紀娘申時回去才聽聞張鶴終於騰出時間來找張詞和張牧算帳了。
眾人本以為張顯被推落水的事情就這麽算了,連張秉和張琿都以為張鶴兩日內沒去找他們算帳,便是打算息了此事,卻沒想到她猝不及防地找上門來要討說法。
張秉和張琿是張鶴的堂叔父,也就是說張秉、張琿的爹與張鶴的祖父是異母兄弟。不過兩家在幾十年前便分了家,張秉、張琿的爹得了張家在清河村的一部分地,便也在此建起了宅邸。
作為在此有地和有宅邸的張鶴家,因長年不曾打理此處,根基便不如張秉和張琿更為穩固。兩家除了開宗族裏的大會,便也沒什麽往來。上一次開宗族大會便是主持張鶴兄弟的分家事宜,張秉和張琿倆兄弟暗地裏沒少幫張鶴的兄長張雁欺壓張鶴和張顯。
張鶴本來並不知情,可是張秉後來喝醉酒說漏了嘴,她便開始厭惡這兩位堂叔父,也斷了和他們往來的念頭。
本來以為不往來便會少許多煩心事,可是生活在同一條村子裏,長輩們不往來,小輩們卻沒法避免接觸。
張詞是張秉的長子所生的,也是目前唯一的孫輩,不過六七歲。因家中並無別的孫輩,故而他頗為得寵。張牧是張琿三十三歲才得的最小的四子,家中排第五,故而也是頗為受寵。
張秉和張琿雖然分了家,可是也不過是把原來的張家大院用牆堵起來分成了兩部分罷了。雖隔著一麵牆,年紀相仿的孩子也能玩一塊兒去。
年幼好動,又嬌生慣養十分跋扈,倆人見了張顯也沒少動壞心思。以往張顯和高大郎的兒子一塊兒玩,他們奈何不得他,可卻在前兩日尋了機會,唆使他下河。他們沒想到張顯壓根不聽他們的號令,一貫為山大王的他們哪裏忍得了?便在推搡下,令張顯真的掉進了河裏去了。
本以為張顯會遊泳,他們便不當回事,而是在邊上笑。可是看見夏紀娘下水救人後,他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緊逃回了家中,把這事和長輩說了。
張秉嗬斥張詞,可是他的老娘張羅氏反過頭來嗬斥他:「孩子玩鬧導致的意外罷了,怕什麽?」
「可若是張顯有個好歹,張鶴找我們算帳怎麽辦?」張秉道。
「那不過是一個野種,出了事也隻能怪他命不好!」張羅氏不以為意。
張秉便不再多言,和張琿串好了詞,就等張鶴上門。不過他們等了兩日,張鶴才上門,而且雖談不上來勢洶洶,可臉色也不好看。
張鶴並不是一個人上門討說法,而是把保長也叫上了。保長乃負責村中人家的戶口治安、訓練壯勇的鄉役,基本上由第二等戶輪流充任。
張秉盡管家中有水田七十餘畝,可是按資產和田產來分戶等,也不過是三等戶,平日裏也得看保長的臉色。他想著若是張鶴一個人來了倒不懼怕,可是她把保長給喊上,就難辦了。
高大郎每日準備早食,他會把給張鶴和張顯的部分先分出來,而剩下的則放在灶裏熱著,等晚些時候和妻兒一起吃。如此一來張鶴和張顯能吃上溫熱的早食,也不會讓高大郎再費時間另外給妻兒準備早食。
到了高大郎家,便見一個皮膚黝黑的男子坐在院子的矮板凳上劈柴。李大娘在門口喚了一聲,得到高大郎的回應便走了進去。
夏紀娘打量了高家一眼,許是高大郎和高二郎分家前曾一家人都住在此,故而房屋並不小。不過裏麵的東西並不多,反倒顯得空蕩。
「這是李大娘來了!」高大郎看見她們,便拄起了拐杖正打算起身。隻見他的右腿膝蓋以下的褲子是空蕩蕩的,人一動,便開始盪。
李大娘笑道:「我來找驢哥兒,他在這兒吧?」
高大郎點了點頭,正待出聲,張鶴和張顯便從屋裏走了出來,張顯的手上還抓著一塊蒸餅,吃得正起勁。他看見夏紀娘,眼睛一亮,忙不迭地跑過去將手上的蒸餅遞給她:「夏姐姐,吃!」
「不了,你吃。」夏紀娘麵對張顯的熱情,又忽然想起張顯提議她和張鶴在一塊兒的事情,心中別扭極了。
高大郎看著那陌生的麵孔,又想起了張顯嘀咕過的,便也明白了:「這是李大娘的外甥女夏家娘子吧?」
「是呀,紀娘,這是高大郎。」
夏紀娘和高大郎打過招呼,張鶴將張顯扯回去:「把蒸餅吃完,不許浪費。」
張顯乖乖地吃完了蒸餅,又擦幹淨了手,然後便一溜煙地跑回張家去了:「二哥我回去看書了!」
張鶴搖了搖頭,對李大娘道:「大娘這是要借老牛吧,我這就回去牽出來給你。」
張鶴已經餵過老牛了,便省了李大娘餵牛的功夫。李大娘牽著牛,夏紀娘則使勁地扛起那耕犁,饒是幹習慣了粗活的她要想扛起這耕犁還是有些難度的。
正卯足了勁,忽然便覺得輕了許多。夏紀娘回過頭去,便見張鶴在後邊幫她抬了起來,張鶴朝她粲然一笑:「一個人太吃力了,我幫你。」
夏紀娘本不想勞煩張鶴,可是想到這耕犁的重量心裏又有些矛盾,須臾,她還是決定讓張鶴幫忙:「多謝……」
幫李大娘把東西搬到了田邊,張鶴便回去了。李大娘和夏紀娘申時回去才聽聞張鶴終於騰出時間來找張詞和張牧算帳了。
眾人本以為張顯被推落水的事情就這麽算了,連張秉和張琿都以為張鶴兩日內沒去找他們算帳,便是打算息了此事,卻沒想到她猝不及防地找上門來要討說法。
張秉和張琿是張鶴的堂叔父,也就是說張秉、張琿的爹與張鶴的祖父是異母兄弟。不過兩家在幾十年前便分了家,張秉、張琿的爹得了張家在清河村的一部分地,便也在此建起了宅邸。
作為在此有地和有宅邸的張鶴家,因長年不曾打理此處,根基便不如張秉和張琿更為穩固。兩家除了開宗族裏的大會,便也沒什麽往來。上一次開宗族大會便是主持張鶴兄弟的分家事宜,張秉和張琿倆兄弟暗地裏沒少幫張鶴的兄長張雁欺壓張鶴和張顯。
張鶴本來並不知情,可是張秉後來喝醉酒說漏了嘴,她便開始厭惡這兩位堂叔父,也斷了和他們往來的念頭。
本來以為不往來便會少許多煩心事,可是生活在同一條村子裏,長輩們不往來,小輩們卻沒法避免接觸。
張詞是張秉的長子所生的,也是目前唯一的孫輩,不過六七歲。因家中並無別的孫輩,故而他頗為得寵。張牧是張琿三十三歲才得的最小的四子,家中排第五,故而也是頗為受寵。
張秉和張琿雖然分了家,可是也不過是把原來的張家大院用牆堵起來分成了兩部分罷了。雖隔著一麵牆,年紀相仿的孩子也能玩一塊兒去。
年幼好動,又嬌生慣養十分跋扈,倆人見了張顯也沒少動壞心思。以往張顯和高大郎的兒子一塊兒玩,他們奈何不得他,可卻在前兩日尋了機會,唆使他下河。他們沒想到張顯壓根不聽他們的號令,一貫為山大王的他們哪裏忍得了?便在推搡下,令張顯真的掉進了河裏去了。
本以為張顯會遊泳,他們便不當回事,而是在邊上笑。可是看見夏紀娘下水救人後,他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緊逃回了家中,把這事和長輩說了。
張秉嗬斥張詞,可是他的老娘張羅氏反過頭來嗬斥他:「孩子玩鬧導致的意外罷了,怕什麽?」
「可若是張顯有個好歹,張鶴找我們算帳怎麽辦?」張秉道。
「那不過是一個野種,出了事也隻能怪他命不好!」張羅氏不以為意。
張秉便不再多言,和張琿串好了詞,就等張鶴上門。不過他們等了兩日,張鶴才上門,而且雖談不上來勢洶洶,可臉色也不好看。
張鶴並不是一個人上門討說法,而是把保長也叫上了。保長乃負責村中人家的戶口治安、訓練壯勇的鄉役,基本上由第二等戶輪流充任。
張秉盡管家中有水田七十餘畝,可是按資產和田產來分戶等,也不過是三等戶,平日裏也得看保長的臉色。他想著若是張鶴一個人來了倒不懼怕,可是她把保長給喊上,就難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