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後來我帶著他的崽跑了[穿書] 作者:Arkin279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天這些夥頭兵要學習的不止保存酵母,還有做幹糧、豆腐等。
時月離開了,銀杏咽了口唾沫,拿起一把勺:「首先用勺……」
.
時月的腳好多了,但依舊不能走快,孫子敬借了架牛車給她,赤金則送來了個小徒弟。
赤金的小徒弟真的很小,據說才十四歲,滿臉稚嫩。
他叫黑鐵。
時月初聞的時候都驚呆了,這是什麽金屬三人組?誰給取的名字!
小黑鐵趕著牛車,說:「驚先生清早就把泥送過去了,殿下讓司造處的黃大人跟著您。」
時月問:「黃大人?」
「是啊,黃芮大人,咱們賣去齊國的鹽耙,就是這位黃大人做出來的。」
磚窯起在濮陽城外,離西圍裏不遠,但一來一回需要很久,等時月到的時候,已是快中午了。
磚窯是一個巨大的圓拱形建築,時月叫人起了兩個,大的比一間房子還大,目前還沒建好。
小的隻有一人高,時月今天要試的就是它。
黃大人帶著磚瓦匠們迎上來:「姑娘。」
時月和慕容野還沒成婚,朝中認識她的人稱一句『姑娘』,或是『時先生』。
驚跟他四叔守著兩堆泥,時月先去看了泥的成色——以往衛國燒磚或瓦,都是用易得的黃泥、紅泥,這兩個粘性好,但堆燒後容易破裂。
這也是瓦片那麽脆的原因,想要做韌性好的瓦,必須要用沙子少的老塘泥。
「不錯,挺好。」時月捏了捏那些灰黑色的塘泥,贊道。
「辛苦先生了。」時月對兩人點頭,驚的四叔得了貴人誇讚,也憨厚地笑了兩聲,緊張得直搓手。
驚推脫道:「小人不敢,這些塘泥是四叔和鄉親們下塘去采的。」
他沒有居功,四叔連連擺手:「挖點把泥,不掏勁,不掏勁!」
時月還是結算了他挖泥的工錢,並且告訴他磚窯還需要很多很多泥,請他再找鄉親們挖。
他連連點頭:「中,中中!俺回去讓大夥都去拾搗那大池塘子!」
采上來的泥需要晾幹,拉來磚窯後又需要加水,然後趕著牛不停地踩,直到把泥和水融合在一起,這個過程叫煉泥,能增加磚瓦的密度。
磚瓦匠看得驚奇,以往他們都是采來泥就用,完全沒想過將它們搗實。
時月又問:「各位師傅,將家裏的坯模帶來了嗎?」
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隻有幾個人出列了:「這是小人們用的坯模。」
製磚需要坯模,但他們拿出來的一家一個大小,厚薄也不均勻。
時月將這些扔在地上:「這些以後不用了,衛國從此刻開始,要燒製統一大小的磚塊、瓦片。」
這當然是為了統一建築標準,方便以後把控工程的質量。
磚瓦匠們似有所顧忌,時月說:「大家不必擔心,新的坯模會由官府發放,你們隻管學最新的燒造技術。」
塘泥需要踩整整半天,時月一直等到了日近黃昏,才得到第一批坯泥。
新的坯模有兩大類,六個標準,磚和瓦各三種,磚的坯模自不用說,就是木板訂成的長方體盒子。
時月重點要給他們演示的是,瓦片的燒造。
「各位師傅看清楚了。」她先取了一大塊坯泥。
踩實後的泥富有韌性,像麵團一樣,時月將它們搗實一遍,像捏陶藝一樣一點點貼在瓦桶外壁。
隨著瓦桶轉動,另一隻手拿兩指粗的木棍立在瓦桶外給它壓實、塑形。
「師傅們看,想要多厚的瓦,就調整這根木棍的位置。」時月將木棍往裏挪了點:「離瓦桶近,這瓦製出來就薄,遠就厚。」
泥水淅淅瀝瀝往下流,最讓泥瓦匠們好奇的還是底下帶著瓦桶轉動的東西。
時月站起來,展示給他們看:「這個啊,這叫……」
她想著想著突然卡殼了,細一回憶:「拉坯機!」
「拉坯機?」黃大人問,他甚至趴到地上去看這東西的工作原理。
原本時月不懂造這個的,得虧小時候在鄉下生活,她奶奶村裏是遠近聞名的『磚鄉』,村裏孩子假期基本都被拉去磚窯幫忙過。
時月的爺爺是老燒磚工,和泥土打了一輩子交道,可惜這門手藝隨著時代變遷漸漸被淘汰了。
在沒有電力的時代,拉坯機隻能人力踩,轉速慢,效率也低下。
不過在衛國這麽落後的時代,這簡陋的拉坯機十分夠用了。
「太奇異了!」黃芮大人驚嘆道,隻需要單腳來回踩,就能帶動上麵的圓盤不停轉動。
圓盤轉動著,上麵的的瓦坯厚薄越來越均勻。
他忍不住朝時月投去欽佩的目光。
時月幹笑:「並非我的功勞,乃是從公輸子著作中學得的。」
公輸子,也就是魯班先生,戰國第一發明家,時月不想被當做妖怪燒掉,幹脆盡數推他老人家頭上。
反正魯門弟子精工擅造,是天下聞名的。
隨著瓦桶轉動,泥水流幹,瓦坯漸漸被塑造成形,看起來像一截泥土做的管子。
時月用瓦刀裁平首尾:「這瓦坯就做好了。」
一個瓦桶可以裁成四塊瓦,比泥瓦匠們以前一次隻能出一塊瓦效率提升了整整四倍!
「製好的坯不能立馬入窯燒,需要晾幹。」時月讓小黑拿去陰涼處晾幹,明早再拆下瓦桶。
時月離開了,銀杏咽了口唾沫,拿起一把勺:「首先用勺……」
.
時月的腳好多了,但依舊不能走快,孫子敬借了架牛車給她,赤金則送來了個小徒弟。
赤金的小徒弟真的很小,據說才十四歲,滿臉稚嫩。
他叫黑鐵。
時月初聞的時候都驚呆了,這是什麽金屬三人組?誰給取的名字!
小黑鐵趕著牛車,說:「驚先生清早就把泥送過去了,殿下讓司造處的黃大人跟著您。」
時月問:「黃大人?」
「是啊,黃芮大人,咱們賣去齊國的鹽耙,就是這位黃大人做出來的。」
磚窯起在濮陽城外,離西圍裏不遠,但一來一回需要很久,等時月到的時候,已是快中午了。
磚窯是一個巨大的圓拱形建築,時月叫人起了兩個,大的比一間房子還大,目前還沒建好。
小的隻有一人高,時月今天要試的就是它。
黃大人帶著磚瓦匠們迎上來:「姑娘。」
時月和慕容野還沒成婚,朝中認識她的人稱一句『姑娘』,或是『時先生』。
驚跟他四叔守著兩堆泥,時月先去看了泥的成色——以往衛國燒磚或瓦,都是用易得的黃泥、紅泥,這兩個粘性好,但堆燒後容易破裂。
這也是瓦片那麽脆的原因,想要做韌性好的瓦,必須要用沙子少的老塘泥。
「不錯,挺好。」時月捏了捏那些灰黑色的塘泥,贊道。
「辛苦先生了。」時月對兩人點頭,驚的四叔得了貴人誇讚,也憨厚地笑了兩聲,緊張得直搓手。
驚推脫道:「小人不敢,這些塘泥是四叔和鄉親們下塘去采的。」
他沒有居功,四叔連連擺手:「挖點把泥,不掏勁,不掏勁!」
時月還是結算了他挖泥的工錢,並且告訴他磚窯還需要很多很多泥,請他再找鄉親們挖。
他連連點頭:「中,中中!俺回去讓大夥都去拾搗那大池塘子!」
采上來的泥需要晾幹,拉來磚窯後又需要加水,然後趕著牛不停地踩,直到把泥和水融合在一起,這個過程叫煉泥,能增加磚瓦的密度。
磚瓦匠看得驚奇,以往他們都是采來泥就用,完全沒想過將它們搗實。
時月又問:「各位師傅,將家裏的坯模帶來了嗎?」
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隻有幾個人出列了:「這是小人們用的坯模。」
製磚需要坯模,但他們拿出來的一家一個大小,厚薄也不均勻。
時月將這些扔在地上:「這些以後不用了,衛國從此刻開始,要燒製統一大小的磚塊、瓦片。」
這當然是為了統一建築標準,方便以後把控工程的質量。
磚瓦匠們似有所顧忌,時月說:「大家不必擔心,新的坯模會由官府發放,你們隻管學最新的燒造技術。」
塘泥需要踩整整半天,時月一直等到了日近黃昏,才得到第一批坯泥。
新的坯模有兩大類,六個標準,磚和瓦各三種,磚的坯模自不用說,就是木板訂成的長方體盒子。
時月重點要給他們演示的是,瓦片的燒造。
「各位師傅看清楚了。」她先取了一大塊坯泥。
踩實後的泥富有韌性,像麵團一樣,時月將它們搗實一遍,像捏陶藝一樣一點點貼在瓦桶外壁。
隨著瓦桶轉動,另一隻手拿兩指粗的木棍立在瓦桶外給它壓實、塑形。
「師傅們看,想要多厚的瓦,就調整這根木棍的位置。」時月將木棍往裏挪了點:「離瓦桶近,這瓦製出來就薄,遠就厚。」
泥水淅淅瀝瀝往下流,最讓泥瓦匠們好奇的還是底下帶著瓦桶轉動的東西。
時月站起來,展示給他們看:「這個啊,這叫……」
她想著想著突然卡殼了,細一回憶:「拉坯機!」
「拉坯機?」黃大人問,他甚至趴到地上去看這東西的工作原理。
原本時月不懂造這個的,得虧小時候在鄉下生活,她奶奶村裏是遠近聞名的『磚鄉』,村裏孩子假期基本都被拉去磚窯幫忙過。
時月的爺爺是老燒磚工,和泥土打了一輩子交道,可惜這門手藝隨著時代變遷漸漸被淘汰了。
在沒有電力的時代,拉坯機隻能人力踩,轉速慢,效率也低下。
不過在衛國這麽落後的時代,這簡陋的拉坯機十分夠用了。
「太奇異了!」黃芮大人驚嘆道,隻需要單腳來回踩,就能帶動上麵的圓盤不停轉動。
圓盤轉動著,上麵的的瓦坯厚薄越來越均勻。
他忍不住朝時月投去欽佩的目光。
時月幹笑:「並非我的功勞,乃是從公輸子著作中學得的。」
公輸子,也就是魯班先生,戰國第一發明家,時月不想被當做妖怪燒掉,幹脆盡數推他老人家頭上。
反正魯門弟子精工擅造,是天下聞名的。
隨著瓦桶轉動,泥水流幹,瓦坯漸漸被塑造成形,看起來像一截泥土做的管子。
時月用瓦刀裁平首尾:「這瓦坯就做好了。」
一個瓦桶可以裁成四塊瓦,比泥瓦匠們以前一次隻能出一塊瓦效率提升了整整四倍!
「製好的坯不能立馬入窯燒,需要晾幹。」時月讓小黑拿去陰涼處晾幹,明早再拆下瓦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