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嘴中發苦,卻知道不是向小弟說這個的時候,望向自己的手下:「咱們派在前線的士兵能夠抽出多少應付朱元璋?」
「國中軍隊一共九萬人,八萬人都在與元軍焦灼撕扯,元軍本就有七萬人,最近又調派了兩萬來,我們以少打多,實在抽不出人手回來了。」他設立的兵部尚書嘆了口氣道:「能不能再派人去向朱元璋說說看,咱們可是有著共同的敵人啊。」
張士誠搖搖頭沒有答話,他們是有著共同的敵人不錯,但他們本身也就是敵對的關
係,對於朱元璋來說,先對付自己還是先對付元軍都一樣,隻看朱元璋權衡利弊的結果。
很顯然,他選擇了先對付自己。
張士誠有些踟躕,前線大軍無法回防,國中隻有一萬人一定是防不住後方來犯的朱元璋的,但若是強行調軍回防,前線也就守不住了。若是土地重新淪落到元軍手中,那些曾經歸順過自己的百姓不知道要受他們多少磋磨。
「你們覺得,我們該向誰讓步?」他話落,諸人都思慮了一會兒,覺得寧願便宜朱元璋也不能便宜了元軍。他們都是大周國的官員,又是假降了元朝一次的,落在元軍手裏是斷斷沒有活路,若是落在朱元璋手上,說不定他們還能苟且偷生。
能活著沒人想死,張士誠理解他們的心思,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他也沒有迴轉的餘地了:「好吧,那讓前線士兵繼續堅守,國內剩餘的一萬士兵盡力守住後方防線。」
「就這麽讓朱元璋撿了便宜?」張士義有些不滿,他對朱元璋厭惡到了極點:「這種情況下,當然該將國中青壯全部拉入伍,十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參軍,全民皆兵未必不能雙線作戰。」
張士誠原本聽他提意見還頗為高興,聽他說完眼神又黯淡了下去:「士義,這條政令一旦發布,咱們立時周國就要崩解。」若他嚴苛到了這個地步,豈不是比起元軍還要殘暴了,那些跟隨信服自己的百姓怎麽可能還會支持自己。
他的仁厚到底不是裝出來的,徵召幼童入伍這樣的事他做不出來。既然已經註定了敗局,不如就讓士兵繼續對抗元軍,元軍殺進城和朱元璋殺進城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結果。
籌措好了兵力已經準備進攻張士誠的朱元璋,此時也得了消息。知道張士誠大軍依然布陣在元軍陣前,能夠抵擋自己的隻有一萬軍隊了。這是個好消息,朱元璋帶著十二萬人,進攻路上怕是會順遂得不像話。
但朱元璋沉默了,張士誠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倒也真算是個英雄了。
「寫信給前線的徐達和常遇春,攻下城池後,嚴禁軍中士兵侵擾城中百姓,俘獲的士兵也找專人看押著。讓徐達盯著點常遇春,不要殺降。」常遇春是把極其好用的刀,但他銳利得過了頭,性子頗為嗜殺,有些讓朱元璋頭疼。
他是真心喜愛常遇春的才能。常遇春是一個文武雙全,既有將才又有帥才的人,還曾經救過自己的性命,這種殺孽還是能少造些便少造些的好。雖說他也不信什麽因果輪迴報應的事,但戰場上殺敵理所當然,戰後殺俘就不祥了。
常遇春追擊陳友諒殘部時太過狠厲了一些,一個俘虜也沒有留下來,叫朱元璋都有些心驚。
「再多囑咐他們一句,戰線不必推得太快。」朱元璋將自己對大軍的規劃說完了,然後又多加了一句。既然張士誠選擇了先對付元軍,他也不用趕著將張士誠趕盡殺絕。到底兩人沒有什麽直接的仇怨,隻是得分出一個勝負罷了——勝者生敗者死,既然結局都寫好了,他願意給這個對手多一點時間和尊重。
「朱哥說不準殺俘,你記著啊。」徐達見讀完朱元璋來信後,常遇春依然不放在心上,眼神四處流連隻當沒聽到的模樣,連忙又提醒了一句。
常遇春一撇嘴:「什麽俘虜降將都隻是一群怕死的懦夫。戰士就該戰死沙場,我給了他們這個榮耀,怎麽將軍倒念叨起我來了。」殺人的軍功和俘虜的軍功可不是一個檔次,常遇春殺俘也是為了給自己弟兄攢軍功。
徐達被他的話頂得喉中一梗,有些惱地說:「你若是把俘虜降將殺了個幹淨,往後還怎麽能有人願意向我們投降。戰事自然是越少打越好,我們善待俘虜,便會有更多人投降,到時候咱們的人也不用死了啊!」
常遇春
長長地嘁了一聲:「戰前投降倒也罷了,打完仗再投降的算個什麽。他們剛剛殺了我們的人,我們還得對他們優容有加,好吃好喝地供著他們,還得分出人手看著他們,防著他們鬧事,多麻煩啊。還是都變成死人簡單。」
他歪理一套一套的,徐達竟然說不過他,拿食指敲了敲自己桌上的信件:「朱哥特意囑咐的,不準殺降。你若不聽,那你就帶著你的人負責後勤去,先鋒我來。」
「別別別,你把我扔後勤可不是要我命嗎。將軍都這麽說了,我哪兒還能與軍令對著來啊,我不過是心裏覺得有些鬧罷了。」常遇春連忙嬉皮笑臉地湊到徐達身邊賠禮:「我可都跟弟兄們說了這次我們打先鋒的,你這要是把我們派到後勤,我也不好交代啊。」
「你清楚這是軍令就好。」徐達見常遇春知道不能殺俘有些垂頭喪氣,還是心軟多說了一嘴:「張士誠所領土地上的許多士卒都是同我們一樣的窮苦出身,同是為了反抗強元暴.政,朱哥自然心軟想要讓他們活下去。等到了咱們正麵對上元軍的時候,大約就能合你心願開殺了。」
「國中軍隊一共九萬人,八萬人都在與元軍焦灼撕扯,元軍本就有七萬人,最近又調派了兩萬來,我們以少打多,實在抽不出人手回來了。」他設立的兵部尚書嘆了口氣道:「能不能再派人去向朱元璋說說看,咱們可是有著共同的敵人啊。」
張士誠搖搖頭沒有答話,他們是有著共同的敵人不錯,但他們本身也就是敵對的關
係,對於朱元璋來說,先對付自己還是先對付元軍都一樣,隻看朱元璋權衡利弊的結果。
很顯然,他選擇了先對付自己。
張士誠有些踟躕,前線大軍無法回防,國中隻有一萬人一定是防不住後方來犯的朱元璋的,但若是強行調軍回防,前線也就守不住了。若是土地重新淪落到元軍手中,那些曾經歸順過自己的百姓不知道要受他們多少磋磨。
「你們覺得,我們該向誰讓步?」他話落,諸人都思慮了一會兒,覺得寧願便宜朱元璋也不能便宜了元軍。他們都是大周國的官員,又是假降了元朝一次的,落在元軍手裏是斷斷沒有活路,若是落在朱元璋手上,說不定他們還能苟且偷生。
能活著沒人想死,張士誠理解他們的心思,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他也沒有迴轉的餘地了:「好吧,那讓前線士兵繼續堅守,國內剩餘的一萬士兵盡力守住後方防線。」
「就這麽讓朱元璋撿了便宜?」張士義有些不滿,他對朱元璋厭惡到了極點:「這種情況下,當然該將國中青壯全部拉入伍,十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參軍,全民皆兵未必不能雙線作戰。」
張士誠原本聽他提意見還頗為高興,聽他說完眼神又黯淡了下去:「士義,這條政令一旦發布,咱們立時周國就要崩解。」若他嚴苛到了這個地步,豈不是比起元軍還要殘暴了,那些跟隨信服自己的百姓怎麽可能還會支持自己。
他的仁厚到底不是裝出來的,徵召幼童入伍這樣的事他做不出來。既然已經註定了敗局,不如就讓士兵繼續對抗元軍,元軍殺進城和朱元璋殺進城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結果。
籌措好了兵力已經準備進攻張士誠的朱元璋,此時也得了消息。知道張士誠大軍依然布陣在元軍陣前,能夠抵擋自己的隻有一萬軍隊了。這是個好消息,朱元璋帶著十二萬人,進攻路上怕是會順遂得不像話。
但朱元璋沉默了,張士誠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倒也真算是個英雄了。
「寫信給前線的徐達和常遇春,攻下城池後,嚴禁軍中士兵侵擾城中百姓,俘獲的士兵也找專人看押著。讓徐達盯著點常遇春,不要殺降。」常遇春是把極其好用的刀,但他銳利得過了頭,性子頗為嗜殺,有些讓朱元璋頭疼。
他是真心喜愛常遇春的才能。常遇春是一個文武雙全,既有將才又有帥才的人,還曾經救過自己的性命,這種殺孽還是能少造些便少造些的好。雖說他也不信什麽因果輪迴報應的事,但戰場上殺敵理所當然,戰後殺俘就不祥了。
常遇春追擊陳友諒殘部時太過狠厲了一些,一個俘虜也沒有留下來,叫朱元璋都有些心驚。
「再多囑咐他們一句,戰線不必推得太快。」朱元璋將自己對大軍的規劃說完了,然後又多加了一句。既然張士誠選擇了先對付元軍,他也不用趕著將張士誠趕盡殺絕。到底兩人沒有什麽直接的仇怨,隻是得分出一個勝負罷了——勝者生敗者死,既然結局都寫好了,他願意給這個對手多一點時間和尊重。
「朱哥說不準殺俘,你記著啊。」徐達見讀完朱元璋來信後,常遇春依然不放在心上,眼神四處流連隻當沒聽到的模樣,連忙又提醒了一句。
常遇春一撇嘴:「什麽俘虜降將都隻是一群怕死的懦夫。戰士就該戰死沙場,我給了他們這個榮耀,怎麽將軍倒念叨起我來了。」殺人的軍功和俘虜的軍功可不是一個檔次,常遇春殺俘也是為了給自己弟兄攢軍功。
徐達被他的話頂得喉中一梗,有些惱地說:「你若是把俘虜降將殺了個幹淨,往後還怎麽能有人願意向我們投降。戰事自然是越少打越好,我們善待俘虜,便會有更多人投降,到時候咱們的人也不用死了啊!」
常遇春
長長地嘁了一聲:「戰前投降倒也罷了,打完仗再投降的算個什麽。他們剛剛殺了我們的人,我們還得對他們優容有加,好吃好喝地供著他們,還得分出人手看著他們,防著他們鬧事,多麻煩啊。還是都變成死人簡單。」
他歪理一套一套的,徐達竟然說不過他,拿食指敲了敲自己桌上的信件:「朱哥特意囑咐的,不準殺降。你若不聽,那你就帶著你的人負責後勤去,先鋒我來。」
「別別別,你把我扔後勤可不是要我命嗎。將軍都這麽說了,我哪兒還能與軍令對著來啊,我不過是心裏覺得有些鬧罷了。」常遇春連忙嬉皮笑臉地湊到徐達身邊賠禮:「我可都跟弟兄們說了這次我們打先鋒的,你這要是把我們派到後勤,我也不好交代啊。」
「你清楚這是軍令就好。」徐達見常遇春知道不能殺俘有些垂頭喪氣,還是心軟多說了一嘴:「張士誠所領土地上的許多士卒都是同我們一樣的窮苦出身,同是為了反抗強元暴.政,朱哥自然心軟想要讓他們活下去。等到了咱們正麵對上元軍的時候,大約就能合你心願開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