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性情較為剛烈,又最欣賞花雲的武藝軍略,在信中不顧忌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將朱文正為什麽不肯出兵救援的緣由寫的明明白白。原來花雲投軍以來便展示了強大的武力與極高的軍事才能,得了馮勝與鄧愈的青眼。他防衛元軍的幾仗以少勝多,損耗還不大,立下的軍功卓絕,不過四個月便被破格擢升至了鳳陽守城的大將。
然而他出身寒微又晉升太快,叫朱文正看了心生嫉妒不滿,每每軍議都對他惡言相向。馮勝說了朱文正幾次也沒叫他悔改了,反而更是惱怒。花雲與馮勝等人到底記著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沒有太與他計較,朱文正年紀又小,年少囂張也是自然之事,他們這些年長十幾歲的讓著他些也就是了,並沒有太往心上去。
哪知朱文正自被派回濠州就是一肚子的不滿,他已經習慣了滁州的安逸應天的富貴,再回到窮苦落後的濠州真是全身不舒服,自然看誰都不順眼。怒火無處發泄下又冒出來了一個花雲,不到四個月就坐到了和他平級的位置,怎麽能不叫他記恨?
這次花雲向他求援,他記著馮勝誇花雲「驍勇絕倫」的話,按著手下的兵不動,就等著看花雲吃上幾場敗仗失了那副意氣風發的樣子,他再發兵。這時候馮勝催促他救援的信件到了,馮勝明白兩人之間的矛盾全是因著朱文正自己的毛病,信裏毫不留情地斥責朱文正這是嫉妒賢能,不顧大局,要他立刻發兵。他與鄧愈是濠州的最高將領
,有這個資格下命令,然而卻讓朱文正被氣了個夠嗆。說他不顧大局,行,那他就隻鎮守住他自己的城池,花雲的死活,鳳陽的失存和他有什麽相幹的?
馮勝上呈的軍報裏把朱文正罵的一無是處,為花雲悲憤之下甚至說朱元璋安插朱文正濠州就是個錯誤,這次鳳陽丟失也有朱元璋用人不當的緣由在。這叫徐達看了信件又是心驚又是惶惶,怕朱元璋看了信之後連馮勝一起遷怒了。因此他才引導著朱元璋自己想出這次鳳陽丟失的始作俑者是誰。雖說他從前對朱文正也是有幾分情誼在,可這幾年朱文正做的荒唐事實在叫他把對朱文正的情誼全部給消磨了,況且這次的事他也無法為朱文正遮掩,要論罪還是讓朱文正一人受罰不要再牽扯旁人了吧。
朱元璋聽出他話中意思,明白他怕是早知道其中緣由了,也恢復了平日裏的冷靜:「把濠州的軍報交給我看看吧。」徐達這才放下了提著的心,他這麽壓著軍報原本也是不合規矩的,見朱元璋不計較才拿出了放在身上的信件。
朱元璋麵無表情地將信件看完放在了一旁的桌案上,沉著臉沒有說話。
徐達知道他現在怕是失望悲憤交加心情十分複雜,但也不得不上前打斷他的思緒:「咱們要怎麽做?」
「拔軍回防。」朱元璋自然不能等著鄒普勝動自己父母的墳墓,後方有這樣一把刀子插著也不是事兒,隻可惜這次攻打陳友諒就這麽因著朱文正的自私功敗垂成了。
「派人去尋找失蹤的孫氏與花煒,帶回來好好撫養著。」朱元璋頭疼地用手撐住了自己的額頭,念叨了朱文正的名字好幾遍:「我的侄子那邊我會動家法,這次確實是我也有錯,我早該想到朱文正的脾性不能做一城主將。」
若按軍法朱文正就該被處死了,但朱元璋到底沒能狠下這個心來,朱文正還是受過的教訓太少了,他這個叔叔從前當的不稱職,這次總要把朱文正打醒了才行。
第三十六章
朱元璋回來之後便剝奪了朱文正的所有軍銜, 將他一擼到底卻沒有著急去見他, 隻差人將朱文正獨自關押在了一間房子裏, 每日裏送進飲水和食物,任他如何焦灼地拜託人傳話說要求見自己也不理。
直到朱元璋找到了孫氏與花煒。
孫氏抱著花煒夾在逃命的百姓中逃出城, 走的匆忙,身上什麽也沒有帶,雖然幸運地逃出生天了卻是一路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等朱元璋尋到二人時,孫氏與花煒皆是奄奄一息。朱元璋抱著花煒放在膝上餵食時, 幼小的嬰童已經哭不出來了, 隻小口小口地吞咽著米糊,因消瘦而顯得格外大的眼睛緊緊盯著朱元璋。
孫氏洗淨了麵, 回報了他們一路上的艱辛困苦, 又說了郜氏將跳河時與花煒淚別的情景。她不善言辭, 話語平淡甚至隱瞞了一些路上的艱險, 卻更讓朱元璋心酸。
他看到鳳陽情景時便能想像得出這一戰打的是多麽艱難卓絕。
鄒普勝到底沒敢動朱元璋父母的墳墓, 剛得了消息朱元璋回防便算著時間撤離了, 朱元璋派人追擊了一陣但到底他們這邊士兵疲乏,比不上修養良久的鄒普勝手下, 隻能放棄了。戰後的鳳陽城幾乎整個變成廢墟, 原本已經漸漸搭建起來的商鋪酒館全部都成了焦黑之色。空氣中的血腥味似乎也沒有完全散去,朱元璋單看著城牆的千瘡百孔也能知道這城牆上效忠於他的士兵將領們守得有多難。
「你先下去休息吧,我將花煒餵飽後再送到你那。」孫氏應諾退下,朱元璋細緻地將花煒唇角漏下的米汁擦幹淨, 向徐達點點頭麵無表情地吩咐道:「把朱文正帶過來。」
朱文正被囚禁了多日,一直緊閉的屋子的門終於被打開了。他見是徐達進來,心中一喜問道:「小叔終於來放我出去了?」徐達抿著唇搖搖頭,見朱文正麵露哀求之色才皺著眉頭提醒道:「等會兒不要再惹你小叔生氣了。」朱文正畢竟是朱元璋的親侄兒,若他知錯能改,朱元璋未必不會再給他一個浪子回頭的機會。
然而他出身寒微又晉升太快,叫朱文正看了心生嫉妒不滿,每每軍議都對他惡言相向。馮勝說了朱文正幾次也沒叫他悔改了,反而更是惱怒。花雲與馮勝等人到底記著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沒有太與他計較,朱文正年紀又小,年少囂張也是自然之事,他們這些年長十幾歲的讓著他些也就是了,並沒有太往心上去。
哪知朱文正自被派回濠州就是一肚子的不滿,他已經習慣了滁州的安逸應天的富貴,再回到窮苦落後的濠州真是全身不舒服,自然看誰都不順眼。怒火無處發泄下又冒出來了一個花雲,不到四個月就坐到了和他平級的位置,怎麽能不叫他記恨?
這次花雲向他求援,他記著馮勝誇花雲「驍勇絕倫」的話,按著手下的兵不動,就等著看花雲吃上幾場敗仗失了那副意氣風發的樣子,他再發兵。這時候馮勝催促他救援的信件到了,馮勝明白兩人之間的矛盾全是因著朱文正自己的毛病,信裏毫不留情地斥責朱文正這是嫉妒賢能,不顧大局,要他立刻發兵。他與鄧愈是濠州的最高將領
,有這個資格下命令,然而卻讓朱文正被氣了個夠嗆。說他不顧大局,行,那他就隻鎮守住他自己的城池,花雲的死活,鳳陽的失存和他有什麽相幹的?
馮勝上呈的軍報裏把朱文正罵的一無是處,為花雲悲憤之下甚至說朱元璋安插朱文正濠州就是個錯誤,這次鳳陽丟失也有朱元璋用人不當的緣由在。這叫徐達看了信件又是心驚又是惶惶,怕朱元璋看了信之後連馮勝一起遷怒了。因此他才引導著朱元璋自己想出這次鳳陽丟失的始作俑者是誰。雖說他從前對朱文正也是有幾分情誼在,可這幾年朱文正做的荒唐事實在叫他把對朱文正的情誼全部給消磨了,況且這次的事他也無法為朱文正遮掩,要論罪還是讓朱文正一人受罰不要再牽扯旁人了吧。
朱元璋聽出他話中意思,明白他怕是早知道其中緣由了,也恢復了平日裏的冷靜:「把濠州的軍報交給我看看吧。」徐達這才放下了提著的心,他這麽壓著軍報原本也是不合規矩的,見朱元璋不計較才拿出了放在身上的信件。
朱元璋麵無表情地將信件看完放在了一旁的桌案上,沉著臉沒有說話。
徐達知道他現在怕是失望悲憤交加心情十分複雜,但也不得不上前打斷他的思緒:「咱們要怎麽做?」
「拔軍回防。」朱元璋自然不能等著鄒普勝動自己父母的墳墓,後方有這樣一把刀子插著也不是事兒,隻可惜這次攻打陳友諒就這麽因著朱文正的自私功敗垂成了。
「派人去尋找失蹤的孫氏與花煒,帶回來好好撫養著。」朱元璋頭疼地用手撐住了自己的額頭,念叨了朱文正的名字好幾遍:「我的侄子那邊我會動家法,這次確實是我也有錯,我早該想到朱文正的脾性不能做一城主將。」
若按軍法朱文正就該被處死了,但朱元璋到底沒能狠下這個心來,朱文正還是受過的教訓太少了,他這個叔叔從前當的不稱職,這次總要把朱文正打醒了才行。
第三十六章
朱元璋回來之後便剝奪了朱文正的所有軍銜, 將他一擼到底卻沒有著急去見他, 隻差人將朱文正獨自關押在了一間房子裏, 每日裏送進飲水和食物,任他如何焦灼地拜託人傳話說要求見自己也不理。
直到朱元璋找到了孫氏與花煒。
孫氏抱著花煒夾在逃命的百姓中逃出城, 走的匆忙,身上什麽也沒有帶,雖然幸運地逃出生天了卻是一路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等朱元璋尋到二人時,孫氏與花煒皆是奄奄一息。朱元璋抱著花煒放在膝上餵食時, 幼小的嬰童已經哭不出來了, 隻小口小口地吞咽著米糊,因消瘦而顯得格外大的眼睛緊緊盯著朱元璋。
孫氏洗淨了麵, 回報了他們一路上的艱辛困苦, 又說了郜氏將跳河時與花煒淚別的情景。她不善言辭, 話語平淡甚至隱瞞了一些路上的艱險, 卻更讓朱元璋心酸。
他看到鳳陽情景時便能想像得出這一戰打的是多麽艱難卓絕。
鄒普勝到底沒敢動朱元璋父母的墳墓, 剛得了消息朱元璋回防便算著時間撤離了, 朱元璋派人追擊了一陣但到底他們這邊士兵疲乏,比不上修養良久的鄒普勝手下, 隻能放棄了。戰後的鳳陽城幾乎整個變成廢墟, 原本已經漸漸搭建起來的商鋪酒館全部都成了焦黑之色。空氣中的血腥味似乎也沒有完全散去,朱元璋單看著城牆的千瘡百孔也能知道這城牆上效忠於他的士兵將領們守得有多難。
「你先下去休息吧,我將花煒餵飽後再送到你那。」孫氏應諾退下,朱元璋細緻地將花煒唇角漏下的米汁擦幹淨, 向徐達點點頭麵無表情地吩咐道:「把朱文正帶過來。」
朱文正被囚禁了多日,一直緊閉的屋子的門終於被打開了。他見是徐達進來,心中一喜問道:「小叔終於來放我出去了?」徐達抿著唇搖搖頭,見朱文正麵露哀求之色才皺著眉頭提醒道:「等會兒不要再惹你小叔生氣了。」朱文正畢竟是朱元璋的親侄兒,若他知錯能改,朱元璋未必不會再給他一個浪子回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