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商人... ...他不會去搶奪這些人的錢財,但到了瓜分利益上,他不太願意為這些人讓步。
薑妍猶豫了一下說道:「你現在要怎麽對待商人倒還無傷大雅,大不了就是多收他們些進出稅費。可你是有大誌向的,那你就不能對商人有這麽大偏見。」
「怎麽說?」朱元璋挑挑眉,擱置了筆等待著薑妍發表意見。
「我從前學的是經濟,倒是能在這上麵多說上幾句話。土地是百姓的根本,但要是想要全天下都富足起來,唯有依靠四處行走的商人。要想富,先修路,天下道路四通八達,商人便能將從盛產糧食的地方購入糧食,賣到糧食不豐的地方去。也能自低價地區購入物品,運輸到高價區去,買方賣方和他們自己都能夠賺到錢財。他們還能因此帶動運輸業,促進了商品的流通,滿足了市場的供需平衡,最終就能讓天下富足。」
「這些人動輒就會哄抬市價,靠著他人苦痛為自己攢下積蓄,富足了也隻是富足他們自己,怎麽說就是富足天下了?」許多名詞朱元璋一下子沒能明白過來,蹙起了眉頭反駁了薑妍。
薑妍知道要想一下子扭轉朱元璋的思路有些困難,況且商人確實是需要管理才能發揮好作用的,當下朱元璋隻掌控了滁州與集慶,根本管不住可以四處行商的商人。
但還沒有等她想好措辭再勸,朱元璋便開口道:「罷了,你在這上麵似乎確實比我懂得多些,那便聽你的意見。你以為我現在對待商人要如何?」
「他們四處行走的時候會交換信息,你不如像對待農人那樣減輕他們的進出稅費,讓他們多為你在各處傳些美名,也好為你吸納更多的名士良人來。」
朱元璋點點頭,覺得薑妍說的頗有些道理,也就順著她這條思路寫了幾條對商人有利的策略。
那些商人原本惴惴不安的,朱元璋對他們的態度明顯與對其餘農人百姓不同他們還是能看得出來的,但又舍不下集慶這一處絲綢大城,聚集在了一起商量辦法。
「我能接受比現在高出三成的稅費。」一個商人苦笑道:「看這位將軍的樣子,怕是個農人出身的,農戶的負擔怕是都要挪到咱們這些商戶的頭上來了。」
「高出三成的稅費怕不是利潤幾近於無了。若是他向像前那些元官一樣還要收取賄賂,咱們豈不是要虧了本?還不如想法子去旁的地方購入布料。」
「薄利多銷倒也還能賺上一些,畢竟隻有集慶有這上好布料。隻要他不要太過分,我再被剝削一些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你們都比我要好,我可是集慶的本地人,你們都能走,我可走不了。」其中一人長籲短嘆道:「等著看吧,若是這商戶實在幹不下去了,我便繼續去耕田了。」
「那你行商的天賦豈不是辜負了,咱們裏可就你賺得多。你這身板看著也不是個能幹農活的料,真要回歸田地,你怕是連鋤頭也拿不動。」
各人都長籲短嘆了一陣,次日看了朱元璋發布的政令卻是目瞪口呆,進出稅費竟然比原來低了四成!
朱元璋又特意派了人去請他們一聚,飯局上說了自己的誌向,拜託他們行商期間為他四處宣傳看看。同時他拒絕了一人提議送給他的禮物,說是自己不會收取一分賄賂,受到了諸人的讚嘆。
從集慶出去的商人行至各處便都開始向同行炫耀這一位減免稅費的起義將軍了,稅費減少,集慶的布料所賺的利潤就大了,這樣的誘惑下,便有更多的商人往集慶而去。一傳十,十傳百,有許多鬱鬱不得誌的人也往集慶想要親眼見一見這位待民親善的朱元璋了。
第二十七章
半大的少年郎跪在朱元璋的麵前,滿麵淚水一聲聲喚朱元璋舅舅,身旁還立著一個佝僂著背神色帶些試探的中年男子。朱元璋恍惚了一會兒問道:「你是二姐的兒子?」
朱家貧困,大兒子出生後除了朱元璋還有一子二女,隻是都實在無法養活,隻能把孩子都送去別人家中寄養,兒子便繼承他人的香火或是充作贅婿,女兒便隻當是童養媳。
二女兒便是送去了附近村子的李家,答允女兒長大充作李家的童養媳,嫁給李家的李貞做媳婦兒。作為小兒子的朱元璋小時候很少見自己的二姐,更是無從見上自己這個外甥一麵。
然而李家從前多有接濟朱家他還是知道的,又向李貞問了些話確認了他的身份,臉上也和緩了下來,隻心中仍是百感交集。李貞二人在濠州就早聽聞了朱元璋這支義軍的事兒,隻是朱二姐身染重病臥病在床他們要照料著,無法投奔而來。
去歲朱二姐撒手人寰,亂兵又入侵了濠州,父子二人生活艱難難以為繼,又時時刻刻生活在被掠奪生命的恐懼之中,咬咬牙便往滁州朱元璋這裏投奔。路途上他們沒有什麽吃食,每日裏風餐露宿,如同乞丐一般受人白眼討要食物,顛簸到了滁州好不容易見了朱元璋的手下。朱元璋的手下聽了他兩的身份,便派了人把他二人護送到了朱元璋麵前。
聽到自己二姐已死,朱元璋的神色黯淡了兩分,卻仍要振作精神安撫眼前的父子問道:「外甥是否取了名字了?」
「隻一個小名叫保兒。」李貞喚了一聲:「保兒,可莫要再哭了,見到你舅舅是好事兒,擦幹淨你的眼淚吧。」然後他又轉臉向朱元璋道:「保兒若是有福氣能隨將軍姓便好了,名字也將軍來取吧。」
薑妍猶豫了一下說道:「你現在要怎麽對待商人倒還無傷大雅,大不了就是多收他們些進出稅費。可你是有大誌向的,那你就不能對商人有這麽大偏見。」
「怎麽說?」朱元璋挑挑眉,擱置了筆等待著薑妍發表意見。
「我從前學的是經濟,倒是能在這上麵多說上幾句話。土地是百姓的根本,但要是想要全天下都富足起來,唯有依靠四處行走的商人。要想富,先修路,天下道路四通八達,商人便能將從盛產糧食的地方購入糧食,賣到糧食不豐的地方去。也能自低價地區購入物品,運輸到高價區去,買方賣方和他們自己都能夠賺到錢財。他們還能因此帶動運輸業,促進了商品的流通,滿足了市場的供需平衡,最終就能讓天下富足。」
「這些人動輒就會哄抬市價,靠著他人苦痛為自己攢下積蓄,富足了也隻是富足他們自己,怎麽說就是富足天下了?」許多名詞朱元璋一下子沒能明白過來,蹙起了眉頭反駁了薑妍。
薑妍知道要想一下子扭轉朱元璋的思路有些困難,況且商人確實是需要管理才能發揮好作用的,當下朱元璋隻掌控了滁州與集慶,根本管不住可以四處行商的商人。
但還沒有等她想好措辭再勸,朱元璋便開口道:「罷了,你在這上麵似乎確實比我懂得多些,那便聽你的意見。你以為我現在對待商人要如何?」
「他們四處行走的時候會交換信息,你不如像對待農人那樣減輕他們的進出稅費,讓他們多為你在各處傳些美名,也好為你吸納更多的名士良人來。」
朱元璋點點頭,覺得薑妍說的頗有些道理,也就順著她這條思路寫了幾條對商人有利的策略。
那些商人原本惴惴不安的,朱元璋對他們的態度明顯與對其餘農人百姓不同他們還是能看得出來的,但又舍不下集慶這一處絲綢大城,聚集在了一起商量辦法。
「我能接受比現在高出三成的稅費。」一個商人苦笑道:「看這位將軍的樣子,怕是個農人出身的,農戶的負擔怕是都要挪到咱們這些商戶的頭上來了。」
「高出三成的稅費怕不是利潤幾近於無了。若是他向像前那些元官一樣還要收取賄賂,咱們豈不是要虧了本?還不如想法子去旁的地方購入布料。」
「薄利多銷倒也還能賺上一些,畢竟隻有集慶有這上好布料。隻要他不要太過分,我再被剝削一些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你們都比我要好,我可是集慶的本地人,你們都能走,我可走不了。」其中一人長籲短嘆道:「等著看吧,若是這商戶實在幹不下去了,我便繼續去耕田了。」
「那你行商的天賦豈不是辜負了,咱們裏可就你賺得多。你這身板看著也不是個能幹農活的料,真要回歸田地,你怕是連鋤頭也拿不動。」
各人都長籲短嘆了一陣,次日看了朱元璋發布的政令卻是目瞪口呆,進出稅費竟然比原來低了四成!
朱元璋又特意派了人去請他們一聚,飯局上說了自己的誌向,拜託他們行商期間為他四處宣傳看看。同時他拒絕了一人提議送給他的禮物,說是自己不會收取一分賄賂,受到了諸人的讚嘆。
從集慶出去的商人行至各處便都開始向同行炫耀這一位減免稅費的起義將軍了,稅費減少,集慶的布料所賺的利潤就大了,這樣的誘惑下,便有更多的商人往集慶而去。一傳十,十傳百,有許多鬱鬱不得誌的人也往集慶想要親眼見一見這位待民親善的朱元璋了。
第二十七章
半大的少年郎跪在朱元璋的麵前,滿麵淚水一聲聲喚朱元璋舅舅,身旁還立著一個佝僂著背神色帶些試探的中年男子。朱元璋恍惚了一會兒問道:「你是二姐的兒子?」
朱家貧困,大兒子出生後除了朱元璋還有一子二女,隻是都實在無法養活,隻能把孩子都送去別人家中寄養,兒子便繼承他人的香火或是充作贅婿,女兒便隻當是童養媳。
二女兒便是送去了附近村子的李家,答允女兒長大充作李家的童養媳,嫁給李家的李貞做媳婦兒。作為小兒子的朱元璋小時候很少見自己的二姐,更是無從見上自己這個外甥一麵。
然而李家從前多有接濟朱家他還是知道的,又向李貞問了些話確認了他的身份,臉上也和緩了下來,隻心中仍是百感交集。李貞二人在濠州就早聽聞了朱元璋這支義軍的事兒,隻是朱二姐身染重病臥病在床他們要照料著,無法投奔而來。
去歲朱二姐撒手人寰,亂兵又入侵了濠州,父子二人生活艱難難以為繼,又時時刻刻生活在被掠奪生命的恐懼之中,咬咬牙便往滁州朱元璋這裏投奔。路途上他們沒有什麽吃食,每日裏風餐露宿,如同乞丐一般受人白眼討要食物,顛簸到了滁州好不容易見了朱元璋的手下。朱元璋的手下聽了他兩的身份,便派了人把他二人護送到了朱元璋麵前。
聽到自己二姐已死,朱元璋的神色黯淡了兩分,卻仍要振作精神安撫眼前的父子問道:「外甥是否取了名字了?」
「隻一個小名叫保兒。」李貞喚了一聲:「保兒,可莫要再哭了,見到你舅舅是好事兒,擦幹淨你的眼淚吧。」然後他又轉臉向朱元璋道:「保兒若是有福氣能隨將軍姓便好了,名字也將軍來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