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節
朕要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書) 作者:癢癢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殺人或者拿銀子,因為他很自信、很強大、很聰明、很驕傲、很清醒……不去在意那些“文化綁架”,自有自己的原則。
這是一個,被寵愛長大,被教育很好的孩子。
眾人看向這位,默默地烤一盤銀杏花生土豆的這位,看似普通人。但看他的一舉一動,拿著燒烤棍穩穩的手法,即使不是武功已入化境、深不可測,也不是普通人。
而他,隻是一個照顧的人?
眾人對小少俠的來曆好奇。
花心大少最是瀟灑,就覺得小少俠就是討人喜歡:“小少俠這話對。那些喊著‘重義輕利’的文人和大俠,都不缺銀子花,明明占據那麽多錢財,還擺出來一副仁義的模樣,勸說世人不要愛財,叫人躁得慌。”
中年劍客不認同:“你這話偏激。有人真正的憂國憂民,心懷天下。隻你們沒有見過。”
老和尚再打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老衲認為,大明武林,已然太過保守。大明的民間,都在讀書看小報,都知道朝廷規定,做好事的人,有報酬。”
有幾個人明白,有幾個人不明白。
那位隱士弟子恍然大悟:“我知道,我收到當地官府發的一百兩銀子。”
眾人好奇。
“小報上說,大明目前還是需要幫助的人多,但朝廷和官府不能麵麵俱到,就規定,所有伸出援手的人,朝廷都有獎勵。給名給利,鼓勵人做好事,鼓勵人積極去領獎勵。”
隱士弟子的話音一落,眾人都沒反應過來。
做好事,不是不求名利?
朝廷不是應該鼓勵人講美德?
皇上不說話,專心用烤玉米。
中年劍客略一思考,目光激動:“我記得兒時讀書學過……”
他緩緩道來,一席話說的所有人沉默。
春秋時期的戰爭多,當時的魯國有一道律法,若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淪落為戰奴,隻要把人贖回來,就可以從魯國獲得物質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十個人從外地贖回來,不去領取金錢。
孔子說:子貢你錯了!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做好事領取補償金,對魯國沒有任何損失;但你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的同胞。”
後來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一頭牛,子路收下,宣告四鄰。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的人。”
做好事需要成本,有能力付出這個成本的人,很少。
而且,做好事,為什麽就不能有獎勵?拿了獎勵,就不是做好事?
如果不這樣規定,還和以前那樣死講“仁義”,天下有幾個人做好事?壞人落井下石,好人袖手旁觀?
眾人看皇上,皇上咽下一口烤玉米,目光澄澈清亮,看得一夥兒人都笑——生死戰的約定,殺你是應該。不殺你,但要有銀子回報。這理兒不錯,很對。
女俠笑得感慨:“我聽說,那民間,都鼓勵寡婦再嫁,女子都以做事為榮。我們武林女子,大多還是情情愛愛的……”
說的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一愣一愣的。
獨行客搖頭:“不是情情愛愛不好。而是,有些人的想法,實在叫人不懂。天山靈宮大弟子、唐門長老這樣執迷不悟的,就不說了。
我記得那武林第一美人在的時候,那些男子的妻子,不去恨男子,去恨那武林第一美人。到那些男子因為武林第一美人死了,他們又去恨小少俠……”
他說不下去,這樣的情情愛愛,叫人都怕了“情情愛愛”。
眾人有的聽懂,有的人認為女子就這樣,不講道理,全憑感情用事。
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嚇得臉發白。
女俠看得不忍心,長長歎口氣。
“天山靈宮大弟子、唐門長老,我不懂。女子,我懂一點。民間人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那男人,是她們的依靠,她們如何去恨?自然隻能恨那些外頭的女子。而那些男人死了,她們失去依靠,那自然……”
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臉更白:“可是,那第一莊莊主的夫人,她……”她的出身,如何需要依靠男人穿衣吃飯?她要再嫁,多的是男人要娶。
老和尚再再打一個佛號。
“阿彌陀佛。中原武林,也需要‘改革’。”
夜色已深。有的呼呼大睡,比如皇上。有的人在思考——火器興起,功夫何去何從?全國大改革,傳統武林何去何從?
當年那位留在皇宮的草上飛,如今開了一家武館,教導子弟。
當年那位峨眉女弟子,去了兵營,如今立下戰功,叫皇上親自接見。
而他們還混在草莽。
武功也沒有創新。
民間的老百姓開始學習律法,對於他們時不時地在街上打架,打的菜攤都飛掉的事兒,不再和以前那樣忍耐,更討厭他們打一頓惡棍就走,留下惡棍更欺負人的行為……
中原武林的有識之士們,一起思考。
皇上很高興他們開始“思考”。
元和十五年的秋天、冬天,皇上練功不懈,風雨無阻地和一些大佬,一個一個地挑戰、切磋,傳出去的不光是功夫高深,更是一副新時代江湖人的仁義之風。
山東一戚家婦,新婚之夜丈夫暴死,戚氏哀哭一場,投門外江中而死,留下詩一首:“畫虎雖成未點睛,百年夫妻一宵情。歡聲方舉哀聲慟,賀者才臨吊者泣,……從來不識兒郎麵,獨抱冰心照水心。”
世人沒有和之前那樣廣為傳頌,有人要給請貞節牌坊,都認為其情可嘉;也有人說,雖然這不是以往那些被逼死的寡婦,但其行為,不值得提倡……
爭論不休。有那寫書的女子,都不知道,該不該評價她為烈女……
皇上仔細觀察其婆家人反應,叫餘慶用左手寫一個狀子——若為情意,不需要貞節牌坊;若有內情,更不要貞節牌坊……素未謀麵的一日夫妻,何來生死相隨?
事情鬧大,那戚氏的父母親人也鬧,平頭老百姓都不認同這樣的感情,當地官府無奈插手一查,果然這戚氏投江死之前,受到婆家人的刺激……
新婚女子,一夜之間丈夫死了,本就害怕,再來幾句克夫啊,喪門星啊,夫死婦隨的貞節啊……六神無主之下輕生,不奇怪。
她的父母哭自己苦命的女兒,世人罵那夫家不地道,新婚之夜暴死,說不定本就有什麽病……可不管怎麽說,一條年輕的人命,就這麽沒了。
老百姓不知道寫狀子的是誰,隻說這人果然大膽有正氣;武林人知道這是跟在小少俠身邊的人,一起沉默。
十一月二十八日,四川建昌衛至寧番衛等地,發生七級大地震,山崩地裂,城室盡塌,五晝夜雷聲不絕,烈風可畏,水泉河水,盡皆黃濁……城樓垛口,牆垣門壁,寺廟神祠等建築,一時俱皆倒塌。
雖然皇上因為章懷秀的記憶,吩咐內閣早有準備,還是死者達萬人。
皇上收到消息後趕去,眼見朝廷有序賑災,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參與救災。
一些倒塌的房屋,普通官兵不好下去,錦衣衛人手不夠,他就發動武林人都來幫忙,他給銀子。
自己吃不下那救災的飯菜,也擔心災區其他的人身體拖垮,幹脆拿出自己這段時間賺的銀子,統一改善夥食。
武林人士這次幫了大忙,不光是救災,他們有武功,不會和普通官兵一樣受傷,又不像官府做事很多時候束手束腳的,打壓奸商、懲治惡人……痛快淋漓。
朝野上下都誇好,民間人發現,功夫還是要學啊,功夫有用啊。
武林人士,好像第一次感受到,他們學武功,除了強身健體、揚名立萬、匡扶正義,打擊人間不平……另外的意義。
第一個意義是,當年協助朝廷,打擊倭寇和蒙古人。
如今國家太平,可他們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元和十五年的春節就這樣過去,元和十六年一開春,北京通州地震,居民房屋、城垣多塌,壓傷人命。井徑震聲如雷,三日後複震,八日後又大震……
整個順天府都是地震,雖然沒有章懷秀的記憶,但這次地震儀有感應,朝廷有準備,沒有多少人傷亡。
皇上回來北京,跟著工部、畫院、民間的建造人才一起,規劃通州乃至北京,整個順天府的重建事宜——糧食充足,沒有戰爭,大明人口增多,北京人口更多,原有的規劃各方麵都需要改進。
朝廷忙朝廷的,民間人一邊救災,一邊激動地哭。
新製的地震儀有反應!
雖然地震儀時靈時不靈,可是它隻要靈一次,那就是幾萬的人命!
誰說有些工匠們也就做一些家具器具的,誰說有些工匠們天天研究一些沒用的物事?
工匠們研究的地震儀,救人!
救很多人!
這次的地震,叫大明人再一次正視技藝的作用。
皇上直接在小報上說,大明的工匠們,默默無聞、居功甚偉。
皇上的意思,用老百姓的話說,如果不是大明國力強勢、火器足夠好,這次大明和蒙古的十年之約到期,蒙古各部如何會不打就認慫?
那東北女真乖乖地辦學、修路,不也是?
真以為這太平日子,是天上掉下來的?
皇上還說,他帶兵出去大明,底氣來自大明人,所有的大明人,農人種地,工人做工,士人為官,商人走商……他們每一個,都是大明的脊梁。
天下人都哭,他們從來沒想到,會聽到這番話。
他們做的,都是應該的,他們都是升鬥小民,隻能做這些。
可是皇上說,他帶兵出去,底氣來自大明人,每一個大明人。
老百姓一麵救災,一麵哭,一麵議論紛紛。
工匠們一個個的,都紅了眼睛。
默默無聞,是因為他們某些人的身份太敏感,其他國家的人偷不到技藝,就來偷人,皇上和朝廷耗費那麽多保護他們,他們不能暴露。
居功甚偉,這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的評價。
匠人,也可以於國有功,居功甚偉,他們如何不哭?
章懷秀在工部,自己哭,麵對一個個紅通通的兔子眼,更哭。
大明的火器,如今提前五百年。
魏國公退休後一力主持的蒸汽機研究,也有了突破性進展。
他親眼看著,大明一步跨入工業時代!
從元和十五年末,到元和十六年夏天,大明人振作起來,都在討論技藝的事兒,很多優秀學子都去技藝學院,不再唯當官一條路。
皇上說,底氣來自他們,他們不能要皇上失望,他們不能要當年,皇上被逼無奈和蒙古人簽訂合約的情況,再次出現。
大明人胸腔鼓動,更加有目標,有希望,有動力地做事的時候,也更關心一個問題。
皇上你十六歲了啊,皇上你玩夠了哇?
皇上不聽不聽。
這次救災,女兵們也有功勞,災區的受難女子,多虧了這些女兵,皇上論功行賞,當然有她們的身影。
這是一個,被寵愛長大,被教育很好的孩子。
眾人看向這位,默默地烤一盤銀杏花生土豆的這位,看似普通人。但看他的一舉一動,拿著燒烤棍穩穩的手法,即使不是武功已入化境、深不可測,也不是普通人。
而他,隻是一個照顧的人?
眾人對小少俠的來曆好奇。
花心大少最是瀟灑,就覺得小少俠就是討人喜歡:“小少俠這話對。那些喊著‘重義輕利’的文人和大俠,都不缺銀子花,明明占據那麽多錢財,還擺出來一副仁義的模樣,勸說世人不要愛財,叫人躁得慌。”
中年劍客不認同:“你這話偏激。有人真正的憂國憂民,心懷天下。隻你們沒有見過。”
老和尚再打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老衲認為,大明武林,已然太過保守。大明的民間,都在讀書看小報,都知道朝廷規定,做好事的人,有報酬。”
有幾個人明白,有幾個人不明白。
那位隱士弟子恍然大悟:“我知道,我收到當地官府發的一百兩銀子。”
眾人好奇。
“小報上說,大明目前還是需要幫助的人多,但朝廷和官府不能麵麵俱到,就規定,所有伸出援手的人,朝廷都有獎勵。給名給利,鼓勵人做好事,鼓勵人積極去領獎勵。”
隱士弟子的話音一落,眾人都沒反應過來。
做好事,不是不求名利?
朝廷不是應該鼓勵人講美德?
皇上不說話,專心用烤玉米。
中年劍客略一思考,目光激動:“我記得兒時讀書學過……”
他緩緩道來,一席話說的所有人沉默。
春秋時期的戰爭多,當時的魯國有一道律法,若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淪落為戰奴,隻要把人贖回來,就可以從魯國獲得物質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十個人從外地贖回來,不去領取金錢。
孔子說:子貢你錯了!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做好事領取補償金,對魯國沒有任何損失;但你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的同胞。”
後來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一頭牛,子路收下,宣告四鄰。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的人。”
做好事需要成本,有能力付出這個成本的人,很少。
而且,做好事,為什麽就不能有獎勵?拿了獎勵,就不是做好事?
如果不這樣規定,還和以前那樣死講“仁義”,天下有幾個人做好事?壞人落井下石,好人袖手旁觀?
眾人看皇上,皇上咽下一口烤玉米,目光澄澈清亮,看得一夥兒人都笑——生死戰的約定,殺你是應該。不殺你,但要有銀子回報。這理兒不錯,很對。
女俠笑得感慨:“我聽說,那民間,都鼓勵寡婦再嫁,女子都以做事為榮。我們武林女子,大多還是情情愛愛的……”
說的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一愣一愣的。
獨行客搖頭:“不是情情愛愛不好。而是,有些人的想法,實在叫人不懂。天山靈宮大弟子、唐門長老這樣執迷不悟的,就不說了。
我記得那武林第一美人在的時候,那些男子的妻子,不去恨男子,去恨那武林第一美人。到那些男子因為武林第一美人死了,他們又去恨小少俠……”
他說不下去,這樣的情情愛愛,叫人都怕了“情情愛愛”。
眾人有的聽懂,有的人認為女子就這樣,不講道理,全憑感情用事。
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嚇得臉發白。
女俠看得不忍心,長長歎口氣。
“天山靈宮大弟子、唐門長老,我不懂。女子,我懂一點。民間人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那男人,是她們的依靠,她們如何去恨?自然隻能恨那些外頭的女子。而那些男人死了,她們失去依靠,那自然……”
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臉更白:“可是,那第一莊莊主的夫人,她……”她的出身,如何需要依靠男人穿衣吃飯?她要再嫁,多的是男人要娶。
老和尚再再打一個佛號。
“阿彌陀佛。中原武林,也需要‘改革’。”
夜色已深。有的呼呼大睡,比如皇上。有的人在思考——火器興起,功夫何去何從?全國大改革,傳統武林何去何從?
當年那位留在皇宮的草上飛,如今開了一家武館,教導子弟。
當年那位峨眉女弟子,去了兵營,如今立下戰功,叫皇上親自接見。
而他們還混在草莽。
武功也沒有創新。
民間的老百姓開始學習律法,對於他們時不時地在街上打架,打的菜攤都飛掉的事兒,不再和以前那樣忍耐,更討厭他們打一頓惡棍就走,留下惡棍更欺負人的行為……
中原武林的有識之士們,一起思考。
皇上很高興他們開始“思考”。
元和十五年的秋天、冬天,皇上練功不懈,風雨無阻地和一些大佬,一個一個地挑戰、切磋,傳出去的不光是功夫高深,更是一副新時代江湖人的仁義之風。
山東一戚家婦,新婚之夜丈夫暴死,戚氏哀哭一場,投門外江中而死,留下詩一首:“畫虎雖成未點睛,百年夫妻一宵情。歡聲方舉哀聲慟,賀者才臨吊者泣,……從來不識兒郎麵,獨抱冰心照水心。”
世人沒有和之前那樣廣為傳頌,有人要給請貞節牌坊,都認為其情可嘉;也有人說,雖然這不是以往那些被逼死的寡婦,但其行為,不值得提倡……
爭論不休。有那寫書的女子,都不知道,該不該評價她為烈女……
皇上仔細觀察其婆家人反應,叫餘慶用左手寫一個狀子——若為情意,不需要貞節牌坊;若有內情,更不要貞節牌坊……素未謀麵的一日夫妻,何來生死相隨?
事情鬧大,那戚氏的父母親人也鬧,平頭老百姓都不認同這樣的感情,當地官府無奈插手一查,果然這戚氏投江死之前,受到婆家人的刺激……
新婚女子,一夜之間丈夫死了,本就害怕,再來幾句克夫啊,喪門星啊,夫死婦隨的貞節啊……六神無主之下輕生,不奇怪。
她的父母哭自己苦命的女兒,世人罵那夫家不地道,新婚之夜暴死,說不定本就有什麽病……可不管怎麽說,一條年輕的人命,就這麽沒了。
老百姓不知道寫狀子的是誰,隻說這人果然大膽有正氣;武林人知道這是跟在小少俠身邊的人,一起沉默。
十一月二十八日,四川建昌衛至寧番衛等地,發生七級大地震,山崩地裂,城室盡塌,五晝夜雷聲不絕,烈風可畏,水泉河水,盡皆黃濁……城樓垛口,牆垣門壁,寺廟神祠等建築,一時俱皆倒塌。
雖然皇上因為章懷秀的記憶,吩咐內閣早有準備,還是死者達萬人。
皇上收到消息後趕去,眼見朝廷有序賑災,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參與救災。
一些倒塌的房屋,普通官兵不好下去,錦衣衛人手不夠,他就發動武林人都來幫忙,他給銀子。
自己吃不下那救災的飯菜,也擔心災區其他的人身體拖垮,幹脆拿出自己這段時間賺的銀子,統一改善夥食。
武林人士這次幫了大忙,不光是救災,他們有武功,不會和普通官兵一樣受傷,又不像官府做事很多時候束手束腳的,打壓奸商、懲治惡人……痛快淋漓。
朝野上下都誇好,民間人發現,功夫還是要學啊,功夫有用啊。
武林人士,好像第一次感受到,他們學武功,除了強身健體、揚名立萬、匡扶正義,打擊人間不平……另外的意義。
第一個意義是,當年協助朝廷,打擊倭寇和蒙古人。
如今國家太平,可他們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元和十五年的春節就這樣過去,元和十六年一開春,北京通州地震,居民房屋、城垣多塌,壓傷人命。井徑震聲如雷,三日後複震,八日後又大震……
整個順天府都是地震,雖然沒有章懷秀的記憶,但這次地震儀有感應,朝廷有準備,沒有多少人傷亡。
皇上回來北京,跟著工部、畫院、民間的建造人才一起,規劃通州乃至北京,整個順天府的重建事宜——糧食充足,沒有戰爭,大明人口增多,北京人口更多,原有的規劃各方麵都需要改進。
朝廷忙朝廷的,民間人一邊救災,一邊激動地哭。
新製的地震儀有反應!
雖然地震儀時靈時不靈,可是它隻要靈一次,那就是幾萬的人命!
誰說有些工匠們也就做一些家具器具的,誰說有些工匠們天天研究一些沒用的物事?
工匠們研究的地震儀,救人!
救很多人!
這次的地震,叫大明人再一次正視技藝的作用。
皇上直接在小報上說,大明的工匠們,默默無聞、居功甚偉。
皇上的意思,用老百姓的話說,如果不是大明國力強勢、火器足夠好,這次大明和蒙古的十年之約到期,蒙古各部如何會不打就認慫?
那東北女真乖乖地辦學、修路,不也是?
真以為這太平日子,是天上掉下來的?
皇上還說,他帶兵出去大明,底氣來自大明人,所有的大明人,農人種地,工人做工,士人為官,商人走商……他們每一個,都是大明的脊梁。
天下人都哭,他們從來沒想到,會聽到這番話。
他們做的,都是應該的,他們都是升鬥小民,隻能做這些。
可是皇上說,他帶兵出去,底氣來自大明人,每一個大明人。
老百姓一麵救災,一麵哭,一麵議論紛紛。
工匠們一個個的,都紅了眼睛。
默默無聞,是因為他們某些人的身份太敏感,其他國家的人偷不到技藝,就來偷人,皇上和朝廷耗費那麽多保護他們,他們不能暴露。
居功甚偉,這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的評價。
匠人,也可以於國有功,居功甚偉,他們如何不哭?
章懷秀在工部,自己哭,麵對一個個紅通通的兔子眼,更哭。
大明的火器,如今提前五百年。
魏國公退休後一力主持的蒸汽機研究,也有了突破性進展。
他親眼看著,大明一步跨入工業時代!
從元和十五年末,到元和十六年夏天,大明人振作起來,都在討論技藝的事兒,很多優秀學子都去技藝學院,不再唯當官一條路。
皇上說,底氣來自他們,他們不能要皇上失望,他們不能要當年,皇上被逼無奈和蒙古人簽訂合約的情況,再次出現。
大明人胸腔鼓動,更加有目標,有希望,有動力地做事的時候,也更關心一個問題。
皇上你十六歲了啊,皇上你玩夠了哇?
皇上不聽不聽。
這次救災,女兵們也有功勞,災區的受難女子,多虧了這些女兵,皇上論功行賞,當然有她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