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學因為祖父的提醒,早有準備,一一解釋:“均輸和平準在漢武帝時期開始,最初目的是利用官府手段幹預鹽業,調劑鹽價。


    漢武帝在各地設置均輸官,負責征收、買賣和運輸貨物,地方應交納的貢物,折合成錢交給均輸官,均輸官再在各地之間賤買貴賣,調節物價,同時也為朝廷增加收入……”


    皇上明白,這就類似大明的鹽商。


    “平準,是官府負責京師、幾大城池的平抑鹽價,賤時國家收買,貴時國家拋售,抑製奸商暴利。但是由於理論過於理想化,造成百姓買什麽什麽貴的惡性循環。”


    皇上眼睛一眯:“毛閣老擔心,有銀子代替糧食交稅,會造成商人抬高銀價,壓低糧食價格,朕吩咐糧食價格有官府製定,也是過於理想化?”


    劉成學搖頭:“不是。這不是一樣。糧食價格就一年兩季,官府定價是根據物價來。


    但鹽價,書中的禦史大夫桑弘羊,站在朝廷的立場,強調法治,崇尚強權,堅持朝廷對鹽鐵官營、平準、均輸等重大措施,理由是‘有益於國庫,無害於人、以佐助邊費,杜絕鹽業兼並亂象……’”


    桑弘羊?皇上記得徐景珩提過,桑弘羊在為鹽鐵官營等政策辯護時,全麵地提出他對工商業的看法。而他的看法,大多來自範蠡、白圭的重商思想,《管子》中有關朝廷經營工商業的思想。


    皇上:“桑弘羊認為工、商業在百姓生活中不可少,人生活所需的‘養生送終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朕也認同。


    ‘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農商交易,以利本末’。但他排斥看不起富商大賈,認為工商業應該由官府控製,官營工、商業……”


    幾位老師開心於皇上的博學廣記。唐伯虎老師來自江南,於《鹽鐵論》不大懂,但於商業方麵也有感觸:“皇上,臣認為,桑弘羊的思想有道理,既可以增加國庫財政收入,抑製商人的兼並掠奪,‘使民務本,不營於末,建本抑末’。


    但臣認為,若是官營工、商業,必然造成刻板沒有活力。”


    皇上思考一會兒,謝丕緩緩開口:“皇上可是考慮,朝廷在大方向上管理,各個商人管理各自的作坊?”


    皇上的小眉頭皺巴:“朕卻有如此想法。可工科學院,有關於工匠們的啟蒙書本有了,理論書本沒有。要類似四書五經那樣的書本,不是各個工匠之家的家規。商人也是。大明的商人,不能放開不管。”


    王守仁老師提議:“皇上,儒家有儒家精神,墨家也有墨家精神。當年墨子提過‘兼愛非攻’,臣認為,這和西洋文化有某些類似。


    儒家‘罕言利’,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墨家則重視使人奮發圖強,做工做活取得正當利益。”


    皇上點頭,小小的擔憂:“朕明白,義與利本來就是兩回事,可不混為一談。大明如今的底層佃戶、雇工,一年收入不過六兩銀子,勉強吃一個肚子。官辦作坊有很多問題。


    可商人自己辦作坊,商人逐利本也是常理,朕不能強行提高他們的收入。”


    唐伯虎笑:“皇上莫擔憂。男子種地、做工,雖然收入低。但據臣所知,在江南,他們家裏女子織布得來的收入挺好,一匹布,一石糧食,生活不是問題。”


    皇上想象他出宮聽到的家家戶戶織機聲,睜大眼睛:“女子養家?”


    咳咳、咳咳。幾位老師伴讀一起咳嗽,重重咳嗽。唐伯虎即使是開明的江南人也不樂意:“皇上,男子種地、做工乃是國家根本,這不能根據銀子來算。”


    皇上懵懂:“女子不能種地、做工?”


    咳咳、咳咳。幾位老師都覺得,皇上真被徐景珩帶的,越發脫離世俗。


    謝丕裝模作樣:“皇上,男主外女主外。此乃陰陽和諧,一家和樂。男子外出,女子在家裏生兒育女,照顧一家老小,有空的時候織布補貼家用。”


    皇上還真被唬住,可他立即又想明白,小眼神乜謝丕一眼,大大的鄙視:“朕知道,是因為家裏的活兒總要有人做。”


    咳咳、咳咳。一夥兒大男子一起臉紅,可這大白話是實在道理哇。幾個老師趕緊轉移話題,繼續討論功課學院的理論書本。


    皇上認知到,墨家這幾千來,其實被儒家不斷抹黑,其實墨子的思想非常好。


    比如那墨子弟子隨巢子在論述“兼愛“時說“有疏而無絕,有後而無遺“,乃是人有親疏的差別,但沒有被拒絕的;人有先後的差別,但沒有被遺忘的。並不是儒家批判的“愛無差等,渾然不顧血緣親疏遠近……”


    再比如,墨家重“實事”,儒家重“名聲、名份”。儒家從貴賤有別出發,重視禮儀,主張“厚葬”“久喪”;墨家主張生前盡心盡力,死後薄葬即可……


    墨家的弟子們一代一代,每一個都是精英,為了維護墨家精神慷慨就義,儒家弟子遍布天下,良莠不齊。


    皇上懂了,儒家更適合朝廷統治,更符合人性。但不能說墨家不對。


    “國家真正需要的是,做實事的人!薄葬和薄嫁娶很好,大明的厚嫁厚娶之風盛行,造成貧家男女無力婚嫁,不好。”


    皇上一錘定音,打定主意好好推廣墨家思想,幾位老師伴讀都是沉默。


    然而皇上有了主意,就要操辦,皇上找來楊廷和、嚴嵩、章懷秀……問他們西洋文化和華夏文化的區別,其他人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都是一副大國之人不理會蠻夷……


    章懷秀倒是大致說一說:“臣有一點體會。臣自己拿俸祿去菜市場買米菜,遇到有人一鬥一百三十斤,有人一鬥一百四十斤,斤和斤也有不同,全憑講價和人情。”


    華夏文化,從語言到律法,到生活中的一切,從不喜歡精細,更不喜歡量化。西洋人做菜,精細到幾克,華夏人講究玄理,一些、一點點……個人悟。”


    章懷秀這麽一開始,楊廷和也有理解:“皇上,臣也大體明白一點點。西洋人類似我們的墨家文化,直白白地講實際利益,注重契約精神。”


    嚴嵩也開口:“皇上,那西洋人,別說生活中的針頭線腦,就是打仗,他們也特直白。我們打仗,戰爭中軍糧的分量是多少不可知,連人數都很玄——


    曆史上很多戰爭的兵數都有兩個數字,一個是實數,一個是虛數,號稱多少大軍。但即便實數,也無從具體統計,也沒有人統計。


    臣記得西班牙總督說過一次,這次大明水師出動的軍隊人數。臣後來和王憲老將軍一對,王憲老將軍笑著說,西班牙人算的,比我們大明自己還清楚。”


    皇上於是確認,西洋文化,就是類似華夏的墨家文化,文化的主體是匠人和商人。好比他們的軍隊就是海盜、商人構成。


    皇上獲得一個新知識,契約精神。皇上認為這個好。儒家講究誠信,很好。白紙黑字寫下來契約,也不是不好。


    自覺有所悟的皇上,第三天傍晚迫不及地去找徐景珩,炫耀他的收獲:“朕知道,江南要發展工、商業,需要更大的自由,但也不能放鬆管製。”


    徐景珩一愣,忍不住笑:“皇上的想法很好。儒家弟子良莠不齊,但儒家有個大體做事標準。墨家有個各行業做工的通俗標準,會更好地普及。這些一步一步慢慢來即可。”


    皇上不懂。


    “即使在江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模式,還是占據普遍優勢。大戶人家、中等人家的女子外出遊玩,結詩社、開辦女學館……甚至經商做工。


    占據人口基數最大的小戶人家,女子的自由並不大。人人都知道作坊好,官員不放權,商人就要打點官府,甚至一個衙役,這首先是成本增加、目的導向。”


    頓了頓,“大多數男子也不會放權,即使男子放權,要女子能離開家庭,拋頭露麵做工,也需要時間。”


    皇上眨眼,這和他夢想的不一樣啊。


    徐景珩細細說:“為什麽幾千年來,墨家無法在華夏生存,幾乎斷絕傳承?凡是存在就有其道理,儒家也是。


    西洋資源和人口有限,相對透明度高,隻能通過不斷提升技藝能力,贏得生意。如果是大明人做生意,直接通過價格戰消滅對手,或者權勢擠壓。


    大明人口多,地大物博,競爭更殘酷激烈。看似官商分離,其實永遠是官商結合。各項成本、效率、行情、本錢等等方麵的考慮更多,任何一家作坊首先是生存。”


    “更有,大明人的工匠,踏實穩健做工。但是商人追求利益,不會太看重匠人,也不會太看重技藝,更看重其他。如果墨家思想和商人的利益,不能達成一致,大明的墨家文化,永遠無法複興。因為人,總是要大米下鍋……”


    皇上鼓著腮幫子:“不能用思想下鍋。”


    “皇上英明。”


    皇上賭氣:“一步一步來啊?”


    “一步一步來就成。皇上要是煩惱做工人的問題,可以去其他地方,比如那類似古代母係氏族的地方,或者高麗、日本找人,而且那裏的女子是大腳,能做工。”


    徐景珩一眨眼,皇上瞬間明白,大腳!大腳!要大辦作坊,需要男工和女工。男工的問題是,土地要有人耕種。女工的問題,首先是,小腳啊。小戶人家的女子,沒有轎子沒有馬車,怎麽出門?


    皇上抬手揉揉眼睛,氣鼓鼓的不服氣:“女子為什麽喜歡長小腳?”


    皇上還不知道裹腳的事兒,徐景珩摸摸皇上的小腦袋,給皇上打氣:“皇上能想到這些,已經很好。還有一個事兒需要注意,最近錦衣衛抓到不少其他國家的間諜,工科學院不是國子監,國子監的那幾本四書五經,傳到其他國家更好。但工科學院不一樣。”


    皇上果然精神一震——膽敢來偷大明的技藝,殺!


    皇上把這個事兒記在心裏,想起另外一個事兒。皇上自從得知乳母要害他後,就一直惦記聽徐景珩講乳母的事兒,不光自己看一些卷宗,還在臨出發前,問劉成學這個理學弟子:“曆朝曆代皇帝的乳母,都是什麽樣子?”


    劉成學誤以為,哪個宮人在皇上麵前提起,當即臉色一肅,一板一眼地告訴皇上。


    “《禮記》中有“士夫之子有食母”之說。即在春秋時期,大戶人家的子嗣由奶媽哺養,形成定製。有具體記載的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所有人都對皇帝的嫡母、生母、養母,統一尊稱‘太姬’,乳母的地位,在長公主之上……”


    乳母因哺乳之功,導致整個社會都對其另眼相看。


    傳說,北齊後主高緯的乳母,在高緯登基以後,先是收養美貌女孩為養女,在皇帝麵前進讒言立養女為皇後。


    太後要嫁親侄女為皇後,她就故意在太後麵前,說太後侄女在背後說太後養男寵的往事,導致太後窘態百出,親手剪掉侄女的頭發……


    曆朝曆代,比較有名的乳母,東漢安帝的奶媽王氏,位極“野君”,每每出行,燈炬簇擁,熒然白晝,衣服鮮華,儼若神仙……漢順帝的奶媽宋氏為“山陽君”,唐中宗的奶媽於氏“恩平君”……


    因為皇帝和乳母長大,日夜有乳母照顧,和乳母的感情深,又因為“乳母半個娘”的孝道,不光大戶人家敬著,皇家更是名正言順地冊封……


    皇上聽得目瞪口呆:“小娃娃一定要乳母嗎?”


    劉成學:“!!!”劉成學結結巴巴:“不是一定要,也不是一定不要。皇上莫要擔心。大明此風氣已經緩解。”


    皇上:“???”


    “原本各家大戶都備養乳母,母親和孩子分離,百姓逃避此業,時常乳母奇缺。指揮使在元和二年廢除禮儀房。內閣在皇上斷奶後,陸續將七名乳母送出宮,高俸榮養,太醫也鼓勵說生母親自喂養孩子有好處……現在百姓不再懼怕。”


    皇上更呆。


    乳母的事兒,居然引發百姓逃亡?皇上回神,顧不得驚訝,直覺劉成學沒有說全,也猜到他不敢說,點一下小腦袋,放他離開。


    現在可不是要問徐景珩?


    果然……


    東安門外稍北的禮儀房,乃是皇家選乳母以候內廷宣召之所,百姓叫“奶口府”,有錦衣衛和司禮監太監管著。每“季”,不是宮裏有誰有孕,是每個季節,選奶娘四十名,蓄養於內;另選八十名,僅注其籍,仍令其住在自己家中,以備不足。


    因為是長年累月的這般養著乳母,導致乳母奇缺。北京附近的幾個大縣,各軍民家有夫之婦,夫男俱全,形體端正,身體健康,性格溫順……第二胎生完過三月者,都作為候選人。母子連心,有幾個母親願意離開三個月的孩子?


    太醫的說法是,擔心乳母血氣影響乳汁,進而左右新生兒的發展,提前挑選溫順健康的婦女,提前養著,嚴加督導,調節飲食……


    皇上瞪大眼睛:“那乳母的小娃娃沒有奶水吃?怎麽辦?”


    “三個月大的嬰兒,可以吃米糊糊。況且,乳母們的地位看似底下,無人重視,但在禮儀房裏麵,吃住都比家裏好,還有月俸。大多數人家不願意,但總有人夢想著,若能一朝入選進宮,哺養皇孫貴胄、鳳子龍孫……”


    皇上:“!!!”哺養皇孫貴胄,她們也就成為人上人了。和選妃、選官一樣,“一朝人選,終生富貴,甚至受爵冊封。”皇上又想起太~祖皇帝在意的問題,抓住機會問道:“徐景珩,憲宗皇帝納萬貴妃做妃子,太~祖皇帝生氣。”


    徐景珩失笑:“皇上,臣不能議論憲宗皇帝。如果要解釋,人的感情,很多時候,都不是自己能控製的。世人說情、理、法……情在前麵,道理在中間,法治在後麵。這不光是因為感情珍貴,人們喜歡重情重義的人。


    更是因為,情,乃是世間生靈和無靈之物的最大區別。”


    “那太~祖皇帝為什麽生氣?”


    “……太~祖皇帝作為祖先,對後輩們自然要求嚴格。因為身份不合適,從儒家要求‘發乎情止乎禮’上講,不夠克製。從輩分上來說,不合禮儀。”


    徐景珩略感歎。皇上的大眼睛亮亮的:“我知道,唐高宗就納庶母武才人做妃子,封太後。”


    徐景珩:“!!!”可徐景珩忍住了,太~祖皇帝實在忍不住了。可太~祖皇帝還沒開口,唐高祖搶先開口:“皇上,那是大大的不對。我已經命令李治的親爹,狠狠地教訓他,昨兒還抽了他一頓鞋底。”


    皇上:“???”皇上同情李治一咪咪,剛要給李治求情,漢太~祖冒出來:“皇上切莫看那些壞榜樣。皇上看《史記》,我這裏都有子孫親身經曆,保證皇上看得懂。那《鹽鐵論》,就要劉弗陵給皇上講解。”


    唐高祖也趕緊說:“是極是極。大唐曆史,沒有比他們更清楚。”


    宋太~祖直接說:“皇上的老師們,講的曆史都不對。”


    皇上:“!!!”皇上直覺就要拒絕,可是徐景珩讚同:“此法甚好。”鬼鬼們歡呼,皇上耍賴鬧騰也沒用,生氣哇。


    以後看曆史書本的時候,都有當事鬼鬼出來講?皇上表示他對曆史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就看看故事書!


    皇上氣得“哇哇哇”叫:“要聽故事。”


    “好。講故事。”徐景珩牽著皇上的手,坐在高台上看夕陽,慢悠悠的語氣:“永樂皇帝登基,除了冊封後妃皇子公主,還冊封乳母。


    永樂三年,追封乳母馮氏為保聖賢順夫人,遣趙王以珠冠香笏真衣致祭。永樂七年,遣官祭保聖賢順夫人馮氏……對其家人後人禮遇有加……其後的大明帝王,各自封賞各自的乳母。”


    宣德年間,封乳母李氏為奉聖夫人,保母張氏為佑聖夫人,李氏故夫呂斌、張氏故夫傅勝,皆贈都督僉事;封府前衛指揮僉事胡信妻李氏為恭聖夫人,以報答李氏夙勤乳哺保衛皇帝的功勞。


    正統年間,賜輔聖夫人藺氏,佐聖夫人李氏誥命,報答照顧皇帝勞苦功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要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癢癢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癢癢鼠並收藏朕要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