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見沒有熱鬧可看,也就散開了。
周三郎也顧不上打量他這房子,而是問,「你去縣衙,有你弟弟消息了嗎?」
婉玉搖頭,將捕頭原話告訴了他。
周三郎再次沉默。
婉玉跟周三郎道,「爹,要不然你跟我一塊去邊城吧。下半輩子,我會好好照顧您的。」
周三郎不肯,他要等著他的宗寶回來。
婉玉無可奈何,隻能將省下來的俸祿大半都給了周三郎,獨自回了邊城。
到了邊城後,婉玉往京城捎了一封信。
信中寫明自己在邊城逮到一夥被賣到敵軍的奴隸,其中一人正是她父親。
江舒涵看到信,久久未說話。原來周三郎被罵到大榮,怪不得他前世沒回來呢。
她沒有告訴另外三個女兒這件事。路途遙遠,讓她們回家看望親爹,路上要是出了事,可不得了。就這麽著吧。左右這幾個孩子對親爹的印象也不深。
沒過多久,婉玉正在邊城郊外練兵。
謝子忠派個士兵給她送東西,一個包裹和一封信,包袱是從京城來的,那封信是從興元府來的。
婉玉示意副手繼續練兵,她拿著布巾擦汗,到旁邊空地打開包裹。
從京城到這邊城有兩三千裏地。江舒涵給她寄來了自己製的鹹菜,還有秘製調料包,裏衣和傷藥等等。
裏麵還有一封信,她母親寫的,講了下家裏的事,重點寫婉怡已經定了人家,對方也是勛貴出身,家中排行最小,不愛科舉,隻愛吟詩作畫。與婉怡也能說到一塊去。
婉怡極喜愛詩詞,為此母親為她搜羅不少名家畫作,她每次出門除了去鮮香閣就是去書畫鋪。
她與未婚夫也是在書畫鋪認識的,兩人探討書畫,結為知己。
皇後舉辦宴會,讓這些公子哥和小姐們作詩,女方這邊以婉怡作的最好,男方自然是他。
兩家長輩見兩個孩子投緣,由皇後撮合定了親。
至於最小的妹妹婉月已經十二歲了,正是好學的年紀,聽說她非常喜愛算學,已經能跟她娘一塊理帳,而且無一錯處,倒是比她們四個姐姐都有出息。小小年紀就學會賺錢了。
隨身信裏,還附著一張一百兩銀票。
婉玉笑了,她娘這是生怕她在邊城受委屈呢。
可她娘不知道,她其實不愛走動,邊城這邊再好看的衣服,經過風沙吹也不成樣子。再說了她是來當兵的,還是穿勁裝比較方便。
打開另一封信,婉玉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宗寶還是沒找到。她爹已經不抱希望,又娶了一個。當俘虜那些年,周三郎身子垮了,再也生不了孩子。他娶的這個寡婦帶著三個兒子。
最小的兒子才三歲,不記事,還可以養熟,後娘答應給小兒子改姓周。
周三郎寄信是為了跟她要錢。
婉玉不知道該以何種心情麵對這封信,她走的時候,就跟他說了,她大半身家都給他了,這些錢都是她這些年當捕頭攢的。
五十兩銀子,蓋房子花掉三十兩,娶媳婦花掉十兩,剩下十兩連五個月都沒撐到嗎?
婉玉將信揣回懷裏,招個士兵過來,「上麵拖欠的軍餉到現在還沒發嗎?」
士兵搖頭,「沒有。我聽監軍說今年又有災情,戶部撥不出銀子。上麵隻送來了糧食。軍餉還得再等等。」他忍不住抱怨,「都五個月了。以前也沒那麽久啊。也不知道怎麽回事。」
婉玉揮手讓他退下去,看了眼手裏的銀票,最終還是沒選擇將這錢寄出去。
她自己掙的錢可以給他花,但是母親的錢,不行!
她離開周家村的時候已經八歲了,知道許多事。其中一件就是她母親並不是自願離開周家村,而是被父親休棄的。
到了京城,她母親從未提過父親。她想母親心裏應該是怨恨父親的。
既如此,她又怎能將母親給的錢用到父親身上。
轉眼又過半年,軍餉還未發。底下士兵已經等不了了。
這些士兵都是最底層的人,已經一年沒發軍餉,家裏指不定沒米下鍋了。
婉玉很快察覺她手下不少兵已經開始暴躁,也不好好訓練了。
婉玉頭一次碰到這樣的事,借著訓練,問過其他百戶。得知他們的兵也同樣如此。
百戶們聚在一塊商量該如何應對,他們都建議採用體罰製,隻要將這些士兵打趴下,他們自然就老實了。
婉玉做不出這樣的事。明明就是上麵發不出軍餉,憑什麽還要打人。
她將手下叫過來,登記他們的資料,然後根據他們的家庭情況,自掏腰包借錢給他們。
她來的時候,母親給了她一百兩銀票,再加上之前收到的一百兩,也有二百兩了。
她挑了條件最差的三十個人,每人借五兩,又囑咐他們,「等發了軍餉,你們再把欠的銀子還給我。」
手下們自是對她感恩戴德。
婉玉做的事很快傳遍整個軍營,其他士兵開始蠢蠢欲動。
以前那些士兵都嫌棄婉玉是個女人,沒少嘲諷她的手下被個女人騎在頭上。可是人家出了事,自己能頂事。
反倒他們這邊,軍餉沒個著落,上司也隻會讓他們理解。
理解個屁啊,家裏都沒米下鍋了,孩子都餓得哇哇大哭。眼見著就要啃樹皮。誰能忍得了?
周三郎也顧不上打量他這房子,而是問,「你去縣衙,有你弟弟消息了嗎?」
婉玉搖頭,將捕頭原話告訴了他。
周三郎再次沉默。
婉玉跟周三郎道,「爹,要不然你跟我一塊去邊城吧。下半輩子,我會好好照顧您的。」
周三郎不肯,他要等著他的宗寶回來。
婉玉無可奈何,隻能將省下來的俸祿大半都給了周三郎,獨自回了邊城。
到了邊城後,婉玉往京城捎了一封信。
信中寫明自己在邊城逮到一夥被賣到敵軍的奴隸,其中一人正是她父親。
江舒涵看到信,久久未說話。原來周三郎被罵到大榮,怪不得他前世沒回來呢。
她沒有告訴另外三個女兒這件事。路途遙遠,讓她們回家看望親爹,路上要是出了事,可不得了。就這麽著吧。左右這幾個孩子對親爹的印象也不深。
沒過多久,婉玉正在邊城郊外練兵。
謝子忠派個士兵給她送東西,一個包裹和一封信,包袱是從京城來的,那封信是從興元府來的。
婉玉示意副手繼續練兵,她拿著布巾擦汗,到旁邊空地打開包裹。
從京城到這邊城有兩三千裏地。江舒涵給她寄來了自己製的鹹菜,還有秘製調料包,裏衣和傷藥等等。
裏麵還有一封信,她母親寫的,講了下家裏的事,重點寫婉怡已經定了人家,對方也是勛貴出身,家中排行最小,不愛科舉,隻愛吟詩作畫。與婉怡也能說到一塊去。
婉怡極喜愛詩詞,為此母親為她搜羅不少名家畫作,她每次出門除了去鮮香閣就是去書畫鋪。
她與未婚夫也是在書畫鋪認識的,兩人探討書畫,結為知己。
皇後舉辦宴會,讓這些公子哥和小姐們作詩,女方這邊以婉怡作的最好,男方自然是他。
兩家長輩見兩個孩子投緣,由皇後撮合定了親。
至於最小的妹妹婉月已經十二歲了,正是好學的年紀,聽說她非常喜愛算學,已經能跟她娘一塊理帳,而且無一錯處,倒是比她們四個姐姐都有出息。小小年紀就學會賺錢了。
隨身信裏,還附著一張一百兩銀票。
婉玉笑了,她娘這是生怕她在邊城受委屈呢。
可她娘不知道,她其實不愛走動,邊城這邊再好看的衣服,經過風沙吹也不成樣子。再說了她是來當兵的,還是穿勁裝比較方便。
打開另一封信,婉玉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宗寶還是沒找到。她爹已經不抱希望,又娶了一個。當俘虜那些年,周三郎身子垮了,再也生不了孩子。他娶的這個寡婦帶著三個兒子。
最小的兒子才三歲,不記事,還可以養熟,後娘答應給小兒子改姓周。
周三郎寄信是為了跟她要錢。
婉玉不知道該以何種心情麵對這封信,她走的時候,就跟他說了,她大半身家都給他了,這些錢都是她這些年當捕頭攢的。
五十兩銀子,蓋房子花掉三十兩,娶媳婦花掉十兩,剩下十兩連五個月都沒撐到嗎?
婉玉將信揣回懷裏,招個士兵過來,「上麵拖欠的軍餉到現在還沒發嗎?」
士兵搖頭,「沒有。我聽監軍說今年又有災情,戶部撥不出銀子。上麵隻送來了糧食。軍餉還得再等等。」他忍不住抱怨,「都五個月了。以前也沒那麽久啊。也不知道怎麽回事。」
婉玉揮手讓他退下去,看了眼手裏的銀票,最終還是沒選擇將這錢寄出去。
她自己掙的錢可以給他花,但是母親的錢,不行!
她離開周家村的時候已經八歲了,知道許多事。其中一件就是她母親並不是自願離開周家村,而是被父親休棄的。
到了京城,她母親從未提過父親。她想母親心裏應該是怨恨父親的。
既如此,她又怎能將母親給的錢用到父親身上。
轉眼又過半年,軍餉還未發。底下士兵已經等不了了。
這些士兵都是最底層的人,已經一年沒發軍餉,家裏指不定沒米下鍋了。
婉玉很快察覺她手下不少兵已經開始暴躁,也不好好訓練了。
婉玉頭一次碰到這樣的事,借著訓練,問過其他百戶。得知他們的兵也同樣如此。
百戶們聚在一塊商量該如何應對,他們都建議採用體罰製,隻要將這些士兵打趴下,他們自然就老實了。
婉玉做不出這樣的事。明明就是上麵發不出軍餉,憑什麽還要打人。
她將手下叫過來,登記他們的資料,然後根據他們的家庭情況,自掏腰包借錢給他們。
她來的時候,母親給了她一百兩銀票,再加上之前收到的一百兩,也有二百兩了。
她挑了條件最差的三十個人,每人借五兩,又囑咐他們,「等發了軍餉,你們再把欠的銀子還給我。」
手下們自是對她感恩戴德。
婉玉做的事很快傳遍整個軍營,其他士兵開始蠢蠢欲動。
以前那些士兵都嫌棄婉玉是個女人,沒少嘲諷她的手下被個女人騎在頭上。可是人家出了事,自己能頂事。
反倒他們這邊,軍餉沒個著落,上司也隻會讓他們理解。
理解個屁啊,家裏都沒米下鍋了,孩子都餓得哇哇大哭。眼見著就要啃樹皮。誰能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