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說自己無法捐出一美元,”簡指出,“我們甚至有大學生和高中生的捐款。隻要一罐汽水的花費,就能夠為世界婦女問題表態。”艾倫·古德曼(ellen goodman)1及莫莉·艾文斯(molly ivins)2皆撰寫專欄稱讚簡和洛伊絲及她們的運動,這使得一天的捐款有時高達2000美元。簡隨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前往馬裏和塞內加爾(那是她第一次到非洲),回國後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演講和推廣運動。“從那時起,我就在用生命去做,”她跟雪莉說,“我會長期跟進,好讓這個目標更上層樓……每分鍾有40名女性尋求不安全的墮胎——對我而言這純粹是違反人性的罪行。”
2009年1月,歐巴馬總統宣布他會重新撥發經費給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這時問題來了:“3400萬名朋友”運動還有必要嗎?應該消失嗎?當時,這個團體已經總共籌募了400萬美元。然而她們看到,需求依然廣泛存在,於是決定繼續推行她們的運動,作為美國政府資助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補充。“現在,全球對於家庭計劃仍有龐大的需求量,”簡表示,“瘺管預防與治療同樣必不可少。世界大多數地方還承受著人口壓力、環境壓力和經濟壓力,而未來女性所麵臨的性別暴力會更為嚴重。因此對我而言,‘3400萬名朋友’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熱情所在。我認為長期而言,沒有什麽其他目標會比這對人類、地球與和平更有貢獻了。所以我們繼續加油吧!”
第九章 投資於教育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裏克·博克(derek bok)
大約20年前,我們剛結婚住在中國的那段時間,在中部貧瘠的大別山區認識了一個骨瘦如柴的13歲女孩。女孩名叫戴滿珠,與父母、兩兄弟和姑婆住在山坡上一間殘破的木頭棚屋裏,從那兒走到最近的公路要兩個小時。家裏沒有電、自來水、自行車、手錶、時鍾或收音機(簡直是沒有任何財物),而且他們還和一頭豬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全家人一年隻能在過年時吃到一次肉。昏暗的小屋裏幾乎沒有家具,隻有父親為姑婆製作的一口棺材。“我現在還算健朗,”姑婆愉悅地解釋,“但最好先作準備。”
戴滿珠的父母小學沒有念完,幾乎不識字。他們認為女孩接受教育沒什麽用處。如果女孩長大後隻是天天鋤田和縫補襪子,為什麽還要會讀書寫字?小學學費一年13美元,對於僅有幾張破爛紙鈔的家庭來說似乎是個浪費,那筆錢大可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買米。所以當戴滿珠升上六年級時,家人叫她輟學。
戴滿珠矮小、清瘦,留著細長幹枯的黑頭髮,個性羞怯內向,比13歲的普通美國青少年要矮一頭。她買不起教科書,甚至連鉛筆和紙張費用都無法負擔,但是她是該年級的明星學生,她渴望繼續上學。
“當時我父母正生病,他們說交不起學費了,”她看著自己的腳害羞地說,聲音小到幾乎聽不見,“因為我是老大,父母要我輟學幫忙做家務。”輟學後她還是經常跑到學校,想“蹭”一些知識。她依然夢想著成為家裏第一個小學畢業生。老師們特別疼愛戴滿珠,不時給她舊鉛筆和紙,希望支持她學習。
戴滿珠和校長站在學校前,她已讀到六年級,麵臨輟學。
(拍攝:尼可拉斯)
第一次拜訪該校時,老師介紹我們與她認識。第二次再去時,戴滿珠帶著我們走了四英裏路到她家看她父母。1990年我們寫了一篇文章報導戴滿珠,紐約的一名讀者深為同情,通過摩根銀行(morgan guaranty trustpany)匯給我們1萬美元幫她支付學費。我們把捐款交給學校,校方喜出望外。“現在我們可以讓這裏的所有孩子上得起學了,”校長稱,“甚至可以蓋一棟新校舍!”那筆錢的確用來建造了設備更好的小學,並且為該區的所有女孩提供了獎學金。資金用了大半之後,我們打電話向捐款者報告進展。
“您真的是非常慷慨,”我們由衷地說,“您無法相信,1萬美元在中國的一座村莊裏能夠帶來多麽大的改變。”
對方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兒才開口:“可我捐的不是1萬,是100。”
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才搞明白,原來是摩根銀行出了差錯。我們聯絡摩根銀行的資深主管,很正式地問他是否打算派遣銀行工作人員要回這筆錢,而那樣的話,這些孩子們都要輟學了。“如此說來,”他說,“我們樂意捐出這筆錢幫助他們。”
美國人的慷慨——和粗心,都讓村民們驚嘆不已。不管怎樣,多虧了戴滿珠,校方才得到這筆捐款。學校免了她的學費,她可以一直讀下去,隻要能夠通過考試。於是她讀完小學、初中、高中,最後上了會計學校。畢業後她在廣東省找了份工作,擔任當地工廠的會計。一兩年後,她也開始幫親朋好友找工作。她寄回家的錢越來越多,使父母成為村莊裏數一數二的有錢人。我們幾年前回訪時,戴滿珠的父母(姑婆已經過世了)住上了一棟六間的水泥屋——對他們而言實在過於寬敞了。他們還是養了一頭豬,把它圈在那間如今已成了豬圈的老木屋裏。現在家裏有電、火爐、電視和風扇。
2009年1月,歐巴馬總統宣布他會重新撥發經費給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這時問題來了:“3400萬名朋友”運動還有必要嗎?應該消失嗎?當時,這個團體已經總共籌募了400萬美元。然而她們看到,需求依然廣泛存在,於是決定繼續推行她們的運動,作為美國政府資助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補充。“現在,全球對於家庭計劃仍有龐大的需求量,”簡表示,“瘺管預防與治療同樣必不可少。世界大多數地方還承受著人口壓力、環境壓力和經濟壓力,而未來女性所麵臨的性別暴力會更為嚴重。因此對我而言,‘3400萬名朋友’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熱情所在。我認為長期而言,沒有什麽其他目標會比這對人類、地球與和平更有貢獻了。所以我們繼續加油吧!”
第九章 投資於教育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裏克·博克(derek bok)
大約20年前,我們剛結婚住在中國的那段時間,在中部貧瘠的大別山區認識了一個骨瘦如柴的13歲女孩。女孩名叫戴滿珠,與父母、兩兄弟和姑婆住在山坡上一間殘破的木頭棚屋裏,從那兒走到最近的公路要兩個小時。家裏沒有電、自來水、自行車、手錶、時鍾或收音機(簡直是沒有任何財物),而且他們還和一頭豬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全家人一年隻能在過年時吃到一次肉。昏暗的小屋裏幾乎沒有家具,隻有父親為姑婆製作的一口棺材。“我現在還算健朗,”姑婆愉悅地解釋,“但最好先作準備。”
戴滿珠的父母小學沒有念完,幾乎不識字。他們認為女孩接受教育沒什麽用處。如果女孩長大後隻是天天鋤田和縫補襪子,為什麽還要會讀書寫字?小學學費一年13美元,對於僅有幾張破爛紙鈔的家庭來說似乎是個浪費,那筆錢大可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買米。所以當戴滿珠升上六年級時,家人叫她輟學。
戴滿珠矮小、清瘦,留著細長幹枯的黑頭髮,個性羞怯內向,比13歲的普通美國青少年要矮一頭。她買不起教科書,甚至連鉛筆和紙張費用都無法負擔,但是她是該年級的明星學生,她渴望繼續上學。
“當時我父母正生病,他們說交不起學費了,”她看著自己的腳害羞地說,聲音小到幾乎聽不見,“因為我是老大,父母要我輟學幫忙做家務。”輟學後她還是經常跑到學校,想“蹭”一些知識。她依然夢想著成為家裏第一個小學畢業生。老師們特別疼愛戴滿珠,不時給她舊鉛筆和紙,希望支持她學習。
戴滿珠和校長站在學校前,她已讀到六年級,麵臨輟學。
(拍攝:尼可拉斯)
第一次拜訪該校時,老師介紹我們與她認識。第二次再去時,戴滿珠帶著我們走了四英裏路到她家看她父母。1990年我們寫了一篇文章報導戴滿珠,紐約的一名讀者深為同情,通過摩根銀行(morgan guaranty trustpany)匯給我們1萬美元幫她支付學費。我們把捐款交給學校,校方喜出望外。“現在我們可以讓這裏的所有孩子上得起學了,”校長稱,“甚至可以蓋一棟新校舍!”那筆錢的確用來建造了設備更好的小學,並且為該區的所有女孩提供了獎學金。資金用了大半之後,我們打電話向捐款者報告進展。
“您真的是非常慷慨,”我們由衷地說,“您無法相信,1萬美元在中國的一座村莊裏能夠帶來多麽大的改變。”
對方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兒才開口:“可我捐的不是1萬,是100。”
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才搞明白,原來是摩根銀行出了差錯。我們聯絡摩根銀行的資深主管,很正式地問他是否打算派遣銀行工作人員要回這筆錢,而那樣的話,這些孩子們都要輟學了。“如此說來,”他說,“我們樂意捐出這筆錢幫助他們。”
美國人的慷慨——和粗心,都讓村民們驚嘆不已。不管怎樣,多虧了戴滿珠,校方才得到這筆捐款。學校免了她的學費,她可以一直讀下去,隻要能夠通過考試。於是她讀完小學、初中、高中,最後上了會計學校。畢業後她在廣東省找了份工作,擔任當地工廠的會計。一兩年後,她也開始幫親朋好友找工作。她寄回家的錢越來越多,使父母成為村莊裏數一數二的有錢人。我們幾年前回訪時,戴滿珠的父母(姑婆已經過世了)住上了一棟六間的水泥屋——對他們而言實在過於寬敞了。他們還是養了一頭豬,把它圈在那間如今已成了豬圈的老木屋裏。現在家裏有電、火爐、電視和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