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中,等這些“秦人”對於各項政策討論完了抵觸完了,秦國官方會舉行一次聽證會,聽取大家的反饋意見,進行進一步詳細解說,或對政策進行輕微修整後再正式公布,這樣民眾的抵觸心理會輕很多。除了減輕抵觸感之外,這樣還能讓大家有參與感,另一方麵也方便秦人們摸清楚這些處於中原腹地的魏人對於秦法是個怎樣的看法,為未來變法提供參考資料。沒錯,就是變法,在這些年輕人們看來這是遲早的事。秦國距離上一次變法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一套法令用了四代人,該有的好處已經出現,而弊端同時也已經暴露出來。商鞅之法針對的是一群“蠻夷”,主要的施政對象是以前那些和戎族混居,好鬥卻不願意為國家出力的舊秦人,但現在的秦人卻是一聽到有仗打立刻積極主動報名,順帶著為了能多搶人頭平日裏還會主動鍛煉的新秦人。再用舊式馴獸的那一套對付現在的秦人已經沒有意義,也沒有了作用,而且隨著之前十多年的休養生息,秦國的人口出生率達到了一個峰值。可以想象的是,再過十來年,如果沒有遇到大型戰爭的話,秦國的人口會上升到前所未有的一個數字。當呂不韋於數年前在鹹陽宮提出這一點的時候,滿朝臣子都用一種莫名其妙的眼神看他,所有人的眼中都寫著一句話——人多不好嗎?人多當然好,在農業社會裏頭人口多就意味著勞動力富足,勞動力多了就意味著能夠開山、能夠鑿路、能夠在滿足了基礎生存要求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對了,就是這麽個問題。秦國現在一切的政策都是在滿足基本生存要求,發展農業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發展軍工是為了解決挨打問題。那麽等到挨打、挨餓的問題解決後,秦國的下一步要怎麽辦?不可能有永無止境能打的仗,也沒有可以永無止境開墾的地,按照現在的趨勢,總有一天會人多地少,那時候必然會有一部分人口需要從農民轉向別的領域。秦國是如此,東方五國亦是如此。如果秦國在未來如同現在一樣,封百利而唯出兵農,那就是像要將滔天巨浪攔截住一樣。怎麽可能攔得住?到時候社會一定會出問題。然而就在呂不韋這麽說的時候,他忽然發現滿朝……沒錯,就是滿朝,包括秦王異人,所有人的麵上竟然都露出了一種迷迷瞪瞪的向往之情。那表情的意思大概就是——天哪,居然還會有人比地多的這一天,還能有沒地方打仗的那一日,這是什麽神仙日子。是的,長期以來地多人少,三天一小打半月一大仗的秦國人是真的沒有想過會有那一天!既然覺得這一日不可能到來,或者說這一日還有很久才會到來,自然不會有人去思考呂不韋的想法正確與否。不過微妙的是,雖然呂不韋的想法在老一輩當中沒什麽市場,但是在小年輕當中卻非常受歡迎。因為他擔心的這個問題是建立在秦國未來一統四海的一個基礎上。年輕人對於自己的國家總是特別自信,他們一點兒也不覺得呂相邦這是杞人憂天,相反還覺得擔憂得十分有道理,的確是時候應該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是的,現在圍繞在趙政身邊的一幹年輕人都是被這個思路洗腦的,連帶著原本頭腦清醒的太子也被帶著走歪了路。太子政是個聰明人,還是一個有名師教導,又被父親帶在身邊長大,從小就泡在權利巔峰的儲君。在他的眼中,這個百餘年不曾有過大變革的國家確實出現了很多問題。少年人眼中容不得沙子,在他的眼中,他覺得秦國的巨型馬車已經有漸漸遲鈍的趨勢,就像秦國現在正在逐漸以鐵質兵器取代銅製兵器一樣,他覺得秦國的規章也需要有改動。但改變不能急著來。他垂下眼簾,慢慢放下了桌上的幾張紙。這上頭的字跡出自於他阿兄,但邊上卻有些批注出於尉師兄,他的兩個兄長們平日裏頭看上去穩穩當當,但上頭的字字句句無一不是極其大膽。他輕輕壓下紙張,指尖輕輕點在了上頭的“由當地百姓自我選舉,重新擇取地方官員,培訓後上崗”上,然後笑了。按照秦國的規定,在尷尬時期一地郡守可以自己挑選他的管理層班子,事後申報即可。但呂安的決定是將郡丞的位置暫時空缺,另外幾個位子則是將太子的幾個伴讀塞了進來——反正弟弟身邊的伴讀多,割掉一茬還能有一茬,不用白不用。呂安扒拉來扒拉去,然後在趙小政心疼卻撐著笑容的表情中,將甘羅和蒙恬留了下來。這二人一人擅文一人擅武,最關鍵的是大家的想法很接近,要留在身邊的自然是有共同語言的人更好啦。於是,除了暫時還駐紮在東郡負責安保的老將蒙驁之外,東郡的管理層班底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五歲,特別年少的還未及冠。這樣的一個過於年輕的管理層令當地民眾心情十分複雜,一方麵覺得這些少爺官早晚會搞出大亂子來,另一方麵又覺得如果真的讓他們胡亂作為,吃苦的還是濮陽乃至東郡百姓。因此這群由少年人組成的郡管理團隊在發出第一道命令的時候,所有人都頗為側目。——重分縣治,每縣擇縣、承、尉各一人,這三人由各縣民眾自行推舉而出,要求是識字、有才、孝、廉者。這一道命令宛如沸石落入滾水之中,瞬間將整個東郡的民眾都打了個措手不及。作者有話要說:原本報話的小吏遙遙看著呂安的背影竟有些語塞,隻覺得送走了尉將的呂郡守怎麽好像變了個人呀?!幾刻之前,明明還不是這個樣子的呀!呂安有話說:廢話,你在男朋友麵前難道會表現出自己單手扛水的能力嗎?更何況男朋友在我就不用帶腦子了啊,隻要浪就可以了,反正師兄能幹會幫我收拾爛攤子噠!(握拳抵唇):不過師兄不在也有不在的好,嘿,嘿嘿嘿。——但呂安的決定是將郡丞的位置暫時空缺,另外幾個位子則是將太子的幾個伴讀塞了進來——反正弟弟身邊的伴讀多,割掉一茬還能有一茬,不用白不用。趙小政(笑容漸漸消失.jpg)(瞪圓眼睛.jpg)(有很多話想說但是不敢說.jpg)沒有剃光頭我就是剪短了點!!你們這些人哦!!!(指指點點指指點點)第229章 大國崛起(12)“重分郡縣也好, 擇選民間才子也罷,意圖皆為粉碎當地勢力。”秋萱殿內, 異人拿著兒子送上的私信對著自家媳婦炫耀, “原本魏國二十城,而政兒提上來的是二十二縣,”異人品了品, 笑著搖搖頭,“這小子促狹,指不定就是扼住了哪家的咽喉,硬是把人分開,再加上讓民間舉才……嘖嘖嘖, 政兒此法子想的,這滿朝臣子, 愣是沒人在之前想到過還有這個法子。”趙姬微笑著邊聽丈夫說話, 邊穿針走線,趕製著手中的內衫,“政兒好也是大王教得好,這朝中人哪個被大王教過?”“哎~”異人輕咳一聲, 然後禁不住驕傲地昂了昂下巴,“這倒不全是我之功, 呂卿和荀卿都費了大力氣。你別說, 這儒家之人教學生還真是有一手,吾觀荀卿的幾個弟子,皆為可用之才。”“可為荀卿建設學宮的人是大王。”趙姬微笑, “荀卿教得好,前提也是有秦國各項政策扶持。”“話不能這麽說。”異人擺擺手,“夫人有所不知,這世間向來都是名器易得良將難尋,學宮易造良師難請,不過區區一學宮,七國誰不可造?荀卿肯留下,多少也是看在了他兩個學生的麵子上。”趙姬表示不讚同這一想法,“這世上曆來隻有學生跟著先生走的,哪來的先生跟著學生走?安兒這孩子邀請荀卿入秦時候妾可就在邊上,哪兒有大王說的這般玄乎。荀卿可是在秦國大半地方都走遍了才決定留下來的,你若是將功績都歸在了安兒身上,於荀卿可有幾分不公啦!”趙姬不過幾句話便將呂安從當中摘了出來。這自不是因為她不想呂安享了這份好,而是王者心思難測,呂安正是上升期,正是功勳和口碑需要積累的年歲,過於顯眼著實沒必要,別人的期待值過高的話,反而不容易讓人滿意,期待值低一些才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