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喝著喝著,眼淚就流了下來。這一戰宛若清風,徹底清掃了大漢建國以後的種種憋屈,實在讓人舒坦到了極點,就連因這場戰事而起的滿城風雨似乎也因此變得柔和了點。風雨過後的長安城風貌確實一新,門牌落實到位之後市容環境都有了正麵的變化。長安巷道內蜿蜒的小徑還是十分難找,但這種頗為複雜的街巷處都設置了指路牌,比之過往好了太多,老百姓們表示也不能那麽挑剔。隻不過唯一的缺點是,不識字的人這下要被迫認字啦,否則出去尋友都要不認識路咯。每家每戶還都被免費釘上門牌,並且在門牌上書寫了家族氏族名。這樣的操作最初是為了方便找人,因為長安城的街道房屋過於混亂,單單用號碼牌很難找準,加上姓氏便能夠方便許多。當門牌被挨家挨戶釘在門邊牆上的時候,一些尋常人家對自家門牌倒是格外珍視,閑來無事就去擦拭上幾遍,更是時不時摸摸門牌上的姓氏。這一點是前所未有之舉,在家宅門口掛上姓氏本身是用來顯示自己尊貴的身份和地位,一般都是作為牌匾掛在門廊上,但現在這些姓氏都被官方寫在了門牌上,就掛在房門口。長安的民眾們看著門牌的神情都有些複雜,尤其當他們看到勳貴們的房屋牆外也掛著和他們一樣的門牌,感覺更加複雜了。總覺得……似乎,有些事沒那麽高不可攀了。民眾們沒有注意到的是,很多事情正在悄然發生改變。當年八月,大漢帝皇宣布將開擇才試,這是漢王朝第一次將選擇人才的目光投向了民間。由各地郡國首選十位才優者入長安城待選,長安城三公九卿再出卷擇才。在得到長安的消息時,各地郡國均都炸開。推舉十人,如何選?標準是什麽?上頭說得不明不白,讓下麵的人怎麽操作?以才還是以德?一時間各家都要撓破頭。唯有中山國對此十分淡定,擇才試這樣的模式他們已經十分習慣,唯一的差異就是這次時間比較急,而且考試項目有些差異罷了。夏安然甚至有些歡迎這件事,因為中山國此前被中央挖走了不少人,正好人手有些不足,他正考慮要不要開一次特招呢。現在一想……哎喲,到時候就把最優秀的推上去,剩下來的塞到各部門裏頭不就好了嗎?然而郅都提醒了他一個問題。長安城的擇才試,可不是單單從民眾中選擇。言下之意就是,一個不當心,藩國部門裏頭的那些人也逃不了。夏安然手一抖,扯下了一把長長貓的毛毛,長長還沒弄明白發生了什麽,呆呆地抬頭看著鏟屎官。夏安然下意識將這一把貓毛塞到了背後。但長長還是覺得那裏不對,它從夏安然膝蓋上跳了下去,抖了抖毛,扭過頭對剛剛傳來刺痛的地方舔了舔,毛毛……毛毛好像少了?小國王一臉無辜,正是夏天,長長毛的皮大衣換成了小薄毯子,但是毛量還是差不多的,哪有少,不是還是那麽多嗎?他擼了把貓頭,拍了拍毛屁股讓他出去玩。狐疑的長長貓甩了甩尾巴尖在原地打了兩個轉,一點點挪了出去。貓一走,夏安然立刻有些小悲憤地看向郅都,小表情裏頭就寫了一行字——怎麽薅羊毛還盯著一個薅的?不能換一個嗎?郅都也很無奈。長安的信息被封鎖得很完全,他們並不知道長安究竟發生了什麽,但就如今的局勢來看,裏頭的問題定然不小。突然間召集地方的中層官僚、帝王第一次打開的招才窗口,無一不昭示著長安城出現了嚴重人才缺口,這種缺口是驟然間出現的,所以帝王毫無準備不得不進行妥協,讓藩國的勢力進入中央,可見陛下這次舉起的屠刀有多狠。郅都垂目許久,忽而抬眸看向隱有不愉的中山王,他似乎有些猶豫,但是還是提示道:“殿下,長安城吃不下那麽多人。”夏安然聞言一愣,隨即恍然。擇才這個窗口一開確實應急,大漢郡國數目有六十多個,一地十人,便是有六百多近七百人入長安。而且這些人還是各地郡國推上去,像這種情況識相的郡國肯定會出路費加派人護送,自然不用擔心學子的安全問題。而且像這種帶有比拚性質的,但凡要些臉麵的都不會推選太差的學子上去,可使用率起碼有五成以上。哪怕往低裏算,夏安然估計最後能夠留在長安的應該也有三百人。三百人對於一個中央機構已經足夠並且有富餘,……等等!夏安然猛然間意識到了什麽。他偏頭看了看父親的諭令,上頭遣詞用句都比較微妙和謹慎,應當不是景帝親寫而是旁人代筆。“如果……”夏安然將剩下的詞都咽了回去。科舉的擇才率有多誇張,從兩宋官僚體製有多膨脹就可以看出。兩宋是科考製度完善的黃金期,因為尊重讀書人的旗子已經拉起來,老趙家扶持文官團體,全民讀書的風尚極為熱烈。而三年一科舉製度敞開以後,快速發展的人口很快就將科舉侯官隊伍填滿。北宋的讀書人除非考上三甲,否則還需要侯官,等著前輩們退休才能頂上,不說注重讀書人的宋朝,明清兩代皆是如此。國家的人口基數太大,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氛圍之下,推上來的學子數量不可小覷。明清時候整個社會走向就是九九歸一,整個國家就圍繞著讀書當官。要麽農民種田供一個孩子讀書,當官拉扯家人供更多孩子讀書,此為耕讀人家的路線;要麽商人賺錢供養很多學子或者招上門女婿逐漸將自己洗白成讀書人的路線;再有就是勳貴們直接找上榜舉子聯姻提供資源幫他在官場站穩後反拉一把的路線。總之,最後的惡果就是國家讀書人數量膨大,尤其是考上舉子以後的讀書人可以不必繳納稅款,由此導致村民們紛紛將土地掛靠在讀書人名下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最後國家稅務崩潰多少也和這個有關係。若幹個讀書人能夠影響到國家稅務,就能夠想到那是多誇張的一股子力量了。中山國此前開具擇才試也已經有了這一傾向,但因為如今的模式說到底還是類似於就業招聘,盡可能一個蘿卜一個坑,再加上藩國人才供給到底有限,中山國底子本身又比較差,人才培訓剛剛起步,才不至於到人才富餘成壓力的地步。但上升到國家層麵就不一樣,大張旗鼓得搜尋人才,最後大批量地放歸就留下來零散幾個這事肯定不能幹,否則下次就沒人來了。這年頭的才子都是奔著“治國”去的,脾氣可大。而且景帝如此舉動就和中山國一樣,目的都是將人才從世家大族中挖出,同時也是給人才們一個全新的選擇渠道,並且最大程度地減少一個人才身上的政治色彩。夏安然有把握任何一個帝王都無法忽視這種方法帶來的好處,所以這肯定不會是唯一一次擇才。很有可能景帝缺人了就會辦一次,那選多的人怎麽辦?如果是夏安然,他會選擇……將這些人交錯插入別的地方勢力。如今大漢藩國的官僚構成是三位二千石由帝王選派,特別幼小的皇子就藩時候還會帶上一位太傅。州郡也差不多,除了二千石由中央任命以外,當地的官吏都是地方推舉或者二千石到了地方提拔而成,基本上每個地方勢力除了頂層是由中央選派,其餘的都是中央不可掌控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故宮裝貓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娜215並收藏我在故宮裝貓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