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早時候中山國是提供不起一人一個雞子的。但後來多虧有好夥伴高陽縣讚助來的大批禽類還有雞子,軍隊食堂裏頭才多出了一道雞蛋餅。麵粉多雞蛋少的雞蛋餅放在油上一煎也是很香的,當兵的哪兒吃過這個,那幾天哪怕往死裏訓,爬也要爬到食堂來,就是這麽執著。後來夏安然在一次聽到程不識的抱怨兵士們體力不行後猛然意識到:對於兵哥們來說,他們那都是重體力活。如果不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質他們當然撐不住啦,這真不怪兵哥。要說蛋白質,植物蛋白最高的是大豆,中山國的大豆還沒收獲,之前從劉嫖那兒拿到的大豆基本都充了種子撒下去了,動物蛋白最容易獲取的就是禽蛋了,這個在如今這個季節反倒是容易獲取。於是“一天一個雞蛋強壯中山人”的口號被叫響,伴隨著的是下發到地方的禽類養殖指導書,中山國的郊區還建了若幹個養雞場,借由特殊的籠舍設計可以讓一塊區域立體疊起,同樣的空間能夠養更多的雞還不顯得逼仄。這設計簡直令看到過的農人咋舌不已,他們長這麽大就沒見過能自己把雞子咕嘟咕嘟滾到一起的玩意,太稀奇了。為了防止疫病,這樣的國營養雞場分散安排在一個市縣的若幹個角落,彼此進行了嚴格的消毒隔離技術。就養殖場而言,雞、糞必須分離,飲用水全部都得是白開水,飼料也全都是用若幹種食材經過烹飪後特製的,還特地加了不少骨粉,吃的喝的比人還講究。一切付出都有好結果,在投喂專業飼料之後,產蛋量基本能夠穩定在每天收獲母雞總數的八成。在這個時代已經幾乎是一隻雞每天生一枚蛋的優秀成績了。更何況這些雞同時還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肥。而且等這一批小母雞被淘汰了之後,還能供應肉食。總之,隻要不發生瘟疫,養雞那真的是一件好處多多的事情。但是李當戶會安定地留在這兒真正的原因當然不是這個,他哪裏是那種為了一口吃的出賣身體的人呢?小年輕認真地對找上門的族叔解釋:“殿下製造了很多新式兵器,還在進行試驗,我便是那個試驗官。”年輕人又驕傲又嚴肅地表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官員,他必須得留到實驗結束。這一番發言倒是讓李廣派來的官員有了興趣,他一撩下擺坐了下來,毫不客氣地取了李當戶的杯壺給自己倒了水:“說說。”漢代漫長的統治生涯中,兵器和防具的攻防轉換速度是之前諸多王朝望其項背的。隨著西漢冶煉技術的進步,以及防具的大麵積普及,還有步兵、騎兵之間隨著戰術調整的裝備需要,西漢的武器需求逐漸由步兵、戰車兵轉向了騎兵。而步兵的長杆武器也進行了一番更新換代。大動幹戈的“戈”徹底退出戰場,“折戟沉沙”的“戟”開始了它的高光時刻。戟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它兼備戈和矛的優勢。呈現卜字形的戟正前方為矛頭,多出來橫向的那個點則是戈,前者可以刺擊破甲,戈可以在收回時候啄勾對手。在他們的主要敵人為裝備皮甲的匈奴人的情況下,這種兵器可以輕易地破開皮甲的防禦力。戟主要是給步兵使用的,隻要步兵能夠突破匈奴人箭雨的aoe覆蓋,那麽這件武器可以輕易使得使用刀的匈奴人先一步失去戰力。在如今的戰場上,戟毫無疑問便是製式兵器中覆甲率最高的長杆兵器。而在中山國的煉鋼技術發明之後,這件兵器得到了升級。夏安然讓人將其通長縮短,戟刺和橫支的寬度加長。這樣的變化能夠使戟的殺傷性更大,但是這樣的變化則是建立在煉鋼技術的進步上,其殺傷力更是以鐵為主要材料的舊式戟所不能匹敵的。折疊鍛打的百煉鋼能夠將鐵內的雜質析出,而配合炒鋼法和灌鋼法之後的中山鋼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期。因為機械解放了一部分人手,匠人們便將精力放在了如何實驗提高兵器韌性和硬度上頭。為了堅固,中山國使用的製式戟選擇使用一體成型,但之前兩種不同進攻方式所需要的不同金屬特性成了困擾匠人們的難題。矛頭要硬度,而戈則是要韌性。他們多方實驗各種材料,最後把手伸到了中山國特產的瓷泥上,並陰錯陽差得發明了敷泥淬火法,當然目前他們還以為是中山國的瓷泥有特效呢,自此無論幹什麽都要往上頭覆一層泥,這個誤會一直到很久以後才被解開。但是要說真正令李當戶震撼的則是槊的存在。槊是矛的進化體。正是因為冶煉技術的進步,可以使得鐵製兵器的刃身長度得以延伸,而為了穩定其武器部分的重量,使得杆體的長度也必須延長,最後在匠人們的屢次實驗下,長度一丈八尺左右的槊是其重心較為穩定的狀態。冷兵器時代最為凶悍的兵器——槊的誕生,讓夏安然有些措手不及。他對這一兵器的了解一是曹老板橫槊賦詩,另一個則是一個尉遲敬德的典故。但對比這二人別的著名事件,和槊有關的也不算特別高光。因此,在這種看起來特別浪費,用了一杆矛材料五倍不止的長兵器出現在他麵前的時候,夏安然徹底被震撼住了。第一反應竟然是——怪不得曹操隻能橫槊賦詩,這長度超過了兩米的長兵器之王要是一直舉著,那可真是能當靶子用。悄咪咪得黑了一把曹老板身高的夏安然不知道其實匠人們在把這東西搗鼓出來之後也撓頭。他們最早沒想做這玩意,匠人們最初隻是想要試一試用了新的鍛打技術後所能製造的矛頭的極限為何,然後就有了槊頭。而有了頭之後不把身體做出來就有些浪費,於是他們又加了身體。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中,槊那超過五十厘米的矛首讓整個武器的重心嚴重偏移,想要避免這一點便也隻能加長杆的長度,否則就和拿著重劍似的。但就算如此,如今的槊光是站在原地沒有敵人的情況下,想要揮舞這把槊的人就得有一身的腱子肉,更不必提要將它揮舞出招式了。他的長度就已經決定了槊的攻擊其實隻有一個招式——刺。而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它戰鬥力的地方,也不是地麵,而是馬上。馬衝刺時候的動能可以賦予槊輕易貫穿對方的肉體的攻擊強度,甚至可以在唐代幫助騎兵完全忽略到它們的對手那一身並不廉價的鐵質防具,可見其堪稱可怕的殺傷力。也因此,空手奪槊的尉遲恭才能夠被寫入史冊,此舉亦能成為其武力的有力見證。但是想要上馬用槊,最大的敵人便是人在馬背上難以保持的平衡能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故宮裝貓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娜215並收藏我在故宮裝貓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