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冷笑,「想殺,但不能殺。若因為你壞了朕與德昭的叔侄情,不值當。」
皇家不需要癡情種,情愛的惡果,已經毀了他的兩個兒子,絕不能讓德昭再栽上一頭。
這些年,他一直有想過,將皇位還給哥哥的兒子,德昭再適合不過。太子一事過後,這個想法愈發強烈。當年太後溺愛,非逼著年長二十的長兄立他為太子,金匱之盟,或許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德昭聰慧能幹,君主該有的心狠與冷靜,他都有。唯一不該有的,就是連幼清這個軟肋。
身份卑微的侍女,如何能做一國之後。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連幼清都不能待在德昭身邊。
「連幼清,朕給你兩條路,如何選,就看你惜不惜命了。」
幼清假裝冷靜,問:「哪兩條?」
皇帝道:「你要是不怕死,就和德昭成親,過夠一年好日子後,朕會悄悄地賜你毒酒。」
幼清問:「皇上不擔心奴婢讓王爺與您反目成仇?」
皇帝笑道:「朕是皇帝。」
幼清目光黯淡,是了,他是皇帝。自古以來,臣子沒有資格與君主談「反目成仇」這個詞。
她若敢說,他就敢一起殺。
透過輕薄的紗屏,皇帝望向半跪在榻上的幼清,她身姿嬌柔,此時流露出的情緒,或是摻了絕望,微彎的細腰無力支撐,像是隨時要傾倒。
皇帝想起那夜月下,她漫步花叢中摘花的模樣。
難怪德昭會喜歡。英雄難過美人關,但是得到之後再失去,美人關也就不再讓人耿耿於懷了。
天下男人都一樣,德昭也不例外。
幼清笑問:「奴婢若是怕死呢?」
皇帝的語氣波瀾不驚,仿佛她說這句話是意料之中的事,「若怕死,便入宮,朕賜你內廷女官一職。」
後宮內廷,德昭永遠無法觸及的地方。
幼清莞爾,行謝恩禮,「陛下思慮周全,奴婢何德何能,值得陛下如此費心。」
皇帝起身,大概是準備離開,「朕給你一個月時間考慮……」
幼清搶先道:「不必一個月,奴婢現在就想好了。」
她自認為是個最怕死的人,膽小又懦弱,骨子裏養成的奴性,逆來順受。
或許人都會變,今天聽到賜毒酒的時候,竟然沒有一絲害怕。
死就死了,怕什麽,好歹還能過一年好日子。她心裏這樣想著的時候,吃驚又激動。她止不住問自己,哪來的勇氣?
皇帝蹙眉,大概是猜到她的選擇,並不想聽,「你若改主意了,便同王府滿嬤嬤說一聲。」
滿嬤嬤是王府老人,但凡府裏的事,都說得上話。原來是皇帝的人。
滿院的燈火隨著皇帝的離開,緩緩熄滅,仿佛剛才什麽都沒有發生過。夜風吹過,院子裏安靜極了,隻有葉子落地的聲音。
幼清半靠在窗邊,情緒意外得平靜。
許久,她重新研墨鋪紙,寫下給德昭的回信,信上隻有四個字
——靜候君歸。
三月末的京城,很是熱鬧,北伐的軍隊凱旋,皇帝親臨城下迎接。
群臣列隊其後,德慶也在其中。
有人竊竊私語,「聽說了嗎,睿親王向皇上請恩旨了。」
「早就傳開了,不知道請了什麽旨,據說皇上很是生氣……」
聲音漸漸小了下去,德慶豎起耳朵。
「……睿親王怕是要永遠失去聖眷了。」
「不是剛打了勝戰嗎?」
「剛打勝戰就請恩旨,這不更要命嗎?」
德慶嘴角上揚,手指玩弄扳指,視線遙望城門處蔓延而去的大路。
還真是個傻瓜啊。
為了個女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上。
皇帝的心胸得有多寬廣,才容得下德昭這般任性。
德慶想想就覺得高興,不覺想起一事,又有些遺憾。
他過早地棄掉了連氏這顆棋子。
或許再留段日子,會有更大的利用空間。
德慶嘆口氣。算了,都留了這麽久,現在也算是物盡其用,若是德昭查到連氏身上,嚴刑拷打一波,難免會牽扯到他身上。連氏早點死,也是好事一樁。
更何況,不是還有個連幼清嗎?那可是顆大棋子。待連氏死後,他將下毒的事推到德昭身上,再將前塵往事告知連幼清,收服她易如反掌。
先行兵縱馬來報,大軍已紮營城外,約半個時辰,遠處隱隱傳來馬蹄聲,塵土飛揚處,德昭攜將領們奔騰而來。
百官相迎,皇帝握住德昭的手,與將領們敬酒。
這一路回京,德昭滿腦子想的都是恩旨的事,這一刻見到皇帝,他幾乎迫不及待就要問出口。
皇帝側眼瞧他一眼,目光威嚴,聲音卻柔和,「不必再問,自是相允。」
叔侄倆的對話,輕而短,意味卻深長。
離得近的官員們麵不改色,心裏卻翻了幾波駭浪。萬千疑惑,隻一件事千真萬確。
——睿親王的地位,固若金湯。
德慶打錯算盤,臉色發灰,心中更是嫉恨。
他恨得牙齒打顫,怕被人瞧出端倪,隻得低頭掩飾。
憑什麽!憑什麽他們倆叔侄好得跟親兄弟似的,皇帝為何從來不疑德昭!
慶功宴後,德慶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府裏,新娶的王妃圖贊木清子前來相迎。
皇家不需要癡情種,情愛的惡果,已經毀了他的兩個兒子,絕不能讓德昭再栽上一頭。
這些年,他一直有想過,將皇位還給哥哥的兒子,德昭再適合不過。太子一事過後,這個想法愈發強烈。當年太後溺愛,非逼著年長二十的長兄立他為太子,金匱之盟,或許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德昭聰慧能幹,君主該有的心狠與冷靜,他都有。唯一不該有的,就是連幼清這個軟肋。
身份卑微的侍女,如何能做一國之後。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連幼清都不能待在德昭身邊。
「連幼清,朕給你兩條路,如何選,就看你惜不惜命了。」
幼清假裝冷靜,問:「哪兩條?」
皇帝道:「你要是不怕死,就和德昭成親,過夠一年好日子後,朕會悄悄地賜你毒酒。」
幼清問:「皇上不擔心奴婢讓王爺與您反目成仇?」
皇帝笑道:「朕是皇帝。」
幼清目光黯淡,是了,他是皇帝。自古以來,臣子沒有資格與君主談「反目成仇」這個詞。
她若敢說,他就敢一起殺。
透過輕薄的紗屏,皇帝望向半跪在榻上的幼清,她身姿嬌柔,此時流露出的情緒,或是摻了絕望,微彎的細腰無力支撐,像是隨時要傾倒。
皇帝想起那夜月下,她漫步花叢中摘花的模樣。
難怪德昭會喜歡。英雄難過美人關,但是得到之後再失去,美人關也就不再讓人耿耿於懷了。
天下男人都一樣,德昭也不例外。
幼清笑問:「奴婢若是怕死呢?」
皇帝的語氣波瀾不驚,仿佛她說這句話是意料之中的事,「若怕死,便入宮,朕賜你內廷女官一職。」
後宮內廷,德昭永遠無法觸及的地方。
幼清莞爾,行謝恩禮,「陛下思慮周全,奴婢何德何能,值得陛下如此費心。」
皇帝起身,大概是準備離開,「朕給你一個月時間考慮……」
幼清搶先道:「不必一個月,奴婢現在就想好了。」
她自認為是個最怕死的人,膽小又懦弱,骨子裏養成的奴性,逆來順受。
或許人都會變,今天聽到賜毒酒的時候,竟然沒有一絲害怕。
死就死了,怕什麽,好歹還能過一年好日子。她心裏這樣想著的時候,吃驚又激動。她止不住問自己,哪來的勇氣?
皇帝蹙眉,大概是猜到她的選擇,並不想聽,「你若改主意了,便同王府滿嬤嬤說一聲。」
滿嬤嬤是王府老人,但凡府裏的事,都說得上話。原來是皇帝的人。
滿院的燈火隨著皇帝的離開,緩緩熄滅,仿佛剛才什麽都沒有發生過。夜風吹過,院子裏安靜極了,隻有葉子落地的聲音。
幼清半靠在窗邊,情緒意外得平靜。
許久,她重新研墨鋪紙,寫下給德昭的回信,信上隻有四個字
——靜候君歸。
三月末的京城,很是熱鬧,北伐的軍隊凱旋,皇帝親臨城下迎接。
群臣列隊其後,德慶也在其中。
有人竊竊私語,「聽說了嗎,睿親王向皇上請恩旨了。」
「早就傳開了,不知道請了什麽旨,據說皇上很是生氣……」
聲音漸漸小了下去,德慶豎起耳朵。
「……睿親王怕是要永遠失去聖眷了。」
「不是剛打了勝戰嗎?」
「剛打勝戰就請恩旨,這不更要命嗎?」
德慶嘴角上揚,手指玩弄扳指,視線遙望城門處蔓延而去的大路。
還真是個傻瓜啊。
為了個女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上。
皇帝的心胸得有多寬廣,才容得下德昭這般任性。
德慶想想就覺得高興,不覺想起一事,又有些遺憾。
他過早地棄掉了連氏這顆棋子。
或許再留段日子,會有更大的利用空間。
德慶嘆口氣。算了,都留了這麽久,現在也算是物盡其用,若是德昭查到連氏身上,嚴刑拷打一波,難免會牽扯到他身上。連氏早點死,也是好事一樁。
更何況,不是還有個連幼清嗎?那可是顆大棋子。待連氏死後,他將下毒的事推到德昭身上,再將前塵往事告知連幼清,收服她易如反掌。
先行兵縱馬來報,大軍已紮營城外,約半個時辰,遠處隱隱傳來馬蹄聲,塵土飛揚處,德昭攜將領們奔騰而來。
百官相迎,皇帝握住德昭的手,與將領們敬酒。
這一路回京,德昭滿腦子想的都是恩旨的事,這一刻見到皇帝,他幾乎迫不及待就要問出口。
皇帝側眼瞧他一眼,目光威嚴,聲音卻柔和,「不必再問,自是相允。」
叔侄倆的對話,輕而短,意味卻深長。
離得近的官員們麵不改色,心裏卻翻了幾波駭浪。萬千疑惑,隻一件事千真萬確。
——睿親王的地位,固若金湯。
德慶打錯算盤,臉色發灰,心中更是嫉恨。
他恨得牙齒打顫,怕被人瞧出端倪,隻得低頭掩飾。
憑什麽!憑什麽他們倆叔侄好得跟親兄弟似的,皇帝為何從來不疑德昭!
慶功宴後,德慶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府裏,新娶的王妃圖贊木清子前來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