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豎還有毓義來接它。
是了,毓郡王。幼清心中切盼,想著等毓義一來,或許她便能退身了。
溶溶燭光,夜風微涼,窗台邊的青木香燒至鼎底。德昭一眼十行,大半本《紀效新書》讀完,略感疲憊。那書上寫的如何如何行營守哨,他早就熟記於心,不過為了皇上當日一句「元敬將軍統兵有道」,遂拿了舊書再看。
他向來是不喜歡看書的,每每拿起古本,隻覺前人之語甚繁甚嘮。然他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雖不喜究研書中道理,然每每皇上問起書中之言,倒也答得順暢。
不讀書,無以為君子。
如今太平盛世,講究以德服人,選才納賢,皆要考其文章如何。皇帝曾道:「論背書,無人能與德昭相比,論讀書,眾人皆在德昭之上。」
德昭苦笑,答皇帝一句:「臣七歲得先帝賜名,九歲尚未習四書六藝,十歲幸得皇上教導,方啟讀書之道,一身本事,皆習於皇上,如今師嫌徒拙,徒真真是羞愧萬分。」
皇帝笑:「越髮油嘴滑舌。」
這般隨意,比父子還要親近,這些年出生入死,鐵馬金戈,一半是為著皇帝,一半是為著自己,當年他在宮中做皇子時喚龍潛時的皇帝一聲「二叔」,如今皇子們喚他一聲「九堂哥」。堂兄弟再親,比不得當年的德昭和二叔了。
今時今日這般地位,深得聖眷,他卻不再歡喜。
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空蕩蕩的,午夜夢回,聽得有人喚他名字,那樣俏麗的聲音,聽一聲便能描出她任性妄為的模樣,想要轉身看看她,冰天雪地,凍得他連脖子都動不了,腳卻越走越快,風雪那般大,洋洋灑灑覆住一切,終是回不了頭。
自她走後,滿城春光皆是寒雨風霜。
八年,一別八年,如今他德昭功成名就,卻已失去了她宋阿妙。
德昭放下書,餘光瞥一眼,恰望見地上跪著的人。
這個時節,宮女侍女們都換了夏綢,她穿綠色一把水蔥似的纖細,垂著腦袋,望不見神情,雙手擱在腿上,往裏勾著,將貓圍在懷裏。
古有「隔紗初見羞花顫」,他不是聖人,他自然也愛傾國色。
卻難得地並未厭惡她。
德昭聽見自己的聲音緩緩淌出:「你叫什麽名兒?」
幼清恍惚間聽得他問話,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跪得太久,沉默太久,未曾想到還有開口說話的份。
「回爺的話,奴婢叫幼清。」
「哪兩個字?」
「『案流徵以卻轉兮,聲幼妙而復揚』的『幼』;『澄湖萬頃不見底,清冰一片光照人』的『清』。」
德昭頗感驚訝,「你能識字?讀過司馬相如和杜甫的詩?」
幼清老實答:「略識字一二,念得幾句詩。」
德昭牽唇一笑,可見不能以身份和麵貌看人,一小小侍女,胸有點墨,也是能夠吐字成詩的。
「抬起頭來。」
幼清抿唇,不敢皺眉,抬起下巴,撇了視線,垂眉順耳的模樣擺在他跟前。
德昭沉吟片刻,問:「你今年多大?」
「二十。」
「老姑娘了。」
德昭凝視她的眼睛,水靈靈的,幹淨清澈,恍若八歲孩童不知世事的天真。
宋阿妙若還活著,也該和她一般年齡。
德昭一時看怔了眼,隻半秒回過神來,嘲笑自己這般愚蠢,竟會認為家破人亡後的宋阿妙還會有這般透澈眸子。她若活著,眼中有的,隻會是將所有人挫骨揚灰的恨意。
宋阿妙向來是個有仇必報的女子。
那可是連被人拒絕愛意,都要將人咒罵三天三夜的宋阿妙吶!
德昭失了興致,擺手欲讓她退下,瞥見她懷裏的貓,微微凝眉,朝外喚人:「來喜!」
來喜已從毓義處回來,自作主張在屋外站了會,如今聽見德昭喊他,立即進屋回話,將毓義的話一一說來:「回爺,奴婢剛從毓郡王處回來,毓郡王聽了主子爺的話,托奴婢回話,說『你且同我九堂哥說,願賭服輸,當日既有了約定,自是要履行的,白哥甚是可愛,放在身邊養兩日,九堂哥定會喜歡它,自此也就不會再喚我『貓毓』了。」
德昭:「胡鬧!」
片刻後,嘆口氣,揉揉太陽穴,無可奈何,「雖已十六,卻還是如此孩童心性。」隨意一掃,望見那貓躺在幼清懷裏,睡得舒適,開口對她吩咐:「這貓,你好好養著,左不過兩日功夫。」
自此不再多言,來喜和幼清福禮跪安,幼清雙腿麻木不聽使喚,差點摔倒,所幸來喜扶她一把,這才相安無事地抱貓出了屋子。
一出屋子,來喜指了指白哥,挑了笑道:「幼清姑娘,這貓跟您有緣。」
幼清笑:「奴婢沒這福分,這貓是毓郡王的,怎會與我這種卑微之人有緣。」
來喜笑了笑,另外安排人替了她的夜差,隻說讓她好好照顧貓兒,這幾天不用到茶房當差了。
幼清自然樂得清靜,不用當差意味著不用提腦袋過日子,同她以前在獸園伺候家畜的日子比起來,這裏當差簡直就是噩夢。
時時刻刻提心弔膽,時時刻刻小心警惕,她能撐到今天,實在萬幸。
今兒個這遭事,毫不誇大地說,在屋裏頭跪著的時候,她一顆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尤其是德昭同她問話的時候,隻覺得渾身的血液都要凝住,生怕說錯一個字,就被人取了腦袋。
是了,毓郡王。幼清心中切盼,想著等毓義一來,或許她便能退身了。
溶溶燭光,夜風微涼,窗台邊的青木香燒至鼎底。德昭一眼十行,大半本《紀效新書》讀完,略感疲憊。那書上寫的如何如何行營守哨,他早就熟記於心,不過為了皇上當日一句「元敬將軍統兵有道」,遂拿了舊書再看。
他向來是不喜歡看書的,每每拿起古本,隻覺前人之語甚繁甚嘮。然他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雖不喜究研書中道理,然每每皇上問起書中之言,倒也答得順暢。
不讀書,無以為君子。
如今太平盛世,講究以德服人,選才納賢,皆要考其文章如何。皇帝曾道:「論背書,無人能與德昭相比,論讀書,眾人皆在德昭之上。」
德昭苦笑,答皇帝一句:「臣七歲得先帝賜名,九歲尚未習四書六藝,十歲幸得皇上教導,方啟讀書之道,一身本事,皆習於皇上,如今師嫌徒拙,徒真真是羞愧萬分。」
皇帝笑:「越髮油嘴滑舌。」
這般隨意,比父子還要親近,這些年出生入死,鐵馬金戈,一半是為著皇帝,一半是為著自己,當年他在宮中做皇子時喚龍潛時的皇帝一聲「二叔」,如今皇子們喚他一聲「九堂哥」。堂兄弟再親,比不得當年的德昭和二叔了。
今時今日這般地位,深得聖眷,他卻不再歡喜。
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空蕩蕩的,午夜夢回,聽得有人喚他名字,那樣俏麗的聲音,聽一聲便能描出她任性妄為的模樣,想要轉身看看她,冰天雪地,凍得他連脖子都動不了,腳卻越走越快,風雪那般大,洋洋灑灑覆住一切,終是回不了頭。
自她走後,滿城春光皆是寒雨風霜。
八年,一別八年,如今他德昭功成名就,卻已失去了她宋阿妙。
德昭放下書,餘光瞥一眼,恰望見地上跪著的人。
這個時節,宮女侍女們都換了夏綢,她穿綠色一把水蔥似的纖細,垂著腦袋,望不見神情,雙手擱在腿上,往裏勾著,將貓圍在懷裏。
古有「隔紗初見羞花顫」,他不是聖人,他自然也愛傾國色。
卻難得地並未厭惡她。
德昭聽見自己的聲音緩緩淌出:「你叫什麽名兒?」
幼清恍惚間聽得他問話,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跪得太久,沉默太久,未曾想到還有開口說話的份。
「回爺的話,奴婢叫幼清。」
「哪兩個字?」
「『案流徵以卻轉兮,聲幼妙而復揚』的『幼』;『澄湖萬頃不見底,清冰一片光照人』的『清』。」
德昭頗感驚訝,「你能識字?讀過司馬相如和杜甫的詩?」
幼清老實答:「略識字一二,念得幾句詩。」
德昭牽唇一笑,可見不能以身份和麵貌看人,一小小侍女,胸有點墨,也是能夠吐字成詩的。
「抬起頭來。」
幼清抿唇,不敢皺眉,抬起下巴,撇了視線,垂眉順耳的模樣擺在他跟前。
德昭沉吟片刻,問:「你今年多大?」
「二十。」
「老姑娘了。」
德昭凝視她的眼睛,水靈靈的,幹淨清澈,恍若八歲孩童不知世事的天真。
宋阿妙若還活著,也該和她一般年齡。
德昭一時看怔了眼,隻半秒回過神來,嘲笑自己這般愚蠢,竟會認為家破人亡後的宋阿妙還會有這般透澈眸子。她若活著,眼中有的,隻會是將所有人挫骨揚灰的恨意。
宋阿妙向來是個有仇必報的女子。
那可是連被人拒絕愛意,都要將人咒罵三天三夜的宋阿妙吶!
德昭失了興致,擺手欲讓她退下,瞥見她懷裏的貓,微微凝眉,朝外喚人:「來喜!」
來喜已從毓義處回來,自作主張在屋外站了會,如今聽見德昭喊他,立即進屋回話,將毓義的話一一說來:「回爺,奴婢剛從毓郡王處回來,毓郡王聽了主子爺的話,托奴婢回話,說『你且同我九堂哥說,願賭服輸,當日既有了約定,自是要履行的,白哥甚是可愛,放在身邊養兩日,九堂哥定會喜歡它,自此也就不會再喚我『貓毓』了。」
德昭:「胡鬧!」
片刻後,嘆口氣,揉揉太陽穴,無可奈何,「雖已十六,卻還是如此孩童心性。」隨意一掃,望見那貓躺在幼清懷裏,睡得舒適,開口對她吩咐:「這貓,你好好養著,左不過兩日功夫。」
自此不再多言,來喜和幼清福禮跪安,幼清雙腿麻木不聽使喚,差點摔倒,所幸來喜扶她一把,這才相安無事地抱貓出了屋子。
一出屋子,來喜指了指白哥,挑了笑道:「幼清姑娘,這貓跟您有緣。」
幼清笑:「奴婢沒這福分,這貓是毓郡王的,怎會與我這種卑微之人有緣。」
來喜笑了笑,另外安排人替了她的夜差,隻說讓她好好照顧貓兒,這幾天不用到茶房當差了。
幼清自然樂得清靜,不用當差意味著不用提腦袋過日子,同她以前在獸園伺候家畜的日子比起來,這裏當差簡直就是噩夢。
時時刻刻提心弔膽,時時刻刻小心警惕,她能撐到今天,實在萬幸。
今兒個這遭事,毫不誇大地說,在屋裏頭跪著的時候,她一顆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尤其是德昭同她問話的時候,隻覺得渾身的血液都要凝住,生怕說錯一個字,就被人取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