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還真就怎麽著她了!他吞她錢呢!徐冉提筆練字,想起暑假的日記任務,嘩啦啦地宣洩下筆一紙草書。


    因著太子的催促,徐老爺的假很快就批了下來。為了年底的升職,徐豐沒敢請假,便留在望京。一家子大包小包地帶著使女小廝們,高高興興地出發了。


    路上,徐冉拿起本子寫日記。


    她直接用的大白話,剛開始寫的時候,內容正經,一板一眼,寫道——


    「八月四號,晴,出發第一日。上馬車,路上晃,中午停下吃飯,繼續晃,路太遠,不高興。」


    「八月五號,陰,出發第二日……」


    諸如此類的,寫著寫著嫌無聊。後來轉念一想,學神讓她寫日記,回去後肯定要查看。他天天待在東宮,自然沒什麽夏假啊冬假之類的,寫點好玩的見聞,讓他好好羨慕一番,以報他坑人之舉。


    打定主意的徐冉一改日記畫風。全篇洋溢著激動言辭,「哎呀呀呀這個好好玩」「啊呀呀呀呀這個好好吃」,完全就是賣安利的態度。


    走了幾日,終於到了白南。一下車,徐冉整個人都解放了。


    交通不發達就是麻煩,出來避個暑不容易,再在路上晃蕩幾天,估計暑沒避到,人倒是先悶壞了。


    他們直接停在一座宅院門口。徐冉放眼望去,門口站了群人。為首的是個老太太,想來就是她的便宜奶奶了。旁邊一個穿長袍瘦瘦長長的中年人,臉有點凹,應該是她的叔叔。後麵並肩站著一個梳雙刀髻的婦人和一個穿淺綠色襦裙的小姑娘。應該就是嬸嬸和堂妹了。


    徐老爺先問徐老太的安,再同自家兄弟徐國棟問好,一番寒暄。


    蕭氏領著她們上前見禮。妯娌王氏領徐芽回禮。


    徐家姐妹齊聲喊人,「祖母好,叔叔好,嬸嬸好。」最後齊齊看向徐芽,「堂妹好。」


    徐老夫人往後探一眼,問:「怎麽帶了這麽多行李?吃的穿的,家裏都有。」


    徐老爺道:「大多都是帶給娘和國棟的禮物。」


    他這個繼母,最是視財如命,說她是個十足的勢力眼,也不為過。當年徐公原配逝世,徐老爺身子弱,大夫說怕是養不過十歲。徐公心疼兒子之餘,最終還是頂不過子嗣壓力,續弦娶了吳氏,也就是徐老夫人。


    徐老爺現在尚記得,他這個繼母當年進府時,說的第一句話便是:「徐府真氣派,還是有錢好!」


    吳氏出身書香世家,祖上自第四代起來開始走下坡路,至吳氏這輩,家裏也大不如前。本想著吳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又是讀過高學的人,雖然沒有結業,但應該差不到哪裏去。徐公是娶過一任妻子的人,算起來是二婚,家裏又有個拖油瓶,能娶到吳氏,他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沒想到——


    哎,說起來都是血淚。徐老爺晃晃頭,不再想過去那些不愉快的事。


    徐老夫人一聽滿車都是禮物,忙地讓人去卸,揮手讓他們進屋,自己站在府外一樣樣地清點。


    徐國棟難為情地看了看徐老爺,徐老爺拍拍他的肩,表示自己已經習以為常,都是一家人,不必在意。


    徐冉回頭看一眼,望見徐老夫人手裏拿著個本子,讓管家一邊搬東西一邊念,她自己則隨時隨地地在本子上記著什麽。笑得那叫一個花枝招展。


    進屋喝了茶,徐老夫人仍然還未進來。徐國棟和王氏熱情招待,說起住宿問題,順帶著將府裏的使女全部喊了過來。


    徐冉一瞧,總共才三個使女。


    王氏頗為尷尬地指著三使女道:「這個原是伺候老夫人的,如今分給嫂嫂您。這個原是伺候我的,便分給佳娘子罷,剩下最小的那個,便伺候冉娘子和嬌娘子罷。」一番話說完,滿臉通紅。


    徐老爺一家人聽著這話,麵麵相覷。


    一般富貴人家家中都不止三個使女,更何況是知府。徐老爺和蕭氏互相看一眼,為避免尷尬,佯裝無事,心中卻不約而同地想:怎麽就剩三個使女了,去年過年那陣還有五個呢。


    蕭氏自己帶了使女來,婉言相拒王氏的好意。王氏聽完後臉更紅,嘴上念叨:「這原是老夫人的主意,怕哥哥嫂嫂住不習慣,這才將府裏的使女們都騰出來伺候……」


    正說著話,徐老夫人進門來了。


    徐老夫人剛點完禮物,高興得很,往上座一坐,描了描徐老爺一家人身後站著的一排使女們,不由得皺起眉頭來。


    備這麽多人伺候作甚,得費多少銀子,真是大手大腳!


    因著不是她親兒子,不好說什麽,隨便點撥幾句,希望徐老爺和蕭氏能明白。勤儉持家方為正道!


    下午吃飯,菜擺上了桌,全是素菜,一丁肉都看不到。


    徐老爺納悶:好端端的,繼母一家怎麽吃起素來了?


    等吃完了飯,晚上徐老爺一家飯後散步。因著徐國棟那方小宅子實在太小,從裏繞到外也就那麽幾步路,所以就往街上去了。


    徐國棟和王氏非要作陪,徐老爺拚命婉拒,領著一家人動作迅速地就出門了。


    等上了街,徐嬌是第一個開口說話的:「爹,叔叔家怎地這麽窮?」


    徐老爺嘆著氣摸她腦袋,話也說得直白::「你叔叔家不窮,隻是你祖母喜歡節省。」


    一旁蕭氏道:「也不是這麽個省法,正常的用度還是該有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物以稀為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耿燦燦/阿白不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耿燦燦/阿白不白並收藏物以稀為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