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今日劉弘基的失敗,那是讓李唐正式看到了梁朝轉入戰略防禦階段後、坐山觀虎鬥的決心了。當年蜀漢也好,東吳也好,害怕長期對峙消耗,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下的,那就是三國時候南方經濟還不發達,常年維持一支大軍卻不打仗,國家經濟受不起。
諸葛孔明在出師表裏麵反反覆覆強調:蜀漢如今的軍力,是昭烈皇帝流竄大半個華夏,半輩子積累下來的,不是靠蜀地一隅本身供給的,所以咱要在這些精兵強將老死之前北伐成功。蔣校長逃到海峽對麵去之後。也天天在想:咱的京滬杭警備司令部下麵的兵,也就是湯恩伯那些嫡係部隊,可不是區區一個海島上的“本省人”能夠征出來的。那都是檔國數十年統治中原留下的精華,要想反攻。就要在這些人衰老之前完成,這一代人老了,就絕對沒希望了。
李唐和王鄭政權,此前都沒有充分想到梁朝如今的經濟體量規模,以及由此帶來的持續對峙戰潛力。直到這一刻,大梁持續地一絲不苟的消耗戰姿態,才打了李唐的臉,所以說。陰平道駐軍行為,意義實則非常重大,因為這宣揚了一個經濟體量碾壓敵人的大國的心態、氣場。
李淵終於乖乖地開始集中兵力,準備走當初北周和隋朝的老路——南朝鐵板一塊,並非進取良機,還是應該先學習當年周武帝,先把北齊故地的地盤收服了,一統北朝,然後再南征。
武德元年/鳴鳳元年十月,薛仁果正式戰敗。涇陽城被攻破,薛仁果本人戰死,被梟首送到長安。昭告天下以安民心。另一邊,這一年年底的時候,因為關外又突降大雪,出現了劇烈的寒冬,僻處關外又沒能提前從關內轉移過冬物資的劉武周也頂不住了,宋金剛首先在雁門群山之間被逼得走投無路,被李建成的部隊擊敗,宋金剛本人被俘,隨後斬首示眾。
開春二月。草原上大雪剛剛化開,唐軍集中兵力對經過一個冬天凍餓之後虛弱已極的劉武周發動了最後總攻。僅僅一個多月,雁門郡城落。劉武周在雁門行宮內舉火*,沒有做唐軍的俘虜。
洛陽的王世充,這段時間顯然沒有什麽開疆拓土的好方向,整個“開明元年”冬季,無非都是在消化李密留下的那部分已經被鄭軍占領的土地,由於李密占領期間的肆虐,這些地盤都沒什麽積蓄產出,甚至還要繼續靠洛口倉留下的存糧反哺接濟,徒然讓王世充背上了一個大包袱,甩都甩不掉。
眼看著局麵越來越危險,王世充隻能放棄了擴張的腳步,轉而走上外交縱橫的路子,從洛口倉拿出一小撮糧食,過河結好河北的竇建德,希望和竇建德構築起攻守同盟,同時在兩淮方向上,也開始反覆對梁朝示好,試圖提醒蕭銑當初他和蕭銑在江都時的愉快合作經歷。隻可惜南梁朝廷富庶,王世充實在拿不出什麽可以讓蕭銑眼熱的條件來交換。最後弄了半天,也隻是換來南梁朝廷誰都不幫的姿態。
……
武德二年四月,結束了北周故地全部戰事後、還休整了兩個月的唐軍,終於集結全部主力,踏上了出潼關東征的道路——當然了,出征的路線並不僅限於潼關陸路,因為唐朝掌握的河東地區,還可以直接在三門峽以東的地區,從河東渡過黃河威脅洛陽北麵的孟津渡。
李淵依然採用了他起兵以來的一貫配置方略,把唐軍分成兩股力量:由次子李世民為右軍主帥帶領七萬關中精兵,走陸路出潼關、直撲函崤道,麾下統領劉弘基、段誌玄、張公瑾、徐世績等將領。
以太子李建成為左軍主帥,帶領八萬河東精兵,走水路南渡黃河在孟津渡登陸,包抄鄭國國都洛陽以東的區域,切斷洛陽與虎牢關、洛口倉之間的聯絡。麾下將領則包括了齊王李元吉、駙馬柴紹,以及李建成一貫以來的幾名得力臂助殷開山、去年才兵敗後投降唐朝的隋朝降將屈突通。唐軍左右兩軍總計出兵十五萬人,規模遠在王世充軍之上。
王世充軍第一反應便是選擇了謹守各處要隘,但是很快發現這些舉措都是徒勞無功的,反而被唐軍抓住機會分割包圍了王世充軍相當一部分兵力——因為李建成部從河東直接渡河南下,而王世充軍對水師幾乎沒有建設和重視,所以李建成的部隊完全可以出現在西麵崤函道或者東麵虎牢關的背後,把王世充派往洛陽周邊八險之地的駐軍反而與洛陽分割開來。
唐、鄭兩軍相持了兩個月,終於,王世充那些外圍險隘當中的守軍絕望地發現了自己主公固守堅城、堅壁清野,沒法派出援軍來野戰擊退圍困部隊,所以出現了動搖和投降。李世民趁機突破了崤函道中大部分隘口,突進兩百裏,成功與大哥李建成會師。
崤函道陷落前,王世充心中還有最後一個幻想,那就是指望著南麵的梁朝皇帝蕭銑能夠出武關道,截唐軍後路,把潼關與新豐渡之間的道路掐斷,直達黃河岸邊。王世充之所以如此奢望,無非還是覺得自己要是真的倒下了,對於蕭銑來說肯定不是好事——隻要蕭銑還希望坐山觀虎鬥,那麽就會希望王世充和李淵多撕逼撕兩年,讓他王世充幫忙多放李淵一點血。
可惜,王世充的這種判斷沒有成為現實,梁軍一點都沒有出武關道的意思。絕望中的王世充隻好一邊繼續堅守洛陽,放任唐軍圍城而不戰,一邊在洛陽被圍之前派出信使招撫如今還在鄭國控製之下的東方諸郡,讓他們各自守備地方,同時把住虎牢關,不放唐軍繼續往東蔓延擴散。
諸葛孔明在出師表裏麵反反覆覆強調:蜀漢如今的軍力,是昭烈皇帝流竄大半個華夏,半輩子積累下來的,不是靠蜀地一隅本身供給的,所以咱要在這些精兵強將老死之前北伐成功。蔣校長逃到海峽對麵去之後。也天天在想:咱的京滬杭警備司令部下麵的兵,也就是湯恩伯那些嫡係部隊,可不是區區一個海島上的“本省人”能夠征出來的。那都是檔國數十年統治中原留下的精華,要想反攻。就要在這些人衰老之前完成,這一代人老了,就絕對沒希望了。
李唐和王鄭政權,此前都沒有充分想到梁朝如今的經濟體量規模,以及由此帶來的持續對峙戰潛力。直到這一刻,大梁持續地一絲不苟的消耗戰姿態,才打了李唐的臉,所以說。陰平道駐軍行為,意義實則非常重大,因為這宣揚了一個經濟體量碾壓敵人的大國的心態、氣場。
李淵終於乖乖地開始集中兵力,準備走當初北周和隋朝的老路——南朝鐵板一塊,並非進取良機,還是應該先學習當年周武帝,先把北齊故地的地盤收服了,一統北朝,然後再南征。
武德元年/鳴鳳元年十月,薛仁果正式戰敗。涇陽城被攻破,薛仁果本人戰死,被梟首送到長安。昭告天下以安民心。另一邊,這一年年底的時候,因為關外又突降大雪,出現了劇烈的寒冬,僻處關外又沒能提前從關內轉移過冬物資的劉武周也頂不住了,宋金剛首先在雁門群山之間被逼得走投無路,被李建成的部隊擊敗,宋金剛本人被俘,隨後斬首示眾。
開春二月。草原上大雪剛剛化開,唐軍集中兵力對經過一個冬天凍餓之後虛弱已極的劉武周發動了最後總攻。僅僅一個多月,雁門郡城落。劉武周在雁門行宮內舉火*,沒有做唐軍的俘虜。
洛陽的王世充,這段時間顯然沒有什麽開疆拓土的好方向,整個“開明元年”冬季,無非都是在消化李密留下的那部分已經被鄭軍占領的土地,由於李密占領期間的肆虐,這些地盤都沒什麽積蓄產出,甚至還要繼續靠洛口倉留下的存糧反哺接濟,徒然讓王世充背上了一個大包袱,甩都甩不掉。
眼看著局麵越來越危險,王世充隻能放棄了擴張的腳步,轉而走上外交縱橫的路子,從洛口倉拿出一小撮糧食,過河結好河北的竇建德,希望和竇建德構築起攻守同盟,同時在兩淮方向上,也開始反覆對梁朝示好,試圖提醒蕭銑當初他和蕭銑在江都時的愉快合作經歷。隻可惜南梁朝廷富庶,王世充實在拿不出什麽可以讓蕭銑眼熱的條件來交換。最後弄了半天,也隻是換來南梁朝廷誰都不幫的姿態。
……
武德二年四月,結束了北周故地全部戰事後、還休整了兩個月的唐軍,終於集結全部主力,踏上了出潼關東征的道路——當然了,出征的路線並不僅限於潼關陸路,因為唐朝掌握的河東地區,還可以直接在三門峽以東的地區,從河東渡過黃河威脅洛陽北麵的孟津渡。
李淵依然採用了他起兵以來的一貫配置方略,把唐軍分成兩股力量:由次子李世民為右軍主帥帶領七萬關中精兵,走陸路出潼關、直撲函崤道,麾下統領劉弘基、段誌玄、張公瑾、徐世績等將領。
以太子李建成為左軍主帥,帶領八萬河東精兵,走水路南渡黃河在孟津渡登陸,包抄鄭國國都洛陽以東的區域,切斷洛陽與虎牢關、洛口倉之間的聯絡。麾下將領則包括了齊王李元吉、駙馬柴紹,以及李建成一貫以來的幾名得力臂助殷開山、去年才兵敗後投降唐朝的隋朝降將屈突通。唐軍左右兩軍總計出兵十五萬人,規模遠在王世充軍之上。
王世充軍第一反應便是選擇了謹守各處要隘,但是很快發現這些舉措都是徒勞無功的,反而被唐軍抓住機會分割包圍了王世充軍相當一部分兵力——因為李建成部從河東直接渡河南下,而王世充軍對水師幾乎沒有建設和重視,所以李建成的部隊完全可以出現在西麵崤函道或者東麵虎牢關的背後,把王世充派往洛陽周邊八險之地的駐軍反而與洛陽分割開來。
唐、鄭兩軍相持了兩個月,終於,王世充那些外圍險隘當中的守軍絕望地發現了自己主公固守堅城、堅壁清野,沒法派出援軍來野戰擊退圍困部隊,所以出現了動搖和投降。李世民趁機突破了崤函道中大部分隘口,突進兩百裏,成功與大哥李建成會師。
崤函道陷落前,王世充心中還有最後一個幻想,那就是指望著南麵的梁朝皇帝蕭銑能夠出武關道,截唐軍後路,把潼關與新豐渡之間的道路掐斷,直達黃河岸邊。王世充之所以如此奢望,無非還是覺得自己要是真的倒下了,對於蕭銑來說肯定不是好事——隻要蕭銑還希望坐山觀虎鬥,那麽就會希望王世充和李淵多撕逼撕兩年,讓他王世充幫忙多放李淵一點血。
可惜,王世充的這種判斷沒有成為現實,梁軍一點都沒有出武關道的意思。絕望中的王世充隻好一邊繼續堅守洛陽,放任唐軍圍城而不戰,一邊在洛陽被圍之前派出信使招撫如今還在鄭國控製之下的東方諸郡,讓他們各自守備地方,同時把住虎牢關,不放唐軍繼續往東蔓延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