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說到這一步,沈光是完全插不上嘴了,因為他是不管朝廷稅賦錢糧的,最多隻知道一些行軍行糧的運輸損耗大致怎麽算。當下隻好虛心求教岑文本,岑文本倒是一五一十,條分縷析,很快讓沈光看明白了。
眾所周知,若是從成都走山路運糧到長安,出發十五石,路上就得吃掉十四石,隻有一石可以運到長安。而從漢中出發到長安的話,雖然損耗比成都出發少了一個平方倍數,卻也是很可觀了——平均來說,起運糧食的規模,會是最終運到目的地的四五倍數量。也就是說,如果李淵占領了漢中盆地之後,沒法就近利用漢中盆地的資源就地作戰,而是要把漢中的糧食運到關中後,支援關中戰場,那麽,就需要把漢中的產能除以五倍,才算是實際等效的產能。
漢中再富,再是未遭戰亂,其人均gdp能有荊北襄陽、南陽的五倍富麽?顯然不可能。所以漢中就是一根雞肋,漢中地區要想短平快的發揮出其軍事價值,就不能把它當成一塊資源輸出地,而必須是直接進攻的根據地,當年曹操原本想把漢中作為直接進攻西川的跳板,來一把短平快,但是失敗之後,馬上在楊修麵前說出了“雞肋”之語,便是這個道理——隻要不能直接用漢中作為跳板發起進攻的話,漢中就成了一塊垃圾資產,縱然市值高,卻沒有套現渠道。就好比拿了一張信用卡,沒有可以刷卡消費的地方,想去直接取現金吧,卻被套現的黑點老闆開價收取八成傭金。
“而且,還遠遠不止於此。漢中之地的錢糧兵源,李淵肯定是不甘心就這麽窩在那裏,隻吃糧卻不作戰的。若是讓李孝恭隻留下少數部隊死守葭萌關、主力卻走斜穀、子午穀重新回到關中,然後再出潼關用於荊北戰場的話,李孝恭部往返千裏的山路糧草損耗也是頗為巨大的,李淵不一定捨得這麽好幾萬大軍輾轉白跑,說不定,便會在漢中就地尋找另外一個突破口宣洩其戰力。”
聽了岑文本這句話之後,沈光終於整個人都精神起來了,他知道,眼下他要找機會再立點兒軍功的話,完全就在岑文本的提點之下了。
“漢中之地若是不能入川的話,還有什麽出路不成?還請先生明示!”沈光不知不覺,已經起身給岑文本斟茶了。
“便是此處——李孝恭出葭萌關未遂的話,就有可能沿著漢水,順流而下,直撲房陵,而後從房陵至新野,斷南陽後路,若是此路軍能夠成行,則我大梁在荊楚之地的地盤,便會被限製在江陵一線,僅能確保長江。而漢水流域,就會落入唐軍手中!”
“從漢中直接走漢水?這條路也太過行險了吧?漢水上遊,夾束於秦嶺之間,水勢湍急不亞於長江三峽,雖然可通舟楫,卻是有進無退之勢,順流衝下來容易,一旦受挫後,幾乎沒有退兵的可能……李孝恭不會這麽冒險吧?”
“如果李孝恭隻有獨木而支的話,自然不敢,可是若是他隻是搶個先機,唐軍另有後續從潼關-武關源源而來的話,那李孝恭也算不上太冒險。沈將軍可能不知道,從漢中走漢水討伐房陵一帶,可不是異想天開,昔年便是有先賢設想過這條戰略的。”
“哦?倒是末將讀史書不精了,竟然不知史上有如此戰例……”
“不是戰例,隻是方略,因為最後沒有實施。提出此方略的,便是蜀漢四相之中、繼諸葛孔明之任的蔣琬,蔣琬當年深感諸葛孔明的北伐之法太過依賴山間運糧,損耗巨大,無法成功,便在其任內挖空心思,想要找一條運糧便捷的討伐曹魏的辦法,最終便看上了從漢中沿漢水進攻上庸的路線,但是這條路線的弊端也是眾所周知,便如剛才沈將軍所言,有進無退。何況上庸不過是‘魏之餘贅’,就算奪取了,對於魏國的核心國力也沒什麽損害,故而最終沒有實施。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漢中在南朝手中,以此進攻北朝占據的上庸,自然會因為北方缺乏策應援護的力量而變得沒有可操作性,而且當時荊州在東吳之手,並非蜀漢的地盤,蜀漢占據上庸之後,無法與荊州腹地連成一片,反而要幫助東吳承擔北來的曹魏壓力,所得反不如所受。而如今卻是漢中在北朝手中、潼關也在北朝手中、武關則算是雙方爭奪的中立地帶,而房陵周邊看上去倒是南朝容易奪取。如此局麵,李孝恭絕對是有可能鋌而走險用漢中本地的民力財力賭一把的——反正除了漢水水運這唯一的出路之外,其他不管哪條路,把漢中的存糧運出來,都要先在路上北吃掉八成,那還不如賭這一把呢!”
沈光徹底沒話說了,他是一個軍事製勝論者,作為一名猛將,看勝敗從來都隻看戰場上的搏殺。卻不曾想到,當年的蔣琬也好,如今的李孝恭也好,岑文本也好,居然還有被逼到這種程度的:一國兵馬,攻打哪裏,不攻打哪裏,決定因素居然是後勤難度,而不是戰場上的軍事價值。雖然有些路線戰場上難度頗大,但是就因為後勤方便,便會得到統帥者的親睞。
這算是哪門子的世道!
第十二章 熱點:天下第二
“殿下,聽聞你昨日下令,讓讓馬元規馬副使搜集民船,在漢水邊營築棧橋,為何要如此施為?難道前日葭萌關、劍閣關小戰之後,無法進取的軍報遞交上去之後,陛下沒能恩準我軍就此收手回軍麽?”
眾所周知,若是從成都走山路運糧到長安,出發十五石,路上就得吃掉十四石,隻有一石可以運到長安。而從漢中出發到長安的話,雖然損耗比成都出發少了一個平方倍數,卻也是很可觀了——平均來說,起運糧食的規模,會是最終運到目的地的四五倍數量。也就是說,如果李淵占領了漢中盆地之後,沒法就近利用漢中盆地的資源就地作戰,而是要把漢中的糧食運到關中後,支援關中戰場,那麽,就需要把漢中的產能除以五倍,才算是實際等效的產能。
漢中再富,再是未遭戰亂,其人均gdp能有荊北襄陽、南陽的五倍富麽?顯然不可能。所以漢中就是一根雞肋,漢中地區要想短平快的發揮出其軍事價值,就不能把它當成一塊資源輸出地,而必須是直接進攻的根據地,當年曹操原本想把漢中作為直接進攻西川的跳板,來一把短平快,但是失敗之後,馬上在楊修麵前說出了“雞肋”之語,便是這個道理——隻要不能直接用漢中作為跳板發起進攻的話,漢中就成了一塊垃圾資產,縱然市值高,卻沒有套現渠道。就好比拿了一張信用卡,沒有可以刷卡消費的地方,想去直接取現金吧,卻被套現的黑點老闆開價收取八成傭金。
“而且,還遠遠不止於此。漢中之地的錢糧兵源,李淵肯定是不甘心就這麽窩在那裏,隻吃糧卻不作戰的。若是讓李孝恭隻留下少數部隊死守葭萌關、主力卻走斜穀、子午穀重新回到關中,然後再出潼關用於荊北戰場的話,李孝恭部往返千裏的山路糧草損耗也是頗為巨大的,李淵不一定捨得這麽好幾萬大軍輾轉白跑,說不定,便會在漢中就地尋找另外一個突破口宣洩其戰力。”
聽了岑文本這句話之後,沈光終於整個人都精神起來了,他知道,眼下他要找機會再立點兒軍功的話,完全就在岑文本的提點之下了。
“漢中之地若是不能入川的話,還有什麽出路不成?還請先生明示!”沈光不知不覺,已經起身給岑文本斟茶了。
“便是此處——李孝恭出葭萌關未遂的話,就有可能沿著漢水,順流而下,直撲房陵,而後從房陵至新野,斷南陽後路,若是此路軍能夠成行,則我大梁在荊楚之地的地盤,便會被限製在江陵一線,僅能確保長江。而漢水流域,就會落入唐軍手中!”
“從漢中直接走漢水?這條路也太過行險了吧?漢水上遊,夾束於秦嶺之間,水勢湍急不亞於長江三峽,雖然可通舟楫,卻是有進無退之勢,順流衝下來容易,一旦受挫後,幾乎沒有退兵的可能……李孝恭不會這麽冒險吧?”
“如果李孝恭隻有獨木而支的話,自然不敢,可是若是他隻是搶個先機,唐軍另有後續從潼關-武關源源而來的話,那李孝恭也算不上太冒險。沈將軍可能不知道,從漢中走漢水討伐房陵一帶,可不是異想天開,昔年便是有先賢設想過這條戰略的。”
“哦?倒是末將讀史書不精了,竟然不知史上有如此戰例……”
“不是戰例,隻是方略,因為最後沒有實施。提出此方略的,便是蜀漢四相之中、繼諸葛孔明之任的蔣琬,蔣琬當年深感諸葛孔明的北伐之法太過依賴山間運糧,損耗巨大,無法成功,便在其任內挖空心思,想要找一條運糧便捷的討伐曹魏的辦法,最終便看上了從漢中沿漢水進攻上庸的路線,但是這條路線的弊端也是眾所周知,便如剛才沈將軍所言,有進無退。何況上庸不過是‘魏之餘贅’,就算奪取了,對於魏國的核心國力也沒什麽損害,故而最終沒有實施。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漢中在南朝手中,以此進攻北朝占據的上庸,自然會因為北方缺乏策應援護的力量而變得沒有可操作性,而且當時荊州在東吳之手,並非蜀漢的地盤,蜀漢占據上庸之後,無法與荊州腹地連成一片,反而要幫助東吳承擔北來的曹魏壓力,所得反不如所受。而如今卻是漢中在北朝手中、潼關也在北朝手中、武關則算是雙方爭奪的中立地帶,而房陵周邊看上去倒是南朝容易奪取。如此局麵,李孝恭絕對是有可能鋌而走險用漢中本地的民力財力賭一把的——反正除了漢水水運這唯一的出路之外,其他不管哪條路,把漢中的存糧運出來,都要先在路上北吃掉八成,那還不如賭這一把呢!”
沈光徹底沒話說了,他是一個軍事製勝論者,作為一名猛將,看勝敗從來都隻看戰場上的搏殺。卻不曾想到,當年的蔣琬也好,如今的李孝恭也好,岑文本也好,居然還有被逼到這種程度的:一國兵馬,攻打哪裏,不攻打哪裏,決定因素居然是後勤難度,而不是戰場上的軍事價值。雖然有些路線戰場上難度頗大,但是就因為後勤方便,便會得到統帥者的親睞。
這算是哪門子的世道!
第十二章 熱點:天下第二
“殿下,聽聞你昨日下令,讓讓馬元規馬副使搜集民船,在漢水邊營築棧橋,為何要如此施為?難道前日葭萌關、劍閣關小戰之後,無法進取的軍報遞交上去之後,陛下沒能恩準我軍就此收手回軍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