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銑既然知道後世李淵和王世充的選擇,那麽當下他自然也明白李王二人當中,誰才會在得到楊廣死訊之後第一個跳出來,正式擁立偽帝。
果然,這個人是李淵。而王世充則在元文都等文官的壓製下,暫且還不得不等元文都派人和丹陽朝廷交涉——看看究竟是在東都另立新君,還是直接名義上接受丹陽朝廷的管轄,對丹陽朝廷稱臣。
……
九月下旬。大興城內。李淵最近的日子,其實也不算很好過。拿下大興城已經是七月份的事情了,算來關中南部地區已經被李淵平定整合了兩個月。一切好歹恢復成了安定大後方的樣子。
但是隴西涼州一帶的薛舉、薛仁果父子,與雁門的劉武周。這兩路軍閥始終還保持著對李淵進攻的態勢,讓新興的李氏政權沒法安生。短短兩個月之內,李淵能夠做的也僅僅是穩住陣腳,沒個一年半載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徹底剿滅其中任何一家軍閥。
李建成率領了他原本拿下大興之前的本部兵馬,回防河東地區,協助此前因為兵力不足而在劉武周手下屢戰屢敗的李元吉,好歹是穩住了陣腳。扭轉了頹勢。而李世民的人馬則是被派到了對付薛舉的方向上。
就在數日前,李世民剛剛和薛舉軍交手,就因為倉促進逼,立足未穩就發動搶攻,而在淺水原一帶的一場戰役中受挫,不得不轉入守勢——歷史上,薛舉軍對萌芽階段的唐軍作戰時,態勢可是絲毫不落下風,西涼強軍的驍勇,也著實讓李淵一家頭疼;而之所以歷史上李世民在淺水原之戰後還能撈到反敗為勝的機會。完全是因為薛舉在大業十三年突然病死了,薛舉軍的指揮大權不得不交給他兒子,也就是經驗和資歷都還不足的薛仁果。才給了李世民快速翻盤的機會。
然而,現在因為蕭銑所導致的一係列蝴蝶效應,楊廣被殺事件乃至其他對應的一係列歷史事件都被提前了至少兩年以上,而人的壽命卻大多數不會被蝴蝶效應所影響(宇文述這種戰爭中傷病而亡的不算),哪怕歷史上薛舉之死有年事已高後不堪軍旅勞累的因素在內,至少此刻還沒有露出明顯的健康惡化情況。
綜上所述,李世民麵對的壓力自然比歷史同期陡然增大了很多,淺水原初戰失利之後,李淵不得不再刮地三尺強征新軍給李世民輸血。以便在西涼地區頂住薛舉。而原本在李淵的戰略布局當中,應當用於收取漢中地區與其他南下路線的部隊。也全部被吸幹了調到李世民這邊。唐軍入川的計劃,不得不被無限期擱置。直到幹掉薛舉為止。
須知,歷史上凡是以秦地而成霸業的君主,莫不是首先收取川蜀這塊天府之國的,秦滅六國之前,首先就是由秦入蜀,漢高祖更是以漢中起家。而蜀地與外界隔絕的地理環境,也往往決定了在亂世肇始的時候,會呈現“天下已亂,蜀未亂;天下已平,蜀未平”的滯後性,在隋末亂世當中,歷史上的蜀地是難得一塊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生戰亂和民變的祥和樂土,占有了蜀地的軍閥,可以從此得到的錢糧補給也是難以計數,對於國力增長的幫助不可以道裏計。
而歷史上,李淵起兵後不過半年,在關中略微站穩腳跟後,馬上讓他麾下受信任程度排行第四的親侄兒、後來受封為趙郡王的李孝恭南下漢中,而後收川。後來李孝恭幾乎為大唐打下了相當於南北朝時整個南朝疆域那麽大的江山,幾乎占到大唐總疆域的一半麵積,可見入川與否,對於唐政權的壯大意義何等重大。
當然了,蜀地雖然富庶,錢糧廣茂,兵源充足,但是蜀道艱難也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就算攫取了蜀地錢糧之後,要想將這些錢糧用於關中方向的北方戰場,無疑是一件損耗極大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比如三國時候蜀國諸葛亮就曾經算過,在漢中盆地屯田,將就地收穫的糧食用於六出祁山討伐長安地區的話,即使是走最近的子午穀,大概四石糧食啟運後,就有三石會在路上被運糧的民夫牲口吃掉,隻有一石可以運到長安,路途損耗率將近八成之多!而如果不靠漢中屯田,直接從成都運糧到長安的話,那就更誇張了,十五石軍糧從成都啟運,隻有一石可以到長安(註:這個損耗率沒有計算木牛流馬等考證難明的因素,也就是說蜀道部分無法通過糧車的地方,要全靠人力在山路上背著糧袋行軍,因此人力消耗的口糧才如此巨大)。如此誇張的損耗率,哪怕蜀地的糧食多得飆油。也是不夠這般折騰的。
所以,關中政權奪取蜀地之後,對於蜀地錢糧利用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南北兩個戰場各自為戰——不要指望蜀地的錢糧來補貼關中方向的北方戰場,而是奪取蜀地之後。立刻在蜀地自建新軍,就地造船,然後順著長江三峽衝出去,直撲荊楚之地,而後便是江西、江東一路殺過去,把蜀地的錢糧用於平定南方。
因為長江三峽順流而下的水運是極為便利的,便利到從夔州出了三峽就可以“千裏江陵一日還”,而逆流而上的水運則是極其苦逼。所以川軍打荊州極為方便,而荊州軍要想反製川軍就難上加難——劉備出川的時候,孫吳駐守三峽一帶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直到陸遜把戰場拖後到夷陵一帶才穩住陣腳,就是這個原因,而且也正是因此,所以陸遜擊敗劉備之後,隻要劉備躲回三峽另一頭的永安白帝城,陸遜就抓瞎了毫無擴大戰果的機會。
果然,這個人是李淵。而王世充則在元文都等文官的壓製下,暫且還不得不等元文都派人和丹陽朝廷交涉——看看究竟是在東都另立新君,還是直接名義上接受丹陽朝廷的管轄,對丹陽朝廷稱臣。
……
九月下旬。大興城內。李淵最近的日子,其實也不算很好過。拿下大興城已經是七月份的事情了,算來關中南部地區已經被李淵平定整合了兩個月。一切好歹恢復成了安定大後方的樣子。
但是隴西涼州一帶的薛舉、薛仁果父子,與雁門的劉武周。這兩路軍閥始終還保持著對李淵進攻的態勢,讓新興的李氏政權沒法安生。短短兩個月之內,李淵能夠做的也僅僅是穩住陣腳,沒個一年半載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徹底剿滅其中任何一家軍閥。
李建成率領了他原本拿下大興之前的本部兵馬,回防河東地區,協助此前因為兵力不足而在劉武周手下屢戰屢敗的李元吉,好歹是穩住了陣腳。扭轉了頹勢。而李世民的人馬則是被派到了對付薛舉的方向上。
就在數日前,李世民剛剛和薛舉軍交手,就因為倉促進逼,立足未穩就發動搶攻,而在淺水原一帶的一場戰役中受挫,不得不轉入守勢——歷史上,薛舉軍對萌芽階段的唐軍作戰時,態勢可是絲毫不落下風,西涼強軍的驍勇,也著實讓李淵一家頭疼;而之所以歷史上李世民在淺水原之戰後還能撈到反敗為勝的機會。完全是因為薛舉在大業十三年突然病死了,薛舉軍的指揮大權不得不交給他兒子,也就是經驗和資歷都還不足的薛仁果。才給了李世民快速翻盤的機會。
然而,現在因為蕭銑所導致的一係列蝴蝶效應,楊廣被殺事件乃至其他對應的一係列歷史事件都被提前了至少兩年以上,而人的壽命卻大多數不會被蝴蝶效應所影響(宇文述這種戰爭中傷病而亡的不算),哪怕歷史上薛舉之死有年事已高後不堪軍旅勞累的因素在內,至少此刻還沒有露出明顯的健康惡化情況。
綜上所述,李世民麵對的壓力自然比歷史同期陡然增大了很多,淺水原初戰失利之後,李淵不得不再刮地三尺強征新軍給李世民輸血。以便在西涼地區頂住薛舉。而原本在李淵的戰略布局當中,應當用於收取漢中地區與其他南下路線的部隊。也全部被吸幹了調到李世民這邊。唐軍入川的計劃,不得不被無限期擱置。直到幹掉薛舉為止。
須知,歷史上凡是以秦地而成霸業的君主,莫不是首先收取川蜀這塊天府之國的,秦滅六國之前,首先就是由秦入蜀,漢高祖更是以漢中起家。而蜀地與外界隔絕的地理環境,也往往決定了在亂世肇始的時候,會呈現“天下已亂,蜀未亂;天下已平,蜀未平”的滯後性,在隋末亂世當中,歷史上的蜀地是難得一塊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生戰亂和民變的祥和樂土,占有了蜀地的軍閥,可以從此得到的錢糧補給也是難以計數,對於國力增長的幫助不可以道裏計。
而歷史上,李淵起兵後不過半年,在關中略微站穩腳跟後,馬上讓他麾下受信任程度排行第四的親侄兒、後來受封為趙郡王的李孝恭南下漢中,而後收川。後來李孝恭幾乎為大唐打下了相當於南北朝時整個南朝疆域那麽大的江山,幾乎占到大唐總疆域的一半麵積,可見入川與否,對於唐政權的壯大意義何等重大。
當然了,蜀地雖然富庶,錢糧廣茂,兵源充足,但是蜀道艱難也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就算攫取了蜀地錢糧之後,要想將這些錢糧用於關中方向的北方戰場,無疑是一件損耗極大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比如三國時候蜀國諸葛亮就曾經算過,在漢中盆地屯田,將就地收穫的糧食用於六出祁山討伐長安地區的話,即使是走最近的子午穀,大概四石糧食啟運後,就有三石會在路上被運糧的民夫牲口吃掉,隻有一石可以運到長安,路途損耗率將近八成之多!而如果不靠漢中屯田,直接從成都運糧到長安的話,那就更誇張了,十五石軍糧從成都啟運,隻有一石可以到長安(註:這個損耗率沒有計算木牛流馬等考證難明的因素,也就是說蜀道部分無法通過糧車的地方,要全靠人力在山路上背著糧袋行軍,因此人力消耗的口糧才如此巨大)。如此誇張的損耗率,哪怕蜀地的糧食多得飆油。也是不夠這般折騰的。
所以,關中政權奪取蜀地之後,對於蜀地錢糧利用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南北兩個戰場各自為戰——不要指望蜀地的錢糧來補貼關中方向的北方戰場,而是奪取蜀地之後。立刻在蜀地自建新軍,就地造船,然後順著長江三峽衝出去,直撲荊楚之地,而後便是江西、江東一路殺過去,把蜀地的錢糧用於平定南方。
因為長江三峽順流而下的水運是極為便利的,便利到從夔州出了三峽就可以“千裏江陵一日還”,而逆流而上的水運則是極其苦逼。所以川軍打荊州極為方便,而荊州軍要想反製川軍就難上加難——劉備出川的時候,孫吳駐守三峽一帶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直到陸遜把戰場拖後到夷陵一帶才穩住陣腳,就是這個原因,而且也正是因此,所以陸遜擊敗劉備之後,隻要劉備躲回三峽另一頭的永安白帝城,陸遜就抓瞎了毫無擴大戰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