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力很是充分的前提下,李世民與宋老生的決戰就容易了不少。宋老生的兵馬此前一直駐守霍邑,決戰前夕李世民先詐敗數次以堅定宋老生情敵之心。決戰時再次以輕騎等高機動性部隊率先出戰並輔之以老套的辱罵激將之法。宋老生也是對李世民手頭那些靠從農民軍中收攏的部隊不太看得起,加上前麵幾次李世民是真拿農民軍的蝦兵蟹將去陪練給宋老生刷經驗的,演技完全是本色出演,所以宋老生總算是中了誘敵之計。
宋老生的部隊追擊過遠,脫離堅城,而後遭到唐軍三方夾擊,加上李世民又安排了幾個身著隋軍將領鎧甲服色,且形貌和宋老生有三四分相似的替身,戰至大亂時分綁縛著推到軍前,讓士卒吶喊宋老生已經被擒。隋軍戰時消息不暢,尋常將校士卒無法分辨真假,登時軍心大亂。唐軍趁機三麵掩殺,徹底擊潰了宋老生軍,宋老生隻帶了數千殘兵退回霍邑城下,已經沒有機會回城固守了。宋老生衝殺半晌,最後與城同殉。
宋老生全軍覆沒之後,隋軍外圍抵抗的力量便已斷去一臂。屈突通承受的壓力登時更顯巨大,雖然屈突通也算是大隋名將,對朝廷忠心耿耿,可是架不住他手下的府兵都是李淵老家地盤上的。在李淵攻心為上的基調下,李建成李世民兩路軍隊數次夾擊連敗屈突通,卻每次都不痛下殺手打硬仗。最後屈突通架不住手下人心渙散,也或許是他本人也被感化看清了大隋氣數不久,又可能是覺得跟著李淵混總歸是當下對所有關隴士民最好的出路了。總之,最終屈突通帶著他手下的萬餘殘兵也投降了李淵。
大業十二年八月,兩路外圍兵馬都已經覆沒的大隋關中戰區進入了最後的存亡危機邊緣,李建成/李世民從兩個方向上包圍了京師大興,也控製住了潼關和蕭關。
而哪怕是到了此刻,其實遠在江都的楊廣朝廷都還不知道關中地區的具體情況呢,自從李密攻占洛口倉/切斷通濟渠後,整整五個月的南北音訊斷絕,都沒讓楊廣生出耗費一點朝廷嫡係兵力和錢糧,重新打通道路的意思,便是這麽放任事態的自然發展,就好像北方真已經是後娘養的地盤一樣,絲毫不被楊廣關心。
大興攻城戰持續了半個多月,大興城內已經沒有一員衛大將軍級別的宿將,全靠陰世師自己督戰守城。而城內的貴族們紛紛出現倒戈的趨勢,讓城池的陷落趨勢再也沒有剎車。八月十九日,大興城朱雀門率先被唐軍攻破,陰世師力戰被俘,衛玄手無縛雞之力,最終關頭選擇了率領其餘文官獻表納降。
李淵親自入了大興宮,安撫了那一夥原本還效忠大隋的文武臣子,並且宣布自己本為救民,不為一己私慾。之所以起兵,也不求推翻大隋一朝一代,隻是為了另立明君,以免虐民。
大興留守代王楊侑被順理成章地立衛新君,而身在江都的楊廣,便在本人缺席的情況下被尊為了名義上的太上皇。
然後,李淵便動手活剮了陰世師全族,以及他的心腹黨羽,算是給他自己被活剮的小兒子報仇了。
第四十一章 丹陽宮成
李淵如願以償拿下了關中腹心之地的國都大興及其周邊地區,然而關中這片此前算是亂軍幾乎沒有波及的淨土,也隨著李淵的始作俑而陷入了連鎖的戰亂之中。
李淵所期待的直接接手大隋朝關中地區全部政治遺產的目標,並沒有如同預想的那般迅速來到。
在李淵起兵後僅僅三個月內,首先是秦州的薛舉、薛仁果(dai字某點顯示不出來)父子實現了火線崛起,占據關中與河西走廊之間的數郡土地,聚集起幾萬西涼驍勇之士,隨時有可能趁著李淵剛剛和大隋官軍激戰疲憊後的契機東進摘取勝利果實。
然後,在薛舉起兵之後不久。在李淵老巢太原的北方,長城關外之處。雁門郡馬邑縣鷹揚都尉劉武周,與本郡豪強宋金剛合謀,趁著李淵大軍南下、太原空虛的當口,也殺死本縣主官王仁恭,然後突然起兵反隋,並襲擊李淵的背後,試圖奪取三晉之地以自立。劉武周兵鋒甚銳,尤其是因為李淵麾下主力全部在李建成、李世民兩個善戰的兒子帶領下被牽製在關中地區,留守太原的部隊全靠四兒子李元吉帶領,不僅將領孱弱,士兵也沒有經過戰爭鮮血的洗禮,戰鬥力根本毫無保障。因此自然是數戰數敗,最後僅剩太原堅城得免,其餘外圍根據地被劉武周禍害得不行。
原本按照正常的歷史進程。劉武周當然應該會更加能打一些,甚至直接端了太原賊巢。然而因為種種蝴蝶效應帶來的推演。劉武周比歷史同期著實削弱了不少,因此才隻能在李元吉那裏贏得優勢,卻不能轉化為決定性的勝勢。
這裏頭,最重要的一點削弱,便是因為前一年那場比歷史同期規模大得多的隋-突厥大戰,至少十幾萬突厥士兵在那一戰中陣亡或者傷重不治。而且始畢可汗和處羅可汗也因為那次戰爭的擴大化或死於自己人之手。或死於戰陣,頡利可汗雖然成功接過了權力,卻也要麵對薛延陀等鐵勒諸部的提前背叛自立,如今還在重新整合草原勢力的過程中自顧不暇呢,哪裏有能力南下?
而歷史上,劉武周起兵時的最大助力,便是投靠突厥人,以做漢奸為代價拉來外援的。突厥人甚至冊封了劉武周一個“定楊可汗”的稱號——因為隋朝皇帝姓楊,突厥人給劉武周取定楊可汗的名號。自然是寓意劉武周可以平定楊隋了。現在突厥人自顧不暇沒空援助劉武周,劉武周的戰力自然下降了不少。
宋老生的部隊追擊過遠,脫離堅城,而後遭到唐軍三方夾擊,加上李世民又安排了幾個身著隋軍將領鎧甲服色,且形貌和宋老生有三四分相似的替身,戰至大亂時分綁縛著推到軍前,讓士卒吶喊宋老生已經被擒。隋軍戰時消息不暢,尋常將校士卒無法分辨真假,登時軍心大亂。唐軍趁機三麵掩殺,徹底擊潰了宋老生軍,宋老生隻帶了數千殘兵退回霍邑城下,已經沒有機會回城固守了。宋老生衝殺半晌,最後與城同殉。
宋老生全軍覆沒之後,隋軍外圍抵抗的力量便已斷去一臂。屈突通承受的壓力登時更顯巨大,雖然屈突通也算是大隋名將,對朝廷忠心耿耿,可是架不住他手下的府兵都是李淵老家地盤上的。在李淵攻心為上的基調下,李建成李世民兩路軍隊數次夾擊連敗屈突通,卻每次都不痛下殺手打硬仗。最後屈突通架不住手下人心渙散,也或許是他本人也被感化看清了大隋氣數不久,又可能是覺得跟著李淵混總歸是當下對所有關隴士民最好的出路了。總之,最終屈突通帶著他手下的萬餘殘兵也投降了李淵。
大業十二年八月,兩路外圍兵馬都已經覆沒的大隋關中戰區進入了最後的存亡危機邊緣,李建成/李世民從兩個方向上包圍了京師大興,也控製住了潼關和蕭關。
而哪怕是到了此刻,其實遠在江都的楊廣朝廷都還不知道關中地區的具體情況呢,自從李密攻占洛口倉/切斷通濟渠後,整整五個月的南北音訊斷絕,都沒讓楊廣生出耗費一點朝廷嫡係兵力和錢糧,重新打通道路的意思,便是這麽放任事態的自然發展,就好像北方真已經是後娘養的地盤一樣,絲毫不被楊廣關心。
大興攻城戰持續了半個多月,大興城內已經沒有一員衛大將軍級別的宿將,全靠陰世師自己督戰守城。而城內的貴族們紛紛出現倒戈的趨勢,讓城池的陷落趨勢再也沒有剎車。八月十九日,大興城朱雀門率先被唐軍攻破,陰世師力戰被俘,衛玄手無縛雞之力,最終關頭選擇了率領其餘文官獻表納降。
李淵親自入了大興宮,安撫了那一夥原本還效忠大隋的文武臣子,並且宣布自己本為救民,不為一己私慾。之所以起兵,也不求推翻大隋一朝一代,隻是為了另立明君,以免虐民。
大興留守代王楊侑被順理成章地立衛新君,而身在江都的楊廣,便在本人缺席的情況下被尊為了名義上的太上皇。
然後,李淵便動手活剮了陰世師全族,以及他的心腹黨羽,算是給他自己被活剮的小兒子報仇了。
第四十一章 丹陽宮成
李淵如願以償拿下了關中腹心之地的國都大興及其周邊地區,然而關中這片此前算是亂軍幾乎沒有波及的淨土,也隨著李淵的始作俑而陷入了連鎖的戰亂之中。
李淵所期待的直接接手大隋朝關中地區全部政治遺產的目標,並沒有如同預想的那般迅速來到。
在李淵起兵後僅僅三個月內,首先是秦州的薛舉、薛仁果(dai字某點顯示不出來)父子實現了火線崛起,占據關中與河西走廊之間的數郡土地,聚集起幾萬西涼驍勇之士,隨時有可能趁著李淵剛剛和大隋官軍激戰疲憊後的契機東進摘取勝利果實。
然後,在薛舉起兵之後不久。在李淵老巢太原的北方,長城關外之處。雁門郡馬邑縣鷹揚都尉劉武周,與本郡豪強宋金剛合謀,趁著李淵大軍南下、太原空虛的當口,也殺死本縣主官王仁恭,然後突然起兵反隋,並襲擊李淵的背後,試圖奪取三晉之地以自立。劉武周兵鋒甚銳,尤其是因為李淵麾下主力全部在李建成、李世民兩個善戰的兒子帶領下被牽製在關中地區,留守太原的部隊全靠四兒子李元吉帶領,不僅將領孱弱,士兵也沒有經過戰爭鮮血的洗禮,戰鬥力根本毫無保障。因此自然是數戰數敗,最後僅剩太原堅城得免,其餘外圍根據地被劉武周禍害得不行。
原本按照正常的歷史進程。劉武周當然應該會更加能打一些,甚至直接端了太原賊巢。然而因為種種蝴蝶效應帶來的推演。劉武周比歷史同期著實削弱了不少,因此才隻能在李元吉那裏贏得優勢,卻不能轉化為決定性的勝勢。
這裏頭,最重要的一點削弱,便是因為前一年那場比歷史同期規模大得多的隋-突厥大戰,至少十幾萬突厥士兵在那一戰中陣亡或者傷重不治。而且始畢可汗和處羅可汗也因為那次戰爭的擴大化或死於自己人之手。或死於戰陣,頡利可汗雖然成功接過了權力,卻也要麵對薛延陀等鐵勒諸部的提前背叛自立,如今還在重新整合草原勢力的過程中自顧不暇呢,哪裏有能力南下?
而歷史上,劉武周起兵時的最大助力,便是投靠突厥人,以做漢奸為代價拉來外援的。突厥人甚至冊封了劉武周一個“定楊可汗”的稱號——因為隋朝皇帝姓楊,突厥人給劉武周取定楊可汗的名號。自然是寓意劉武周可以平定楊隋了。現在突厥人自顧不暇沒空援助劉武周,劉武周的戰力自然下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