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楊廣似乎萬全無法理解士兵的苦衷,他看到的隻是他自己已經竭盡所能為將士們謀福利,送女人婚配的送女人,能給士兵增加軍糧配給魚肉加餐地便給加餐,還放寬了軍中禁酒的法令。如此皇恩浩蕩卻還買不來士兵們不去思鄉,這樣的士兵不叫不知好歹又叫什麽?
與此同時,被南北訊息斷絕所影響的,也絕不僅僅是南麵楊廣身邊的這個朝廷。北方除了東都周邊以外,別的“國統區”也陷入了因為不知道皇帝音訊的恐慌之中。漕運徹底斷絕後一個多月,故都大興城內就謠言四起,說是皇帝陛下在南方被叛軍各種圍攻,朝不保夕。留守大興城的刑部老尚書衛玄不得不用重刑戒嚴,殺了好些人依然止不住謠言的瘋狂擴散。
從大興再往北,在河東之地,各種謠言便更加熾烈了。絳州賊柴保昌歷山飛魏刀兒等賊頭或從河東本地突然起兵,或是因為在河北戰區搶地盤搶不過竇建德而越過太行山滲透進入河東地區,一時之間,貌似大隋又一塊此前農民軍並不盛行的淨土,也要陷入無數亂賊當中一般。
最讓人覺得詭異的,還是鎮守河東的右驍衛大將軍。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似乎並沒有在剿賊的同時阻撓謠言發展的意思。在李淵的地盤上,楊廣在南方被農民軍圍攻生死不知的消息,就這樣放任自流地瘋狂滋長著。
和主角視角不相關的部分,就不詳細展開了。花一章時間邏輯上理順也就是了,不打算水。
第三十七章 太原陰雲
莽莽太行山,縱觀南北,東邊是一馬平川的河北平原處處肥沃,西麵則是崎嶇坎坷的山西大地,溝壑縱橫。
唐國公李淵的兵馬,追擊賊號歷山飛的河北巨寇魏刀兒已經將近一個月,四戰四捷,終於把魏刀兒的人馬殺得七零八落;端的是三魂去二,七魄剩一。十幾萬農民軍,隻剩下不到五萬人,狼奔豸突地衝出飛狐峪。
魏刀兒的慘狀,告訴了各路河北地區的農民軍:別看河北似乎已經被農民義軍之間的殘酷搶生意變成了“紅海市場”;而河東之地似乎還比較平靜,“農民軍市場空白率”很高,是“藍海市場”。但是藍海市場之所以是藍海市場,肯定是有什麽原因的,比如有國營的政策壟斷型巨頭啦,別的不正當競爭對手的存在啦。而具體到河東為什麽農民軍發展不起來這個問題上,顯然哪個作梗的“官方壟斷資本”便是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了。
李淵如今除了唐國公的爵位和太原留守的官位之外,還有右驍衛大將軍的軍銜。這個軍職是他在去年雁門郡的勤王救駕之戰中,用軍功掙來的;雖然原本即使他沒有這個軍銜,李淵也已經事實上成為河東地區軍事權力的一把手,但是那時候徹底掌握軍隊終究還需要靠一些潛規則和威望來輔助;而現在有了右驍衛大將軍的職務之後,李淵已經是百分百的名至實歸了。
原本在勤王之戰前,光靠太原留守轄下的府兵鎮所,李淵官方名義上就可以傭兵三萬人。實際上基於各地軍閥或多或少的吃空餉也好,財政挪用也好,總能夠多養幾成。李淵當然也不例外,所以一直以來都保持了實際上將近五萬人的戰鬥力量。隻是那些帳麵以外的部隊無論裝備還是訓練戰力都沒法和正規軍那般投入罷了。
這個數據,隨著楊廣把朝廷南遷之後,河東地區新出現絳州賊柴保昌歷山飛魏刀兒等本地農民軍和外來戶流賊在河東地區作亂李淵在剿賊中不斷吸納戰俘。終於迅速壯大起來。哪怕李淵對於農民軍戰俘的使用是本著去蕪存菁的態度,依然讓總兵力突破了六萬人。
其實製約李淵進一步擴軍的主要原因。還是糧食的矛盾,而非兵源。北地民風彪悍,要想募集勇士還怕找不到麽?隻是三晉之地相對貧瘠,就算此前被流賊禍害不深,籌措糧草也比較緊巴。
相比於三晉之地都是太行山穀地的地形,西麵渡過黃河之後的關隴之地如今還沒有被禍害成黃土高原,又是大隋首善之區,從北周開始就不曾被戰爭破壞過。如此膏梁之地若是能夠落入唐國公手中。必然可以讓李淵的經濟短板瞬間補足,然後馬上進入指數級暴兵的階段吧。
……
飛狐峪口,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看著魏刀兒的殘部逃出飛狐峪重新遠遁進入河北地區。飛狐峪中,足足兩三萬人的歷山賊人馬被官軍圍堵在那裏,如螻蟻一般投降,父子心中盡皆生出一股豪邁。
李世民唇紅齒白,說不上來是否英俊,不過好歹身材還是頗為挺拔。臉色雖有些蒼白,但蒼白帶來的虛弱錯覺卻可以被英武果厲的神色充分掩蓋。兩道向上斜挑的眉宇之間,是深深的與年齡不符的皺眉紋。鼻樑和前額上也有些明顯超過他僅僅十七歲實際年齡所應有的紋路。
看著山下被官軍監督著投降的魏刀兒賊兵,李世民斟酌著字句,慫恿李淵道:“父帥。魏刀兒手下降兵,不比咱在河東本地此前剿滅的賊寇,人馬果真要精銳一些想來是因為魏刀兒王須拔等人起兵以來,三四年間與竇建德張金稱等河北巨寇反覆廝殺爭奪地盤,又曾被當年的楊義臣如今的薛世雄反覆圍剿,才淬鍊出如此去蕪存菁的兵馬若是不能全數將其降兵收為我用,殊為可惜”
李淵嘴角不可察覺地一抽,似有輕蔑,又似有惋惜。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猶豫:“為父豈能不知但是三晉之地錢糧養不起這許多精兵。難道為父身為留守,還能和那些賊軍一樣竭澤而漁。不顧百姓不成?這些流寇能夠養得如許人馬,全是靠以戰養戰。私房劫掠,然後擄掠民財以自給,脅迫精壯以從賊。這些手腕,心懷天下之人是使不得的。”
與此同時,被南北訊息斷絕所影響的,也絕不僅僅是南麵楊廣身邊的這個朝廷。北方除了東都周邊以外,別的“國統區”也陷入了因為不知道皇帝音訊的恐慌之中。漕運徹底斷絕後一個多月,故都大興城內就謠言四起,說是皇帝陛下在南方被叛軍各種圍攻,朝不保夕。留守大興城的刑部老尚書衛玄不得不用重刑戒嚴,殺了好些人依然止不住謠言的瘋狂擴散。
從大興再往北,在河東之地,各種謠言便更加熾烈了。絳州賊柴保昌歷山飛魏刀兒等賊頭或從河東本地突然起兵,或是因為在河北戰區搶地盤搶不過竇建德而越過太行山滲透進入河東地區,一時之間,貌似大隋又一塊此前農民軍並不盛行的淨土,也要陷入無數亂賊當中一般。
最讓人覺得詭異的,還是鎮守河東的右驍衛大將軍。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似乎並沒有在剿賊的同時阻撓謠言發展的意思。在李淵的地盤上,楊廣在南方被農民軍圍攻生死不知的消息,就這樣放任自流地瘋狂滋長著。
和主角視角不相關的部分,就不詳細展開了。花一章時間邏輯上理順也就是了,不打算水。
第三十七章 太原陰雲
莽莽太行山,縱觀南北,東邊是一馬平川的河北平原處處肥沃,西麵則是崎嶇坎坷的山西大地,溝壑縱橫。
唐國公李淵的兵馬,追擊賊號歷山飛的河北巨寇魏刀兒已經將近一個月,四戰四捷,終於把魏刀兒的人馬殺得七零八落;端的是三魂去二,七魄剩一。十幾萬農民軍,隻剩下不到五萬人,狼奔豸突地衝出飛狐峪。
魏刀兒的慘狀,告訴了各路河北地區的農民軍:別看河北似乎已經被農民義軍之間的殘酷搶生意變成了“紅海市場”;而河東之地似乎還比較平靜,“農民軍市場空白率”很高,是“藍海市場”。但是藍海市場之所以是藍海市場,肯定是有什麽原因的,比如有國營的政策壟斷型巨頭啦,別的不正當競爭對手的存在啦。而具體到河東為什麽農民軍發展不起來這個問題上,顯然哪個作梗的“官方壟斷資本”便是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了。
李淵如今除了唐國公的爵位和太原留守的官位之外,還有右驍衛大將軍的軍銜。這個軍職是他在去年雁門郡的勤王救駕之戰中,用軍功掙來的;雖然原本即使他沒有這個軍銜,李淵也已經事實上成為河東地區軍事權力的一把手,但是那時候徹底掌握軍隊終究還需要靠一些潛規則和威望來輔助;而現在有了右驍衛大將軍的職務之後,李淵已經是百分百的名至實歸了。
原本在勤王之戰前,光靠太原留守轄下的府兵鎮所,李淵官方名義上就可以傭兵三萬人。實際上基於各地軍閥或多或少的吃空餉也好,財政挪用也好,總能夠多養幾成。李淵當然也不例外,所以一直以來都保持了實際上將近五萬人的戰鬥力量。隻是那些帳麵以外的部隊無論裝備還是訓練戰力都沒法和正規軍那般投入罷了。
這個數據,隨著楊廣把朝廷南遷之後,河東地區新出現絳州賊柴保昌歷山飛魏刀兒等本地農民軍和外來戶流賊在河東地區作亂李淵在剿賊中不斷吸納戰俘。終於迅速壯大起來。哪怕李淵對於農民軍戰俘的使用是本著去蕪存菁的態度,依然讓總兵力突破了六萬人。
其實製約李淵進一步擴軍的主要原因。還是糧食的矛盾,而非兵源。北地民風彪悍,要想募集勇士還怕找不到麽?隻是三晉之地相對貧瘠,就算此前被流賊禍害不深,籌措糧草也比較緊巴。
相比於三晉之地都是太行山穀地的地形,西麵渡過黃河之後的關隴之地如今還沒有被禍害成黃土高原,又是大隋首善之區,從北周開始就不曾被戰爭破壞過。如此膏梁之地若是能夠落入唐國公手中。必然可以讓李淵的經濟短板瞬間補足,然後馬上進入指數級暴兵的階段吧。
……
飛狐峪口,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看著魏刀兒的殘部逃出飛狐峪重新遠遁進入河北地區。飛狐峪中,足足兩三萬人的歷山賊人馬被官軍圍堵在那裏,如螻蟻一般投降,父子心中盡皆生出一股豪邁。
李世民唇紅齒白,說不上來是否英俊,不過好歹身材還是頗為挺拔。臉色雖有些蒼白,但蒼白帶來的虛弱錯覺卻可以被英武果厲的神色充分掩蓋。兩道向上斜挑的眉宇之間,是深深的與年齡不符的皺眉紋。鼻樑和前額上也有些明顯超過他僅僅十七歲實際年齡所應有的紋路。
看著山下被官軍監督著投降的魏刀兒賊兵,李世民斟酌著字句,慫恿李淵道:“父帥。魏刀兒手下降兵,不比咱在河東本地此前剿滅的賊寇,人馬果真要精銳一些想來是因為魏刀兒王須拔等人起兵以來,三四年間與竇建德張金稱等河北巨寇反覆廝殺爭奪地盤,又曾被當年的楊義臣如今的薛世雄反覆圍剿,才淬鍊出如此去蕪存菁的兵馬若是不能全數將其降兵收為我用,殊為可惜”
李淵嘴角不可察覺地一抽,似有輕蔑,又似有惋惜。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猶豫:“為父豈能不知但是三晉之地錢糧養不起這許多精兵。難道為父身為留守,還能和那些賊軍一樣竭澤而漁。不顧百姓不成?這些流寇能夠養得如許人馬,全是靠以戰養戰。私房劫掠,然後擄掠民財以自給,脅迫精壯以從賊。這些手腕,心懷天下之人是使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