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銑在陣後看得大喜,手舞足蹈地猛烈抽著指揮鞭大叫:“還愣著幹什麽?趕緊擺鶴翼陣留出中間甬道!步軍鶴翼陣緩緩依次衝鋒!難道還等賊軍臨陣折將回過神來再沖不成!”
語無倫次的指揮中,好歹熟悉蕭銑的中高層將領也都聽得懂,上萬官軍激烈而不失整齊地發動了全麵的衝鋒,似乎弓箭準備什麽的已經不重要了。
第四十三章 賊情逆轉
闞棱和王雄誕倆“猛將”過於托大,被秦瓊和來整雙雙擊落馬下之後,這場戰役的勝負其實已經板上釘釘了。%し看著官軍潮水一樣迅猛地殺上來,呼號著各種奮迅搏命的口號,步兵不等持續的弓箭壓製削弱敵人,而是直接一股腦兒猛衝上來,連陌刀營都夾雜在槍陣之間沖在一線;騎兵更是不等戰線崩潰、迂迴追殺殘敵,而是鼓起剩餘的體力,把半個時辰前擊潰李子通時用過的山寨版馬穆魯克戰術重新拿出來用一遍,這更是給資訊不發達、沒見過這種戰術的杜伏威軍極大的恐慌。
在一旁策應的李子通軍,一看到這個架勢,就已經準備風緊扯呼了,還管什麽賣不賣隊友?反正李子通此刻心中所想,就是將來夾著尾巴做人,低調再低調,縮到鹽城縣暫且苟延殘喘,永遠不要讓自己表現出對漕運的威脅,那麽官軍在如今亂賊遍地的時代應該不會先注意到他。至於原本他兵敗實力大損後有可能來吞併他的杜伏威,相信隻要經此一戰後也實力大損的話,就沒能耐來兼併了,既然如此,他對於馬上逃跑自然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最終,李子通也算是好命,八千嫡係殘部,在一通亂戰逃命之後,居然還有五千心腹士兵逃得性命,成功跟著李子通撤到了鹽城縣。剩下那三千人也不至於全部戰死沙場,有被俘的,有戰死的,也有全軍潰散後逃亡的,據說後來還有漸漸去歸附李子通的。
再加上此戰之後杜伏威軍也留下了很多自相逃亡的潰兵亂卒,這些逃亡亂兵沒地方吃糧後總歸要想辦法找地方從賊的,也不一定會回去找杜伏威,而是就近投靠。所以據說李子通逃到鹽城縣後。等到楊廣後來第三次征討高句麗時,又聚攏起超過一萬人的總兵力,恢復了些元氣,勉強有資格繼續作為兩淮地區的一個大賊頭存在了數年,這些都是後話了。
再來看杜伏威軍這邊,兩位主將被官軍殺傷擒獲之後,杜伏威軍的第一反應自然是衝上去搶人,但是農民軍騎兵缺乏的問題一直是沒法解決的。五萬杜伏威軍能夠湊出來的、可以集中使用的騎兵不過幾百騎,相比於蕭銑帶來一萬人馬就有兩千騎兵的規模還小得多。這裏頭,固然有南方的農民軍沒法從北方獲取軍需補給有關。但是無論何種原因,這就註定了他們一開始的反衝鋒搶人不可能成功。
數百杜伏威軍騎兵很快盡數死在官軍的亂刀長槍之下,脫節混亂的反擊勢頭被硬生生粉碎之後。最初的一口奮然之氣泄勁兒了,杜伏威軍缺乏主將的問題馬上就顯露出來。輔公佑作為援軍的大頭目,以及全軍的“監軍”,第一反應還是想接過指揮權後繼續奮戰的,可是這個勁頭兒隻保持了一炷香左右的功夫後,便想明白了:旁邊的李子通軍已經開始逃跑了。如果他繼續血戰下去。那官軍的怒火就要由他獨自扛住了。而且冷靜下來之後,輔公佑心中雪亮。他知道杜伏威收的那些義子裏頭,闞棱、王雄誕二人一旦被抓。是找不出第三個人有這個帶兵能耐和威望獨領淮南的,所以回去之後,除非杜伏威自己渡淮南下。否則的話就隻有用他輔公佑獨擋南麵之敵了。
既然如此,淮南軍戰場上的五六萬人馬,將來都是他輔公佑的財產!死一個少一個!
歷史上輔公佑在杜伏威入唐後還要殺王雄誕兵變自立,所以他鐵定不是一個願意長久居於人下的傢夥,或許居於杜伏威之下還能讓他暫且隱忍心服,但是如果杜伏威還要在拉一個人在他上頭的話,輔公佑自問資歷肯定是要跳起來的。如此心性支撐之下,輔公佑要想做出保存實力的舉動也就不奇怪了。
反正,這一戰戰敗的原因是可以堂而皇之上報的——是闞棱和王雄誕倆豬腦子自恃武藝高強,看不起官軍,居然玩什麽陣前單挑想壓製官軍銳氣士氣,結果玩脫了吧?如此,就算他敗退回去,杜伏威也沒什麽好說的,他輔公佑作為一個救火隊員,一點罪責都沒有。
然後,輔公佑便在決戰持續了大約半個多時辰之後,以自己待過淮河的八千嫡係為骨幹,把中軍後軍都抽調了撤走疾奔,把血戰崩潰邊緣的前軍拋棄了。
杜、李兩軍中被官軍黏住的交戰部隊,加起來大約也有兩萬人的規模,即使在半個時辰的血腥廝殺中折損了三四千,剩下的也還比官軍多將近一倍。然而己方人數是敵軍六七倍的時候農民軍都鼓不起什麽信心,何況現在隻剩下兩倍,主將還被敵人擒獲了、監軍帶著後軍撤退逃跑了?
戰場上的態勢,很快演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對於逃跑頗有經驗的農民軍被官軍銜尾追殺猛屠了幾分鍾後,就馬上使出看家本領,全軍一鬧而散化整為零,一萬多人馬漫山遍野逃散開去,丟盔棄甲隻為減輕負重逃得快些。淮南之地水網沼澤縱橫,本來就找不出多大片連綿的平原作為戰場,蕭銑和闞棱決戰的這處戰場能夠容納七八萬人紮堆,已經是頗為不易了,所以潰兵不過逃出十幾分鍾,就可以鑽入叢林灌木、蘆葦盪子,官軍再想挑大股的賊軍追殺,已經被混迷了方向,找不著北了。
語無倫次的指揮中,好歹熟悉蕭銑的中高層將領也都聽得懂,上萬官軍激烈而不失整齊地發動了全麵的衝鋒,似乎弓箭準備什麽的已經不重要了。
第四十三章 賊情逆轉
闞棱和王雄誕倆“猛將”過於托大,被秦瓊和來整雙雙擊落馬下之後,這場戰役的勝負其實已經板上釘釘了。%し看著官軍潮水一樣迅猛地殺上來,呼號著各種奮迅搏命的口號,步兵不等持續的弓箭壓製削弱敵人,而是直接一股腦兒猛衝上來,連陌刀營都夾雜在槍陣之間沖在一線;騎兵更是不等戰線崩潰、迂迴追殺殘敵,而是鼓起剩餘的體力,把半個時辰前擊潰李子通時用過的山寨版馬穆魯克戰術重新拿出來用一遍,這更是給資訊不發達、沒見過這種戰術的杜伏威軍極大的恐慌。
在一旁策應的李子通軍,一看到這個架勢,就已經準備風緊扯呼了,還管什麽賣不賣隊友?反正李子通此刻心中所想,就是將來夾著尾巴做人,低調再低調,縮到鹽城縣暫且苟延殘喘,永遠不要讓自己表現出對漕運的威脅,那麽官軍在如今亂賊遍地的時代應該不會先注意到他。至於原本他兵敗實力大損後有可能來吞併他的杜伏威,相信隻要經此一戰後也實力大損的話,就沒能耐來兼併了,既然如此,他對於馬上逃跑自然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最終,李子通也算是好命,八千嫡係殘部,在一通亂戰逃命之後,居然還有五千心腹士兵逃得性命,成功跟著李子通撤到了鹽城縣。剩下那三千人也不至於全部戰死沙場,有被俘的,有戰死的,也有全軍潰散後逃亡的,據說後來還有漸漸去歸附李子通的。
再加上此戰之後杜伏威軍也留下了很多自相逃亡的潰兵亂卒,這些逃亡亂兵沒地方吃糧後總歸要想辦法找地方從賊的,也不一定會回去找杜伏威,而是就近投靠。所以據說李子通逃到鹽城縣後。等到楊廣後來第三次征討高句麗時,又聚攏起超過一萬人的總兵力,恢復了些元氣,勉強有資格繼續作為兩淮地區的一個大賊頭存在了數年,這些都是後話了。
再來看杜伏威軍這邊,兩位主將被官軍殺傷擒獲之後,杜伏威軍的第一反應自然是衝上去搶人,但是農民軍騎兵缺乏的問題一直是沒法解決的。五萬杜伏威軍能夠湊出來的、可以集中使用的騎兵不過幾百騎,相比於蕭銑帶來一萬人馬就有兩千騎兵的規模還小得多。這裏頭,固然有南方的農民軍沒法從北方獲取軍需補給有關。但是無論何種原因,這就註定了他們一開始的反衝鋒搶人不可能成功。
數百杜伏威軍騎兵很快盡數死在官軍的亂刀長槍之下,脫節混亂的反擊勢頭被硬生生粉碎之後。最初的一口奮然之氣泄勁兒了,杜伏威軍缺乏主將的問題馬上就顯露出來。輔公佑作為援軍的大頭目,以及全軍的“監軍”,第一反應還是想接過指揮權後繼續奮戰的,可是這個勁頭兒隻保持了一炷香左右的功夫後,便想明白了:旁邊的李子通軍已經開始逃跑了。如果他繼續血戰下去。那官軍的怒火就要由他獨自扛住了。而且冷靜下來之後,輔公佑心中雪亮。他知道杜伏威收的那些義子裏頭,闞棱、王雄誕二人一旦被抓。是找不出第三個人有這個帶兵能耐和威望獨領淮南的,所以回去之後,除非杜伏威自己渡淮南下。否則的話就隻有用他輔公佑獨擋南麵之敵了。
既然如此,淮南軍戰場上的五六萬人馬,將來都是他輔公佑的財產!死一個少一個!
歷史上輔公佑在杜伏威入唐後還要殺王雄誕兵變自立,所以他鐵定不是一個願意長久居於人下的傢夥,或許居於杜伏威之下還能讓他暫且隱忍心服,但是如果杜伏威還要在拉一個人在他上頭的話,輔公佑自問資歷肯定是要跳起來的。如此心性支撐之下,輔公佑要想做出保存實力的舉動也就不奇怪了。
反正,這一戰戰敗的原因是可以堂而皇之上報的——是闞棱和王雄誕倆豬腦子自恃武藝高強,看不起官軍,居然玩什麽陣前單挑想壓製官軍銳氣士氣,結果玩脫了吧?如此,就算他敗退回去,杜伏威也沒什麽好說的,他輔公佑作為一個救火隊員,一點罪責都沒有。
然後,輔公佑便在決戰持續了大約半個多時辰之後,以自己待過淮河的八千嫡係為骨幹,把中軍後軍都抽調了撤走疾奔,把血戰崩潰邊緣的前軍拋棄了。
杜、李兩軍中被官軍黏住的交戰部隊,加起來大約也有兩萬人的規模,即使在半個時辰的血腥廝殺中折損了三四千,剩下的也還比官軍多將近一倍。然而己方人數是敵軍六七倍的時候農民軍都鼓不起什麽信心,何況現在隻剩下兩倍,主將還被敵人擒獲了、監軍帶著後軍撤退逃跑了?
戰場上的態勢,很快演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對於逃跑頗有經驗的農民軍被官軍銜尾追殺猛屠了幾分鍾後,就馬上使出看家本領,全軍一鬧而散化整為零,一萬多人馬漫山遍野逃散開去,丟盔棄甲隻為減輕負重逃得快些。淮南之地水網沼澤縱橫,本來就找不出多大片連綿的平原作為戰場,蕭銑和闞棱決戰的這處戰場能夠容納七八萬人紮堆,已經是頗為不易了,所以潰兵不過逃出十幾分鍾,就可以鑽入叢林灌木、蘆葦盪子,官軍再想挑大股的賊軍追殺,已經被混迷了方向,找不著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