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堅這是捨不得他聚集起來的流民戰力啊——若是尋機海戰,他隻有那四千戰兵可用,多餘的民壯,一來不夠船舶,二來都是齊魯之地吸納來的居多,水性不熟,不堪一戰。唯有打守城戰,才能與朝廷軍馬拚人數優勢。咱浮海三千裏至此,他定然知道咱不堪出動太多人馬,想要以逸待勞了——對了。去抓幾個沒有被張仲堅驅回塢堡的島民,問一下這一代每年雨水如何。若是幹旱,嗬嗬,都不用咱動手了。”
不一會兒,果然抓來了幾個島民,都是體弱的老頭兒,沒有絲毫利用價值的那種,所以張仲堅沒把他們抓進塢堡去浪費糧食。老頭兒抓到陳棱麵前一問,結果卻很是讓陳棱沮喪。
現在是夏天,正好是颱風季,朝鮮半島南部諸島,雨水都不是一般的豐富。看來,斷絕被圍敵人的淡水資源迫敵完蛋的策略已經用不上了。
“隻是不知道張仲堅有多少存糧。來校尉,你帶領一千士卒,分二十艘海船,即日起巡視本島與北邊新羅國境之間的海峽,莫要走漏了從新羅私運糧草至此的船隻。秦校尉,你帶領一千士卒,即日起沿著張仲堅逆賊的塢堡北側,挖掘長塹,立營寨於彼,不要放任賊人出塢樵採打漁。某自率餘部主力,分三麵合圍此塢堡。”
“末將得令!”來整、秦瓊分別應諾,自去安排不提。陳棱自己又分出三艘海船結伴而行,作為哨船,去西南方三百多裏之外的州夷島聯絡張鎮州,讓張鎮州一來在州夷就地搜刮糧食獵物、並捕魚補充軍糧;二來派人回大陸報信,好讓蕭銑再派商隊到州夷島來囤積一些糧秣——東海上的季風,四到六月本就是適合從兩浙沿海前往韓日海域的,要到九月才逆轉過來,所以趁著這個機會,在州夷附近多囤糧草,也是便利,到了九月時則能遷徙一些俘虜人口回去。相信有了州夷這個屯糧之所,蕭銑也是不會拒絕趁著這個機會多積攢一些的,畢竟明年朝廷要是討伐高句麗,有這麽一處不受季風影響,可以就近給來護兒的海路軍就近補充糧草的據點,那也是很有好處的。
圍困戰開始了,第一個月裏,張仲堅還不是很緊張,除了一開始試圖突圍,結果在立營據守的秦瓊麵前碰了一鼻子灰、丟下幾百具戰兵屍首和一兩千民壯之後,就縮了回去。但是漸漸的,失算的懊悔就開始籠罩在張仲堅的心頭。
他原本以為,陳棱跨海作戰,肯定後勤補給比自己還困難,但是他錯就錯在,如果他是拒敵於登島之前的話,那這一設定還可以維持,而一旦敵人登島了,立營掘塹圍困,形勢就不一樣了——作為一個海島,張仲堅守軍的漁獵樵採優勢徹底失去,並且被敵人掌握了。尤其是漁業方麵。作為一個島嶼,雖然巨濟島滿足不了五萬人的口糧,但是如果打漁的資源掌握在張仲堅手上的話,再借重原來的存糧慢慢補貼,讓人馬撐兩年還是沒問題的,而朝廷大軍哪裏等得了這麽久。
現在,打漁的資源沒有了,而且一正一反,落到了朝廷官軍的手中,如此一來,陳棱哪裏還有困不死自己的?這場戰役的局麵,已經打成了千年之後德川幕府平定天草四郎時貞的“島原之亂”時的盤口,天草四郎時貞,就是這因為島原城守軍放棄了灘頭防禦龜縮島城,最後守軍餓得不行、準備出城到海邊撈昆布(海帶)充飢時,被被幕府軍趁亂殺入幹掉的。隻是如今這個時代沒人可能知道這個典故罷了。
第三十四章 擋道的都搬開
張仲堅的魄力終究不是天草四郎時貞可以比擬的,所以他沒有等到自己的人全部餓得不行再考慮突圍的事情。圍城進行到八月下旬——也就是圍了兩個多月後,雖然塢堡裏還有一兩個月的糧食,但是張仲堅已經決定提前突圍決戰了。
原因無他,雖然撐到糧食差不多吃完再出去也還來得及決戰,但是張仲堅每日在堡頂觀望,都可以看到外麵的隋軍在繼續挖掘長塹,再下去,要是隋軍的工事徹底完備,把所有的口子都堵死,那麽他連決戰的機會都沒有了,或者說就算要決戰,他也會從原本守城的一方演變成攻城的一方,不得不頂著長塹夾城進攻了。既然如此,不如當機立斷。
對於陳棱來說,張仲堅發難決戰的時機也不算太差,雖然夾城沒有修好,但是卻極大地製約了張仲堅的主攻方向——在夾城有口子的時候,張仲堅肯定會往那幾個缺口方向進攻突圍,那麽人數較少的隋軍在集中兵力方麵就會獲取一定的優勢,而張仲堅後隊的民壯可能就會因為戰場的狹隘而無法充分展開,更無法打出包抄圍裹的態勢,隻能是和隋軍正麵決戰。
八月二十七這天,在巨濟島西北方向,陳棱本部夾城工事與秦瓊營寨夾城工事之間的缺口部位,爆發了突圍決戰。張仲堅選擇這裏,也是隋軍諸將意料之中的事情:這裏距離新羅大陸最近,而且島子與陸地之間最狹窄的地方隻有二十裏距離,沒有船也有可能泅渡遊水突圍成功。
陳棱也是嚴陣以待,把來整、秦瓊兩員猛將都調回來正麵戰場,其餘夾城圍困的方向上依然分出兩千兵馬防止張仲堅分兵突圍,而六千主力全部放到這個結合部準備決戰。
對麵的巨濟塢寨門大開,三千多戰兵、兩萬民壯各持兵刃,亂雜雜地衝殺了出來。隋軍並沒有貿然衝上去堵門以獲得以多打少的優勢,而是靜靜地在距離寨門兩三裏地遠的夾城周圍列陣。陣前有臨時挖好的六尺土坑、還有一排排木樁削成的拒馬、防護箭矢的板屏——相對於其他地區,這裏的防禦工事已經是最簡單的了,張仲堅找不到更簡陋的地段突圍。
不一會兒,果然抓來了幾個島民,都是體弱的老頭兒,沒有絲毫利用價值的那種,所以張仲堅沒把他們抓進塢堡去浪費糧食。老頭兒抓到陳棱麵前一問,結果卻很是讓陳棱沮喪。
現在是夏天,正好是颱風季,朝鮮半島南部諸島,雨水都不是一般的豐富。看來,斷絕被圍敵人的淡水資源迫敵完蛋的策略已經用不上了。
“隻是不知道張仲堅有多少存糧。來校尉,你帶領一千士卒,分二十艘海船,即日起巡視本島與北邊新羅國境之間的海峽,莫要走漏了從新羅私運糧草至此的船隻。秦校尉,你帶領一千士卒,即日起沿著張仲堅逆賊的塢堡北側,挖掘長塹,立營寨於彼,不要放任賊人出塢樵採打漁。某自率餘部主力,分三麵合圍此塢堡。”
“末將得令!”來整、秦瓊分別應諾,自去安排不提。陳棱自己又分出三艘海船結伴而行,作為哨船,去西南方三百多裏之外的州夷島聯絡張鎮州,讓張鎮州一來在州夷就地搜刮糧食獵物、並捕魚補充軍糧;二來派人回大陸報信,好讓蕭銑再派商隊到州夷島來囤積一些糧秣——東海上的季風,四到六月本就是適合從兩浙沿海前往韓日海域的,要到九月才逆轉過來,所以趁著這個機會,在州夷附近多囤糧草,也是便利,到了九月時則能遷徙一些俘虜人口回去。相信有了州夷這個屯糧之所,蕭銑也是不會拒絕趁著這個機會多積攢一些的,畢竟明年朝廷要是討伐高句麗,有這麽一處不受季風影響,可以就近給來護兒的海路軍就近補充糧草的據點,那也是很有好處的。
圍困戰開始了,第一個月裏,張仲堅還不是很緊張,除了一開始試圖突圍,結果在立營據守的秦瓊麵前碰了一鼻子灰、丟下幾百具戰兵屍首和一兩千民壯之後,就縮了回去。但是漸漸的,失算的懊悔就開始籠罩在張仲堅的心頭。
他原本以為,陳棱跨海作戰,肯定後勤補給比自己還困難,但是他錯就錯在,如果他是拒敵於登島之前的話,那這一設定還可以維持,而一旦敵人登島了,立營掘塹圍困,形勢就不一樣了——作為一個海島,張仲堅守軍的漁獵樵採優勢徹底失去,並且被敵人掌握了。尤其是漁業方麵。作為一個島嶼,雖然巨濟島滿足不了五萬人的口糧,但是如果打漁的資源掌握在張仲堅手上的話,再借重原來的存糧慢慢補貼,讓人馬撐兩年還是沒問題的,而朝廷大軍哪裏等得了這麽久。
現在,打漁的資源沒有了,而且一正一反,落到了朝廷官軍的手中,如此一來,陳棱哪裏還有困不死自己的?這場戰役的局麵,已經打成了千年之後德川幕府平定天草四郎時貞的“島原之亂”時的盤口,天草四郎時貞,就是這因為島原城守軍放棄了灘頭防禦龜縮島城,最後守軍餓得不行、準備出城到海邊撈昆布(海帶)充飢時,被被幕府軍趁亂殺入幹掉的。隻是如今這個時代沒人可能知道這個典故罷了。
第三十四章 擋道的都搬開
張仲堅的魄力終究不是天草四郎時貞可以比擬的,所以他沒有等到自己的人全部餓得不行再考慮突圍的事情。圍城進行到八月下旬——也就是圍了兩個多月後,雖然塢堡裏還有一兩個月的糧食,但是張仲堅已經決定提前突圍決戰了。
原因無他,雖然撐到糧食差不多吃完再出去也還來得及決戰,但是張仲堅每日在堡頂觀望,都可以看到外麵的隋軍在繼續挖掘長塹,再下去,要是隋軍的工事徹底完備,把所有的口子都堵死,那麽他連決戰的機會都沒有了,或者說就算要決戰,他也會從原本守城的一方演變成攻城的一方,不得不頂著長塹夾城進攻了。既然如此,不如當機立斷。
對於陳棱來說,張仲堅發難決戰的時機也不算太差,雖然夾城沒有修好,但是卻極大地製約了張仲堅的主攻方向——在夾城有口子的時候,張仲堅肯定會往那幾個缺口方向進攻突圍,那麽人數較少的隋軍在集中兵力方麵就會獲取一定的優勢,而張仲堅後隊的民壯可能就會因為戰場的狹隘而無法充分展開,更無法打出包抄圍裹的態勢,隻能是和隋軍正麵決戰。
八月二十七這天,在巨濟島西北方向,陳棱本部夾城工事與秦瓊營寨夾城工事之間的缺口部位,爆發了突圍決戰。張仲堅選擇這裏,也是隋軍諸將意料之中的事情:這裏距離新羅大陸最近,而且島子與陸地之間最狹窄的地方隻有二十裏距離,沒有船也有可能泅渡遊水突圍成功。
陳棱也是嚴陣以待,把來整、秦瓊兩員猛將都調回來正麵戰場,其餘夾城圍困的方向上依然分出兩千兵馬防止張仲堅分兵突圍,而六千主力全部放到這個結合部準備決戰。
對麵的巨濟塢寨門大開,三千多戰兵、兩萬民壯各持兵刃,亂雜雜地衝殺了出來。隋軍並沒有貿然衝上去堵門以獲得以多打少的優勢,而是靜靜地在距離寨門兩三裏地遠的夾城周圍列陣。陣前有臨時挖好的六尺土坑、還有一排排木樁削成的拒馬、防護箭矢的板屏——相對於其他地區,這裏的防禦工事已經是最簡單的了,張仲堅找不到更簡陋的地段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