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從人口眾多的州府再多抽兵丁、超過府兵製的限額——朕想過了,此次吐穀渾之戰,關隴兵馬折損最重,死傷十餘萬府兵。短時間內要靠府兵製的話,恢復元氣到原有規模隻怕都不可能。朕決議在府兵製之外,另設新軍,定名為‘驍果軍’,直接從民間募集勇武之士自願從軍,目前就定在從關隴、東都、漢中等周邊範圍,額外募集二十萬驍果軍,讓關中朝廷直掌常備軍馬恢復到三十餘萬。”
宇文述被楊廣的折騰手法弄得目瞪口呆,訥訥地問:“那……既然是募兵製,如何確保兵源呢?府兵是攤派強征的,農忙務農,農閑服役,且服役時免除其戶戶調、對應糧稅。但饒是如此,隻要不是民風彪悍尚武之地,猶然苦府兵徵兵之苦。蓋因府兵刀劍鎧甲馱馬都要自備,百姓若不是指望著征戰繳獲收益,根本不願為兵。這驍果軍純靠自願募集,隻怕招不到人啊。”
府兵製是一種強製徵兵製,當兵的唯一好處隻是服役期內免稅,戶調是直接免去一年,徭役也是按照服役期免,比如當年服役超過四十天,就不存在徭役了。但是糧稅則是按照月數免——比如你今年當兵了半年,就隻免去你家半年的糧稅,你不當兵的那半年還是要交糧的。不過這還不是府兵製對百姓壓迫最重的地方,最重的在於除了長兵器、弓弩、戰馬是朝廷配給的,其他鎧甲、短兵器、馱畜都是要府兵自己掏錢置辦的,對於小老百姓來說是巨大的開銷。
《木蘭辭》中描繪的花木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景象,就是發生在府兵製的時代,當然花木蘭算是其中的升級版——朝廷沒有給你騎兵的編製,那就連戰馬都自己買,自己當騎兵。當然了,這也和花木蘭處在北魏時代、而北魏是遊牧民族立國,府兵中的騎兵比例極大有關。
楊廣對於宇文述描述的困難絲毫不以為意,輕描淡寫地說:“募不到人?那朕就開更好的條件。比如一人入驍果,全家永久免稅免調。驍果軍全部兵器鎧甲馬匹都有朝廷出資提供,而不需應募之人花費。戰時但凡勇敢爭先者,繳獲半數歸私,以激勵士氣。如此,何愁沒有人應募?”
“這樣的條件看出來,估計江湖遊俠兒浪蕩子倒是會來不少……但是大隋如今的財政已經如此吃緊,驍果軍一建,起碼又是好幾十萬戶的民戶從稅賦來源上剔除掉了。罷了,民部不是咱管的,沒必要為長孫熾、裴蘊的人說話而得罪了陛下。”
宇文述悲哀地在心裏轉了一番念頭,最後還是憋住沒說出來。長孫熾、裴蘊正是如今在任的民部尚書、民部侍郎。前任民部尚書韋沖今年剛剛病死,長孫熾也是討伐吐穀渾的時候剛剛挪到民部來,屁股還沒坐熱呢。思前想後,宇文述最後隻說出一句話:“既是陛下決心招募二十萬驍果軍,那明年便更加不可能討伐高句麗了,驍果成軍之後不經編練,如何作戰?117萬大軍,更是要天下超募,各處籌備。不多給一兩年,如何準備停當?”
“也罷,那就來年再籌備一年,驍果軍的事情,愛卿要多多用心,盡力籌備,別的各府府兵徵集,朕自會讓其餘臣工效命。大業七年正月過完,朕便是要出兵高句麗的,絕不容再有拖延。”
成功拖延了楊廣討伐高句麗的日程表達一年,但是宇文述卻是一點都笑不出來——要是明年馬上出兵,可以換來楊廣同意隻用50萬大軍完成討伐的話,宇文述此刻真是寧可楊廣早去早回了。多拖了一年,卻把軍隊規模變成了117萬,這大隋的江山,還如何支撐得下去?117萬軍隊,占用的民夫可就起碼有兩百萬了。
討伐吐穀渾期間,山東河北諸地因為加捐加稅,盜賊數量已經愈發增多了,雖然還沒有攻打縣城扯旗造反的,但是占山為王的已經目不暇接,北齊故地,能夠正常收上來的稅賦已經下降了一兩成。而且地方官吏為了在百姓逃亡為盜賊之後完成帳麵上的指標,隻好把逃了的人的稅額攤派壓到沒有逃的良民身上,這種手段即將造成的雪崩效應或許朝廷最高層還沒有看到,但是顯然已經到了失控的邊緣。隻要民族主義這口氣一泄,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十一章 驍果種子
徵募驍果軍的詔令,已經下達了旬日。關中子弟應募者居然也達到了數萬,雖然距離楊廣要求的最終二十萬規模還有不少差距,但是考慮到時間還足夠,這個速度已經可以滿足要求了。
前來應募的士兵,多是貧賤無田產的下戶、隱戶,原本府兵製製度下逃匿徵兵兵役之人,體力健碩武藝豪強之人也不少。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自然也很好解釋——府兵製是需要當兵的人自費籌備一些裝備的,赤貧人家,在府兵製下自然是想當兵都沒本錢。現在驍果軍放開了錢糧裝備的門檻,自然可以吸納一部分新的從業人員——就像李綜理簡政放權、取消了一堆“職業資格許可證”之後,那些行業的可用就業人員自然會有個短暫地暴漲。
這樣的兵員來源構成,讓楊廣很是欣慰:
原本府兵製之下,兵員的攤派還靠鄉舉裏保,多有地方上的資助,縱然是豪族世家的佃戶,出兵多少要靠這些豪族贊助一些——尤其是世家豪族往往掌握著地方上的鐵匠、馬匹供應,就算當府兵的平常百姓人家自己有錢全額買,那也要通過豪族世家控製的產業,多少要賣人一點人情,所以府兵製下出來的軍隊,地方色彩極為濃重,對本鄉本土的效忠往往威脅到了對朝廷的效忠,北朝二百餘年世家在軍中影響的始終強大,也多與府兵製的自籌裝備有關。
宇文述被楊廣的折騰手法弄得目瞪口呆,訥訥地問:“那……既然是募兵製,如何確保兵源呢?府兵是攤派強征的,農忙務農,農閑服役,且服役時免除其戶戶調、對應糧稅。但饒是如此,隻要不是民風彪悍尚武之地,猶然苦府兵徵兵之苦。蓋因府兵刀劍鎧甲馱馬都要自備,百姓若不是指望著征戰繳獲收益,根本不願為兵。這驍果軍純靠自願募集,隻怕招不到人啊。”
府兵製是一種強製徵兵製,當兵的唯一好處隻是服役期內免稅,戶調是直接免去一年,徭役也是按照服役期免,比如當年服役超過四十天,就不存在徭役了。但是糧稅則是按照月數免——比如你今年當兵了半年,就隻免去你家半年的糧稅,你不當兵的那半年還是要交糧的。不過這還不是府兵製對百姓壓迫最重的地方,最重的在於除了長兵器、弓弩、戰馬是朝廷配給的,其他鎧甲、短兵器、馱畜都是要府兵自己掏錢置辦的,對於小老百姓來說是巨大的開銷。
《木蘭辭》中描繪的花木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景象,就是發生在府兵製的時代,當然花木蘭算是其中的升級版——朝廷沒有給你騎兵的編製,那就連戰馬都自己買,自己當騎兵。當然了,這也和花木蘭處在北魏時代、而北魏是遊牧民族立國,府兵中的騎兵比例極大有關。
楊廣對於宇文述描述的困難絲毫不以為意,輕描淡寫地說:“募不到人?那朕就開更好的條件。比如一人入驍果,全家永久免稅免調。驍果軍全部兵器鎧甲馬匹都有朝廷出資提供,而不需應募之人花費。戰時但凡勇敢爭先者,繳獲半數歸私,以激勵士氣。如此,何愁沒有人應募?”
“這樣的條件看出來,估計江湖遊俠兒浪蕩子倒是會來不少……但是大隋如今的財政已經如此吃緊,驍果軍一建,起碼又是好幾十萬戶的民戶從稅賦來源上剔除掉了。罷了,民部不是咱管的,沒必要為長孫熾、裴蘊的人說話而得罪了陛下。”
宇文述悲哀地在心裏轉了一番念頭,最後還是憋住沒說出來。長孫熾、裴蘊正是如今在任的民部尚書、民部侍郎。前任民部尚書韋沖今年剛剛病死,長孫熾也是討伐吐穀渾的時候剛剛挪到民部來,屁股還沒坐熱呢。思前想後,宇文述最後隻說出一句話:“既是陛下決心招募二十萬驍果軍,那明年便更加不可能討伐高句麗了,驍果成軍之後不經編練,如何作戰?117萬大軍,更是要天下超募,各處籌備。不多給一兩年,如何準備停當?”
“也罷,那就來年再籌備一年,驍果軍的事情,愛卿要多多用心,盡力籌備,別的各府府兵徵集,朕自會讓其餘臣工效命。大業七年正月過完,朕便是要出兵高句麗的,絕不容再有拖延。”
成功拖延了楊廣討伐高句麗的日程表達一年,但是宇文述卻是一點都笑不出來——要是明年馬上出兵,可以換來楊廣同意隻用50萬大軍完成討伐的話,宇文述此刻真是寧可楊廣早去早回了。多拖了一年,卻把軍隊規模變成了117萬,這大隋的江山,還如何支撐得下去?117萬軍隊,占用的民夫可就起碼有兩百萬了。
討伐吐穀渾期間,山東河北諸地因為加捐加稅,盜賊數量已經愈發增多了,雖然還沒有攻打縣城扯旗造反的,但是占山為王的已經目不暇接,北齊故地,能夠正常收上來的稅賦已經下降了一兩成。而且地方官吏為了在百姓逃亡為盜賊之後完成帳麵上的指標,隻好把逃了的人的稅額攤派壓到沒有逃的良民身上,這種手段即將造成的雪崩效應或許朝廷最高層還沒有看到,但是顯然已經到了失控的邊緣。隻要民族主義這口氣一泄,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十一章 驍果種子
徵募驍果軍的詔令,已經下達了旬日。關中子弟應募者居然也達到了數萬,雖然距離楊廣要求的最終二十萬規模還有不少差距,但是考慮到時間還足夠,這個速度已經可以滿足要求了。
前來應募的士兵,多是貧賤無田產的下戶、隱戶,原本府兵製製度下逃匿徵兵兵役之人,體力健碩武藝豪強之人也不少。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自然也很好解釋——府兵製是需要當兵的人自費籌備一些裝備的,赤貧人家,在府兵製下自然是想當兵都沒本錢。現在驍果軍放開了錢糧裝備的門檻,自然可以吸納一部分新的從業人員——就像李綜理簡政放權、取消了一堆“職業資格許可證”之後,那些行業的可用就業人員自然會有個短暫地暴漲。
這樣的兵員來源構成,讓楊廣很是欣慰:
原本府兵製之下,兵員的攤派還靠鄉舉裏保,多有地方上的資助,縱然是豪族世家的佃戶,出兵多少要靠這些豪族贊助一些——尤其是世家豪族往往掌握著地方上的鐵匠、馬匹供應,就算當府兵的平常百姓人家自己有錢全額買,那也要通過豪族世家控製的產業,多少要賣人一點人情,所以府兵製下出來的軍隊,地方色彩極為濃重,對本鄉本土的效忠往往威脅到了對朝廷的效忠,北朝二百餘年世家在軍中影響的始終強大,也多與府兵製的自籌裝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