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向上,倒是有屬官諫言蕭銑得到如今這批木料之後,馬上按照朝廷的需求,建造沙船底型的大海船,以便將來可以直接用途高麗之戰。但是這一點上,蕭銑倒是力排眾議,選擇了將如今武士彠帶回來這批嶺南木料都在常熟、明州的船場造成營商運輸的福船,不考慮作戰需求。
蕭銑這麽決斷的原因,無非還是覺得高麗之戰時間還早,大不了留出兩年整的時間為朝廷造船也足夠了,先造一批福船的話,可以在後續的日子裏持續擴大與嶺南和林邑的沿海貿易規模,為後續木料和別的物資輸入提供更暢通的渠道,如此,也算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了。而且民船的建造要求不比戰船那般繁複,物料齊備趁手的情況下,幾個月就造好一批大船也是可以做到的,說不定還能趕上今年秋冬季節南下的航期。
大福船和大沙船的圖樣設計,將作監都是提前準備好了的,隻是此前缺乏足夠長直堅韌的木料做龍骨所以才普遍停留在六丈長、四百料的船型級別。現在有了大木料,試造大船的進度也很是順利。為了兼顧技術探索和效率,有大約三成的木料被按部就班直接按照四百料的成例建造,以求快速成型、穩妥。另外挑出巨木直接建造長九丈多、載一千料的船隻。
武士彠帶回來的木料中,有幾棵將近十五丈的林邑柚木,很是難得,最後加工了一番後,將作監的工匠們準備作為實驗性的試探,把船型擴大到載兩千料、預算長度十四丈、闊三丈二尺的巨舟。而且沙船、福船各自撥款造兩條兩千料,以加快技術儲備,若是將來沙船也能成功造得那麽大,便可以把徵發高麗時朝廷的旗艦改成那種大船,也是一個向朝廷邀功的政績。
這樣的船,是需要一邊摸索一邊技術儲備的,一年時間都造不好,自然朝廷的撥款也不能浪費在這上麵,所幸這些福船蕭銑將來都是打算作為自己的私產使用,而且他如今餘錢頗多玩得起海軍,也就從武士彠賺來的錢財裏頭自掏腰包買單了,反正這些工匠都是他可以長期控製下去的,積累的技術都是自己將來用得上的。
說句題外話,朝廷雖說給征討高麗所需的海船營造項目撥了款項,但是實際上相當於還是沒給,隻是允許吳郡地方這三年不必再向朝廷繳納戶調,讓地方政府徵稅後截留下來,挪用作為造船經費——按照原本蘇湖杭三州的戶口稅賦,三年的戶調節加起來,也不過就是八九十萬匹絹綢而已,如果可以折成錢的話,約摸價值將近兩百萬貫(實際上因為銅錢稀缺,不可能全部折現,同時在隋唐時,絲織品也是有一定的半硬通貨屬性,大件交易有用絲織品直接償付價款的例子)。楊廣便是希望蕭銑用這兩百萬貫的價錢,幫朝廷造出一支足夠一次性運送二十萬大軍過海的艦隊。
當然,除了戶調之外,本郡的糧稅也是可以截留的,但是糧稅不過是給造船的民夫提供口糧,並不能當錢變現。造船所需的材料、工具等人力資源以外的成本,便是要靠著價值兩百萬貫的那八九十萬匹絲綢去採買置辦了。
總的來說,如果不自己往裏頭貼錢的話,這些錢絕對是不夠用的——運送二十萬大軍過海,可不僅僅是江河裏運人,馬匹軍械,輜重糧草都要在內,尤其是這個年代航海技術不發達,從山東半島到高麗如果風向不順、運氣不好,十天半個月才到也不是沒可能。一艘四百料的大船,平均下來運人也就兩百來人。海船為了降低重心提高抗浪性,又不能和江河裏的樓船、五牙船那樣把水麵建築層數早的很多、很高。如此算來,如果純造四百料的船,沒有更大的型號,要近千艘才夠楊廣定下的指標。平攤下來,一條大海船才給了兩千貫的工料錢。這裏頭至少還有三四成的缺口。
而且這個價錢還隻是針對不搞技術創新的官員而言,如果如蕭銑這樣,朝廷此前成例的海船最大隻造到四百料,而他要上馬一千料,那就還有很多額外投資——原本船場的船塢不夠大,就要重新拓寬深挖,配套的器械也要添置,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的投資可都是成本。
若是尋常官吏被派了這個苦差,為了避免完不成任務掉腦袋,也就隻有一個辦法——搜刮民脂民膏,加重徭役和戶調捐稅籌款。所幸蕭銑還有些本錢,他自己如今每年封地和貿易船隊的進帳就已經比吳郡全郡的財政收入高了。所以還能從利用官身壟斷部分貿易的方麵動腦子,倒沒必要和別的官員那麽吃相難看。
……
千頭萬緒中,好歹熬到了年中,正是盛夏炎炎的時節,最早開建的一批四百料福船、船殼骨架都已經出來了,就剩下內部艙室和桅杆帆舵等上層建築和內部設備,想來兩個多月也就可以成了。
武士彠早已不管船場的事情了,蕭銑另找了將作監裏帶出來的一些官員負責。而武士彠則忙著滿世界收購食鹽鐵器等在南蠻俚僚潮寇中吃香的緊俏物資,準備秋天時組織人手再去幾趟嶺南,好為來年籌備更多的木料。
這一日天氣實在炎熱,蕭銑在常熟視察完,回到蘇州城內便一頭鑽進自己那個堪稱避暑聖地的府邸滄浪亭,痛快衝了個涼,便在竹林水亭中納涼,一邊讀書一邊吃果子,耳邊還有女樂演奏。這樣的日子,著實讓他這個夏天都不想出去辛苦了。
然而似乎他註定是勞碌命,歇了沒半天,傍晚時分有侍女通傳,說是外頭有幾個武官來訪,報的是右驍衛將軍來護兒的門戶,如今被朝廷派到吳郡擔任武職的。蕭銑一聽,就知道是他小半年前出京上任之前、元宵夜那場宮中賜宴時來護兒、周法尚和自己提的那件事情了,如今自己這邊剛剛造海船的事情有了些眉目,未來的海軍將領們便已經有來打前站的了。當下他也不敢怠慢,把居家的衣服換掉,換上悶熱的正裝,出去會客。
蕭銑這麽決斷的原因,無非還是覺得高麗之戰時間還早,大不了留出兩年整的時間為朝廷造船也足夠了,先造一批福船的話,可以在後續的日子裏持續擴大與嶺南和林邑的沿海貿易規模,為後續木料和別的物資輸入提供更暢通的渠道,如此,也算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了。而且民船的建造要求不比戰船那般繁複,物料齊備趁手的情況下,幾個月就造好一批大船也是可以做到的,說不定還能趕上今年秋冬季節南下的航期。
大福船和大沙船的圖樣設計,將作監都是提前準備好了的,隻是此前缺乏足夠長直堅韌的木料做龍骨所以才普遍停留在六丈長、四百料的船型級別。現在有了大木料,試造大船的進度也很是順利。為了兼顧技術探索和效率,有大約三成的木料被按部就班直接按照四百料的成例建造,以求快速成型、穩妥。另外挑出巨木直接建造長九丈多、載一千料的船隻。
武士彠帶回來的木料中,有幾棵將近十五丈的林邑柚木,很是難得,最後加工了一番後,將作監的工匠們準備作為實驗性的試探,把船型擴大到載兩千料、預算長度十四丈、闊三丈二尺的巨舟。而且沙船、福船各自撥款造兩條兩千料,以加快技術儲備,若是將來沙船也能成功造得那麽大,便可以把徵發高麗時朝廷的旗艦改成那種大船,也是一個向朝廷邀功的政績。
這樣的船,是需要一邊摸索一邊技術儲備的,一年時間都造不好,自然朝廷的撥款也不能浪費在這上麵,所幸這些福船蕭銑將來都是打算作為自己的私產使用,而且他如今餘錢頗多玩得起海軍,也就從武士彠賺來的錢財裏頭自掏腰包買單了,反正這些工匠都是他可以長期控製下去的,積累的技術都是自己將來用得上的。
說句題外話,朝廷雖說給征討高麗所需的海船營造項目撥了款項,但是實際上相當於還是沒給,隻是允許吳郡地方這三年不必再向朝廷繳納戶調,讓地方政府徵稅後截留下來,挪用作為造船經費——按照原本蘇湖杭三州的戶口稅賦,三年的戶調節加起來,也不過就是八九十萬匹絹綢而已,如果可以折成錢的話,約摸價值將近兩百萬貫(實際上因為銅錢稀缺,不可能全部折現,同時在隋唐時,絲織品也是有一定的半硬通貨屬性,大件交易有用絲織品直接償付價款的例子)。楊廣便是希望蕭銑用這兩百萬貫的價錢,幫朝廷造出一支足夠一次性運送二十萬大軍過海的艦隊。
當然,除了戶調之外,本郡的糧稅也是可以截留的,但是糧稅不過是給造船的民夫提供口糧,並不能當錢變現。造船所需的材料、工具等人力資源以外的成本,便是要靠著價值兩百萬貫的那八九十萬匹絲綢去採買置辦了。
總的來說,如果不自己往裏頭貼錢的話,這些錢絕對是不夠用的——運送二十萬大軍過海,可不僅僅是江河裏運人,馬匹軍械,輜重糧草都要在內,尤其是這個年代航海技術不發達,從山東半島到高麗如果風向不順、運氣不好,十天半個月才到也不是沒可能。一艘四百料的大船,平均下來運人也就兩百來人。海船為了降低重心提高抗浪性,又不能和江河裏的樓船、五牙船那樣把水麵建築層數早的很多、很高。如此算來,如果純造四百料的船,沒有更大的型號,要近千艘才夠楊廣定下的指標。平攤下來,一條大海船才給了兩千貫的工料錢。這裏頭至少還有三四成的缺口。
而且這個價錢還隻是針對不搞技術創新的官員而言,如果如蕭銑這樣,朝廷此前成例的海船最大隻造到四百料,而他要上馬一千料,那就還有很多額外投資——原本船場的船塢不夠大,就要重新拓寬深挖,配套的器械也要添置,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的投資可都是成本。
若是尋常官吏被派了這個苦差,為了避免完不成任務掉腦袋,也就隻有一個辦法——搜刮民脂民膏,加重徭役和戶調捐稅籌款。所幸蕭銑還有些本錢,他自己如今每年封地和貿易船隊的進帳就已經比吳郡全郡的財政收入高了。所以還能從利用官身壟斷部分貿易的方麵動腦子,倒沒必要和別的官員那麽吃相難看。
……
千頭萬緒中,好歹熬到了年中,正是盛夏炎炎的時節,最早開建的一批四百料福船、船殼骨架都已經出來了,就剩下內部艙室和桅杆帆舵等上層建築和內部設備,想來兩個多月也就可以成了。
武士彠早已不管船場的事情了,蕭銑另找了將作監裏帶出來的一些官員負責。而武士彠則忙著滿世界收購食鹽鐵器等在南蠻俚僚潮寇中吃香的緊俏物資,準備秋天時組織人手再去幾趟嶺南,好為來年籌備更多的木料。
這一日天氣實在炎熱,蕭銑在常熟視察完,回到蘇州城內便一頭鑽進自己那個堪稱避暑聖地的府邸滄浪亭,痛快衝了個涼,便在竹林水亭中納涼,一邊讀書一邊吃果子,耳邊還有女樂演奏。這樣的日子,著實讓他這個夏天都不想出去辛苦了。
然而似乎他註定是勞碌命,歇了沒半天,傍晚時分有侍女通傳,說是外頭有幾個武官來訪,報的是右驍衛將軍來護兒的門戶,如今被朝廷派到吳郡擔任武職的。蕭銑一聽,就知道是他小半年前出京上任之前、元宵夜那場宮中賜宴時來護兒、周法尚和自己提的那件事情了,如今自己這邊剛剛造海船的事情有了些眉目,未來的海軍將領們便已經有來打前站的了。當下他也不敢怠慢,把居家的衣服換掉,換上悶熱的正裝,出去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