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先生可不要小看了內中璿璣——這片地可不是純粹的荒地,去年疏浚西溪河、南苕溪時,可是有兩千戶民夫花了一整個冬天修整這塊地方。名義上是為了幫助整頓西湖水源,但是其實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蕭某的私活兒。此後一年內,蕭某也順帶著調用修河民夫培土翻耕,種植了竹蔗、蕪菁、青豆養土。此外還另尋了集中種植桑苗的基地,以便移栽。這些地塊的成熟和獲益,可要比朝廷與武先生你估算得快得多。”
“如此說來……蕭大人倒是早有預謀了,武某倒是有了幾分信心,不知能說得清楚一些麽——倒不是武某要打探大人的手段秘辛,隻是覺得……”
“沒事兒,我知道武先生隻是想解除自己的擔心而已,既然咱精誠合作,蕭某也不怕武先生知道這些手段。”蕭銑頓了一頓,用直白地眼神直視武士彠,居然把武士彠看得有些慌神,眼神有些閃躲。蕭銑很滿意這種效果,他就是要武士彠知道:他是皇親國戚,前途無量的大隋權貴,而你武士彠隻是一個商人,就算我八你二你也別生出啥異心來。
見武士彠的神色明顯萎頓屈服了,蕭銑繼續說道:“某這個改良田畝的法子,叫做‘桑基魚塘’,或者‘蔗基魚塘’——不要試圖找出古籍中的相關記載,便是幾十年前成書的《齊民要術》上也沒有這種法門,某編修刊印《齊民要術》時,也沒有把這樁秘法寫進去。此法的精髓,便是在治理低濕地塊有奇效。在水窪處處、但水深平均不過一兩尺的地方,用此法可以把濕地快速改造成良田。
開墾時,把低處泥土挖出,堆砌到高處,形成三十步寬一溝、三十步寬一壟交錯相間的地貌。溝中蓄水、排水,平素養魚,水深五到七尺;壟高出水麵兩尺則可植棗、梨樹或竹蔗,再高出一尺,或遠離堤緣,則可種桑。桑葉養蠶、蠶沙養魚、魚泥疏浚後堆肥、利於植樹種蔗。如此一來,即使是從未耕作過的荒地,也可立刻種植桑樹,且水肥便給,不費人力。”
桑基魚塘或者說其他類似的法門(蔗基、果基魚塘),歷史上是到了清朝中期歐洲國家對華絲綢貿易規模暴漲之後,嶺南各地為了增加蠶絲產量拓荒擴大生產時所用的手段,距離如今隋朝中期,差不多有一千年的時間,所以別說是《齊民要術》沒有記載,哪怕是後世的《農政全書》都不可能記載。蕭銑穿越前,同年在寧波農村渡過,沒少吃過農家苦,所以還是有點兒這方麵的見識。
歷史上廣東地區的全麵開發比閩浙還要晚兩個朝代。閩浙在吳越、兩宋時達到了極富,而廣東除了廣州這個埠口自古就極富之外,其他州縣直到明末清初都是很窮困的。而製約兩廣發展的最主要地理劣勢,就是熱帶窪地、沼澤、濕地太多,最後在市場的大潮逼迫下,開發出了桑基魚塘這種快速把沼澤地改造營利的法門。
當然,這種法子的應用也是有局限性的。要想最快見效的話,必須是這塊地此前並無其他缺陷、或者說原本的濕地環境就植被豐富、養料肥力豐足;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水太多、太潮濕。如果不符合這個大條件,比如這塊地不僅水多潮濕,還有鹽鹼化、貧瘠等問題的話,那麽桑基魚塘的改造價值就不大了。
萬幸的是,西溪河、南苕溪附近都是活水沼澤,不存在鹽鹼化。苕溪水係本就是為太湖流域供水的主要河流之一,養育出了天下第一的湖絲和天下第二的蘇絲。在苕溪流域的濕地改造成桑基魚塘,那簡直就是最完美的絕配了————若是蕭銑想在西湖邊做這個事兒的話,效率就會事倍功半,因為經過在杭州這一年多的考察,蕭銑完全有理由相信隋時的西湖是屬於錢塘江水係的,不被潮水倒灌糟蹋了淡水就不錯了。
武士彠聽著蕭銑的介紹,眼神越來越亮,此前的鬱悶終於消散大半,對於跟著蕭銑混成當世豪商也是信心大增,一邊聽著,一邊自言自語地盤算:“如此一來,若是今年便可以直接當成熟地種植桑樹,前三年不能採摘桑葉,第四年便可以小有收成,第五年按例一年可桑葉五六熟……此後四年,便是純獲巨利!”
“武先生,你還是算錯了——連等到第四年都不必,蕭某的法門還沒說完呢。”
“什麽?大人居然還另有後手?”武士彠徹底震驚了,眼神中盡是不可置信。
第八十二章 價值窪地
蕭銑很滿意武士彠那種震驚的、如同看見神彽一樣的眼神。他乘勝追擊一般得意地問道:“武先生,不知你聽過沒有,桑樹也有‘扡插’之法?”
“扡插?唔……自從聽說《齊民要術》是蕭大人整理後印售的之後,武某也算是上趕著日夜拜讀了一番,不過要說精通自然是不能的,武某也不是這塊料。哪怕是根據《齊民要術》所載,‘扡插’之法隻有在栽柳時有提及。其餘棗、梨、桑、栗、柿都不曾有提到過扡插之法,難道……”
“不錯,《齊民要術》裏麵,本來就沒有記載過桑樹扡插之法,這倒不是某整理刊印時故意刪去前人著述。但是某雖然知道此法,也故意沒有補寫入書,也正是為此——某知道桑樹也是可以扡插的,而且試過了,成活率還很不錯。如此一來,咱便不用等那許多樹苗育成才能種滿這片荒田了。隻要分莖扡插,自可多覆蓋數倍之地。哪怕成樹不足,還可以從民戶那裏砍伐收購一些可以扡插的芽枝。
“如此說來……蕭大人倒是早有預謀了,武某倒是有了幾分信心,不知能說得清楚一些麽——倒不是武某要打探大人的手段秘辛,隻是覺得……”
“沒事兒,我知道武先生隻是想解除自己的擔心而已,既然咱精誠合作,蕭某也不怕武先生知道這些手段。”蕭銑頓了一頓,用直白地眼神直視武士彠,居然把武士彠看得有些慌神,眼神有些閃躲。蕭銑很滿意這種效果,他就是要武士彠知道:他是皇親國戚,前途無量的大隋權貴,而你武士彠隻是一個商人,就算我八你二你也別生出啥異心來。
見武士彠的神色明顯萎頓屈服了,蕭銑繼續說道:“某這個改良田畝的法子,叫做‘桑基魚塘’,或者‘蔗基魚塘’——不要試圖找出古籍中的相關記載,便是幾十年前成書的《齊民要術》上也沒有這種法門,某編修刊印《齊民要術》時,也沒有把這樁秘法寫進去。此法的精髓,便是在治理低濕地塊有奇效。在水窪處處、但水深平均不過一兩尺的地方,用此法可以把濕地快速改造成良田。
開墾時,把低處泥土挖出,堆砌到高處,形成三十步寬一溝、三十步寬一壟交錯相間的地貌。溝中蓄水、排水,平素養魚,水深五到七尺;壟高出水麵兩尺則可植棗、梨樹或竹蔗,再高出一尺,或遠離堤緣,則可種桑。桑葉養蠶、蠶沙養魚、魚泥疏浚後堆肥、利於植樹種蔗。如此一來,即使是從未耕作過的荒地,也可立刻種植桑樹,且水肥便給,不費人力。”
桑基魚塘或者說其他類似的法門(蔗基、果基魚塘),歷史上是到了清朝中期歐洲國家對華絲綢貿易規模暴漲之後,嶺南各地為了增加蠶絲產量拓荒擴大生產時所用的手段,距離如今隋朝中期,差不多有一千年的時間,所以別說是《齊民要術》沒有記載,哪怕是後世的《農政全書》都不可能記載。蕭銑穿越前,同年在寧波農村渡過,沒少吃過農家苦,所以還是有點兒這方麵的見識。
歷史上廣東地區的全麵開發比閩浙還要晚兩個朝代。閩浙在吳越、兩宋時達到了極富,而廣東除了廣州這個埠口自古就極富之外,其他州縣直到明末清初都是很窮困的。而製約兩廣發展的最主要地理劣勢,就是熱帶窪地、沼澤、濕地太多,最後在市場的大潮逼迫下,開發出了桑基魚塘這種快速把沼澤地改造營利的法門。
當然,這種法子的應用也是有局限性的。要想最快見效的話,必須是這塊地此前並無其他缺陷、或者說原本的濕地環境就植被豐富、養料肥力豐足;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水太多、太潮濕。如果不符合這個大條件,比如這塊地不僅水多潮濕,還有鹽鹼化、貧瘠等問題的話,那麽桑基魚塘的改造價值就不大了。
萬幸的是,西溪河、南苕溪附近都是活水沼澤,不存在鹽鹼化。苕溪水係本就是為太湖流域供水的主要河流之一,養育出了天下第一的湖絲和天下第二的蘇絲。在苕溪流域的濕地改造成桑基魚塘,那簡直就是最完美的絕配了————若是蕭銑想在西湖邊做這個事兒的話,效率就會事倍功半,因為經過在杭州這一年多的考察,蕭銑完全有理由相信隋時的西湖是屬於錢塘江水係的,不被潮水倒灌糟蹋了淡水就不錯了。
武士彠聽著蕭銑的介紹,眼神越來越亮,此前的鬱悶終於消散大半,對於跟著蕭銑混成當世豪商也是信心大增,一邊聽著,一邊自言自語地盤算:“如此一來,若是今年便可以直接當成熟地種植桑樹,前三年不能採摘桑葉,第四年便可以小有收成,第五年按例一年可桑葉五六熟……此後四年,便是純獲巨利!”
“武先生,你還是算錯了——連等到第四年都不必,蕭某的法門還沒說完呢。”
“什麽?大人居然還另有後手?”武士彠徹底震驚了,眼神中盡是不可置信。
第八十二章 價值窪地
蕭銑很滿意武士彠那種震驚的、如同看見神彽一樣的眼神。他乘勝追擊一般得意地問道:“武先生,不知你聽過沒有,桑樹也有‘扡插’之法?”
“扡插?唔……自從聽說《齊民要術》是蕭大人整理後印售的之後,武某也算是上趕著日夜拜讀了一番,不過要說精通自然是不能的,武某也不是這塊料。哪怕是根據《齊民要術》所載,‘扡插’之法隻有在栽柳時有提及。其餘棗、梨、桑、栗、柿都不曾有提到過扡插之法,難道……”
“不錯,《齊民要術》裏麵,本來就沒有記載過桑樹扡插之法,這倒不是某整理刊印時故意刪去前人著述。但是某雖然知道此法,也故意沒有補寫入書,也正是為此——某知道桑樹也是可以扡插的,而且試過了,成活率還很不錯。如此一來,咱便不用等那許多樹苗育成才能種滿這片荒田了。隻要分莖扡插,自可多覆蓋數倍之地。哪怕成樹不足,還可以從民戶那裏砍伐收購一些可以扡插的芽枝。